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10

  • 浏览数

    111

A田欣团队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职业入门

10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究竟怎么了555

已采纳

可以先参加会计证考试培训,并且有会计证才可以从事财务会计工作,会计证考试培训时间一般是三个月,考试的用书三本:会计基础 、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初级会计电算化教材。教材不要别买,报名后会发的。

会计职业入门

357 评论(15)

亓亓小屋

每年有两次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机会,报名时间会比考试提前大约3个月。你可以在网上报名,然后去书店或专门培训考证的地方去买书(要当年的,因为总在更新),网上报名后有个实地确认的时间,交报考费每科50元,会计基础和会计法规及会计职业道德两科要一次及格通过才算通过,有其中一科不及格,都要两科一起重考。还有初级会计电算化是考实操的。两年内不能全部通过,也要全部重考。

162 评论(8)

我从来没喝过水

要看你想学到什么程度; 1. 简单点就推荐你去买本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会计基础》,很简单的。看好后再买本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会计基础》的考题可以试题来做,这些都是最基础的。有兴趣的话再把《会计电算化》和《财经法规》这两本一起看了,你就可以去把会计从业资格考了,很简单的,就是都要背背。 2. 你还要学难一点的话,就要学中级财务会计了,又名《财务会计》,推荐人大版的,还不错,只是难度比起初级会计就要大的多啦,而且很多只是理论上的东西,实务上懂会计基础加实际操作就可以胜任一般的会计职务。 3. 再深一点的,就是看《财务管理》和《财务报表分析》,这些课就还要难一点啦,就看你自己啦。

168 评论(14)

scropio123

一、对自学会计学专业要有坚定的信心一般来说,人的一生要实现两个目的,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我价值,还要享受社会财富,作为年轻的朋友应把精力放在第一个目的,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创造财富,这就要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和实用技能。投身会计专业是一种选择,从事会计工作要具有较强责任心,工作中要认真负责,定期进行总结,一旦入门后,能熟练掌握,未经系统学习培训的人是无法替代的。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不会感到压力巨大,每个人在学习、择业时都要认真思索,选择适当专业定位要适合个人具备的条件,一旦定位从事参加会计专业后,就能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拿出奋发向上的精神。由于自学本身是一种非常艰苦的劳动,所以培养刻苦自学的习惯并非易事,万事开头难,初次步入自学的朋友们一定要有思想准备,所以我认为自学会计专业不仅是实现个人理想和目标的途径之一,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说,它也是自己人生价值的重要体观,有了这样的思想认识,才能把学习会计专业当成人生的一种快乐和幸福之事来对待,才能激发个人的学习热情,千万不要人云亦云,选择专业上举棋不定,这山看着那山高,今天学会计,明天又学其他专业,否则极易半途而废。二、了解掌握的学习方法自学考试属于开放式教育,是国家考试、社会助学和个人自学三结合的一种教育形式,国家考试是根据大纲、教材要求水平进行安排,与高等院校教学测试要求相同,但自学考试的学习环境、条件与高校学习无法相比,如果是放弃社会助学这个环节,单独片面依赖个人自学是很有害的。由于各个专业特点不同,如英语专业,单靠个人自学就能通过考试,因为英语专业主要是“技能”而不是“知识”,而会计专业则相反,有条件的话一定要参与社会助学的这种形式,社会助学多种形式和手段,对自学考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个人自学的必要补充,自学者应充分利用社会助学的辅导成份,解决个人自学过程中的难题。从以往长期从事会计专业试卷阅卷工作来看,凡是参加过培训班、总复习班的考生比单独依靠个人自学的考生的及格率要高得多。考生在个人条件、环境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参加一些有效的辅导活动,是促进自学质量的必要手段。因为老师所掌握知识的专业性和系统性较强,传授知识一般也是规范化的,所以求助老师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也可以开阔自学者的思路。在自学中,有些自学者本身几天也想不通的问题,而老师往往在几分钟之内就能解决。因此,虚心向老师请教,以不耻下问的精神向同行人请教,应是自学者引以为骄傲的优良品德和学风。自学考试所开设的每门课程都有一套资料,一般都是有三部分组成:考试大纲、教材、习题集。自学者先要了解考试大纲,考试大纲是命题的依据和范围,各门课程的自学考试大纲都要求系统掌握各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教材都有一定科学体系,阅读时应逐章逐节,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能随手翻阅,教材粗读一遍以后要精读第二遍,还要结合习题集把有关问题重点学习。习题集与教材是配套发行的,习题集有各种题型,可以反复多次做练习,检测学习成果,与教材无联系的其他辅助教材、习题集最好不要乱买,因为各套教材体系总是有差异的,滥用辅导材料,往往会给考生带来误导。在每门课程考试之前,《江苏》杂志上会发表一些与考试相关的辅导材料,这些辅导材料有一个特点,都是专题的讲座,侧重课程某一方面,从一定角度展开说明,阐述基本内容,自学者认真阅读,会有一定收获。综上所述,每一位自学者应着重掌握教材与习题集,反复学习、训练,熟能生巧。掌握知识是一个理解、重复的过程。重复的次数达不到一定程度,往往不能记牢,所学内容似懂非懂,因此初学者必须强行地记忆和理解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原理。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各种概念、方法、原理就会融汇贯通,相互促进,举一反三,学习速度就会加快。

