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696969
(一)资产类 科目涵义
第101号科目 现金:本科目核算后勤事业单位的库存现金。
第102号科目 银行存款: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存入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存款。事业单位应加强对本单位银行账户的管理,由会计部门统一在银行开户,避免多头开户。
第105号科目 应收票据:本科目核算后勤事业单位因从事经营活动销售商品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第106号科目 应收帐款:本科目核算后勤事业单位因提供劳务、开展有偿服务及销售产品等业务应收取的款项。
第108号科目 预付帐款:本科目核算按购贷、劳务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第110号科目 其他应收款:本科目核算后勤事业单位除应收票据、应收帐款、预付帐款之外的其他应收、暂付款项,包括:借出款、备用金、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等。
115号科目 材料:科目核算后勤事业单位库存的物资材料以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工具、器具、低值易耗品等。
第116号科目 产成品:本科目核算后勤事业单位生产并已验收入库产品的实际成本。从事劳务活动的后勤事业单位,其劳务成果可视同产成品核算。
第117号科目 对外投资:本科目核算后勤事业单位通过各种方式向其他单位的投资,包括债券投资和其他投资。
第120号科目固定资产:本科目核算后勤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原价。
第125号科目待摊费用:本科目核算后勤事业单位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各项费用,如预付保险费、固定资产修理费、资料费等。
第126号科目库存有价票券:本科目核算后勤事业单位发行的各种内部有价票券。如理发票、餐券、入场券等。
(二)负债类 科目涵义
第201号科目借入款项:本科目核算后勤事业单位从财政部门、上级主管部门、金融机构借入的有偿使用的款项。
第202号科目应付票据:本科目核算后勤事业单位对外发生债务时所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第203号科目 应付帐款:本科目核算后勤事业单位因购买材料、物资或接受劳务而应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本科目适用于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后勤事业单位。
第204号科目 预收帐款:本科目核算后勤事业单位按照合同规定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预收的款项。
第205号科目 应付工资:本科目核算后勤事业单位应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包括工资总额内的各种工资、津贴等,不论是否在当月支付,都应通过本科目核算。
第206号科目 应付福利费:本科目核算后勤事业单位按规定标准提取的福利费。
第207号科目 其他应付款:本科目核算后勤事业单位应付、暂收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款项,如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存入保证金、应付统筹退休金、个人交存的住房公积金等。
第210号科目 应交税金:本科目核算后勤事业单位应交纳的各种税金。
第211号科目 预提费用:本科目核算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后勤事业单位预提但尚未实际支出的各项费用,如预提的租金、保险费、借款利息等。
第212号科目 发行有价票券:本科目核算后勤事业单位内部发行的有价票券。如理发票、餐券、入场券等。
(三)净资产类 科目涵义
第301号科目 事业基金:本科目核算后勤事业单位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主要包括滚存结余资金等。
第302号科目固定基金:本科目核算后勤事业单位购入、自制、调入、融资租入(有所有权的)、接受捐赠以及盘盈固定资产所形成的基金。
第303号科目 专用基金: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设置的有专门用途的资金的收入、支出及结存情况。
第306号科目 事业结余:本科目核算后勤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除经营收支外各项收支相抵后的余额。
第307号科目 经营结余:本科目核算后勤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各项经营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
第308号科目结余分配: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当年结余分配的情况和结果。
(四)收入类 科目涵义
第401号科目 财政补助收入:本科目核算后勤事业单位按照核定的预算和经费领报关系收到的由国管局和上级单位投入的各类事业经费。
第 403号科目 上级补助收入:本科目核算后勤事业单位收到上级单位拨入的非财政补助资金。
第404号科目 拨入专款:本科目核算后勤事业单位收到主管部门、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拨入的有指定用途,并需要单独报帐的专项资金。
第405号科目 事业收入:本科目核算后勤事业单位为机关服务所取得的,具有补偿性、服务性、非盈利性的收入。
第409号科目 经营收入:本科目核算后勤事业单位在为机关服务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盈利性的收入。
第412号科目 附属单位缴款:本科目核算后勤事业单位收到附属单位按规定缴来的款项。
第413号科目 其他收入: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除上述各项收入以外的收入。如对外投资收益、固定资产出租、外单位捐赠未限定用途的财物、其他单位对本单位的补助以及其他零星杂项收入等。
(五)支出类 科目涵义
第502号科目 拨出专款:本科目核算主管部门或上级单位拨给所属后勤事业单位的需要单独报帐的专项资金。
第503号科目 专款支出:本科目核算由主管部门、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拨入的指定项目或用途且需单独报帐的专项资金的实际支出数。
第504号科目 事业支出:本科目核后勤事业单位为机关服务发生的实际支出。有财政补助收入的后勤事业单位,其财政补助收入必须按规定用途使用,不得自行改变资金用途。
第505号科目 经营支出:本科目核算后勤事业单位在为机关服务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各项支出以及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后勤事业单位的已销产品的实际成本。
