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94

xiaotian0001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河南坤德会计服务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山寨天后

已采纳

10643是重庆三峡学院的代码。重庆三峡学院创建于1956年,其前身为四川省万县初中师资训练班,先后更名为万县大学、万县专科学校、万县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万县师范专科学校与万县教育学院合并成立四川三峡学院,并升格为本科院校。2000年,学校更名为重庆三峡学院。2003年,重庆三峡经济学校并入。2013年,学校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1年5月,学校获批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

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学校简介:

重庆三峡学院坐落于重庆市万州区,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以文、工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入选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全国高校校园网站联盟理事单位,“一带一路”标准化教育与研究大学联盟成员,是山东大学对口支援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达3039亩,校舍建筑面积72.64万平方米。

历史沿革

办学源头

万县师范专科学校的前身为创办于1956年的四川省万县初中师资训练班。学校于1958年更名为万县大学;1959年更名为万县专科学校;1977年时为万县地区教育行政干部学校高师班;1978年转设为万县师范专科学校。

万县教育学院的前身为创办于1958年的万县专(地)区教育行政干部学校。学校于1979年更名为万县地区教师进修学校;1984年更名为万县教育学院。

重庆三峡经济学校的前身为万县地区经委干训班。学校在1984至1996年时期为万县地区交干部学校、万县地区工交职工中专学校;1996年更名为四川省万县市经济学校;1998年更名为重庆三峡经济学校。

合并时期

1993年1月10日,“三峡大学”筹备组”在万县师范专科学校挂牌。1993年10月,原万县师范专科学校和万县教育学院完成了实质性的合并。1994年3月,万县师范专科学校、万县教育学院合并组建为四川三峡学院,并升格为本科院校。

2000年2月,四川三峡学院更名为重庆三峡学院。2003年3月,重庆三峡经济学校并入重庆三峡学院。2013年7月,重庆三峡学院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4年9月,重庆三峡学院入选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名单。

2018年11月,重庆三峡学院与北京理工大学联合开办三峡人工智能学院;与政府、企业等单位共同组建重庆绿色生态工程学院。2019年7月4日,该校成为三峡库区高校科学技术协会联盟成员。

2020年6月,发起成立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高校联盟并当选副理事长单位。7月2日,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艺术联盟。

2020年7月27日,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划转到重庆三峡学院。

院系设置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18个二级学院,拥有涵盖工学、文学、管理学、理学、艺术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农学等9个学科门类的62个本科专业。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本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物理学(师范)、通信工程。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本科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科学、化学教育(师范)。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本科专业:汽车服务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对口高职本科)。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美术学院。

本科专业:美术学、动画、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本科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师范)、园艺。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本科专业:安全工程、土木工程。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对口高职本科)。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财经学院。

本科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经济统计学、经济学、会计学(对口高职本科)。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本科专业:工商管理、酒店管理、旅游管理、市场营销、酒店管理(对口高职本科)。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本科专业:文化产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民族学(经济与管理)、法学、少数民族本科预科。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本科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体育学院。

本科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师范)。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

本科专业:日语、英语、英语(师范)。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传媒学院。

本科专业: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广告学。

本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文学院。

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全科教师·免费师范生)。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12月,学院有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农林经济管理、数学),8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教育硕士、农业硕士、土木水利硕士、旅游管理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电子信息硕士、资源与环境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有中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教育、土木水利、旅游管理7个重庆市高等学校“十四五”市级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资源与环境、教育等3个学科获批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点。

重庆市高等学校十三五市级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

重庆市高等学校十三五市级重点培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

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教育硕士、农业硕士、工程硕士、旅游管理硕士。

市级教学团队(6个):中国文学类课程、经济学课程、本科数学核心系列课程、计算机类核心课程、生态与环境保护课程、体育教育专业核心课程。

2014年3月,刘正学入选万州区第四届科技顾问团社会发展咨询组,祁俊生、熊建立入选万州区第四届科技顾问团科技发展与管理咨询组。

教学建设

教学成果

2017年11月,学校安全工程专业成功进入重庆市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同时该安全工程专业优秀师生可获得相应的重庆市安全工程奖(助)学奖教基金资助。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共有重庆市特色专业3个、“三特”专业7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精品课程13门、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获重庆市优秀教学成果奖18项。

重庆市特色(建设)专业:汉语言文学、民族学(经济与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信息与计算科学。

重庆市特色学科专业群:化工自动化特色学科专业群。

重庆市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汉语言文学。

高等学校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物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生物与食品基础实验教学。

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民族学专业分层人才培养模式、面向三峡库区机电产业的“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

