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兜兜兜得牢
增加记借方的科目: 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 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增加记贷方的科目: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总的来说:收入类发生额增加时记在贷方 支出与成本还有费用发生额增加时记在借方
楼兰芥末姑娘
会计基础的会计科目损益类科目借贷方向分两种情况:
1、损益类中的费用类,增加放借方,减少放贷方。
2、损益中的收入类,增加放贷方,减少放借方。
增加记借方的科目: 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 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等。
增加记贷方的科目: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等。
注意事项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应记入“其他综合收益”科目,不影响损益。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损益类科目余额,应当在期末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损益类科目期末余额为零。
另外,“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也属于损益类科目,由于其核算的是以前年度的损益调整,而不是当年的损益。因此,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该科目余额,在期末不能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而应当结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并相应调整盈余公积。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损益类科目
百度百科-记账规则
稥油菋精
会计基础的会计科目损益类科目借贷方向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损益类中的费用类,增加放借方,减少放贷方。
第二种情况,损益中的收入类,增加放贷方,减少放借方。
注意,损益类中没有统一的记账方向。记账规则如下图:
艾米莉郡主
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财务状况。
损益表反映的是经营状况。
资产负债表: 中资产总计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计与利润总额的关系。
翻看一下凭证科目余额平衡表,公式很明了,为各科目的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每项余额分别标示借贷方,资产负债表为各科目余额填列,但看一下底部合计与资产负债表上的底部总计数不相符,是因为试算平衡表为所有科目合计,未分开资产类科目和负债权益类科目,
用手工试着分开一下,期初数容易分出,列出公式后,资产总计与资产负债表上的一致,期末数同理,也与资产负债表上能够一致,但本期发生额却无法分出资产和负债权益,是由于期初与期末因费用结转为零,无金额,而本期发生额的借方和贷方都存在损益类发生额,而损益类发生额应归集到资产类中,还中负债类中,或是权益类科目中。
回想做凭证的过程,发觉不好分,因为不定向,比如费用发生可能是资产减少造成的,也可能是负债增加造成的,原因在当期不可知,即不全是资产,也不全是负债发生造成的。
那就,按本期借贷方发生额的差额计算,因为,费用类科目借贷方相等地,差额为0,这样,负债类相加把本年利润也加上,资产类把生产成本余额及折旧(减),所得结果正好为两个相反数,一正一负,说明当期借贷相等,符合平衡公式。
此数的值正好为年初总计与年末总计的差额,分别用年初的资产总计或负债损益总计去+本期资产总计或负债总计应正好等于年末的资产总计或负债损益总计,但是,本期资产总计与本期负债损益总计一正一负,在加对应年初或年末总计时,会减少一倍,造成不平,这是由于本期发生的余额是以某一方减去另一方产生的正负差额,但在与年初年末本方余额相加时,应取正。
比如,本期借方减去贷方,会造成资产余额为正,负债余额为负,在年初负债与本期负债相加时,是贷方余额,所以,借方余额作为负数相加时,贷方余额实为正数。这样,应可知道年初总计与年末总计的形成关系。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