第509号科目 成本费用:本科目核算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后勤事业单位应列入劳务(产品、商品)成本的各项费用。
第512号科目 销售税金:本科目核算后勤事业单位提供劳务或销售产品应负担的税金及附加,包括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等。
第516号科目 上缴上级支出:本科目核算附属于上级单位的独立核算后勤事业单位按规定的标准或比例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
第 517号科目 对附属单位补助:本科目核算后勤事业单位用非财政预算资金对附属单位补助发生的支出。
第520号科目 结转自筹基建:本科目核算后勤事业单位经批准用财政补助收入以外的资金安排自筹基本建设,其所筹集并转存建设银行的资金。
扩展资料:
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铁道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了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我部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288号)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印发给你们,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通知
Flora已被注册
财税one回答:2.按其提供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会计科目按其提供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可以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总分类科目,亦称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它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的项目。明细分类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进一步分类的项目。如果某一总分类科目所属的明细分类科目较多,可以增设二级科目(亦称子目),二级科目是介于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亦称细目)之间的科目。子目和细目统称为明细分类科目。下面以原材料为例说明总分类科目与各级明细科目之间的关系,如表2-2所示。表2-2总分类科目(一级科目)明细分类科目二级科目(子目)明细分类科目(细目)原材料原料及主要材料甲材料乙材料辅助材料润滑油油漆燃料焦碳汽油2.1.4会计科目的编号企业和各个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所运用的会计科目很多,为了表明他们的性质及所属的类别关系,并便于记账时迅速准确地使用会计科目,并有助于会计核算从传统的手写簿记系统逐步发展为电子数据处理系统,我国财政部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都按照一定的方法予以编号。会计科目的编号,常用的方法是采用“数字编号法”。采用这种编号方法,一般用三位数字作为每个会计科目的号码,并规定每一位数字所代表的特定含义。从左至右的的第一位数字表示会计科目的主要大类。例如,可用1表示资产类科目,用2表示负债类科目,用3表示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用4表示成本类科目,用5表示损益类科目。第二位数字表示会计科目的主要大类下属的各个小类。例如,在资产类科目中,用0表示货币资金类科目,用3表示材料类科目,用6表示固定资产类科目等。第三位数字表示各小类下的各个会计科目。例如,在货币资金类科目中,用1表示“现金”科目,用2表示“银行存款”科目等。
smile筱123
会计科目:
《企业会计准则》里有156个会计科目。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分类,为会计核算提供了类别指标,但是特定主体的经济业务发生后,不仅要求提供会计要素总括的数量变化,还要提供一系列分类指标和具体会计信息,以反映会计主体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和特定时期的经营成果。
所以就需要在会计要素指标下进行第三层次的划分,细分后的每一个具体内容都需要一个名称,这就是会计科目。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分类;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分类。
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简称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是进行会计核算和提供会计信息的基础。
会计科目可以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即所属的会计要素)、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御关系分类。
1、按反映的经济内容的分类
会计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可分为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共同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成本类科目、损益类科目六大类。每一类会计科目可按一定标准再分为若干个具体的科目。
(1)资产类(也包括资产的备抵)科目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预付账款、应收账款、原材料、库存商品、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固定资产清理、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累计折旧、累计摊销、资产减值准备。
资产的分类
资产按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2)负债类科目包括: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长期借款、短期借款等。
负债的分类
按偿还期限的长短,一般将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3)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包括: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本年利润。
所有者权益的分类
