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琳仔仔
某事业单位尚未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2006年发生如下业务:(1)与供货商签订一项合同,购入一批固定资产,合同金额为55万元,以财政部门拨入的用于购置固定资产的项目经费50万元,先行支付。合同规定余款于2006年付清。2005年,收到固定资产及供货商提供的有关发票账单时,借记事业支出550000,贷记银行存款500000,应付账款50000;同时,借记固定资产550000,贷记固定基金550000。2006年支付余款时,借记应付账款50000,贷记银行存款50000(2)将本单位拥有的一项专利权对外投资,该专利权的账面价值为10万元,双方协商价为8万元,单位以10万元作为对外投资的入账价值。(3)购买分期付息国库券25万元,并支付手续费0.2万元,增加应收票据,减少银行存款25.2万元;年末,取得国债收益0.5万元,存入银行,增加投资收益0.5万元。(4)一年期存款到期,本金20万元,利率2%,收回本息,增加“其他收入――利息收入0.4万元。(5)当年固定资产核算改为采用提取折旧的方法,计提折旧3000元(6)接受其他单位捐赠复印设备一套,价值8万元,捐赠收入相应增加8万元。(7)发现以前年度账务处理时漏记固定基金10万元,收入少计5万元,该单位将漏记固定基金直接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少计收入直接记入本年收入。(8)有偿转让一部小汽车,作价10万元,账面原价为18万元,该部门将其差额8万元确认为支出,10万元计入其他收入。(9)单位为了增加收入,领导开会决定将门面房出租,并与A单位签订协议,年租金30万元。收到半年租金收入15万元支票,其余款项下半年支付。单位记增加银行存款15万元,应收账款15万元,同时增加事业收入15万元。(10)单位报废了设备一台,账面价值10万元,收到变价收入2万元。单位处理为:按账面价值冲减固定资产,增加固定资产变价收入2万元。要求:请判断该事业单位对上述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分析与提示】1、案例(1)属于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购入固定资产。对这项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关键在于确定购置固定资产当期和以后还款期间的事业支出,以及确定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事业单位用财政拨款购置固定资产时,一方面,要增加事业支出减少银行存款,同时,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上述账务处理是不正确的。正确的会计处理如下:2005收到固定资产和有关发票账单时,借:事业支出500000贷:银行存款500000同时,借:固定资产550000贷:固定基金500000应付账款500002006年支付余款时,借:应付账款50000贷:银行存款50000同时,借:事业支出50000贷:固定基金500002、案例(2)处理不正确。向其他单位投入无形资产,应按照双方确定的价值8万元入账。对外投资时,投出资产的评估价或合同价、协议确定的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直接记入或冲减事业基金。正确的会计处理为:借:对外投资80000事业基金---一般基金20000贷:无形资产100000同时,借:事业基金---一般基金80000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800003、案例(3)处理不正确。国库券不属于商业票据,购买国库券应按对外投资处理。投资收益应计入其他收入账户。正确的会计处理为:借:对外投资252000贷:银行存款252000年末,借:银行存款50000贷:其他收入---投资收益50004、案例(4)处理正确。存款到期收回本息,按照制度规定应增加“其他收入――利息收入0.4万元。5、案例(5)处理不正确。按照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提取折旧。6、案例(6)处理不正确。按照制度规定:接受捐赠固定资产,只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不计入捐赠收入。正确的会计处理为:借:固定资产80000贷:固定基金800007、案例(7)处理不完全正确。发现以前年度账务处理时漏记固定基金10万元,直接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10万元。按照规定,单位年终结账后,发生以前年度会计事项调整或变更,涉及到以前年度结余的,一般应直接转入或冲减事业基金。不能直接记入本年收入,因此,收入少计5万元,增加事业基金的一般基金。正确的会计处理为:借:固定资产100000贷:固定基金100000借:银行存款50000贷:事业基金——一般基金500008、案例(8)处理不正确,有偿转让固定资产,应按账面原价18万元冲销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按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将10万元计入应缴财政专户款账户。正确会计处理为:借:固定基金180000贷: 固定资产180000借:银行存款100000贷:应缴财政专户款1000009、案例(9)处理不正确,按制度规定单位出租固定资产,应报经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收到租金应按照收付实现制记其他收入15万元支票,不作应收账款处理。正确会计处理为:借:银行存款150000贷:其他收入——租金收入10000010、案例(10)处理不正确,单位报废设备,变价收入2万元。按规定应增加应缴财政专户款2万元。借:银行存款20000贷:应缴财政专户款20000
jiajia1994
