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冷的火夫
目前根据教育部门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本科一批次、二批次概念。湖北理工学院(Hu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位于湖北省黄石市,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以工为主,工理结合,工、理、经、管、医、文、教、艺等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省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入选“湖北省2011计划”牵头高校。
湖北理工学院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75年成立的黄石工业学校,后经历湖北省高等院校黄石高工班、高医班、高师班、武汉工学院(现武汉理工大学)黄石分院、黄石大学、黄石高等专科学校等发展阶段;2004年,黄石高等专科学校与黄石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成立黄石理工学院;2011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同意,学校更名为湖北理工学院。截至2021年6月,学校占地14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6.5万平方米。
院系专业截至2016年5月,湖北理工学院下设机电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计算机学院、数理学院、医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国际学院、材料与冶金工程学院、宜兴工程学院、光谷北斗学院、体育部、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滨江学院等21个教学院(部),开办55个本科专业和30个专科专业。
师资力量截至2020年1月,专任教师962人,其中教授110人,副教授304人,博士196人,硕士550人。教师中有湖北省“百人计划”人选2人,国务院津贴专家3人,省政府津贴专家9人,楚天学者8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4人;学校从国内外著名高校聘请了2名院士和30多名有影响的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常年聘有外籍专家和教师在校任教。教学建设截至2016年5月,湖北理工学院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专业6个;有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门;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有附属医院2所(黄石市中心医院、大冶市人民医院)。在2013年湖北省第七届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评选中,湖北理工学院共有2项成果获三等奖。国家级特色专业:环境工程 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环境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管理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药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不全):环境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技术及应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服装设计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电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气与电子信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机械电子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精品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建筑施工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环境影响评价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工程测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现代汉语、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学科建设截至2016年5月,湖北理工学院有湖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特色学科1个,湖北省“十三五”优势特色学科群1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1个。湖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艺术学理论、药学省级重点特色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湖北省“十三五”优势特色学科群: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群 省级研究生工作站: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研究生工作站
科研平台截至2016年5月,湖北理工学院有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矿区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肾脏疾病发生与干预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长江中游矿冶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公共文化研究中心 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湖北省“矿区重金属污染防治与资源化”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球墨铸铁管及铸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馆藏资源截至2012年9月,湖北理工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00余万册,年订阅报刊2000种左右;购置有数据库18个:拥有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大中文数据库的本地镜像系统,超星、书生电子图书本地镜像25万册,读秀百万册电子图书包库;另购买了springerlink、EBSCO、WSN等外文数据库的网上包库使用权。学术交流根据2015年8月湖北省政府官网信息显示,湖北理工学院先后同加拿大、美国、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2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常年聘有外籍专家和教师在校任教,同时选派教师出国进修深造。2022湖北理工学院适合女生的专业有汽车运用技术、汉语、财务管理、商务英语、大数据与会计等,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可就业于大中小企业的出纳、稽核、往来结算会计、成本会计、总账会计、会计电算化岗位。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专业毕业以后做会计,是最保守也是最妥当的一条职业道路。很多同学放弃这条道路的原因是人才供应太多,导致竞争激烈,而且职业前景有限。其实这种看法本身就错了。首先,现在的行情是基础人才太多,普通人才太多,优秀的财务人才需求还是很大。商务英语专业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加快发展,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也将进一步加强,在这段时间内,商务英语专业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就业前景。 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就业率还是很高的,一直在各专业中稳居前10。 即使近年大学生就业普遍下滑,但大多数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还是保持在90%以上。
