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36

机智小百合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单位会计制度与分录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ulubukema

已采纳

财政部印发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制度将原期末按年结转,变为按期结转,进一步规范了事业单位账务处理,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了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现以高中学校为例,对事业单位期末结转的账务处理进行探讨,以期对同仁有所裨益。

一、财政补助资金收支期末结转的账务处理

高中学校的财政补助收入主要是指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补助和专项资金等项目支出补助。“财政补助收入”科目,应当设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明细科目。由此而形成的支出为财政补助支出,应在“事业支出―基本支出”和“事业支出―项目支出”下设置“财政补助支出”明细科目进行核算。期末需将“财政补助收入”和“事业支出”中的“财政补助支出”部分的发生额转入“财政补助结转”科目。

(一)期末账务处理:

1.基本支出的账务处理:

(1)财政补助非专项资金收入结转

借: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

贷: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

(2)财政补助非专项资金支出结转

借: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

贷:事业支出―基本支出(财政补助支出)

2.项目支出的账务处理:

(1)财政补助专项资金收入结转

借: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

贷: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

(2)财政补助专项资金支出结转

借: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

贷:事业支出―项目支出(财政补助支出)

(二)年末账务处理:

1.“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余额是财政补助收入中的基本支出补助收支形成的,一般都会结转下年继续使用,所以无需进行额外的账务处理。

2.“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余额是财政补助收入中的项目支出补助收支形成的,应根据资金性质分析处理,符合财政补助结余性质的应转入财政补助结余,需上缴财政补助结转资金或注销财政补助结转额度的,按规定上缴或注销额度。

(1)符合财政补助结余性质的

借: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

贷:财政补助结余

(2)按规定需要上缴或核销结余资金的

借:财政补助结余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

(3)按规定上缴或核销结转资金或额度的

借: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

二、非财政补助资金收支期末结转的账务处理

高中学校的非财政补助资金主要包括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它收入。根据规定,期末需对非财政补助收入进行分析,对本期发生额中的专项收入及相应形成的专项支出转入“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对本期发生额中的非专项资金收入及相应形成的支出转入“事业结余”。

(一)期末账务处理:

1.非财政补助非专项资金账务处理

(1)非财政补助非专项资金收入结转

借:事业收入―非专项资金收入

上缴补助收入―非专项资金收入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非专项资金收入

其他收入―非专项资金收入

贷:事业结余

(2)非财政补助非专项资金支出结转

借:事业结余

贷:事业支出―基本支出(其他资金支出)

―项目支出(其他资金支出)

上缴上级支出

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其他支出―非专项资金支出

2.非财政补助专项资金的账务处理:

(1)非财政补助专项资金收入结转

借:事业收入―专项资金收入

上缴补助收入―专项资金收入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专项资金收入

其他收入―专项资金收入

贷:非财政补助结转

(2)非财政补助专项资金支出结转

借:非财政补助结转

贷:事业支出―项目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

其他支出―专项资金支出

(二)年末账务处理

1.“事业结余”余额是非财政补助非专项资金收支形成的,应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进行处理。

借:事业结余

贷: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或做相反分录。

2.“非财政补助结转”余额是非财政补助专项资金收支形成的,应根据资金性质分析处理,需缴回原拨款单位的,按规定上缴,留归本单位使用的,转入“事业基金”。

(1)需缴回原拨款单位的

借:非财政补助结转

贷:银行存款

(2)留归本单位使用的

借:非财政补助结转

贷:事业基金

三、经营收支期末结转的账务处理

经营收入是指学校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的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其相应发生的支出为经营支出。根据规定,期末应将“经营收入”和“经营支出”科目本期发生额转入“经营结余”。

(一)期末账务处理:

1.经营收入结转 借:经营收入

贷:结营结余

2.经营支出结转

借:经营结余

贷:经营支出

(二)年末账务处理:

1.贷方余额结转

借:经营结余

贷: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2.借方余额,为经营亏损,不予结转。

四、“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年末结转的账务处理

“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核算本年度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的情况和结果。年末若为贷方余额,应按规定上缴税金、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后转入事业基金,若为借方余额,则直接转入事业基金。

