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来是你69
对会计档案进行整理是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保存、利用会计档案的前提,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必须认真对待,努力做好。(1)会计凭证的整理。会计凭证是会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会计凭证的整理、装订、保管都有明确的要求。会计凭证要做到装订整齐、完整、牢固,妥善保管,便于查阅。?整理会计凭证,首先,要把所有应归档的会计凭证收集齐全,并根据记账凭证分类。记账凭证一般分为现金收、付款凭证,银行收、付款凭证,转账凭证,共三类五种。根据不同的种类,按时间或按顺序号逐张排放好。其次,整理记账凭证的附件,剔除不属于会计档案范围和没有必要归档的一些资料,补充遗漏的必不可少的核算资料。再次,清除订书针、曲别针等金属物。最后,将记账凭证按适当厚度分成若干本。将会计凭证整理好后,应按照有关规定的要求,认真做好会计凭证的装订工作(2)会计凭证的归档。首先,要认真填好会计凭证的封面。封面各记事栏是事后查账和查证有关事项的最基础的索引和凭证。其次,填好卷脊上的项目。卷脊上一般应写上×年×月凭证和案卷号。再次,将装订好的凭证入盒,由专人负责保管。(3)会计账簿的整理。年度终了,各种账簿(包括仓库的材料、产成品或商品的明细分类账)在结转下年、建立新账后,一般都要把旧账送交总账会计集中统一整理。首先,将活页账按页码顺序排好,加封面后装订成本。然后,将各种账簿按照会计科目顺序排列,据以逐本登记会计档案(会计账簿)封面。会计账簿封面的有关内容要写全。(4)会计报表的整理。会计报表一般在年度终了后,由专人(一般是主管报表的人员或财会机构负责人)统一收集、整理、装订,并立卷归档。平时,月(季)度报表,由主管人员负责保存。年终,将全年会计报表,按时间顺序整理装订成册,登记会计档案(会计报表)目录,逐项写明报表名称、页数、归档日期等。经会计机构负责人审核、盖章后,由主管报表人员负责装盒归档。(5)其他会计资料的整理。其他财会资料,包括年(季)度成本、利润计划、月度财务收支计划、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工资计算表及一些重要的经济合同,也应随同正式会计档案进行收集整理。但是,这部分资料不全部移交档案部门,有的在一个相当长时间内,由财会部门保存。这就需要认真筛选,把收集起来的这些资料,逐件进行鉴别,将需移交档案部门保管存放的,按要求另行组卷装订,而后移交档案部门。会计档案的整理要规范化。封面、盒、袋要按统一的尺寸、规格制作,卷脊、封面的内容要按统一的项目印制、填写。要做到收集按范围,整理按规范,装订按标准。
加勒B海盗
1、修整
归档文件装订前,应对不符合要求的文件材料进行修整。
归档文件已破损的,应按照DA/T 25-2000予以修复;字迹模糊或易退变的,应予复制。
归档文件应按照保管期限要求去除易锈蚀、易氧化的金属或塑料装订用品。
对于幅面过大的文件,应在不影响其日后使用效果的前提下进行折叠。
