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猫猫啊哩
大禹陵,古称禹穴,是大禹的葬地。它背靠会稽山,前临禹池,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东南稽山门外会稽山麓,距绍兴城区3公里。大禹是上古时代一位治水英雄,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开国之君,被后人尊为“立国之祖”。明太祖洪武年间,大禹陵即被钦定为全国该祭的36座王陵之一。1995年,浙江省和绍兴市人民政府联合举行公祭典礼,恢复祭禹传统。[1]1996年,大禹陵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大禹陵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列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6年,大禹祭典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3]为致敬广大医务工作者,景区自2020年2月19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景区对全国医务工作者免费开放。[4]地址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稽山街道二环南路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对面中文名大禹陵外文名Great Yu Mausoleum被国务院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在地区中国华东地理位置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东南稽山预订门票60.00元起携程旅游提供去订票景点美图 共31张建设沿革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十一月,秦始皇东巡狩,上会稽,祭大禹,登秦望山,眺南海,感叹之余,命宰相李斯撰文刻于石上以歌颂秦始皇赢政,故又名“李斯碑”。碑文字属秦小篆,是秦统一六国后颁行的文字。 共7张大禹陵汉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司马迁上会稽,探禹穴。所谓“禹穴”,也就是埋葬大禹的地方。或言大禹陵寝在今“大禹陵碑亭”下面。南朝梁武帝大同十一年(545年),建禹庙,历代屡建屡毁。现存大殿建筑系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重建,其他部分大都是清代重建。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建咸若古亭,由石构建筑,为八角重檐石亭,上刻“咸若古亭”四字,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了。又称奏乐亭、奏乐亭,是古时候祭祀大禹时乐师奏乐的地方。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绍兴知府南大吉立大禹陵碑,选址依据是闽人郑善夫考证禹穴之所在,在庙南可数十步许。在碑上建一亭,是1979年根据明代的原貌而重建。1956年秋,碑石被大台风折成两段,1961年10月重立此碑时,在“禹”字之下,“陵”字之上断裂处,用钢筋和沙浆联接。禹祠历代沿革,几经兴废,现存禹祠是1986年在原址上重建。1995年5月15日,江泽民同志亲临大禹陵视察,高度评价大禹、大禹精神及公祭大禹陵活动,并亲笔题写了“大禹陵”坊额。2003年,大禹陵扩建,神道内原有五对石像牲增至十二对。依次辟邪、天鹿、龙马、巨象、獬豸、卧牛、石虎、黄熊、三足鳖、九尾狐、野猪和应龙十二对石像牲。2007年4月,绍兴文物局确定禹陵享殿建筑的复建。重建的享殿建筑风格布局与禹庙大殿相同,保持明清规制。正殿五间,重檐歇山顶,南北配殿各三间。[5] [6] [7]建筑格局大禹陵由禹陵、禹祠、禹庙三部分组成。禹陵在中,禹祠位于禹陵南侧,祠外北侧有“禹穴”碑。祠内有“禹穴辩”碑,大禹陵碑亭北侧,顺碑廊而下即为禹庙。陵区坐东朝西,从大禹陵下,进东辕门,自南而北的建筑依次为照壁、岣嵝碑亭、棂星门、午门、祭厅、大殿。高低错落,山环水绕。[8]
猪头小队长1982
