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44

happysky4496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成本的分类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君临天下

已采纳

成本类: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劳务成本费用类: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

会计成本的分类

250 评论(11)

蓝缀天堂鸟

成本分类的概念 根据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的不同要求,按不同的标准对成本所作的划分。成本分类的方法 主要有: 根据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所变动的成本和固定成本; 根据成本与产品之间的关系所划分的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 根据生产费用计入产品成本的方式所划分的直接计入成本和间接计入成本; 根据成本与产品生产工艺的关系所划分的直接生产成本和间接生产成本;根据成本与决策的关系所划分的相关成本与非相关成本; 根据成本是否可以控制所划分的可控成本与不可控成本;根据决策方案变动时成本是否可避免所划分的可避免成本和不可避免成本; 根据费用的发生是否需支付现金等流动资产所划分的付现成本和沉没成本等。 根据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的需要,可按照不同的标准对成本进行多种分类。 (1)按概念形成可分为理论成本和应用成本。 (2)按应用情况可分为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 (3)按产生依据可分为实际成本和估计成本。 (4)按发生情况可分为原始成本和重置成本。 (5)按形成时间可分为历史成本和未来成本。 (6)按计量单位可分为单位成本和总成本。 (7)按计算根据可分为个别成本和平均成本。 (8)按包括的范围可分为全部成本和部分成本。 (9)按生产过程中的顺序关系可分为车间成本和工厂成本。 (10)按生产经营范围,可分为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 (11)按与收益的关系可分为已耗成本和未耗成本。 (12)按与决策的关系,可分为相关成本和非相关成本。 (13)按与现金支出关系,可分为付现成本和沉没成本。 (14)按与计划的关系,可分为计划成本和预计成本。 (15)按数量变化关系,可分为边际成本、增量成本和差别成本。 (16)按可否免除,可分为可避免成本和不可避免成本。 (17)按可否推迟发生,可分为可递延成本和预计成本。 (18)按发生可否加以控制,可分为可控成本与不可控成本。 (19)按性态,可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20)按发生与产品生产的关系,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21)按产品成本的构成情况,可分为主要成本和加工成本。

156 评论(10)