一、对单位负责人管理意识的冲击政府会计改革的核心,是由原来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制度体系,变革为“双基础”“双分录”“双报告”的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相互分离又互相衔接的会计制度体系。虽然从表面上看,仅仅只是由于会计基本假设变化导致的会计核算体系变化,但是在会计假设前提变更的背后,是对单位负责人管理意识的冲击。例如,在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财务会计体系下,行政事业单位实现了全成本核算。资产的折旧需计入日常费用核算,意味着以前“占山为王”“多拿多占”配置资产的观念会导致“占有资产越多,相应的资产折旧费用就越多”。而在评价单位绩效时,占有的资产量多也许并不是一件“好事情”。特别是在政府综合财务报告需进行审计和公开的背景下,作为反映单位财务情况的载体,财务报表的主要内容是由单位负责人决定的,而不是财务人员决定。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应对新旧衔接,特别是如何在新制度体系下做好单位顶层设计安排,都是有待于单位负责人认真思考的课题。二、业务流程变革势在必行在政府会计改革背景下,业务流程也在悄然间发生着变革。例如,单位合同管理虽然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业务层面的重要模块之一,但并不受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重视,并普遍出现未设置统一归口管理部门、合同由各部门分散管理、无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等问题,造成财务部门无法掌握单位全部合同特别是经济活动情况。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下,会计核算是以资金的收付为基础的,而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下,由于缺乏经济合同的必要信息,单位财务人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法准确确认和计量收入、支出,以及应收和应付往来款情况。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在原有会计制度体系下的一些好像运转还比较“顺畅”“便捷”或者大家已经习惯的业务流程,在现有的政府会计制度体系下则会显得“走不通”“转不动”。财务信息流和业务信息流是相伴相生的同步关系,不可能割裂业务信息流而只强调财务信息流的改变。特别是在业财融合的大趋势下,财务信息的改变势必会影响到业务信息的改变,进而导致业务流程的改变。只有通过前端业务流程的梳理,才能产生新制度框架体系下所要求的财务信息。否则,如果只是变革会计管理体系,政府会计将会是“无米之炊”“无本之木”。三、倒逼单位内部治理水平的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治理取代社会管理正式成为我国社会建设的关键词。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而且对“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做出新的部署。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治理水平,成为现阶段的主要工作目标。对比原有的预算会计体系,政府会计制度体系更能全面反映单位的财务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单位财务情况是内部治理水平的客观反映。内部治理水平的低下、日常运转的低效,直接体现在单位较高的成本费用以及较差的绩效评价级别上。政府会计改革的实施,则可以倒逼单位内部治理水平的提升。财务数据来自上游业务系统,政府会计改革的成败取决于从上至下单位内部管理理念、模式和流程的转变,从业务前端带动财务的转变。如果仅仅依靠财务人员从核算末端影响业务端,政府会计改革的过程将充满困难和反复。事实上,政府会计制度的具体核算规则可以嵌入到会计核算信息系统。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具体的会计核算分录甚至可以通过信息化系统自动生成。
京荣盛门业
做为一个政府会计,最悲催的事情莫过于,学了那么多年会计,到了这里,你会发现,原来学的企业会计根本用不上,到这里连会计科目都不认识了!不过呢,会计行业一通百通,做为一个聪明伶俐的会计狗,稍加点拨,到哪里当会计都没有跨不过去的坎、没有拿不下来的业务!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政府财政会计分录汇总以及案例,学会,没有什么是你搞不定的!政府会计其实非常简单,大家之所以觉得绕,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1、对政府事业单位的资金拨付、使用的流程不清楚。2、政府会计使用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双线结算,基本上考试里的业务都要求大家同时做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双重处理,而会计处理时的科目是大家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3、预算会计使用收付实现制,而不是大家熟悉的权责发生制。后面用几篇文章给大家从基础开始讲一讲政府会计,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预算会计我们先说一说预算会计,预算会计基本上大家平时都接触不到,大家不要一看那么陌生麻烦的科目就害怕,其实它非常简单。一般政府部门在上年末,各单位都会有一个经过人大审批的预算,今年所有的费用开销通常都会在预算的范围内(不要问不在范围内怎么办,考试不考)。经过一年的运作,你这个政府部门花的钱到底怎么样?有没有按计划花钱,所以年底会有一个决算报告,讲的就是今年花了多少钱,有没有按照预算的安排花钱。所以预算会计的会计要素是“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构成。