修建大禹陵的主要目的是纪念大禹,并祈求风调雨顺,安居乐业。绍兴公祭大禹陵的历史十分悠久。公元前2059年左右,从大禹的儿子夏启开端,祭会稽大禹陵已有定例,夏启首创的祭禹祀典,是中华民族国家祭典的雏形。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上会稽,祭大禹”。大禹与绍兴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第一,大禹重要活动地在绍兴。史书上记载,大禹有五件事都发生在绍兴。一是禹禅会稽。绍兴前人惯称会稽。会稽之名出自大禹,其首义不是会计,而是会祭。《史记·封禅书》记载,“禹封泰山,禅会稽。”这是会稽山得以成名且列为中华九山之首的重要历史事件。这是大禹的一项天才的政治发明,其目的在于通过召集诸侯共同祭祀会稽山,从而建立统一的政 权。这种政 治结盟的形式,后世叫做“宗庙会同”,实为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会盟”之先河。二是禹疏了溪。大禹改堵为疏,“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水成功。“禹疏了溪”。了溪,后称剡溪,为今天曹娥江的上游。相传为禹治水毕功后所弃馒头所变,当地百姓呼作“石馒头”。三是禹会会稽。大禹在会稽山会诸侯,祭诸神,明君位,示一体,创建中国第一王朝。四是禹娶会稽。大禹与涂山氏的结合,应是在禹“禅会稽”之时之地。五是禹葬会稽。大禹死后葬在会稽。第二,绍兴有众多的大禹遗迹。绍兴的“大禹陵”,大禹陵景区内许多历史遗迹、人文景致,如大禹陵庙、禹祠、窆石以及碑方题刻。此外,绍兴还有不少地名与大禹有关,比如夏履桥,相传大禹治水经过这里,他的一只履被洪水冲走,老百姓为了纪念大禹治水的功绩,在他失履的地方造了一座桥,名曰“夏履桥”,又如,当前绍兴市湖塘镇的刑塘,相传为大禹斩杀防风氏处。第三,大禹姒姓后裔主要在绍兴。大禹陵的守陵村(禹陵村)有200多人姓姒的村民,而全国姒姓后裔不过几千人。
记住我88
帐务处理:1、建公墓发生的土地、公墓建设资金和绿化资金支出等,可以全部通过“开发成本”科目核算。借:开发成本--土地成本、建设费、绿化费等贷:银行存款、应付工资等2、公墓建设完工后借:开发产品--公墓贷:开发成本3、销售公墓借:银行存款等贷:经营收入4、结转出售成本借:经营成本贷:开发产品--公墓5、结转收入借:经营收入贷:本年利润6、结转成本借:本年利润贷:经营成本
HY逆天的飞翔
修建大禹陵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大禹陵庙、禹祠、窆石以及碑方题刻,禹陵的建筑艺术、文物价值、考古研究、都有着及其重要的历史价值。陵区坐东朝西,由禹陵、禹祠、禹王庙三大建筑群的历史遗迹,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艺术和旅游价值,对探寻古代陵墓的秘密,研究古代陵墓的发展演变,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也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立国之祖”—— 大禹陵大禹与绍兴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首先,大禹重要活动地在绍兴。从史书上记载来看,大禹有五件大事都发生在绍兴。一是禹禅会稽。绍兴前人惯称会稽。会稽之名出自大禹,其首义不是会计,而是会祭。《史记.封禅书》记载,“禹封泰山,禅会稽。”这是会稽山得以成名且列为中华九山之首的重要历史事件。这是大禹的一项天才的政治发明,其目的在于通过召集诸侯共同祭祀会稽山,从而建立统一的国家政权。这种政治结盟的形式,在后世叫做“宗庙会同”,实为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会盟”之先河。二是禹疏了溪。大禹改堵为疏,“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水成功。在绍兴有许多大禹治水的传说,而最有名的当推“禹疏了溪”。了溪,后称剡溪,为今天曹娥江的上游。三是禹会会稽。大禹在会稽山会诸侯,祭诸神,明君位,示一体,创建中国第一王朝。四是禹娶会稽。大禹与涂山氏的结合,应是在禹“禅会稽”之时之地
吃货阿呀
大禹陵中国水利博物馆规划大纲绍兴市鉴湖研究会1 绍兴大禹陵一、前 言早在十多年前,在绍兴市首届党代会上,根据绍兴市发展趋势,就提出了要努力加强文化建设,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事业,有步骤地逐步建设好“一园、二湖、三山、八馆”,水利博物馆就是“八馆之一”。在绍兴大禹陵景区建设水利博物馆,对于弘扬大禹治水精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禹是我国水利事业的创始者,为治理洪水,他足迹踏遍九州,勘察山川地势,科学地治水,疏通江河,兴修沟渠,发展农业,是中华民族工程师之先驱。在治水的十三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公而忘私。为民治水的精神、美德和功勋,在中华民族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为我国人民世代所传颂。