2、装订
归档文件一般以件为单位装订。归档文件装订应牢固、安全、简便,做到文件不损页、不倒页、不压字,装订后文件平整,有利于归档文件的保护和管理。装订应尽量减少对归档文件本身影响,原装订方式符合要求的,应维持不变。
应根据归档文件保管期限确定装订方式,装订材料与保管期限要求相匹配。为便于管理,相同期限的归档文件装订方式应尽量保持一致,不同期限的装订方式应相对统一。
用于装订的材料,不能包含或产生可能损害归档文件的物质。不使用回形针、大头针、燕尾夹、热熔胶、办公胶水、装订夹条、塑料封等装订材料进行装订。
永久保管的归档文件,宜采取线装法装订。页数较少的,使用直角装订(见附录C 图C1、图C2)或缝纫机轧边装订,文件较厚的,使用“三孔一线”装订。永久保管的归档文件,使用不锈钢订书钉或浆糊装订的,装订材料应满足归档文件长期保存的需要。
永久保管的归档文件,不使用不锈钢夹或封套装订。
定期保管的、需要向综合档案馆移交的归档文件,装订方式按照6.2.4-6.2.5执行。定期保管的、不需要向综合档案馆移交的归档文件,装订方式可以按照6.2.4执行,也可以使用不锈钢夹或封套装订。
3、编页
纸质归档文件一般应以件为单位编制页码。
页码应逐页编制,宜分别标注在文件正面右上角或背面左上角的空白位置。
文件材料已印制成册并编有页码的;拟编制页码与文件原有页码相同的,可以保持原有页码不变。
4、装盒
将归档文件按顺序装入档案盒,并填写档案盒盒脊及备考表项目。不同年度、机构(问题)、保管期限的归档文件不能装入同一个档案盒。
档案盒
档案盒封面应标明全宗名称。档案盒的外形尺寸为310mm×220mm(长×宽),盒脊厚度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20 mm、30mm、40mm、50mm等(见附录D 图D1)。
档案盒应根据摆放方式的不同,在盒脊或底边设置全宗号、年度、保管期限、起止件号、盒号等必备项,并可设置机构(问题)等选择项。其中,起止件号填写盒内第一件文件和最后一件文件的件号,起件号填写在上格,止件号填写在下格;盒号即档案盒的排列顺序号,按进馆要求在档案盒盒脊或底边编制。
档案盒应采用无酸纸制作。
备考表
备考表置于盒内文件之后,项目包括盒内文件情况说明、整理人、整理日期、检查人、检查日期。
a)盒内文件情况说明:填写盒内文件缺损、修改、补充、移出、销毁等情况。
b)整理人:负责整理归档文件的人员签名或签章。
c)整理日期:归档文件整理完成日期。
d)检查人:负责检查归档文件整理质量的人员签名或签章。
e)检查日期:归档文件检查完毕的日期。
5、排架
归档文件整理完毕装盒后,上架排列方法应与本单位归档文件分类方案一致,排架方法应避免频繁倒架。
归档文件按年度—机构(问题)—保管期限分类的,库房排架时,每年形成的档案按机构(问题)序列依次上架,便于实体管理。
归档文件按年度—保管期限—机构(问题)分类的,库房排架时,每年形成的档案按保管期限依次上架,便于档案移交进馆。
扩展资料
归档文件的整理单位。一般以每份文件为一件,文件正本与定稿为一件,正文与附件为一件 ,原件与复制件为一件,转发文与被转发文为一件,报表、名册、图册等一册(本)为一件,来文与复文可为一件。
整理原则
一般以每份文件为一件,文件正本与定稿为一件.