与东南大学“1+2+1”联合培养专业:会计学、土木工程。

重庆市精品课程:数字电子技术、三峡民间美术。

校级精品课程:通信原理。

学生成绩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学生公开发表论文近500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50余项,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英语竞赛、电子设计竞赛、广告艺术大赛等专业竞赛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00余项,连续在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学术研究

建设成果

截至2020年12月,学院承担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横向课题500余项;获批国家级、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587项,获批省部级创新团队(创新研究群体)11个;获国家授权专利751项,其中发明专利64项;出版学术著作158部;发表学术研究论文3815篇,其中北大中文核心及以上级别期刊论文1053篇,SCI、EI、ISTP国际三大检索收录论文407篇,CSSCI收录论文314篇,CSCD来源期刊论文271篇。

科研平台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建有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重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5个,重庆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3个,重庆市发改委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2个;有市级学会2个,市级科研创新团队7个,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1个。

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三峡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三峡库区水环境演变与污染防治。

重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轻合金材料与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三峡库区农业生态安全。

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环江结构防灾减灾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群体。

市级学会:重庆市三峡文化研究会、重庆市三峡移民与经济发展研究会。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102月,学校馆藏纸质图书179.9万余册,电子图书176.02万余种。

学校拥有CNKI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EBSCO数据库、FAJS外文期刊数据库等15个中外文数据库;收藏有《四库全书》等大型古籍丛书、类书3.5万多册,善本1300余册,其中有《四声韵谱》孤本一套。共有64种古籍入选“第一批重庆市珍贵古籍名录”。

学术期刊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创刊于1985年,是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重庆三峡学院主办、重庆三峡学院学报编辑部出版发行的综合类学术理论刊物,长期开设“三峡研究”等特色栏目。在对“三峡”的研究中,还开设了“理论前沿”“经济热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文学研究”“语言研究”“新闻与传媒”“绿色教育”等热点栏目;该刊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台湾华艺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教育阅读网、武汉博看网等来源期刊。

合作交流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等多所国外大学,与德国BSK、印尼国际日报等多家国外公司和研究机构,与东南大学、山东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多所国内大学建立了联合办学、互派教师、访问学者和学术交流等合作关系;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部门和地方政府,与中兴通讯、中科曙光、锐捷等企(事)业单位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实习实践、创新创业等方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文化传统

校训

重庆三峡学院校训

厚德、博学、自强、创新

释义:

“厚德”出自《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指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其内涵为“协作、奉献、宽厚、诚信”。

“博学”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是指广博地学习知识,其内涵为“尚学、博览、善思、明辨”。

“自强”出自《周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作不断努力,顽强拼搏解。传承和弘扬三峡移民精神,努力向上,永不懈怠。自也包括自己的班级、自己的学校和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强也包括身体之强、学业之强,更指能力之强、意志之强。其内涵为“励志、坚韧、笃行、有为”。

“创新”指破旧立新,推陈出新,意指创造、创意、创见。其内涵为“继承、扬弃、求是、超越”。

校旗

学校校旗为红色长方形旗帜,旗帜中央为校名,校名上方为学校校标。

校标

学校校标为双圆套圆形徽标,双圆之间上方呈弧型排列校名,下方呈弧型排列学校英文名称,内环中间有太阳和象征长江三峡夔门的组合图案,组合图案中间有学校英文简称“CTGU”和建校时间“1956”字样。

校徽

学校校徽为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教职工所佩戴校徽为红底白字,学生所佩戴校徽为白底红字。

学院发展:

学校坚持以科研促教学,在区域经济和三峡文化研究上特色突显。现有重庆市科普基地和以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等2个市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三峡移民与经济发展研究会等2个市级学会,三峡化工、水资源环境、地质灾害、三峡艺术等24个校级科研所为代表的一批为库区经济服务的特色科研机构。出版有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学术刊物《重庆三峡学院学报》。近年来,学校在三峡移民、库区产业调整、移民教育和区域经济研究等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和探索,提供各类咨询研究报告100余份;在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基础研究,“三峡库区库岸生态治理”项目研究获得重大突破,被重庆市、国家三建委列为重点攻关项目,项目成果被《光明日报内参》报道后,得到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的批示。近五年来,全校教学科研人员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00余部;被SCI、EI等权威文献检录500余篇;学校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项,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近600项。科研成果先后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重庆市科技进步及社科优秀成果奖25项。

