•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72

隔壁老袁无敌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折旧会计基础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宜木构思家具

已采纳

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率用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原值*(1-预计残值率)

折旧会计基础

317 评论(13)

若伦丫头

年限总和法公式: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年数总和。分子=折旧年限-己使用年限,分母是年数总和,例如,折旧年限5年,年数总和=1+2+3+4+5=15,用数学公式计算=5*(5+1)÷2=15=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2理解了请采纳。

124 评论(13)

玲珑金月

计提折旧是由会计基础的持续经营假设前提决定的。持续经营假设:如果不存在明显的反证,一般都认为企业将无限期的经营下去。定义为如果不存在明显的反证,一般都认为企业将无限期的经营下去。持续经营假设,是指被审计单位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假定其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会继续下去,不拟也不必终止经营或破产清算,可以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变现资产、清偿债务,可预见的将来通常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十二个月。如果不存在明显的反证,一般都认为企业将无限期的经营下去。这里的"反证"指那些表明企业的经营将在可以预计的时刻结束,如合同规定的经营期满、企业资不抵债而濒临破产清算。之所以要对企业的持续经营做出假定,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如果缺乏这项假设,会计核算的许多原则如权责发生制、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将不能够应用。另一个原因是企业在持续经营状态下和处于清算状态时所采纳的会计处理是不同的,如对固定资产在持续经营下可以采纳实际成本法,而在清算状态下则只能够采取公允价值如市价、评估价值等;对于持续经营下在财务报表中存在的一些本期支出,但收益期间延伸至以后各期间的预付性费用,如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等在清算状态的财务报表中将不复存在,主要是因为它们并不代表任何的支付能力。持续经营假设,是指被审计单位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假定其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会继续下去,不拟也不必终止经营或破产清算,可以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变现资产、清偿债务。

153 评论(12)

小小爱人小姐

会计分期即使企业不持续经营,在经营期间内,也要按实际使用固定资产情况计提折旧。折旧按固定资产使用期限,按固定资产使用状况,采用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计提,将相关损耗以费用等形式在各个会计期间进行体现。所以,计提折旧由会计分期决定。

209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