质量要求
归档文件应齐全完整。已破损的文件应予修整,字迹模糊或易退变的文件应予复制。整理归档文件所使用的书写材料、纸张、装订材料等应符合档案保护要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归档文件整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件归档
鹿脸脸舅舅
档案袋(盒)主要装具尺寸标准 一、档案装具标准(档案装具国家行业标准DA/T6-92) 1、本标准(档案装具国家行业标准DA/T6-9)适用于钢类、木类、纸类等材料的档案装具,其他材料的档案装具亦应参照执行。2、固定架、密集架、案卷柜每层搁板承重应≥40KG。3、常用柜类的顶板、正面板、侧面板、底板钢板厚度≥1.0mm,隔板、背板厚度≥0.8,轨道厚度≥1.5mm。6、钢板的剪裁、弯折、机加件加工后均应打毛刺,并无裂纹和伤痕。7、所有焊接件,应焊接牢固,焊接部位光滑、平整,露出的结合面必须磨平。8、表面处理及深装底面必须用脱脂剂或其他方法将油脂和污物除净。9、面板、侧板等重要零件应施以表面磷化处理,磷化后不应有油、锈斑和积水。10、装具表面应平滑且不得有凹凸现象。11、漆膜厚薄应均匀,无起毛、垂流、划伤、疙瘩、皱纹等影响外观的缺陷。 二、文书档案案卷格式(GB/T9705-88国家标准) 硬卷皮格式:硬卷皮封面尺寸规格采用300mm×220mm或280mm×210mm。封底尺寸同封面尺寸。封底三边(上、下、翻口处)要另有70mm宽的折叠纸舌。卷脊可根据需要分别设10、15、20mm三种厚度。用于成卷装订的卷皮,上、下侧装订处要各有20mm宽的装订纸舌。本标准推荐使用250克牛皮纸制作案卷硬卷皮。 软卷皮格式:使用软卷皮装订的案卷,必须装入卷盒内保存。软卷皮外形尺寸:软卷皮设封皮和封底,其封皮和封底可根据需要采用长宽为297mm×210mm(供A4型纸用)或260mm×185mm(供16开型纸用)的规格。 卷盒格式:卷盒外形尺寸采用300mm×220mm,其高度可设置30、40或50mm的规格。盒盖翻口处中部设置绳带,便于系紧卷盒。 卷内文件目录格式:目录用纸幅面尺寸采用国内通用16开型(260mm×185mm)或国际标准A4型(297mm×210mm)。卷内目录用纸上白边宽20±0.5mm,卷内目录用纸下白边宽15±0.5mm,卷内目录用纸左白边宽25±0.5mm,卷内目录用纸右白边宽15±0.5mm。卷内备考表外形尺寸均同卷内目录。 文书档案案卷格式监制:在卷皮封底下部应印上“由×××档案局监制”字样。 三、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22-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2000-12-06批准2001-01-01实施) 档案盒封面应标明全宗名称。档案盒的外形尺寸为310mm×220mm,盒脊厚度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20mm、30mm、40mm等。 四、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GB/T11822-2000,发布时间19920720,公布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科技档案卷皮规格和制成材料:卷盒的外表面规格为:305mm×220mm,厚度分别为10、20、30、40、50、60mm六种。卷夹的外表面规格为:305mm×220mm,厚度为20mm。卷皮宜采用牛皮纸板双裱压制,或黄板纸制作,外裱牛皮纸。本标准推荐使用无酸卷皮。 卷内表格的规格和制成材料质量:卷内目录、卷内备考表规格为:297mm×210mm或260mm×185mm。卷内目录、卷内备考表宜采用70g以上白色书写纸制作。 案卷脊背标签的规格和质量:案卷脊背标签与卷盒的长度和厚度相同,即305mm×10(20、30、40、50、60)mm。案卷脊背标签宜采用150g白色书写纸制作,案卷脊背格式也可以直接印在卷盒脊背上。 五、工业企业档案案卷格式(DB37/T181-93,发布时间19920720公布形式:山东省地方标准) 卷皮可采用硬卷皮、软卷皮、卷盒、卷夹四种形式。 硬卷皮格式:前封面、封底尺寸采用280mm×210mm。封底三边要有70mm宽的折叠纸舌。脊背厚度尺寸为10、15、20mm三种。前封面、封底左侧装订处要各有20mm宽的装订纸舌。硬卷皮使用250克牛皮纸制作。 