学校以“成人、成才、成功”教育为统揽,积极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和能力建设。近年来,学生在专业竞技、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文艺竞赛等活动中获省级以上奖项300余项;其中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我校广播电视专业余常海同学的摄影作品《一辈子难以忘记的是您这个眼神》获2010年度全国高校校报好新闻作品新闻摄影类一等奖;艺术设计专业张舒同学参加2011年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获全国一等奖;学校多次被授予“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等称号;“三成”教育成果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武术比赛蝉联在渝高校6连冠。毕业生参加公招考试就业率、考研录取率居重庆市同类高校前列,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文化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注重开放办学,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现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东南大学对口支援单位,先后与美国、英国、日本等多所大学建立了互派教师、访问学者和学术交流等合作关系,在美国丹佛社区大学建立了“中国文化体验中心”。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国家二级档案目标管理单位和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舆情信息工作先进单位、文明单位、园林式单位、语言文字示范学校以及重庆市教育质量管理年先进集体、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先进集体、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2010年5月,重庆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加快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的决定》中提出“要把重庆三峡学院升格为综合性大学”。按照这一发展目标,学校正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到“十二五”末,学校将发展成为三峡库区及渝东北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和科技文化研究中心,为库区经济文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河南坤德会计服务

254 评论(15)

咣脚奔跑的釹孩

再发此文谨以纪念原四川大竹县廖氏宗亲联谊会副会长廖聪安

他高高的身材且精神十分矍铄,看不出年逾已七十三岁高龄。本该享受晚年天论之乐,但他退而不休,努力学习电脑知识,自费购买打印机,从事武威族史研究已有十几个年头了。他夜以继日默默地奉献着,为研究珠岩及四川大竹县廖氏族史,并成功编写成一批族谱,免费赠送给附近各村宗亲,为大竹谱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给人印象随和,为人低调衣着朴素,讲话快言快语,但工作作风扎实(不像是科级退休老)在当地威望极高。

2010年12月12日,他(自费)在广东汕头市司马埔镇刚参加完“中国廖氏族史第三次大会”,闭会后即立马风尘仆仆,冒着严寒冻雨,带着祖辈的重托,赶赴乐昌市云岩岩,天赐山拜谒武威宗祠。他不畏辛劳,乐观执着的敬祖情怀,展转数千里之路遥,其精神之难能可贵,令珠岩廖氏叔侄敬佩,赢得了大家共同赞誉。时隔300多年后,他是入川文隆后裔,唯一(三次)归来祭祖的宗贤。我们十分感激他,他为珠岩廖氏叔侄 入川文隆后裔,提供了亲情和大批珍贵的史料。有宗亲不禁在问:“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他,在寻宗觅祖的道路上一路笑来……..”

艰苦童年,尊祖庭训。1937年初年,他出生在大竹县妈妈镇,一个偏僻贫困的农村家庭,童年的他生活异常艰苦缺衣少吃,在深水火热的苦难中成长,孩时讲故事常对他说:“我们的始祖是从湖广《今广东乐昌》乳源武阳都岩迁来的,人不能无祖,水有源,树有根,尊祖敬宗,乃中华之传统美德。”你要好好念书,将来有机会到祖籍地去看看,了却祖辈的愿望(旧经济萧条,困难的连路费难凑)。

立志参军,报效祖国。从小懂事的他发奋读书,只惜旧,穷人孩子条件差被迫辍学,后来在生产队做过会计,战争年代凭借对部队的向往,之宏愿。瞒着家人虚报岁数,说服双亲光荣入伍。参加了举世闻名的抗美援朝战役。在异国他乡保家卫国,杀敌立功,荣归。在特殊的环境中,磨炼了他坚强的意志。

期间,遭受扼运。可喜后“拔乱返正”,枯木逢春的他逆境中奋起,凭着务实肯干的军人作风,在岗位上做到退休,政绩辉煌,清洁廉明,受群众拥戴,名誉享周边。

纯洁爱情,患难与共 。妻贤子贵,助夫事业荣升,生活虽然清贫,但夫妇相互依存患难与共,孝敬父母,家中总是充满欢歌笑语。风雨同舟五十载,儿孙满堂,子承父志立身政界报效,其女及婿自立商海,艰苦创业成就企业荣门,家庭亲情浓郁其乐融融。晚年的妻子,因身体虚弱多病并患上绝症,他不离不弃悉心照料。儿女真情,2013年荣获大竹县武威廖氏十佳明星。

知足常乐,老骥奋蹄。为了传承武威优秀文化,探索廖氏族史之渊源,在他们的倡仪下,成立了“四川省大竹县廖氏宗亲联宜会”,为了家族事业,他不辞辛劳北上河南省塘河县,拜祭始祖叔安公。跨海峡参加廖氏族史研究会议,广泛 宗亲搜集资料。赴广西柳州参加廖氏,为珠岩廖氏文史入 络,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笔者特撰此文以飨宗亲,并号召武威人要以他为榜样向他学习,共同来关心研究我们的武威文化,为宗族继续壮大;让武威精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而努力奋斗。

山门口廖福生敬撰

2011.3.20.

