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94

喵星队长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管理会计第三章答案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芳儿beauty

已采纳

1.V2.V3.X4.X5.V6.V7.V8.V9.B10.B11.B12.A13.A14.C15.C16.A17.B18.A

管理会计第三章答案

337 评论(11)

dyanne1987

1.A2.C3.A4.D5.D6.C7.D8.D9.D10.C1.CD2.AB3.ABC4.BCD5.BCD

97 评论(15)

土偶寄宿制

《管理会计》作业(一)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成本性态:又称为成本习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2、 相关范围:管理会计把不会改变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性态的有关期间和业务量的特定范围成为广义相关范围,把业务量因素的特定变动范围成为狭义相关范围。3、 固定成本:指在一定相关范围内,其总额不随业务量发生任何数额变化的那部分成本。4、 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相关范围内,其总额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化的那部分成本。5、 变动成本法:是变动成本计算的简称。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及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二、填空题:1、 预测决策会计2、 管理会计、财务会计。3、 责任会计。4、 历史成本、未来成本。5、 约束性成本、酌量性成本。6、 技术性变动成本、酌量性成本。7、 推销成本、一般行政及管理成本。8、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期间成本。9、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10、 营业成本、期间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三、选择题1、ABDE 2、ABD 3、AC 4、AB 5、A 6、AB 7、DE 8、DE 9、ADE 10、AB 11、ABC 12、B 13、C 14、C 15、ABCD四、简答题:1、 答:管理会计的工作环境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奋夺目标是确保企业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其对象是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其手段使对财务信息等进行深加工和再利用,其职能必需充分体现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其本质既是一种侧重现代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中直接发挥作用的会计,同时又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称为管理会计为内部经营管理会计。2、 答:成本性态分析与成本按性态分类是管理会计中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范畴。他们的区别是:(1)性质不同。成本性态分析既包括定性分析,又包括定量分析 。成本分析仅仅属于定性分析。(2)最终结果不同。前者最终将全部成本区别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并建立相应的成本模型。后者只要求将全部成本区别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大类。他们的联系:两这都是以企业的总成本为对象,成本性态分析需以成本按性态分析为前提。3、 变动成本法的优点:(1)变动成本法能够揭示利润和业务量之间的正常关系,有利于促使企业重视销售工作。(2)变动成本法可以提供有用的成本信息,便于科学的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3)变动成本法提供的成本、收益资料,便于企业进行缺期经营决策,(4)采用变动成本法简化了成本核算。缺点:(1)变动成本法所计算出来的单位产品成本,不符合传统的成本观念的要求。(2)变动成本法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3)采用变动成本法对所得税的影响。五、计算题:1、答:(1)模型 Y=A+BX已知:X(高)=5000 X(低)=3000Y(高)=2600 Y(低)=2000B=(Y(高)—Y(低))/(X(高)—X(低))=(2600—2000)/(5000—3000)=0.3A=Y(高)—BX(高)=2600—0.3*5000=1100(2)、Y(7)=A+BX=1100+0.3*4600=2400(元)答:7月份的维修费是2400元。2、答:(1)、采用变动成本法编制2000-----2002年的收益表。 变动成本法下的净收益项目 2000年 2001年 2002年营业收入变动成本 8000030000 4800018000 9600036000贡献边际 50000 30000 60000固定制造成本推销及管理费用固定成本合计 200001500035000 200001500035000 200001500035000营业利润 15000 —5000 25000(2)说明采用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所得到的净收益相差的数额以及形成差异的原因。答:采用两种方法得到净收益的差额营业利润差额=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2000年营业利润差额=15000—15000=0元2001年营业利润差额=3000—(—5000)=8000元2002年营业利润差额=21000—25000= —4000元分析形成的原因:在于两种成本计算法计入当期利润表的固定制造费用水平出现了差异,这种差异又具体表现为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之间的差异。既在变动成本法下。计入当期利润表的是当期发生的全部固定性制造费用,在完全成本法下,计入当期的利润表的固定性制造费用的数额不仅受到当期发生的全部制造费用水平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可能存在的期末存货成本和期初成本中包含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水平变动的影响。或 用简便法计算计算分析确认营业利润:① 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成本2000年= 0 *2 = 0元2001年= 4000 * 2 =8000元2002年=2000 * 2 =4000元② 完全成本下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成本2000年 =0 * 2 = 02001年 =0 * 2 = 02002年 =4000 * 2 = 8000元③ 按营业利润差额计算结果营业利润差额=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成本—完全成本法下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制造成本2000年营业利润差额=0—0=02001年营业利润差额=8000—0=8000元2002年营业利润差额=4000—8000= —4000元

276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