软卷皮格式:前封面、封底尺寸采用270mm×195mm。封底翻口处有70mm宽的折叠纸舌。软卷皮使用150克牛皮纸制作。 卷盒格式:卷盒上、下表面尺寸采用305mm×220mm。厚度尺寸为12、20、30、40、50、60mm六种。卷盒使用250克牛皮纸双裱压制。 案卷封面印制在卷皮、卷盒的正表面上,尺寸与卷皮、卷盒的前封面相同。 案卷脊背式样及制成材料:硬卷皮、卷夹案卷脊背项目印制在卷皮脊背上。卷盒案卷脊背规格与卷盒的长度和厚度相同,尺寸为305mm×12(20、30、40、50、60)mm。卷盒脊背使用150克白色书写纸制作。 卷内文件目录格式:目录用纸幅面尺寸采用国内通用16开型(260mm×185mm)或国际标准A4型(297mm×210mm)。卷内文件目录使用70克以上白色书写纸制作。 软卷皮备考表印制在封三上,其外形尺寸及制成材料均同卷内文件目录。六、会计档案案卷格式 会计档案案卷格式,包括案卷盒、卷内备考表、会计档案案卷目录、会计档案移交清单、会计档案销毁清单格式。 卷盒外形尺寸:封面尺寸采用230mm×125mm,其厚度可根据需要设置为30mm、40mm或50mm的规格。 硬卷皮封面和封底。其封面和封底采用280mm×210mm的规格。 报表卷内文件目录、备考表格式、项目同文书档案卷内文件目录、备考表,其纸幅面尺寸采用265mm×190mm的规格。脊卷标签同卷盒卷脊标签。 会计账簿的案卷格式:订本账簿维持原装原封,须在原硬账簿夹封面上加贴规定封面,活页账应加装成册,再加贴规定封面,其纸幅面尺寸采用120mm×80mm的规格。 卷脊标签同硬卷皮卷脊标签,在离卷脊底边20mm处粘贴。 会计档案案卷目录形式:会计档案案卷目录封面用纸幅面尺寸用265mm×190mm的规格。会计档案案卷目录用纸幅尺寸与会计档案案卷目录封面尺寸相同。 会计档案移交清单格式:会计档案移交清单用纸幅面尺寸采用265mm×190mm的规格。 七、DA/T24-2000无酸档案卷皮卷盒用纸及纸板 无酸档案卷皮、卷盒用纸及纸板为卷筒纸,卷筒宽度为1600mm或按订货合同;宽度偏差不超过±5mm。卷筒直径为850mm±50mm。无酸档案卷皮纸、卷盒纸的技术指标及试验方法应符合规定。 外观:纸及纸板表面应平整、光洁、纤维组织均匀,不允许有褶子、裂口、洞眼、透帘、分层、起毛等影响使用的纸病。挂面的无酸档案卷皮、卷盒用纸及纸板尘埃或斑痕指标应符合规定。卷筒两端面应平整,弓形不超过15mm,锯齿形不超过5mm。每卷筒断头不允许超过3个,断头处用胶带对接粘牢并做明显标记。
小百合2011
很多县级综合档案馆都保存着一定数量的1983年以前形成的短期档案,这部分档案早已超过了保存期限,如何对它们进行期满鉴定,应该制订什么样的鉴定标准,已成为档案界普遍关注的焦点。为积累鉴定经验,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档案馆选择部分全宗进行了尝试。 一、馆藏短期档案现状 期满档案鉴定,即对期满档案价值重新进行甄别和判定,确定档案是留存还是销毁,其结果会使一部分档案的实体消亡,它是关系到档案“生死命运”的一项责任重大、十分严肃的工作,要求我们必须做好大量的前期准备。首先,必须对鉴定对象做到心中有数,要熟悉、掌握短期档案的保存状况。其次,必须全面了解各鉴定全宗所有档案的状况,包括永久、长期档案的内容、完整程度等,不能仅仅局限于对短期档案做鉴定。从邗江区档案馆选择鉴定的81个全宗3000余卷短期档案看,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情况: 质量上:保管期限划分不准确,短期档案中混有应永久、长期保存的文件材料。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 客观因素:保管期限表几经调整,有些标准不统一。建国以来,国家档案局于1956年、1957年、1964年、1983年、1987年先后五次制订、修改关于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文件保管期限的确定经历了在实践中总结、完善的过程。各个时期价值鉴定标准存在的差异,导致归档文件的价值划分前后不一致。例如,下级机关报送的“年度统计报表”,1956年定为保存10年,1964年改为长期保存,1983年又定为永久或长期,1987年再改为长期。