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水晶朵朵
会计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三个等式来表示,即: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收入—费用=利润。
(3)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1、第(1)个等式可以称之为静态等式,反映企业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
2、第(2)个等式可以称之为动态等式,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获利能力。
3、第(3)个等式反映了在企业期末结帐之前,第(1)个等式和第(2)等式之间的辨证关系。
会计要素可以分为6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按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长期资产。划分流动资产与长期资产的标准是一年。资产按照到期是否变为固定或可确定的货币分为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按照是否可辨认分为可辨认资产与不可辨认资产(商誉)。按照资产的存在是否确定分为确定性资产与或有资产。
收入特点:
①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不包括偶发事件产生的利得——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
②收入要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③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而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所以: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主营业务收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其他营业收入)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是日常活动,否则不能做收入)
流入的经济利益不属于收入而是利得,如工业企业出售固定资产净收益。(营业外收入)
扩展资料:
台湾会计划要素分为资产、负债、业主权益、损益计算四大类。
海峡两岸会计要素划分的共同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要素的含义和内容是完全相同的。
海峡两岸会计要素划分的主要区别:中国大陆明确划分有收入、费用、利润动态三要素,台湾仅以损益表示动态要素在一定时期变化的结果,并参与静态三要素的平衡。
国际会计准则在中,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产权、收益和费用五大要素。而且明确“收益的定义包括了收入和利得”,“费用的定义包括了损失,也包括那些在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费用”。
中国与国际会计要素划分的共同点:中国六大会计要素的划分与国际会计准则五大会计要素的划分,其基本思路和格局是相同的。
中国与国际会计要素划分的区别:
中国将“利润”作为独立的会计要素,而国际会计准则没有;国际会计准则明确收益要素包括收入和利得,而中国的收入要素仅是营业收入;国际会计准则明确其费用要素包括费用和损失,而中国的费用要素则不包括损失。
关于收益要素和费用要素包括的内容问题,国际会计准则是大口径,中国的会计准则是小口径。因为国际会计准则未单独设“综合净利”要素,如果收益仅是营业收入,费用不包括损失,那么利得、损失的经济事项就会游离于五大会计要素之外,因此,国际会计准则采用大口径是必然的选择。
会计准则将“收入”、“费用”要素定为小口径,因为单独设有“利润”要素,而且将“利得”、“损失”经济事项归纳在“利润”要素之中。就是说,中国会计准则在“利润”要素中包含了“利得”、“损失”等内容,因而其“收入”、“费用”要素采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会计要素
咣咣中奖
会计的六大要素基本分类有,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会计要素是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单位,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按交易或者事项的 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JoJo爱次肉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会计要素可以分为6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1、资产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2、负债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3、所有者权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构成了企业资本的来源。所有者权益就是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4、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因此,收入是会计活动带来的结果。5、费用会计上,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作为一项会计要素的费用可以看做收入的减项,也可以说费用是消耗掉或者转移出去的资产。6、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一种收获。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会计要素可以分为6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其中:前3项要素,与资产负债表中财务状况的确认直接联系。是企业财务状况的静态反映;后3项要素,与利润表中的经营业绩的确认计量联系,是从动态角度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会计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三个等式来表示,即: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2、收入—费用=利润3、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第一个等式可以称之为静态等式,反映企业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第二个等式可以称之为动态等式,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获利能力;第三个等式反映了在企业期末结帐之前。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