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施兄帅呆了
1.抵销母子公司内部交易时,递延所得税的简单算法这里实际上是把合并报表看出一个正常的报表,分析比较报表上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对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题目通常涉及的就是存货项目,对于存货,先将存货的抵销分录做完(递延所得税的相关分录除外),然后直接看这些抵销分录,如果出现借记存货(不用管后面的明细是什么),它使合并报表上存货的账面价值增加,如果是贷记存货,则相反。这样,计算出这些抵销分录使存货账面价值变化减少了多少,这就是应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因为无论怎样做抵销分录,存货的计税基础是不变的,所以账面价值减少多少,就产生了多少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多少就产生多少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相应的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在连续编制的情况下,上面的思路算出的实际上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相当于应有余额),然后看上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是多少(上期确认的递延所得资产会照抄下来,相当于已有余额),所以应该用应有余额减已有余额,即得到本期应确认或转回的金额是多少。对于内部交易其他资产(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也是一样的,只要看抵销分录使“固定资产”项目、“无形资产”项目的账面价值变动了多少就可以了。这种思路下,只要抵销分录做对了,递延所得税的金额就很容易计算了。注意:对于应收账款的抵销是抵销以前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因为个别报表上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后,造成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所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分录是: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所得税费用现在将其抵销,所以要做相反的分录。要与固定资产、存货递延所得税的抵销相区分。2.关于内部销售存货抵销(不含所得税调整)分录的三种思路思路一、借:未分配利润——年初(期初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贷:营业成本借:营业收入(本期内部销售收入)贷:营业成本借:营业成本贷:存货(期末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思路二、您可以将这三笔分录合并理解,即:借:未分配利润-年初(表示年初存货内部购入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1)借:营业收入(本期内部销售收入) (2)贷:存货-年末(表示年末存货内部购入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3)贷:营业成本 (4)理解:(3)-(1)=本期内部销售形成的存货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正好与(2)和(4)相对应。思路三、您也完全可以照这样的理解做:(1)借:未分配利润-年初贷:存货(期初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2)借:营业收入(本期内部销售收入)贷:营业成本(3)借:营业成本贷:存货(本期发生的未实现的内部销售利润)思路一和思路三最常用。3.按照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应编制的调整分录(1)对于应享有子公司当期实现净利润的份额借:长期股权投资 【调整后子公司净利润×母公司持股比例】贷:投资收益按照应承担子公司当期发生的亏损份额,编制相反的调整分录。(2)对于当期收到子公司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借:投资收益贷:长期股权投资(3)对于子公司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按母公司应享有或应承担的份额借:长期股权投资贷:资本公积(4)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的抵销处理借:长期股权投资贷:资本公积贷:未分配利润——年初4.合并报表中按照权益法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时如何调整子公司净利润调整净利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调整投资日子公司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不同,导致的摊销或者折旧、所得税费用对净利润的影响;(2)调整母子公司之间内部实物资产交易未实现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3)具体调整时,可以根据调整抵销分录中涉及的损益类科目进行调整,但是内部交易涉及的所得税费用,债权债务、内部投资业务涉及的损益类科目不进行调整。因为递延所得税本身与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没有直接联系,它是把合并报表当成一张普通报表,因为编制了抵销调整分录后,使这个报表上的资产的账面价值发生了变动,而计税基础不变,因而产生了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它本身不是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所以调净利润时不需要考虑。此外,内部债权债务、投资业务不属于实物资产交易,涉及的损益类科目也不调整净利润。
无敌沈阳人
第一步:确定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控制原则),根据子公司形成原因对子公司进行分类。常见分类为:1、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 ;2、投资设立取得的子公司;3、行政划拨取得的子公司第二步:合并前对子公司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如需要,才调整)。1、会计政策的调整:按母公司的会计政策调整子公司个别财务报表。2、会计期间的调整:依据母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日及会计期间对子公司报表进行调整。3、子公司的财务报表核算币种与母公司不一致的。编制合并报表时,需要将子公司外币报表折算调整为与母公司核算币种相同的报表。4、公允价值的调整:对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取得子公司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等以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在合并报表编制过程中通过编制调整分录,使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反映为在购买日公允价值基础上确定的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在本期资产负债表日的金额。