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怀念!
会计的发展:
1 古代会计发展阶段:
文明古国,如中国、巴比伦、埃及、印度与希腊都曾留下了对会计活动的记载。当时的会计基本上只是些简单的记录,复式记账也还未出现,是会计的雏形。
2 近代会计发展阶段:
一般认为近代会计始于复式薄记形成前后。1494年,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中专门阐述了复式计帐的基本原理。——这是会计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工业化革命后,会计理论和方法出现了明显的发展,从而完成了由簿记到会计的转化。
1854年,苏格兰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特许会计师协会,这被誉为是继复式簿记后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3 现代会计发展阶段:
“公认会计准则”的“会计研究公报”(ARB)的出现为起点。这一会计发展阶段,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都取得惊人的发展,标志着会计的发展进入成熟时期。
此外,管理会计也从传统、单一的会计系统中分离出来,是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扩展资料:
现代会计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其主要标志:一是利用货币计量进行价值核算;二是广泛采用复式记账法,从而形成现代会计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基石。
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资本主义的生产社会化程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管理科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受社会政治、经济和技术环境的影响,传统的财务会计不断充实和完善,财务会计核算工作更加标准化、通用化和规范化。
与此同时,会计学科在20世纪30年代成本会计的基础上,紧密配合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的需要,逐步形成了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的管理会计体系,从而使会计工作从传统的事后记账、算账、报账,转为事前的预测与决策、事中的监督与控制、事后的核算与分析。
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从此,现代会计形成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随着现代化生产的迅速发展,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电子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会计核算,使会计信息的搜集、分类、处理、反馈等操作程序摆脱了传统的手工操作,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会计科学的根本变革.
现代会计的时间跨度是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此间会计方法技术和内容的发展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会计核算手段方面质的飞跃,即现代电子技术与会计融合导致的“会计电算化”,二是会计伴随着生产和管理科学的发展而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分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会计
苏州许一
自学习会计以来,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上,对于会计的发展史始终没有去很认真的了解下,今天突然有兴致就在网络上搜了一下,简单整理了和大家分享下~~1.古代会计发展阶段:文明古国,如中国、巴比伦、埃及、印度与希腊都曾留下了对会计活动的记载。当时的会计基本上只是些简单的记录,复式记账也还未出现,是会计的雏形。2.近代会计发展阶段:一般认为近代会计始于复式薄记形成前后。1494年,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中专门阐述了复式计帐的基本原理。——这是会计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工业化革命后,会计理论和方法出现了明显的发展,从而完成了由簿记到会计的转化。PS:1854年,苏格兰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特许会计师协会,这被誉为是继复式簿记后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3.现代会计发展阶段:“公认会计准则”(General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 GAAP)的“会计研究公报”(ARB)的出现为起点。这一会计发展阶段,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都取得惊人的发展,标志着会计的发展进入成熟时期。此外,管理会计也从传统、单一的会计系统中分离出来,是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我国的会计发展阶段同大多数国家一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原始记录计量、单式簿记和复式簿记。