附文:

树有根,水有源,寻根谒祖岩

廖聪安

受大竹廖氏宗亲联谊会指派,我与提双参加了于2006年9月23日至24日在广东省惠州市罗浮山度假酒店召开的世界廖氏宗亲总会首届大会。这次廖氏家族的空前盛会,出席会议的有 马来西亚、新加坡、英国、、澳门以及中国各地廖氏宗亲的代表300余人。为这次会议的召开,总会先后召开了5次筹备会。本次大会由深圳市分会承办,深圳嘉宝田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廖庆生提供了所并赞助了全部食宿费用。在长约5公里的公路两侧,印有廖氏图腾和“热烈庆祝廖氏宗亲总会首届大会胜利召开”字样的彩旗迎风招展。会场内外悬挂着标语、彩旗。食宿均在五星级的酒店,还了一场精彩的文娱晚会。热烈喜庆的扑面而来,令人感受到了廖氏家族的团结和睦、繁荣昌盛。

南方仲秋时节,秋高气爽,白云飘飘,山川明净,视野格外宽广。粤乳谒祖夙愿,更加心驰神往。出席世界廖氏宗亲总会首届大会后,在提双宗亲的陪同下,顺道奔广东乐昌市云岩镇岩村谒祖,受到了老祖籍宗亲的热忱欢迎和接待。

9月26日中午,在乐昌市坪石镇火车 下车时,梅花镇的谨喜叔、坪石镇计生福生(谨字辈)叔等宗亲早已在车 专车等候迎接。并选择了一家酒店进行午餐。然后专车前往云岩镇所在地的岩老祖籍。在镇里参加换届工作会议的村党支部福财(明字辈)贤侄,也赶回来和老祖籍的宗亲在村里等候。我刚刚下车,宗亲们就燃放鞭炮对我热烈欢迎。宗亲们个个笑脸相迎,洋溢着浓浓亲情,令我十分激动。我急不可待地拿出摄影机、照像机,进行摄影、拍照,与宗亲们合影留念。

接着,在福财等宗亲的带领下,步入入川始祖成模公之祖父大猷公之堂屋时,早有宗亲在神龛上点好了一对大红烛,准备好纸钱,挂好了鞭炮。我在鞭炮声中向高祖作揖祭拜

随后,宗亲又带领我到文隆公始祖旧居堂屋瞻仰。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向文隆公始祖三揖祭拜。然后仔细观看建于公元1450年间,至今已500多年的文隆公旧居,一幢两重堂的砖木结构青瓦屋面古建筑保护十分完好。堂屋内悬挂的红色布幛、墙壁上的石碑文字清晰,大门石墩系黑色花岗岩石,闪闪发光,生气勃勃。可见老祖籍的宗亲崇宗敬祖之真情。

祭拜、瞻仰始,稍微休息片刻,宗亲又带领我乘车到入川始祖成模公之祖父大猷公的墓茔地祭拜。大猷公系文隆公第7世孙,字宾廷、乳名宁馨。万历二年甲戌岁(1574)3月21日午时生于岩,万历三十年壬寅岁(1602)12月9日未时殁。葬于岩头岭下一处椅子形的,申山寅向。墓前岸山开阔平坦,远处高山重峦叠障,山青水秀,树木葱郁,真是一处特好。远祖母与其儿媳余氏,具坤贞之德,性善温良。婆媳不幸,均年仅二十九岁丧夫,甘苦守节,创守田园,孝敬高堂,课子力学,和邻家族,家庭昌盛发达。以《孝节双辉》之誉,载入乳源县志。

接着驱车到云岩镇所在地——綯马木。文隆公墓葬于镇对面半山坡,宗亲陪同我到文隆公始祖墓茔谒拜。随后至文隆公墓茔前面约100米处,正在修建的“武威纪念堂”参观。纪念堂占地400余米。设计建一座古格新装,雄伟壮观,中西结合的殿堂。即外看古式,宗祠气派;内看时代新装,砖混结构二层半楼房。现已建好底层,正在浇铸二层水泥梁柱。此地历来是文隆、文松、恒政、文政、文敏、文秀始祖公的发祥地。这里风光秀丽,远眺七层山岭叠翠,一层高过一层。前有船家山、鲤鱼岭,旗鼓相当;后有黄毛墩,高峰顶主,山水有情,朝峰拱秀。生水、旺水归堂前,正合地理书上所说:“乾山乾向水流乾,乾对中峰出状元”之格局。现正处在旺山旺向之局,地运旺,人气更旺。象征着此处人文并茂,青云直上,大富大贵。京()珠(珠海)高速公路和县乡水泥公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方便。