小希很爱小希
技工学校类别,技工学校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其中普通技工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二年或三年,学生毕业时可获原劳动部颁发的相关中级职业证书。高级技工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 三 .五年)或高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学生毕业时可获原劳动部颁发的相关高级职业证书。另有一种技师学院,一般情况下在高级工基础上再学习二年,学生毕业时可获原劳动部颁发的相关二级技师职业证书。工学校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基地。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学制3年。技工学校实行教学实习与科研生产相结合。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发展,目前技工学校已形成初中高级培训并存,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相结合,多层次、多功能、多元化的职业培训体系,VR建筑与艺术.设软件开发工程师.电子竞技播音主持与解说.互联网全能设计. VR动漫游戏设计师.人工智能与APP开发.大数据应用工程师.VR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电子竞技与新媒体运营.无人机飞行与应用技术.5G网络工程师.VR建筑与艺术设计.高级乘务与行政管理.美术设计与制作.学前教育与艺术。
小豆包么么
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7人,行政人员6人,并有一批聘期一年以上的教授、副教授为专任教师。商学院共享安徽财经大学的师资、实验室、语音室和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标准体育场、图书馆、超星数字化图书馆、中国期刊网镜像站点、国研网等电子图书资料和校园网等教学设施。上述条件为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提供了可靠保障。校园建设上,经过四年发展,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占地面积201亩,其他办学条件均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 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现有11个本科专业,分别是会计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市场营销、英语(商务英语方向)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09年新增保险、工商管理2个专业,新增的工商管理、保险2个专业将于2009年开始招生。2006年面向全国16个省份招生1000人。学生学完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者发给教育部承认的、由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具印的学历证书,符合安徽财经大学学士学位条件的,授予安徽财经大学学士学位证书。(自2008级新生开始授予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学士学位和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毕业证,不再授予安徽财经大学学士学位证书)。 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的专业设置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现实办学条件为基础,依托安徽财经大学已有的专业设置,凝聚学科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规格,集中优秀师资,发展优势与特色专业,注重特长生、特定规格学生的培养。
L张小猛
学校是安徽省财经类人才培养、培训的重要基地,形成了一定的财经教育办学特色。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精品课程13门、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示范实验教学中心6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省级特色专业:国际经与济贸易、会计学、金融学、市场营销、自动化、财务管理;省级精品课程:管理学、税法学、C语言程序设计、成本会计、会计学基础、金融学;省级教学团队:会计学专业应用型、复合型本科人才培养教学团队(主持人:倪国爱)、工商管理应用型教学团队(主持人:谭艳华);省级示范实验教学中心:自动化工程实训(实验)中心、会计实务实验教学中心、法学教学实验实训中心、用友会计综合实训中心、经济管理类实习实训应用平台;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会计师教育培养计划;省级人才创新实验区:应用型高校联盟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自动化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铜陵学院与美国、英国、法国、爱尔兰、韩国、阿根廷等国家和台湾地区10余所高校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2005年,铜陵学院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联合成立了“安徽省西班牙语培训中心”;2012年,铜陵学院与韩国又松大学联合开展了“2+2”合作办学;与美国、爱尔兰、法国等国家的高校开展“3+1+1”、“2+2”等形式的合作办学项目,并与友好高校互派访问学者;与武汉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等名校联合开展硕士学位培养。 铜陵学院建有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5个、院(部)所合一科研机构11个。 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铜陵学院皖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光电子应用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基地;校级协同创新中心:皖中南光机电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协同创新中心、铜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皖江地区经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铜加工及其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院(部)所合一科研机构:公司法研究所、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所、有色金属与加工工程研究所、农村经济与文化研究所、公司金融研究所、现代财务与会计研究所、信息技术与工程管理研究所、自动化设计研究所、铜工艺品研发中心、岩土研究所、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馆藏资源铜陵学院图书馆创建于1978年,前身为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图书馆。2000年9月,铜陵师范学校与铜陵有色冶金工业学校并入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图书馆,2002年3月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图书馆正式更名为铜陵学院图书馆。 图书馆建筑面积28800㎡,使用面积23353㎡,由育秀校区和翠湖校区两个图书馆组成。馆藏现有纸质藏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08万种,各类中外文期刊1500余种,报纸132种,中外文数据库26种,微机220多台,各类光盘800余张,另有合订本报刊6万余册。已购进13个中外文数据库并建成镜像站点,如:超星电子图书、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万方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EBSCO数据库、Springer数据库、《VIPExam 网络学习资源数据库》(试用)等。 学术期刊《铜陵学院学报》曾用刊名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学报,创办于1999年,是铜陵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是ASPT和中国期刊网的来源刊。