(一)计算应缴纳企业所得税

借: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贷:应缴税费―应缴企业所得税

(二)按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

借: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贷: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

(三)转入事业基金

借: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贷:事业基金

或做相反分录。

会计制度(accounting system)是对商业交易和财务往来在账簿中进行分类、登录、归总,并进行分析、核实和上报结果的制度,是进行会计工作所应遵循的规则、方法、程序的总称。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指国务院财政部门(即财政部)根据会计法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制度。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所属财政部制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在与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会计制度或者补充规定。

会计制度的内容,有详有简。详细的会计制度应包括:会计凭证的种类和格式以及编制、传递、审核、整理、汇总的方法和程序;会计科目的编号、名称及其核算内容;账簿的组织和记账方法;记账程序和记账规则;成本计算方法;财产清查办法;会计报表的种类、格式和编制方法、报送程序;会计资料的分析利用;会计检查的程序和方法;电子计算在会计中的应用,会计档案的保管和销毁办法;会计机构的组织;会计工作岗位的职责等。

单位会计制度与分录

297 评论(11)

猪猪爱吃草

按最新制度规定期末结转到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年末再转到事业基金。每月结转到“事业结余”,年底“事业结余”结转到“事业基金”。

2012年,财政部印发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制度将原期末按年结转,变为按期结转,进一步规范了事业单位账务处理,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了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财政部1997年,为了让国内的国有事业单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制定的会计制度,从而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加强会计管理,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发展。该制度自1998年1月1日起执行。财政部1988年发布的《事业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同时废止。

为了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288号)进行了修订。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1997年7月17日财政部印发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288号)同时废止。

事业单位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事业单位净资产会计要素内容之一。事业单位的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年度财务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由于事业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其收支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因此是“大结余”的概念。

事业结余是事业单位各项非经营业务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即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和其他收入之和减去拨出经费、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销售税金(非经营业务)、对附属单位补助、结转自筹基金建等支出后的余额;

经营结余是指事业单位经营收支相抵后的余额,即事业单位经营收入减经营支出、销售税金等支出后的余额。

参考资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百度百科

262 评论(8)

