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羊羊
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 1.可接受的抽样风险。可接受的抽样风险与样本规模成反比。可接受的风险水平越低,需要的样本规模越大。注册会计师愿意接受的抽样风险越高,样本规模越小。 2.可容忍误差。可容忍误差是指注册会计师能够容忍的最大误差。在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可容忍误差越大,所需的样本规模越小。 3.预计总体误差。预计总体误差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以前对被审计单位的经验或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结果而估计总体中可能存在的误差。预计总体误差越大,可容忍误差也应当越大;但预计总体误差不应超过可容忍误差。在既定的可容忍误差下,当预计总体误差增加时,所需的样本规模更大。 4.总体变异性。总体变异性是指总体的某一特征(如金额)在各项目之间的差异程度。在控制测试中,注册会计师在确定样本规模时一般不考虑总体变异性。在细节测试中,注册会计师确定适当的样本规模时要考虑特征的变异性。 总体项目的变异性越低,通常样本规模越小。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分层,将总体分为相对同质的组,以尽可能降低每一组中变异性的影响,从而减小样本规模。未分层总体具有高度变异性,其样本规模通常很大。最有效率的方法是根据预期会降低变异性的总体项目特征进行分层。在实质性测试中分层的依据通常包括项目的账面金额,与项目处理有关的控制的性质,或与特定项目(如更可能包含错报的那部分总体项目)有关的特殊考虑等。分组后的每一组总体被称为一层,每层分别独立选取样本。 5.总体规模。除非总体非常小,一般而言总体规模对样本规模的影响几乎为零。注册会计师通常将抽样单元超过5000个的总体视为大规模总体。对大规模总体而言,总体的实际容量对样本规模几乎没有影响。对小规模总体而言,审计抽样比其他选择测试项目的方法的效率低。
爱上家装饰
一、用作风险评估程序。这一阶段运用分析程序的目的是了解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点在哪儿,分析程序使用的数据汇总性比较强;二、用作实质性程序,也就是实质性分析程序。这一阶段结合细节测试或单独使用分析程序主要就是为了查出重大错报了;三、用于总体复核。这一阶段运用分析程序是为了证实得出的审计结论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相一致。 其中,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运用分析程序是强制要求。
臭臭爱毛毛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目标层次有两个: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与财务报表项目认定层次的具体目标。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是: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2、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财务报表项目认定层次的具体目标审计具体目标是审计总体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管理层认定是具体审计目标的基础。注册会计师通常将管理蹭认定转化能够通过审计程序予以实现的审计目标。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