实务中常见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异调整分录:借:无形资产固定资产贷:资本公积借:管理费用贷:累计折旧贷:累计摊销第三步:核对母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之间的内部交易及往来,查清差额原因,并进行相应的账务调整,为编制合并抵销分录打好基础。第四步:编制合并工作底稿1、将母公司、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过入合并工作底稿,进行数据加总(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在实务中一般是根据合并资产负债表和合并利润表分析填列,这样简单);2、在合并工作底稿中编制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1)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和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抵销,母公司对子公司投资收益与子公司利润分配抵销(2)将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以及各级子公司之间内部交易涉及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项目及内部往来余额等抵销处理(3)确认合并财务报表层次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第五步:计算合并财务报表各项目的合并金额,填列对外报出的合并财务报表(实务中是通过EXCEL公式自动计算出来的)。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应答时间:2021-06-02,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糯米团子05
1、统一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
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前,母公司应当统一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使子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与母公司保持一致。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与母公司不一致的,应当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政策对子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必要的调整;
子公司的会计期间与母公司不一致的,应当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期间对子公司财务报表进行调整;或者要求子公司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期间另行编报财务报表。
2、编制合并工作底稿
合并工作底稿的作用是为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提供基础。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对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进行汇总和抵销处理,最终计算得出合并财务报表各项目的合并金额。
3、编制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
在合并工作底稿中编制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将内部交易对合并财务报表有关项目的影响进行抵销处理。编制抵销分录,进行抵销处理是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关键和主要内容,其目的在于将个别财务报表各项目的加总金额中重复的因素予以抵销。
4、计算合并财务报表各项目的合并金额
在母公司和子公司个别财务报表各项目加总金额的基础上,分别计算出合并财务报表中各资产项目、负债项目、所有者权益项目、收入项目和费用项目等的合并金额。其计算方法如下:
5、填列合并财务报表
根据合并工作底稿中计算出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类以及现金流量表中各项目的合并金额,填列生成正式的合并财务报表。
1、资产类各项目,其合并金额根据该项目加总金额,加上该项目抵销分录有关的借方发生额,减去该项目抵销分录有关的贷方发生额计算确定。
2、负债类各项目和所有者权益类项目,其合并金额根据该项目加总金额,减去该项目抵销分录有关的借方发生额,加上该项目抵销分录有关的贷方发生额计算确定。
3、有关收入类各项目和有关所有者权益变动各项目,其合并金额根据该项目加总金额,减去该项目抵销分录的借方发生额,加上该项目抵销分录的贷方发生额计算确定。
4、有关费用类项目,其合并金额根据该项目加总金额,加上该项目抵销分录的借方发生额,减去该项目抵销分录的贷方发生额计算确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合并财务报表
食戟之喵
简单的财务报表怎么做?步骤是怎样的?简单的财务报表只需要准备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其他表格可以省略。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格式是合法格式,没有简单的报表。小编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财务报表的做法。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
一、简单的财务报表怎么做?
(1)建立新工作表后,用鼠标双击工作表标签的当前工作表栏,输入报表的名称或简称(如“×月份资产负债表”即可)并根据报表篇幅的大小设置页面。
(2)填写报表的文字内容。根据表格的需要,通过选择单元格的位置、大小,设置单元格式,合并单元格等方法,初步编制报表。
(3)设置报表数据的函数关系。如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金上期合计栏,可选择相关单元格后,输入“=”号分别点击相关函数的单元格,根据需要输入函数关系的符号即可。年初栏设置完成后,用复制的方式,将该单元格的函数关系复制到年末数栏。至此,表格的空白表即编制完成。
(4)填制报表数据。根据实际情况,在对应的单元格里,分别填写相关数据;在电脑自动产生数据的单元格,不可填写数据。对于较为复杂而且有相关数据来源的报表,可通过数据转换的方法编制报表。
(5)数据保护。对于重要的报表,必须进行数据保护,以防他人篡改。具体办法是选择工具栏的保护功能,输入密码后,即可对报表进行保护。
更多关于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的问题,可以进入高顿教育网站咨询()。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