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琳欧雅
个人所得税计入“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科目。做工资表时按应发工资借:生产成本 / 制造费用 / 管理费用 / 销售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发放工资时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 库存现金 等如果有扣除个人应交社保,在贷方计入“其他应付款—养老、医疗”等。
hailanlan75
个人所得税所属会计科目是应交税费科目,账务处理是:1、计提工资时:借:管理费用-工资 贷:应付职工薪酬2、支付工资时: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银行存款 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3、支付个人所得税时:借: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小小暖和
1、工资性代扣代缴
计提税金: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银行存款
缴纳时: 借:应交税费--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2、劳务(业务)性代扣代缴
计提税金: 借:其他应收款--垫付款--个人所得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缴纳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3、工资性代扣代缴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4、业务性代扣代缴
借:其他应收款--垫付款--个人所得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扩展资料
1、纳税人取得应纳税所得后,根据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项目、数额,计算出应纳的个人所得税额,并在税法规定的申报期限内,如实填写相应的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报送税务机关,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
2、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终了后,根据全年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项目、数额、应纳税额、已纳税额、应补退税额,在税法规定的申报期限内,如实填写相应的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报送税务机关、办理相应事项。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个税申报
EatDrinkWorld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八条的规定,个人所得税以所得人为纳税义务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在实际工作中有一些单位为了吸引人才,个税由单位负担,员工全额拿到约定好的工资数额,该怎么计算个税和账务处理呢?
根据税法的规定,个人所得税是以所得人为纳税义务人的,个人所得税还是要由个人承担的.所谓的个税由单位负担,是通过提高工资总额,保证员工的到手工资与约定一致,个税实际上是还是从员工工资中代扣代缴的。
个人所得税的帐户处理应该放在“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科目中进行。
一、当月发放工资代扣时
借 : 应付工资
贷 :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
贷 : 现金(银行存款)
二、下月初实际交纳时
借 : 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
贷 : 银行存款(现金)
三、代扣代缴时
借: 应付工资(或现金)
贷: 应交税金——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四、缴税时
借:应交税金——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百度百科——个人所得税
梅干菜2012
法律分析:个人所得税为企业代扣代缴,在计提工资时,应同时计提个税,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贷记”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和“现金(或银行存款等)”。不能直接计入管理费用和或者贷记存款。个人所得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境内的个人的所得和境外个人来源于本国的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管理费用包括:1、公司经费总部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差旅费、办公费、董事会会费、折旧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及其他公司经费;2、劳动保险费指离退休职工的退休金、价格补贴、医药费(包括离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基金)、异地安家费、职工退职金、职工死亡丧葬补助费、抚恤费、按规定支付给离休干部的各项经费以及实行社会统筹基金;待业保险费指企业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的待业保险基金;3、董事会会费是指企业最高权力机构及其成员为执行职能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差旅费、会议费等。4、其它费用企业发生与生产、经营直接有关的业务招待费,纳税人能提供真实有效凭证或资料,在下列限度内准予作为费用列支.因此企业为职工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部分应计入管理费用会计科目。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五)经营所得;(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七)财产租赁所得;(八)财产转让所得;(九)偶然所得。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第三条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第七条 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可以从其应纳税额中抵免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但抵免额不得超过该纳税人境外所得依照本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