DIY不锈钢橱柜

成本会计制度分类,可分为实际成本制度、标准成本制度和估计成本制度。(1)实际成本制度。实际成本制度,是根据实际发生的各项支出计算成本的一种成本会计制度。(2)标准成本制度。标准成本制度,是以预先制定的产品标准成本为基础,用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同实际成本相比较并记录和分析成本差异的一种成本制度。(3)估计成本制度。估计成本制度,是在产品生产前预先估算单位产品成本,凭以确定售价,然后通过复式记账将算出实际产量的估计成本与账上实际成本比较,据以修改估计成本的一种历史上曾采用过的不完整的成本会计制度。按成本计算模式分类,可分为完全成本计算模式和变动成本计算模式。(1)完全成本计算模式。完全成本计算模式,又称“吸收成本”计算模式,它是按照传统的成本观念,将包含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在内的所有制造成本都吸收到产品成本中去,用来进行存货的估价和确定已售产品成本的一种计算模式。(2)变动成本计算模式。变动成本计算模式,是指产品成本中只包括变动制造成本而不包括固定制造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通常情况下,在会计中,成本按照性态被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与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一)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指在特定的产量范围内不受产量变动影响,一定期间的总额能保持相对稳定的成本。例如,固定月工资、固定资产折旧、取暖费、财产保险费、职工培训费、科研开发费、广告费等。固定成本的稳定性,是针对成本总额而言的,如果从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来看则正好相反。产量增加时,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将会减少;产量减少时,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将会增加。(二)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是指在特定的产量范围内其总额随产量变动而正比例变动的成本。例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外部加工费等。这类成本直接受产量的影响,两者保持正比例关系,比例系数稳定。这个比例系数就是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单位成本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即产量变动的范围是有限的。如原材料消耗通常会与产量成正比,属于变动成本,如果产量很低,不能发挥套裁下料的节约潜力,或者产量过高,使废品率上升,单位产品的材料成本也会上升。这就是说,变动成本和产量之间的线性关系,通常只在一定的相关范围内存在。在相关范围之外就可能表现为非线性的。(三)混合成本混合成本,是指除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外的,介于两者之间的成本,它们因产量变动而变动,但不是成正比例关系。1.半变动成本半变动成本,是指在初始基数的基础上随产量正比例增长的成本。例如,电费和电话费等公用事业费、燃料、维护和修理费等,多属于半变动成本。这类成本通常有一个初始基础,一般不随产量变化,相当于固定成本;在这个基础上,成本总额随产量变化成正比例变化,又相当于变动成本。这两部分混合在一起,构成半变动成本。2.阶梯式成本阶梯式成本,是指总额随产量呈阶梯式增长的成本,亦称步增成本或半固定成本。例如,受开工班次影响的动力费、整车运输费用、检验人员工资等。这类成本在一定产量范围内发生额不变,当产量增长超过一定限度,其发生额会突然跳跃到一个新的水平,然后,在产量增长的一定限度内其发生额又保持不变,直到另一个新的跳跃为止。3.延期变动成本延期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产量范围内总额保持稳定,超过特定产量则开始随产量比例增长的成本。例如,在正常产量情况下给员工支付固定月工资,当产量超过正常水平后则需支付加班费,这种人工成本就属于延期变动成本。4. 曲线成本曲线成本是指总额随产量增长而呈曲线增长的成本。这种成本和产量有依存关系,但不是直线关系。例如,自备水源的成本,用水量越大则总成本越高,但两者不成正比例,而呈非线性关系。用水量越大则总成本越高,但越来越慢,变化率是递减的。保持一定量存货的成本也属于曲线型的成本。想要控制成本,需要完成两个主要步骤:第一步,是将成本的分类搞清楚,你要知道对于自己的企业而言,哪些属于变动成本,哪些属于固定成本,哪些属于混合成本。因为不同的成本需要不同的控制方法。例如,变动成本,控制点的投入和产出的关系上,企业重点看的是比率是否合理,是低于同行业,还是高行业。固定成本,控制点在投入的前期,固定资产价格的确定,人员基本工资的确定等等。混合成本,控制点要和企业的实际经营相结合起来,因为产量发生变动的时候,该部分成本也会有相应的变动。通常情况下,采用较为复杂的数学分析方法,来确定其函数公式。第二步,是要确定每项成本的控制目标。并想尽办法实现目标。例如,为了实现目标利润,变动成本中,材料消耗要控制在什么水平,价格要控制在什么水平;为了实现目标利润,固定成本要降低到多少?企业日常的开支,哪些是必须花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哪些花销是在浪费企业的资源?|

86 评论(15)