151 评论(10)

就叫小胖

1、首先背熟。不理解也要背下来,然后逐一琢磨,理解。 背熟会计科目核算内容,参照有关分录,尽量多思考为什么这样做。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多参加审计、查帐之类的工作,向别人学习经验。2、多看会计、财务、税务方面的杂志、报纸,学习案例和技巧3、多看书,多问,多用脑,拓宽经济类知识面,了解会计分录中的业务内容和流程。记住记帐规则: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注意会计科目分类: 资产、成本、费用类的借方表增加,贷方表减少。 所有者权益、负债、收入、利润类的借方表减少,贷方表增加。 报表方面和试算平衡方面注意平衡算式: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4、真题练习,掌握好做题的时间,严格按照考试的时间来做题。

229 评论(8)

下雨天2017

你是准备做会计这一行的话,一般不会做很难的,事先你可以先买一本会计基础的书先看看,了解一下什么是会计,会计要干些什么,然后去找个地方实习一下,增长经验。我觉得应该是这样吧!会计证就是上岗证,考会计证有点难度,但只要好好复习资料其实也不会太难的。主要考3门:财经法规和职业道德、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

302 评论(9)

书画人生

条件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申请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一)遵守会计和其他财经法律、法规;(二)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三)具备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时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由省级财政部门组织,报考时间全国各省有差异,上半年考试的报名时间集中在前一年的11月份到当年的4月份,下半年考试的报名时间集中在6-9月份。考试报考手续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应当将无纸化考试报名时间和程序在当地财政网站、考试管理机构网站和相关新闻媒体上予以公告,并保留足够的公告期。采用现场报名方式的,报名现场应当配备具有直接读取二代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存储信息功能的设备、采集考生影像的设备和采集考生指纹信息的设备等,增强考生信息录入的准确性,加强对考生信息的审核程序,有效杜绝可能发生的舞弊行为。采用网上报名方式的,应当在网上报名页面上告知网上报名具体流程,具备网上申请、图片数据上传、网上审核、在线支付、准考证下载打印等功能。同时,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考生网上报名信息的审核程序,采取现场复核考生身份信息、现场采集考生指纹信息、现场核对考生影像等有效方式核实考生报名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杜绝可能发生的舞弊行为。报考费用各地报名考试的费用不同,根据《财政部关于推进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的指导意见》(财会[2008]16号),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应当及时会同所在地或具有管辖权的发展改革委和物价管理部门研究制定考试收费标准,并及时予以公布。

305 评论(14)

星无畏惧

先买一本基础会计学的书,了解会计的基本术语及规则、方法等,学完之后能对会计有基本的熟知,作为入门来说是不错的

301 评论(10)

鵼鵼小舞

入门的话 先看 《基础会计》《财务会计》 你可以在会计网校买课件看 这样学起来会快 ,知识点也有概念 ,最好有老师带着你 这样学习思路会清晰 自学 没有基础 有点吃力的

191 评论(12)

乱世you佳人

想学习会计,看考会计初级职称的考试教材。再看考会计中级职称的教材。很系统,很全面,很清楚,其他教材容易误导你。会计知识更新很快,只有职称考试的教材才能跟上变化。干会计需要有会计证,考会计证有专门的教材,也可以看看,财政局会计科有卖。不过知识太浅了。为考证而学,实用价值不大。首先背熟。不理解也要背下来,然后逐一琢磨,理解。背熟会计科目核算内容,参照有关分录,尽量多思考为什么这样做。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多参加审计、查帐之类的工作,向别人学习经验。多看会计、财务、税务方面的杂志、报纸,学习案例和技巧多看书,多问,多用脑,拓宽经济类知识面,了解会计分录中的业务内容和流程。记住记帐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注意会计科目分类:资产、成本、费用类的借方表增加,贷方表减少。所有者权益、负债、收入、利润类的借方表减少,贷方表增加。报表方面和试算平衡方面注意平衡算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要勤,多学、多问、多练。1)首先从会计科目入手,背熟科目核算内容,2)学习记账规则和记帐流程,学习会计制度,学习基础知识,3)多练,多积累实际经验4)及时了解各种财税政策,拓宽知识面5)注意灵活运用,逐步做到精准核算,合理避税。

179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