会计恒等式(按字面意思理解就行了):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最后出具的报告叫:政府决算报告;在这里与政府财务报告作对比,财务报告的会计要素是“收入”、“费用”、“净资产”、“资产”和“负债”;会计恒等式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注意:没有利润相关的恒等式!政府部门不能赚取利润!最后出具的报告叫:政府财务报告;政府财务报告采用权责发生制,这与大家之前学的企业会计报告是一致的,所以大家理解政府财务报告比较好理解~二、国库直接支付业务首先某一个政府部门,当需要用钱的时候,一般有两种模式:一种不是亲生的,各单位向财政局打报告,我要用钱干个什么什么事,批不批?批了,财政局就直接给商户打钱,不批,我回去想想办法,回头再报。这种模式下,各单位的经济命脉都被财政局握着,这种模式叫“国库直接支付业务”,采用这种拨款方式的单位都通常都不是亲生的;另一种是亲生儿子,财政局对你比较放心,每个月给你一个限额,只要你这个月花的钱在这个限额之内,那你随便花,不用向财政局汇报,这个叫“国库授权内支付业务”。我们了解了这个流程之后,再来看看这两种拨款模式的会计处理。1、国库直接支付业务这种模式下,政府部门其实没有见过钱,钱直接由国库拨给了商户。(1)预算会计:①购买商品、接受服务时:借:事业支出/行政支出贷:财政拨款预算收入这里一手收入,一手支出,政府部门不见钱。②如果年底,有多余的预算指标,要进行预算额度返还:借:资金结存—财政应返还额度贷:财政拨款预算收入③新的一年使用上一年的额度进行购买商品时:借:事业支出/行政支出贷:资金结存—财政应返还额度(2)财务会计①购买商品、接受服务时:借:单位管理费用贷:财政拨款收入②返还额度时: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贷:财政拨款收入③用上一年的额度购买商品时:借:库存物品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在这种模式下,我们可以看到,预算会计使用“资金结存—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财务会计使用“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科目来沟通上下两个不同的年度。Ps:考试时候两种会计处理都要写!2、国库授权内支付业务在这种模式下,政府部门多了一个在一定限额内使用资金的权限,因此使用一个新的科目“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预算会计)和“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务会计)来管理这个权限。(1)预算会计①收到使用资金的权限时:借: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贷:财政拨款预算收入②购买商品服务借:事业支出\行政支出贷: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2)财务会计①收到使用资金的权限时: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贷:财政拨款收入②购买商品服务借:库存物品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3)年底额度返还比较复杂,我们把预算会计和政府会计放在一起说,以19年教材P673页,例30—4为例进行说明。首先把题目翻译一下,在18年12月31日,某部门的资金使用权限内剩余了15000,同时,还有20000的额度在上级财政局那里,当年没有发下来(注:政府部门资金使用额度不是一次性下发的)。在19年,接到银行通知,去年剩余的15000的权限恢复了,同时没有发下来的20000的额度上级也批下来了,账务处理如下:年底注销用款额度:①把15000的资金使用权限先注销预算会计借:资金结存—财政应返还额度 15000贷: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15000财务会计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15000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15000②把多余的20000的权限注销,因为20000还没有批准下来,所以不需要通过“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进行注销,直接从拨款收入进入返还额度即可。预算会计借:资金结存—财政应返还额度 20000贷:财政拨款预算收入 20000财务会计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20000贷:财政拨款收入 2000019年恢复用款额度:③先恢复15000的账户额度(做①的相反分录即可)预算会计借: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15000贷:资金结存—财政应返还额度 15000财务会计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15000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15000④恢复20000的额度(分录与③一致)预算会计借: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20000贷:资金结存—财政应返还额度 20000财务会计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20000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20000最后总结一下: “资金结存”这个一级科目与“XXX预算收入”都属于预算会计所特有的科目;而“XXX收入”是财务会计特有的科目,同一笔业务中,预算会计“资金结存”科目下的二级科目通常是财务会计的一级科目,如“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对应的财务会计的科目就是“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所以大家要找规律,不要死记硬背科目。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