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小小宝Sally
鱼和熊掌皆有优劣,往往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取鱼还是取熊掌,确实需要选择,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在抉择的十字路口。
金某是某商校99级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学业优秀,2001年在柳州一家企业实习。早在2000年11月实习还没开始时,单位就申明:在实习期间,按业绩可付给一定的报酬。如果干得好,只要双方愿意就可以留下,成为本企业正式员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熟悉了企业的业务,已成为企业中专门负责广西地区市场开拓的主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无论如何也舍不得让他离开,单位明确告知,可以留下工作。同时,他所在学校拟保送他就读本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可留校任教,他必须在学业和事业上作出选择。
当代,人才择业观的主流还是好的,但不容忽视的是,在某种功利思想的驱动下,求职择业者呈现出多向性和不稳定性,表现为“鱼”和“熊掌”两者兼得的愿望与这山望着那山高的趋向。年轻人热爱事业,他们中有的本身有着不错的专业背景,也从事着一份很多人都颇为羡慕的工作,但是他们依然企盼着去另外一个全新的行业重新发展。明明手里抓着“鱼”,却还期望着得到“熊掌”——那么这样的愿望究竟是对自己的高要求呢,还是有点过分的“贪心”呢?
调查表明,求职择业的首要标准在不同人才的心目中各有不同。把经济收入放在第一位的占46.2%,把社会地位放在第一位的占20.5%,把工作舒适放在第一位的占13.3%,把能发挥专长放在第一位的占12.7%,把政治地位放在第一位的占7.2%。因此,定位取向外资合资企业的占50%,选择科研、党政机关的占13%,乡镇、大中小学校的占7%,大城市的占20.8%,小城市的占5%。
另一份关于什么是理想职业的调查表明,人才求职应聘具有多向性和不稳定性。其心态大概有4种:
82%的求职者认为,那些可以实现抱负、施展才干、大于一番事业的职业,是自己理想的职业。其中一部分人认为,大单位条件好、机会多、余地大,对自己的发展及前途有利;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大单位的知识、技术密集,人才济济,竞争相对激烈,才干显示不出来,自己去了排不上队,很可能会较长时间被压在最底层得不到重用,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相反,小单位人才缺乏,自己的相对价值较大,有可能较快地独当一面,发挥自己的才能,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56%的人才认为,那些专业对口,能发挥自己所学之长,有利于专业运用的单位是理想的单位。
38%的人才认为,工资高、待遇好的单位是理想的单位。
9%的人才认为,安定、清闲、自由、舒适的单位是自己理想的单位。
求职择业中的多向性和不稳定性是正常的,但要致力于把它的负效应控制在最低点上,因此要注意:第一,不宜选择过多的单位,要把有限的精力和时间放在主要的和感兴趣的几个单位上;第二,不要左顾右盼,当断不断,必定错失良机;第三,每个人都应该冷静地分析和认识自我,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摆正和及时调节自己求职择业的期望值。
安金海于2002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德语专业。毕业后他先在广州一家港资外贸公司做了半年总经理助理,主要负责产品的出口订单和办公室日常事务。由于初涉职场,又缺乏专业优势,半年下来业绩平平,安金海的自信心受挫,找不到工作成就感的他毅然辞职了。
经过朋友推荐,安金海进了一家商务公司担任项目总监助理。由于在前一家公司积累了一定职场经验,德语又得到了提高,加上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勤奋好学,工作迅速步入正轨。在与德国工商会的联络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了老板的器重,逐渐让他负责和参与公司所有重要事务的决策和执行,并先后两次带领中国企业家赴欧洲参加商务洽谈。虽然当时他的职务并不是很高,但实际工作范围远大于此,在公司也有了一定地位。这份工作使他对自身的能力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自信心极大地增强。一年后,安金海考虑到父母远在浙江难以尽孝,另外所在公司规模太小,所以又一次辞工,决定去上海寻求发展。
到了上海后,他收集了一些助理、文秘、翻译之类的招聘信息。毕业后,他心里一直充满着强烈的危机感:外语专业的人没有核心竞争力,刚毕业出来做助理工作倒是无所谓,但总不能一辈子都这样下去吧。他相信自己的实力。况且现在双硕士、博士大有人在,与其以后年龄大了被淘汰,不如现在就进行充电,好好自我增值一下。考虑到自己文静踏实的性格特点,他决定向会计师方面发展。
安金海相信自己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但是这样的话又等于放弃了大学4年辛苦所学的专业以及之后将近两年的工作经验,未免有些可惜,所以他不知道如何选择。