大约在西周王朝前后,我国进入了单式簿记阶段。 我国《周礼》中有会计官职的设置,如“司会”,掌管国家和地方的财产物资。元代就形成了“四柱清册”,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意思就是“原有的+新得到的=拿走的+还剩下的”。进入12世纪后,南宋设置了“审计院”,明朝时又出现“都察院制度”、财物出纳印信勘合制度、黄册制度,还有继承两宋之制所实行的《会计录》编纂制度与钱粮“四柱清册”编报制度等都是中国会计发展史上一次又一次的突破。与此同时,在公元1O世纪至15世纪中叶,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和资本经济萌芽在沿海地区的出现,中国的民间会计也有了一定发展。以“四柱结算法”为核心的中式会计的方法体系建立完善,并且账房组织制度已经形成,故中式会计在当时世界会计发展史上占有一定地位。明末清初还出现了以四柱为基础的“龙门账法”和“天地合账法”等记账方法。但是,从15世纪中叶起,中国在会计方面的发展开始落后于西方国家,会计的发展向着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为主导地位的方向发展。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会计在吸收西方会计精华的同时,自身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会计相关制度不断的完善,2009年1月1日起实行了新会计准则,说明中国在会计理论与实践方面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wangxinrose
近代簿记与会计在中国的发展变化摘要:明清时代,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相适应,中国会计也开始缓慢地由单式簿记向复式簿记转变,中国特有的 “三脚帐”、“龙门帐”和“四脚帐”复式帐法先后开始出现。三百年过去后,整个会计世界发生了深刻变化,原来的先进者变成了落后者,而那些落后者却成为先进者。这种变化究竟说明了很多问题。中国簿记或会计为什么会落后于欧美会计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加以总结的问题。从19世纪末期开始,西式复式簿记或会计理论与方法也对中国产生了影响。关键词:复式记账 三脚账 四脚账 账簿 1.中国固有的复式簿记以铜为镜,可整衣冠;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1.1三角账。它出现在明朝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之时,由单式簿记演变而来。“三脚账”对转帐事项部分记录两笔,是复式记录;而现金收支事项部分,只记录现金的对方,现金的收付略去不记,是单式记录,故称之为“三脚”。思想:三脚账的账簿设置与秦汉以来的单式账簿设置是基本一样。即通常所说的“三帐”—“草流”—“流水簿”—“总清簿”。这也体现了主要的记帐程序,草流-细流-总清。草流亦称花账,相当于原始凭证,是在业务发生时登记的;“流水簿”即日清簿,又称细流、二流、清流、铁板流水,是体现三脚账思想特点的主要账簿,其作用相当于现在的现金日记账或银行日记账;“总清簿”又称总清或分户簿,其作用则与现在的分类会计账簿相一致。三角账的重点是“流水簿”的设置,在一般商业企业中,又把“流水簿”分为“货清簿”—专门登记商品现金销售情况;“银清簿”-专门登记现金收付事项;“往来簿”-专门记录与现金无关的事项。其中“货清簿”在核算中与“银清簿”的现金账户又有一定的勾稽关系。从而便于进行会计控制。在账簿格式上,仍然是单式会计核算的形式,即每个账页分为上下两部分,上方登记收方,即一切来账,下方登记付方,即一切去账。把三脚账与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形式”的帕乔利所介绍的15世纪意大利账簿体系相比,二者的处理会计核算的思想基本相同。在15世纪的意大利,会计记账是采用“日记簿-分录簿-总账”的过程,这与三脚账的思想基本一致。三脚账是处于单式会计思想到复式会计思想之间的一种过渡形式,对于单式会计思想而言,在进行转账业务核算时,采用对应的记账符号“来”“去”,以同等的金额在两个不同的账户进行登记,这本身就是产权关系复杂化的一个表现,也是会计思想向前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对于复式会计思想来说,由于只在转账业务中才采用复式记帐,对于其他经济业务仍然采用单式记账,因而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复式记账。但其通过账簿组织取得复式会计思想的效果,是中国古代会计思想的受传统文化思想影响的重要体现。它的产生为我国固有复式簿记产生奠定了思想与实践的基础,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其缺点主要在于:无科学的帐簿组织和会计核算项目分类,无科学的盈亏计算方法和会计报告方法等。三脚帐的缺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上:第一,从账户设置和账簿体系来看,即没有系统化的账户和会计科目的设置,账簿体系也没有科学的分类,资产类经济业务、负债类经济业务和权益类经济业务往往混杂在一起。不具有复式会计思想所具备的一些基本条件;第二,在会计控制方面存在着诸多漏洞,只重视与外部债权债务的核算,对企业内部的物资财产的变化去疏于管理,这一方面反映了企业经营的家族化的管理,不需要对内部经济业务的严格监控,另一方面,反映了企业产权关系的单一性,与外界的经济业务才是企业所控制的重点。这种思想体现在会计思想方面就是采用 “肉烂在锅里”盈亏计算方法,对企业管理方面出现的资产损耗、营业外收支等问题,没有区分,直接采用存该相抵的方法来计算盈亏,有人把这种计算方法叫做“捞锅底账”,即只对企业外部经济业务进行管理,而对其他方面忽视。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