另外,保管期限表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对各种档案保管期限概念的解释比较笼统、含混不清,存在一定的期限界限模糊,而且在多个条款中用“一般”、“重要”这些不确定的模糊语言来作为鉴定文件价值和划分保管期限的标准,随意性较大,档案人员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把握。 主观因素:基层文书、档案人员大部分是兼职,且变动频繁,档案业务水平较低,缺乏对档案价值鉴定标准的认真了解和思考,对一些在保管期限表上不能“对号入座”的、价值分辨不清的文件,容易错误地判定其保存价值,常会把重要的文件划入短期。此外,在一部分文书、档案人员中存在着片面的档案价值观,没有真正把档案价值鉴定的原则、标准作为衡量文件价值的尺度,有的片面强调红头文件的重要性,将上级及本单位红头文件均划为永久或长期保存,而本单位形成的没有文头的材料则放在次要位置,如将工资审批表、协议、合同、人员调动介绍信存根等列入短期。有的认为本单位形成的材料都要永久或长期保存,而收文应作短期保存。 数量上:一方面,少部分全宗由于存在的时间较短,短期档案的数量极少,多的五六卷,少的仅一二卷,而且,不仅短期档案数量少,永久、长期档案数量也很少。如:1956年成立、1958年因邗江县并入扬州市而自然消亡的县委财贸部,共留存档案9卷(其中永久2卷、长期2卷、短期5卷);1966年成立、1967年1月“夺权”后瘫痪,后未再恢复的县委财贸工交政治部,形成档案3卷(其中长期1卷、短期2卷)。另一方面,“文革”期间,尤其是“文革”前期,由于历史的原因,大部分全宗留存的档案都极少。这些数量极少的档案都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全宗或全宗某一时期的历史面貌。 利用率上:文件在立卷归档时确定的保管期限,实际上是人们对其日后被利用的可能性的一种判断和预测,而档案价值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最终被体现。通过分析近十多年来社会对邗江区档案馆档案利用的需求,有些短期档案虽然早已超过保管期限,但其利用率仍然比较高,如:1965年至1966年社教运动中社教总团保存的各社教分团工作队员个人登记表,“上山下乡”热潮中各公社、各大队接收的知识青年登记表等,由于此类登记表记载的信息比较全面,可以补充长期保存的汇总表中没有的内容,因此目前还在为人们解决工龄、落实政策、办理退休等提供有力的依据。 二、确定短期档案鉴定标准 鉴定标准是鉴定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是鉴定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鉴定标准的确立举足轻重。为保证鉴定准确,去留无误,在制定鉴定标准时,就必须全面考虑被鉴定档案的实际状况,必须立足于现状,根据存在的不同问题制定相应的鉴定标准。 (一)规范性文件标准 严格依据国家档案局1987年12月颁发的规范性文件——《关于机关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机关文件材料归档和不归档的范围》,把它作为鉴定时的技术性参照标准,对确无保存价值的短期档案予以剔除、销毁,而将当初鉴定时价值划分不当的,要重新划定其应有的价值,升入长期或永久保存。 (二)档案内容标准 由于保管期限表存在一定的原则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当使用保管期限表无法直观判断档案的保存价值时,应具体分析其内容。档案本身所含有的内容,记述着事件、事物等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是档案信息的核心部分,直接体现着其所具有的价值。根据档案文件的内容判定其有无价值或价值大小是档案价值鉴定的主要标准。 以内容标准衡量档案的价值,主要应分析内容的重要性,看其所记述的史实是反映机关主要职能,还是非主要职能;是重要事项,还是一般活动;是重要业务,还是行政事务;是政策性法规、条例,还是参考性普发文件;内容针对多年、一年,还是季度、月度等。文件记载和说明的内容越重要,其价值就越大,反之越小。 (三)档案相对价值标准 这是针对全宗内档案数量少、完整程度不高而采取的鉴定标准。我国档案界学者陈兆礻吴、和宝荣曾言:从理论上讲,每一份文件的价值取决于档案客体属性及其满足利用者需要的程度,都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从我国档案管理体制和档案工作原则出发,在实际上还有一种被鉴定档案与其他档案相比较而存在的价值,即在一定情况下某些文件的保存价值和保管期限可以相对地提升或降低。