(4)损益类科目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资产减值损失、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
(5)成本类科目包括: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2、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
会计科目按其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御关系,可分为总会计科目和明细会计科目。
(1)总分类科目:总分类科目又称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
(2)明细分类科目:又称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为详细和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
如果某一总分类科目所辖的明细分类科目较多,可在总分类科目下设置二级明细科目,在二级明细科目下设置三级明细科目,以此类推。
monmonfxwen
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表及科目说明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有,支出明细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的《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设置。量太大,无法在此提供。
明细分类账也称明细账,是按明细分类账户(子目或细目)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明细分类账能分类详细地反映和记录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费用、成本和收人、利润的各种资料,也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一定的资料。
明细分类账,是指按照明细分类账户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是根据单位开展经济管理的需要,对经济业务的详细内容进行的核算,是对总分类账进行的补充反映。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财政部1997年,为了让国内的国有事业单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制定的会计制度,从而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加强会计管理,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发展。该制度自1998年1月1日起执行。财政部1988年发布的《事业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同时废止。
为了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288号)进行了修订。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1997年7月17日财政部印发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288号)同时废止。
参考资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百度百科
兰生幽荣
财税one回答:顺序号编号名称一、资产类11001现金21002银行存款31009其他货币资金100901外埠存款100902银行本票100903银行汇票100904信用卡100905信用证保证金100906存出投资款41101短期投资110101股票110102债券110103基金110110其他51102短期投资跌价准备61111应收票据71121应收股利81122应收利息91131应收账款101133其他应收款111141坏账准备121151预付账款131161应收补贴款141201物资采购151211原材料161221包装物171231低值易耗品181232材料成本差异191241自制半成品201243库存商品211244商品进销差价221251委托加工物资231261委托代销商品241271受托代销商品251281存货跌价准备261291分期收款发出商品271301待摊费用281401长期股权投资140101股票投资140102其他股权投资291402长期债权投资140201债券投资140202其他债权投资301421长期投资减值准备311431委托贷款143101本金143102利息143103减值准备321501固定资产331502累计折旧341505固定资产减值准备351601工程物资160101专用材料160102专用设备160103预付大型设备款160104为生产准备的工具及器具361603在建工程371605在建工程减值准备381701固定资产清理391801无形资产401805无形资产减值准备411815未确认融资费用421901长期待摊费用431911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达宝利姜广丛
对会计科目进行分类的标准主要有三个:一是会计科目核算的归属分类;二是会计科目核算信息的详略程度;三是会计科目的经济用途
一.按其归属的会计要素分类:
1、资产类科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分为反映流动资产的科目和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科目。
2、负债类科目:按负债的偿还期限分为反映流动负债的科目和反映长期负债的科目。
3、共同类科目:共同类科目的特点是需要从其期末余额所在方向界定其性质。
4、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按权益的形成和性质可分为反映资本的科目和反映留存收益的科目。
5、成本类科目:包括“生产成本”,“劳务成本”,“制造费用”等科目。
6、损益类科目:分为收入性科目和费用支出性科目。收入性科目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科目。费用支出性科目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费用”等科目。
二.按其核算信息详略程度分类:
为了使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好地满足各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不同要求,必须对会计科目按照其核算信息的详略程度进行级次划分。一般情况下,可以将会计科目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科目分类。
三.按照经济用途可以分为
盘存类科目、结算类科目、跨期摊配类科目、资本类科目、调整类科目、集合分配类科目、成本计算类科目、损益计算类科目和财务成果类科目等。
拓展资料