长平公主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有专任教师352人,教授、副教授130余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114人,占32.39%;中级职称201人,占比57.10%;初级及以下职称37人,占比10.51%。博士及以上学历2人,占0.57%;硕士114人,占比32.39%;学士233人,占比66.19%。双师素质教师所占比例为81.82%。其中专任专业课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所占比例为92.58%。有全国职教先进个人1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人,四川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 全国职教先进个人:左桂云 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凌红四川省优秀教学团队: 四川省优秀教学团队名称负责人立项时间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李亚平2010年金融与证券专业教学团队左桂云2009年资料来源: 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姓名时间左桂云2011年蒋家胜2010年资料来源: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有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7个,国家级重点专业3个,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项目2个,四川省省级重点专业3个,四川省示范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3个,成都市级重点(特色)专业5个,成都市“特色职业院校”特色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成都市级重点实训室1个,四川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精品课程17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校级精品课程10个。 国家级重点专业:软件技术、酒店管理、电子商务 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软件技术、酒店管理、金融与证券、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导游、应用电子技术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项目:物流管理、金融与证券 四川省省级重点专业:会计电算化、旅游管理、护理 四川省示范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软件技术、金融与证券、会计电算化 成都市级重点专业:组织导游、商务英语、会展策划与管理 成都市级特色专业:工程造价、应用电子技术、会计电算化 成都市“特色职业院校”特色专业:棋艺 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计算机应用及软件技术实训基地成都市级重点实训基地:建筑信息模型(BIM)实验室 四川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四川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名称立项时间青年创业综合服务平台(成都创业学院)建设试点2015年资料来源: 四川省级精品课程: 四川省级精品课程课程立项时间课程立项时间多媒体项目制作2008年电子商务综合实务2009年第三方物流管理2008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009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08年餐饮服务与管理2014年企业财务会计实务2009年导游实务2004年动态网页设计与制作2009年动态网站制作2015年财经综合技能2005年电子工艺基础2007年三维制图2006年职业礼仪2006年企业成本会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access)2006年C语言程序设计2007年---资料来源: 四川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四川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立项时间课程立项时间企业成本会计2014年企业出纳实务2015年C语言程序设计2014年旅行社产品设计2015年资料来源: 教学成果: 部分教学成果名称时间类别创新“政行企校”深度互动机制,探索高职软件人才合作培养新模式2014年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现代服务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A型模式研究——以乡村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为例2014年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三等奖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2012年成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市场经济道德规范的实施路径2012年成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高职高专“一中心两平台双轨道”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探索2010年四川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资料来源: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有成都高新区公共技术平台1个,研究院与博士后基地1个,校级技术中心(研究中心)3个。 成都高新区公共技术平台:软件公共技术平台 校级技术中心(研究中心):光电信息技术中心(和成都菲斯特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住房与城乡建设应用技术中心、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2014年,学院承担横向课题29项,纵向课题27项,科技服务到账资金达336万元。成功申请发明专利1 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2015年,学校有“院级高层次人才科技支撑计划“共计立项17项,“校青年基金项目”共计立项18项。立项经费共计89.2万元。科技服务到账100万元 ,协议金额为150万元。参与的校企合作项目“高纯 5N 碲真空蒸馏新技术产业化”获成都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科研课题(2013年)序号名称负责人院系1 生态文明建设与成都旅游业内涵式发展研究 王瑀 旅游学院 2 旅游星级饭店主题餐饮创新研究 黄晓菲 旅游学院 3 “财富论坛”对我院会展专业国际化办学模式的研究 张芝敏 旅游学院 4 成都“财富论坛”的举办与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发展的关系研究 崔丽 软件学院 5 移动互联网安全风险评估研究 姚蕾 财经学院 资料来源: 馆藏资源 根据2016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累计藏书66余万册。年订购中文期刊800余种,并订有“超星数字图书馆”、“万方学位(会议)论文数据库”以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初步形成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相结合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学术刊物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是四川省新闻出版局批复创办,成都市人民政府主管,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学术性刊型内部资料。开设高职教育、教育研究、教学改革、教学研究、专业建设、技术开发与应用等栏目。2011年,学报荣获四川省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特色科技期刊”奖。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