俗话说:鱼和熊掌难以兼得。但是,有的人偏偏就是“鱼”和“熊掌”都想要。手里握着“鱼”,眼睛还望着“熊掌”。
安金海的“鱼”就是他熟练掌握德语,并有了一定的外贸知识,擅长和外国人,特别是欧洲人打交道,熟悉欧洲地理和文化,有将近两年的工作经验,知道怎样做事,怎样与老板、同事相处。而他想要的“熊掌”是会计师事务所和争取更高的工资。
诚然,要鱼还是要熊掌都没错。守住已经有的,可以细品、可以游刃有余、可以深入探究;追求我还想要的,可以获得拼搏的乐趣,可以发掘潜在的机遇、向更高的目标努力。
小七木瓜
对别的专业不太了解,就拿我们经济管理学院来说吧,从公共基础课到专业课,确实有那么几个老师的课深受大家的喜欢,很值得其他专业和其他学院的同学来蹭课,了解一下有关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
首先是杜长青老师,主讲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老师和我们学生简直就是朋友关系,上课幽默风趣,很少有学生逃课的,就拿我这种不喜欢经济学的学生来说,每节课都坐最前面,和老师进行互动。
其次,因为这个老师,枯燥的经济学知识都变得有趣起来,老师将枯燥的经济学模型通过通俗易懂的事例讲出来,比如边际效用,他不会很死板地讲,而是通过我们早餐吃包子的有趣事例使我们理解!这样的学习方式让我们对知识点印象很深刻。
还有值得蹭课的老师有体育学院的街舞老师,具体记不太清楚老师的名字了,好像姓司,这个老师超级有气质啊,长得好看,舞蹈跳的好。街舞课由于只有一个老师,每年选课的时候都需要抢,网速快的才是王者。有一年运气好选中心仪的街舞课,在一学期的接触里,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门课。随=虽然大家不够专业,肢体不够灵活,但是在上课的过程中能体验到舞蹈带来的欢乐。
非常建议大家去蹭这门街舞课,不仅可以发现自己的魅力,说不定以后它将成为你的兴趣,在各种场合都可以展示自己。
了了大哥
大学四年听过许多老师的课程,无论是自己专业课还是出于兴趣选修和旁听的课程,都会发现让人敬佩以及喜爱的老师。
先说教育学院的高志军教授,我有幸选修过他名为“现代摄影技术”的课程,作为旅行摄影爱好者的我,当时看到选修课程安排时一眼就相中了这门课,想去一探究竟学习一些摄影技巧,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后觉得的确值得,尽管是一门选修课,但是老师的准备十分充分,其中有几节课还邀请了影楼的专业摄影师,带上了许多专业的摄影工具,在课堂上为我们大家详细的解释说明,经过那几堂课的学习,我在了解摄影历史和构图原则等书面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到了实际摄影过程中各种器材以及灯光的使用方法,学习到许多货真价实的知识。
然后是经济管理学院的纪丽芳教授,她是一位注册会计师,两年获得这一含金量极高的会计专业证书的她,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十分严谨,事无巨细地为学生讲解专业知识,无论是板书还是她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PPT,都能看出是她本人精心制作分析的,许多相关内容也都会根据各项法规以及新闻的出现进行更新,其中的专业知识结构清晰,给我们作为学生在课后学习的过程中提供了很多的便利。除此之外她会很喜欢学生在课堂之余和她讨论专业问题,看到大家虚心好学时她也会表示对学生认真态度的肯定,毕竟严师出高徒。
李超老师,授课经济应用文写作,讲课的内容很实用,比如各种类型文件与合同的撰写方法,很多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能用到。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哦!
漩海灵猫
我是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的一名毕业生,因此可以说经济管理学院中的各个专业的老师都接触过,我就和大家介绍一下几位值得去蹭课的老师。
第一个是付森老师,他是一位信息管理系统的老师,我觉得他的课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而是会以自身经历向我们阐述一个个故事,而且说话语速比较慢,能够让我们跟着他的节奏去上完整节课,不觉得累,而且在我们班里同学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及时委婉的点出来,因此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是很好的,直到现在我还能够想起来付森老师上课时的情景,所以推荐你一定要去感受一下。
第二个老师是袁荣老师,我上过一个学期她讲的会计学基础课程,整节课都会被袁荣老师的气质所带动,风趣幽默,不至于让课堂的气氛太过压抑,袁荣老师本身是一位极为优秀的会计老师,因此在讲述知识的时候会和实践完美的结合,让我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很好的与实践相结合。
第三个老师就是康小青老师。因为康老师是我们工商管理系的老师,因此我上过三个学期康老师的课程。康老师虽然很小巧,但是你能感觉到她身上强大的气质。她很幽默,平时会和我们开开玩笑,但是一旦上课便是很严厉的,可以说是严厉的刚刚好,班级内的同学都认真的听讲,因为这样能够让我们学到的知识更多。
以上就是我接触的三位很优秀的老师~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