吃土少年Hollar

(一)成本按经济性质分类生产经营成本按经济性质划分为以下类别:1、外购材料。指耗用的一切从外部购入的原料及主要材料、半成品、辅助材料、包装物、修理用备件、低值易耗品和外购商品等。2.外购燃料。指耗用的一切从外部购入的各种燃料。3.外购动力。指耗用的从外部购入的各种动力。4.工资。指企业应计入生产经营成本的职工工资。5.提取的职工福利费。指企业按照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的职工福利费。6.折旧费。指企业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7.税金。指应计入生产经营成本的各项税金,例如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印花税、车船税等。8.其他支出。指不属于以上各要素的耗费,例如邮电通讯费、差旅费、租赁赞、外部加工赞等。(二)成本按经济用途分类生产经营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分为以下类别:1.研究与开发成本。指为创造新产品、新服务和新生产过程而发生的成本。2.设计成本。指为了产品、服务或生产过程的详细规划、设计而发生的成本。3.生产成本。指为了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而发生的成本。4.营销成本。指为了让人们了解、评估和购买产品而发生的成本。5.配送成本。指为将产品或服务递交给顾客而发生的成本。6.客户服务成本。指向客户提供售后服务的成本。7.行政管理成本。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成本。在实务中生产经营成本分为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三大类:1.生产成本。包括4个成本项目(1)直接材料。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及主要材料、外购半成品、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以及其他直接材料。(2)直接人工。指参加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以及按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和规定的比例计算提取的职工福利费。(3)燃料和动力。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外购和自制的燃料及动力费。(4)制造费用。指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所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2.销售费用。包括营销成本、配送成本和客户服务成本。3.管理费用。包括研究与开发成本、设计成本和行政管理成本。(三)成本按转为费用的方式分类为了贯彻配比原则,生产经营成本按其转为费用的不同方式分为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1.成本转为费用的方式费用是指应从营业收入中扣除的已耗用成本。企业发生的全部成本转为费用的方式(即与收入配比的方式)分为三类:(1)可计入存货的成本,按“因果关系原则”确认为费用。(2)资本化成本,按“合理地和系统地分配原则”确认为费用。(3)费用化成本,在发生时立即确认为费用。费用化成本。2.产品成本作为期间成本的对称,产品成本是指可计入存货价值的成本,包括按特定目的分配给一项产品的成本总和。“产品”在这里是广义的,不仅指工业企业的产成品,还包括提供的劳务,实际上是指企业的产出物即最终的成本计算对象。“分配”给产品的成本,可能是全部生产经营成本,也可能是其中的一部分。3.期间成本期间成本,是指不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经营成本,包括除产品成本以外的一切生产经营成本。期间成本不能经济合理地归属于特定产品,因此只能在发生当期立即转为费用,是“不可储存的成本”。正因为期间成本不可储存,在发生时就转为费用,因此也称之为“期间费用”。无论是产品成本还是期间成本,都是生产经营的耗费,都必须从营业收入中减除,但它们减除的时间不同。期间成本直接从当期收入中减除,而产品成本要待产品销售时才能减除。(四)成本按其计入成本对象的方式分类产品成本按其计入成本对象的方式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这种分类的目的是为了经济合理地把成本归属于不同的成本对象。1.成本对象成本对象是指需要对成本进行单独测定的一项活动。成本对象可以是一件产品、一项服务、二项设计、一个客户、一种商标、一项作业或者一个部门等。成本对象,可以分为中间成本对象和最终成本对象。2.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直接计入各品种、类别、批次产品等成本对象的成本。一种成本是否属于直接成本,取决于它与成本对象是否存在直接关系,并且是否便于直接计入。3、间接成本间接成本是直接成本的反义词,是指与成本对象相关联的成本中不能用一种经济合理的方式追溯到成本对象的那一部分产品成本。

286 评论(14)

莫小小爱吃肉

一、成本类科目是反映成本费用和支出的,用于核算成本的发生和归集情况,提供成本相关会计信息的会计科目。对成本费用和支出的不同内容进行分登,可以分为:1、生产成本2、制造费用3、劳务成本4、研发支出4、工程施工。实际发生时计入各自本科目,期末结转时,制造费用、劳务成本和研发支出对应结转入生产成本。二、费用类科目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所发生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各种费用的账户。这里的费用概念也是广义的,不仅包括为取得主营业务收入而发生的各项耗费,还包括营业外的支出和所得税费用。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与向所有者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属于这类账户的有:1、主营业务成本2、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3、销售费用4、管理费用5、财务费用6、营业外支出7、所得税费用

272 评论(13)

优尼makeup

成本类科目是反映成本费用和支出的,用于核算成本的发生和归集情况,提供成本相关会计信息的会计科目。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研发支出和工程施工均属于成本类科目。费用类账户包括在会计实务中两类科目:成本类科目和损益类科目。1、成本类科目:成本类科目是反映成本费用和支出的,用于核算成本的发生和归集情况,提供成本相关会计信息的会计科目。对成本费用和支出的不同内容进行分登,可以分为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和研发支出。2、损益类科目具体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等。

172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