据《墨子》《史记》记载:(禹)“忧民救水至大越、上茅山、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中国水利工程学会会长李协在1934年所撰写《会稽大禹庙碑》中称:“盖九州之中,禹之迹无弗在也,禹之庙地无弗有也,而论山川之灵秀。殿宇之宏壮,则当以会稽为最。”大禹陵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及待批的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时)。沿着大禹治水的足迹,历史上出现了李冰父子、马臻等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出现了都江堰、鉴湖、三江闸这样的水利建设成就,而解放以来,我国的水利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远胜于数千年的历史遗迹。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水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命脉和基础,也是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命脉和基础,加深广大人民群众对水利事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普及科学知识,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一九九五年四月,浙江省暨绍兴市举办了隆重而盛大的公祭大禹陵活动,取得了重大成功,弘扬了民族文化,突出了艰苦创业精神,提高绍兴的知名度,为使绍兴成为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开了一个好头,正是这种情况下,筹建大禹陵水利博物馆被提到了政府的议事日程。一九九五年九月八日,万学远省长致信绍兴市委书记鲁志强、市长纪根立、省水利厅厅长章猛进,指出:建设大禹陵水利博物馆的建议很好,是否规划方案,拟定筹建计划,筹措资金。万省长的信有力地促进了筹建大禹陵水利博物馆工作的展开。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三日,省人大副主任许行贯在省人大会议室召开筹建绍兴大禹陵水利博物馆座谈会。这次座谈会是在老省长李丰平同志看到省水利厅长章猛进给万省长和刘副省长的关于建馆问题的信函后,给许行贯付主任打电话,建议召开的。这次座谈会充分表达了省委、省府、省人大及许多老领导对筹建水利博物馆的重视、关怀的支持,同时也为建馆的指导思想和博物馆主体内容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更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从组织领导到资金筹措的一系列珍贵的意见,会后,又形成了《纪要》
妖娆176991534
大禹陵位于浙江绍兴。大禹是距今四千余年我国夏朝的创始者,相传他领导人民治理洪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治水英雄,而且他具有极高的品操。相传他“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所以世世代代受到人们的崇敬。关于绍兴的大禹陵,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曾写道:“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几千年过去了,虽历经沧桑,但此地之为禹陵则无变。绍兴大禹陵,由禹陵、禹庙组成。禹陵位于禹庙之东。庙西有河,上为禹贡桥,过桥向东南行,即禹陵,今仅存一座“大禹陵”碑亭。禹庙的布局很有特点,它倚山就势,南北向中轴线布局:过贡桥即为庙之西南角,有西辕门可入,进入庙内须转一个弯才到庙的中轴线上。中轴线自南向北,地势由低而高,南墙一块照壁,壁前一亭,即岣嵝碑亭,向北为午门,门内又一院落,北首数十级台阶,上为祭厅,其北又一院子,正北即禹庙之大殿,高20余米,歇山重檐屋顶,屋脊上书“地平天成”四字,建筑形态巍峨壮观。殿内大禹塑像,后屏绘有九把斧头,意为他治水开通九条河流(九派)。此建筑最早建于梁代,今存之建筑建于近代。院子左右有东西配殿,今为中国古代水利、治水之展览厅。由东配殿旁出,前有一小山,山上有亭,曰“窆石亭”,亭中立石,高2米,周围亦2米许,顶端有小孔,相传此乃是大禹灵柩下葬时用的平衡物。这是否可信,不得而知。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