祭拜后,我请求观看老族谱。在谨喜叔,福财等宗亲的帮助下,找到了几部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岁(1906)印制的族谱。虽已逾百年,仍保存完好,实在是一部难寻的珍贵文物。

从族谱记载和宗亲介绍,文隆、文松两公,桂发荣昌,诞生十大房,即是文隆公育七子:

长子彦福 分居婆,又名旗山村。子孙昌盛发达,分布于湖南宜章东风乡上仁恭水、下仁恭水,还有连县鸭麻岭和临县粟山冲,、四川省大竹县欧家镇等地

次子彦元 守居老屋——岩,又名马山村,曾用名珠岩七叶其一,最为昌盛,人文蔚起,耕读传家。分居地广,星落棋布:云岩有坝里、关溪、石冲口、齐公田、四家巷、岭脚下、半冲、山门口、周雷、綯马木(湾里,横店里)、竹山背、高墩头、魏家、上开丰桥,沙帽岭、高村刘家、坪石、乐昌、广州市、深圳头角、、湖南省蓝山县、江西、四川大竹妈妈镇等到地。

三子彦善 分居长塘,又名秀山村。子孙分居有沙栋里、曲江花坪、韶关市、乐昌市、、市,大竹县欧家镇、石桥镇、川主乡等地,人文蔚起,名人继世。

四子彦庆 原居岩,至第七世大信公,1646年乔迁湖南省汝城县集龙乡里长坝。子孙发达,人丁兴旺。大杰公移返蓝山县新圩乡虎形村。

五子彦正 原居岩,至七世大鹏公,清顺治年间迁居江西南安府崇宁县寨头里创业。

六子彦广 原居岩,至八世必寿公迁居湖南省郴州县热水镇黄勒村。必寿之次子有思、三子有善、五子有敬,迁四川省大竹县定居。

七子彦东 原居云岩茅屋下,至八世必孝公次子应韬,乔迁衡州酃(音林)县;三子应亮移居宜章姚家村。

文松公定居岩,诞生三子:长子彦聪、次子彦政、三子彦。

恒政公初定婆黄竹巷,后选胜大富岗开居创业。

文敏公定居乳源塘头华山等到地开居创业。

文秀公原居乳源枧背,现居乳源河头、均村,曲江县白芒林、梓阁等地。

以上六房定居乐昌市梅花镇、云岩镇后历经五百余年的生生不息,繁衍发展了14000多人,成为当地旺族;加上四川大竹2000余人,湖南汝城县、蓝山县等地,总人口已逾20000人。标志着文隆、文松诸兄弟家族的兴旺发达,繁荣昌盛。

我用数码相机拍录了一小部分族谱资料,因内存已满,无法全录,实在遗憾。我打算在有生之年,携带电脑,重返岩,将珍贵的老族谱资料全部录取,打印成册,永世长存。同时在 上进行发布,以发扬光大我廖氏家族之荣耀。

文隆公后裔自清初“奉旨入川”三百多年来,我是四川之一个回老祖籍谒祖的文隆公裔孙。宗亲们对我热情接待,再三挽留,我只能恋恋不舍地告别宗亲。我虽是一次走马观花,确使我深受教益。

老祖籍正在修建“武威纪念堂”为载体,凝聚人心,同祭先祖,共襄盛举,彰显了家族文化建设的强劲后势。

廖聪安2006年9月

附注:吾族旅居于四川的宗族活动家廖聪安因病抢救无效,2022年5月3日(农历四月初五)19时30分不幸逝世。“珠岩武威堂”理事会特撰以下挽联以悼念:

聪慧付诸兴国旺族殚精竭虑功勋相辉日月安详应对蒙冤含垢矢志不移丹心且共河山

另填“蝶恋花”一首以缅怀:

青年从戎抗霸权,驱逐虎豹,异国功勋建。壮年从政兴赤县,屡遭不测志不迁。

退休从笔族梦圆,殚精竭虑,川粤话情缘。老年从 全球联,丝尽烛干千秋缅。

“珠岩武威堂”理事会

珠岩廖氏【云岩武威堂】理事会供稿欢迎分享

以上就是与壬寅年三月葬申山寅向的吉日相关内容,是关于武威的分享。看完申山寅向兼庚甲择日课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272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