一.会计科目含义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类目。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各有不同,管理要求也有不同。
为了全面、系统、分类地核算与监督各项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各项损益的增减变动,就有必要按照各项会计对象分别设置会计科目。设置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加以科学归类,是进行分类核算与监督的一种方法。
为了连续、系统、全面地核算和监督经济活动所引起的各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就有必要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按照其不同的特点和经济管理要求进行科学的分类,并事先确定分类核算的项目名称,规定其核算内容。这种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称为会计科目。
二.设置意义
1、会计科目是复式记账的基础;
2、会计科目是编制记账凭证的基础;
3、会计科目为成本核算及财产清查提供了前提条件;
4、会计科目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了方便。
地火燎原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分类,为会计核算提供了类别指标。但是会计核算不仅要求提供会计要素总括的数量变化,还要提供一系列分类指标和具体会计信息,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由于会计要素太笼统,仅使用会计要素来反映经济业务,将难以说明企业的实际情况,是难以满足财务报告使用人的需要的。为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要,需要更加详细地反映出企业的情况,应在会计要素指标下进一步细分指标,划分成更具体的会计科目。会计科目就是按照经济内容对各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分类核算的项目,它是以客观存在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为基础、根据核算和管理的需要设置。即根据会计核算的需要,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个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科学地分类,每一类确定一个合适的名称,这些就是会计科目。由于企业的经济业务错综复杂,即便仅涉及同一种会计要素,其内容也往往具有不同性质。例如,固定资产和材料虽都属于资产,但其经济内容及其在经济活动中的周转方式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又如,应付款和长期借款虽然都是负债,但形成的原因和偿付期限也各不相同。再如,所有者投资和利润,虽然都是所有者权益,但其形成原因和用途却不一样。因此,有必要将会计要素按不同经济性质的内容进行分类,如资产中应分为现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原材料等;负债中应分为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其他应付款等。会计科目的设置可以把各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分门别类地归集起来,使之一目了然,以便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向有关方面提供一系列具体分类核算指标,满足一制定。明细分类科目又称二级科目或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它是反映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的科目。明细分类科目除会计准则规定设置的以外,可以根据本单位经济管理的需要和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自行设置。对于明细科目较多的总账科目,可在总分类科目与明细科目之间设置二级或多级科目。二级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的进一步分类,简称子目,也属于明细科目,可根据本单位经济管理的需要和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自行设置。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总分类科目都设置明细科目。有的总分类科目就不设明细科目。会计科目按提供核算指标详细程度分类。
糖糖和胖秘
财税one回答: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标志或项目。设置会计科目是正确组织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如前所述,会计各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都是由于经济业务发生所引起的,并且导致各要素的具体内容必定会发生数量金额的增减变动。例如,用银行存款购进原材料,原材料的增加导致银行存款的减少,使得资产要素的具体构成发生变化;用银行存款偿还前欠的应付货款,应付货款与银行存款同时减少,使得资产与负债两要素也同时减少等等。所以,会计要素要提供各种有用的经济信息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不仅要按会计要素分类反映其增减变化,而且需要根据会计要素的内容和特点,对每一会计要素再作进一步分类,按此类别提供会计信息,对会计要素的进一步分类则形成不同的科目即会计科目。通过设置会计科目,可以分类反映不同的经济业务,可以将复杂的经济信息变成有规律、易识别的经济信息,并为其转换为会计信息准备条件。在设置会计科目时,需对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并按每一类别内容特征设定范围、定义、名称。例如,工业企业拥有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物质条件,机器设备、厂房,具有共性,即均属于劳动资料,则将之归为一类,称之为“固定资产”;企业为生产经营购入的各种各样的材料,具有共性,均属于劳动对象,则将之归为一类,称之“原材料”。又如,企业的货币资金由于保管地点和收付方式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类别:银行存款和现金,相应也设置两个会计科目,其中“银行存款”科目用来核算企业存放在银行的存款的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而“现金”科、目用来核算企业库存现金的收付与结存情况。可见,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进行处理账务必须遵守的规则和依据,是一种基本的会计核算方法。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