会吸烟的肺

会费及捐赠收入不缴营业税。营业收入才缴税。一、财政补助收入��财政补助收入(总帐)帐户,核算事业单位按照核定的预算和经费领报关系收到的由财政部门或上级拨入的各类事业经费,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财政补助收入累计数。��①收到财政补助收入时,借:银行存款,��贷:财政补助收入��②余额缴回时,����借:财政补助收入,贷:银行存款��③年终结帐时,将“财政补助收入”贷方余额全部转入“事业结余”科目,�������������借:财政补助收入,贷:事业结余��年终结帐后,本科目无余额,应按“国家预算收入科目”“款”级科目设置明细帐。��二、上级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总帐)帐户,核算事业单位收到上级单位拨入的非财政补助资金,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上级补助收入累计数。��①收到上级补助收入时,借:银行存款,��贷:上级补助收入��②余额缴回时,����借:上级补助收入,贷:银行存款��③年终结帐时,将“上级补助收入”贷方余额全部转入“事业结余”科目,年终结帐后,本科目无余额。������借:上级补助收入,贷:事业结余��三、拨入专款��拨入专款(总帐)帐户是指定用途、并需要单独报账的专项资金,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拨入专款的累计数,年终未完项目暂不结转,科目应按资金来源和项目设明细帐核算。��①收到拨入专款时,���借:银行存款,贷:拨入专款-×××��②余额缴回时,�����借:拨入专款,贷:银行存款��③余额留归本单位时���借:拨入专款,贷:事业基金-一般基金��④年终结帐时,对已完工项目,将“拨入专款”与“拨出专款”、“专款支出”科目对冲,��������������借:拨入专款,贷:拨出专款(专款支出)��⑤余额转入“事业结余”,借:拨出专款,贷:事业结余��四、事业收入��事业收入(总帐)帐户,核算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所取得的收入,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事业收入累计数。根据事业收入的种类或来源设置明细帐。��收到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也在本科目核算。但收到应返还所属单位的预算外资金,主管部门要通过“其他应付款”核算。��①取得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应收帐款),贷:事业收入��②收到应缴财政专户的收入,�� 借:银行存款,����贷:应缴财政专户款��③上缴应缴财政专户款,����� 借:应缴财政专户款��贷:银行存款��④收到财政专户拨入预算外资金时,借:银行存款�����贷:事业收入��⑤期末,应将“事业收入”贷方余额全部转入“事业结余”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借:事业收入����贷:事业结余��五、经营收入��经营收入(总帐)帐户,核算事业单位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经营收入累计数。可根据收入种类设置明细科目,也可并设若干总帐科目。��①取得租金收入时,借:银行存款(现金)�贷:经营收入��②取得经营收入时,���小规模纳税人不含税收入=实收额÷(1+4%)���应缴增值税=不含税收入×4%�����借:银行存款(应收帐款、应收票据)�贷:经营收入(不含税)�� 一般纳税人按实收价款扣除增值税销项税额,����借:银行存款(应收帐款、应收票据)贷:经营收入��②发生的销货退回,不论是否属于本年度销售的,都应冲减本期的经营收入;��小规模纳税人,借:经营收入�贷:银行存款���������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一般纳税税人按不含税价格,借:经营收入����贷:银行存款��������������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单位为取得经营收入而发生的折让和折扣,应当相应的冲减经营收入。��③期末应将“经营收入”贷方余额全部转入“经营结余”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借:经营收入�贷:经营结余��六、附属单位缴款��附属单位缴款(总帐)帐户,核算事业单位收到附属单位按规定交来的款项,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附属单位缴款累计数。应按交款单位设置明细帐。。��①收到款项时,借:银行存款,��贷:附属单位缴款��②发生退回时,借:附属单位缴款,贷:银行存款��③年终,应将附属单位缴款贷方余额全部转入“事业结余”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借:附属单位缴款,贷:事业结余��七、其他收入��其他收入(总帐)帐户,核算事业单位除上述收入以外的收入,如投资收益、资产出租、捐赠、其他单位补助、零星杂项收入等。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其他收入累计数。应按收入种类设置明细帐。��①取得收入时,借:银行存款,贷:其他收入��②收入退回时,借:其他收入,贷:银行存款��③年终,应将其他收入贷方余额全部转入“事业结余”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借:其他收入,贷:事业结余

300 评论(11)

我想我是海啊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会计分录

借:非流动资产资金-固定资产

贷:累计折旧

除下列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1)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2)按照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企业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提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对于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再补提折旧。

企业新建或改扩建的固定资产,已达到可使用状态的,如果尚未办理竣工决算,应当按照估计价值暂估入账,并计提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将原来暂估价值调整为实际成本,同时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扩展资料:

1、实行新准则后,固定资产盘盈的会计核算发生了变化。旧准则对固定资产的盘盈在批准转销前通常是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

批准转销后则从该科目转入“营业外收入”科目。按新准则规定,固定资产盘盈应作为前期差错记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而是作为以前期间的会计差错。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2006)的规定,前期差错,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下列两种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漏报或错报:编报前期财务报表时预期能够取得并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

前期财务报告批 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前期差错通常包括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舞弊产生的影响以及存货、固定资产盘盈等。

企业在盘盈固定资产时,首先应确定盘盈固定资产的原值、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净值。根据确定的固定资产原值借记“固定资产”,贷记“累计折旧”,将两者的差额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其次再计算应纳的所得税费用,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接着补提盈余公积,贷记“盈余公积”;最后调整利润分配,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固定资产盘亏造成的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亏的固定资产,按盘亏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

按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按固定资产原价,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处理时,按可收回的保险赔偿或过失人赔偿,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按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金额,借记“营业外支出——盘亏损失”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固定资产折旧

238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