档案价值的相对性,决定了全宗内档案的完整程度和数量多少,应该是鉴定档案价值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针对档案数量极少的全宗,可以采取将短期档案全部升入长期保存的办法,以弥补档案材料的严重不足。针对档案完整程度不高的全宗,可将其部分短期档案提升为长期,填补永久、长期档案的欠缺。如某全宗1962年无年度工作总结,而短期案卷中保存有季度、月度工作总结,此时,该季度、月度工作总结的相对价值就较高,将它升入长期继续留存,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全宗内档案的完整和历史面貌的全面反映。 (四)特殊年代标准 这一标准适用于“文革”时期,尤其是“文革”初期形成的档案。对“文革”初期各立档单位的短期档案,要从长处理,特别是本单位形成的文件材料,要尽可能多地升入长期保存,以便后人了解和研究这一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 (五)档案利用率标准 社会对档案的利用需求,是构成档案保存价值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档案价值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社会对利用档案的需求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伴随着利用需求的改变,档案的价值往往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现实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现在认为有用的,将来可能没有用,而现在认为没有用的档案,将来可能有用。因此,要分析近期社会对档案的实际需要,尤其是短期档案被利用的概率,将那些已到期的但对社会仍有价值的档案保留下来,继续发挥效用。 以上各个标准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互为补充。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各全宗的不同状况,具体分析,灵活运用,从而切实保障鉴定工作的准确性,保证该留存的必须留存,没有价值的坚决予以销毁。
黑白配late
标准档案盒的规格是31*22cm。
档案盒是各个机关和单位档案管理部门整理和装订储存文件的装具。通常是由纸板和牛皮纸裱糊制作的,现在基本都用无酸纸制作。
档案盒主要有以下八大类:文书档案盒,科技档案盒,人事档案盒,会计档案盒,照片档案盒,光盘档案盒,实物档案盒。卷皮也属于档案盒一类。
我国古代的档案种类:
(一)甲骨档案
商周时期的档案,从出土实物和可靠的记载来看,已有甲骨文、铜铁钟鼎铭文、石刻、帛书和简册等等。
(二)金石档
关于金文、钟鼎、金石的称呼,在古今一些文著中曾有不同的理解和特指范畴。
(三)简牍档案
金石档案虽然坚固耐久,但其载体比较笨重,制造铭刻也比较费工,且不便于传递。所以自商周直至东晋时期,特别是从周代到汉代1000余年间,多用竹片和木板撰写文书与保存档案,通常称做“简策”、“简牍”、“简书”等等。
(四)缣帛档案
与简牍几乎同时产生的还有缣书、帛书。据有关专家推测,帛书可能与典册一样,在殷商时期即已有之。
misskissfion
根据国家对档案密集柜的尺寸(主、副架的尺寸)规定:活动架的高度在1900mm ~2500mm 之间,宽度在900mm ~1000mm 之间,深度在400mm ~600mm 之间。固定架-单面架的高度在1900mm ~2500mm 之间,宽度在900mm ~1000mm 之间,深度在400mm ~600mm 之间。固定架-双面架的高度在1900mm ~2500mm 之间,宽度在900mm ~1000mm 之间,深度在200mm ~300mm 之间.以上,就是规定的档案密集柜的尺寸。但是,我们要明白,想要购买到适合自己的档案密集柜,最好的方法就是定制,因为生产厂家生产一般规格的档案密集柜不一定就适合于每个客户,受房间规格、安装、排列、布局分布的影响以及一些防火、防水、防盗的准备,一般规格的档案密集柜很难同时满足多种方面的需要。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