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umngold
非同一控制下吸收合并1.支付货币资金、出让存货实施合并借:有关资产账户 [取得的被并方资产公允价值] A 商誉 [C大于(A−B)之差]贷:有关负债账户 [承担的被并方负债公允价值] B 银行存款、主营业务收入 [支付的合并对价的公允价值] C 营业外收入 [C小于(A−B)之差] 2.出让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实施合并借:有关资产账户 [取得的被并方资产公允价值] A 商誉 [C大于(A−B)之差]贷:有关负债账户 [承担的被并方负债公允价值] B 固定资产清理 [支付的合并对价的公允价值] C 无形资产 [支付的合并对价的公允价值] C 营业外收入 [处置资产的损益] 营业外收入 [C小于(A−B)之差]3.发行权益性证券借:有关资产账户 [取得的被并方资产公允价值] A 商誉 [(C+D+E)大于(A−B)之差]贷:有关负债账户 [承担的被并方负债公允价值] B 股本 [发行证券的面值总额] C 资本公积 [发行证券的溢价−手续费等] D 银行存款 [实际发生的手续费] E 营业外收入 [(C+D+E)小于(A−B)之差]4.发行债券与发行权益性证券类似 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1.支付资产实施的企业合并借:长期股权投资 B=A贷:库存现金、营业收入等 [支付的合并对价的公允价值] A2.发行权益性证券实施的企业合并借:长期股权投资 [A+B+C]贷:股本 [发行证券的面值总额] 资本公积 [发行证券的溢价−手续费等] 银行存款 [实际发生的手续费]3. 发行债券与发行权益性证券类似 注:无论何种合并方式,发生的评估、审计、咨询等费用都需要借:管理费用贷:银行存款等 同一控制下吸收合并与控股合并最大的不同在于取得被投资方的资产、负债和支付的合并对价均要以账面价值计算。其次,无论是吸收合并还是控股合并,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和取得的被投资方净资产的账面价值的差额均计入“资本公积”。
不说客套话
借:资产(被合并方账面价值)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不足冲减部分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贷:负债(被合并方账面价值)
资产(合并方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
银行存款
股本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AB企业属于同一个法人名下,两家企业的股权也全部属于此人.现在A企业要把B企业吸收合并,做合并报表的时候实收资本科目怎么处理?主要是B企业的实收资本要放在什么科目?
B企业被吸收合并,失去法人资格,没有所有者权益项目了。A企业取得的是B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并非所有者权益,不会涉及到B企业的实收资本.这时候应当各自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B公司编制个别报表就可以。
吸收合并的主要形式有:
1、母公司作为吸收合并的主体并成为存续公司,上市公司注销 。
2、上市公司作为吸收合并的主体并成为存续公司,集团公司注销。
3、非上市公司之间的吸收合并。
例如:
1、如果是同一集团内的公司,那么就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应该在合并日按取得的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2、假设A公司在合并日的所有者权益账面是4000万元,那么甲公司做的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A公司(4000*60%)2400
贷:股本(2000*1) 2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400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控股合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吸收合并
冰灵蜜蜜
一、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 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是一种“市场”理念。采用“购买法”以公允价值核算。所支付的代价以公允价值核算,所获得的股权价值(即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也以公允价值核算。既然两项都以公允价值核算,则“付出”与“获得”没有差额,否则即为不公允。 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司 贷:银行存款等 备注:1、所支付的不一定是银行存款,也有可能是固定资产、存货、应收账款等资产。若为固定资产则需确认固定资产处置损益,若为存货则确认收入与纳税。2、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由于采用“公允价值”(市场价值)入账,则它的金额与享有被投资方的所有者权益份儿的账面价值并非一致,比如化1000万购买对方80%股权,但是对方账面所有者权益的80%只有800万。那么在编制公司合并报表的时候就要确认商誉。当然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二、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 所谓吸收合并,就是合并后对方消失了,只存在一个主体了。凡是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都采用公允价值核算。账务处理上就是“借:对方所有资产,贷:对方所有负债”,把对方(被购买方)的所有资产和负债变成自己的资产和负债。但是,该资产和负债的入账价值必须以公允价值重新计算入账。差额就是“商誉”。如 借:****资产 800(公允价值) 商誉 200 贷:*****负债 600(公允价值) 银行存款 400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