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之光
典型案例6【单项选择题】某公司经批准于2008年1月1日发行债券10 000张,每张面值100元,票面利率8%,期限5年,每年末付息一次,发行债券当时的市场利率为6.1%,债券发行价格为108万元。债券溢折价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根据上述资料完成如下问题的解答(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1)2008年末应付债券的账面余额为()万元。A.106.59B.103.50C.105.09D.108『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单位:万元 日期 支付现金 利息费用 应付债券摊余成本2008年1月1日 1082008年12月31日 8 6.59 106.59 2009年12月31日 8 6.50 105.09 2010年12月31日 8 6.41 103.50 2011年12月31日 8 6.31 101.81 2012年12月31日 108 6.19 0.00 (2)2008年应付债券的实际利息费用额为()万元。A.6.59 B.6.31C.8D.6.5『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同上。 典型案例7【单项选择题】某公司于2007年1月1日按每份面值1 000元发行了期限为2年、票面年利率为7%的可转换公司债券30万份,利息每年年末支付。每份债券可在发行1年后转换为200股普通股。发行日市场上与之类似但没有转换股份权利的公司债券的市场利率为9%,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2007年1月1日,该交易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金额为()万元。(四舍五入取整数)A.30 000B.1 055C.3 000 D.2 8945『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1)该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负债部分=1 000×30×7%÷(1+9%)+1 000×30×7%÷(1+9%) 2+1 000×30÷(1+9%)2≈28 945(万元);(2)该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权益部分=1 000×30-28 945=1 055(万元)。 典型案例8【单项选择题】甲公司2007年1月1日按面值发行三年期可转换公司债券,每年年末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债券,面值总额为10 000万元,实际收款10 2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4%,实际利率为6%。2008年1月2日,某债券持有人将其持有的5 000万元(面值)本公司可转换债券转换为100万股普通股(每股面值1元)。甲公司按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费用。根据上述资料完成如下问题的解答(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1)2007年1月1日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权益部分为()万元。A.734.60B.756.60C.724.70D.753.60『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①该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负债部分=10 000×4%÷(1+6%)+10 000×4%÷(1+6%) 2+10 000×4%÷(1+6%)3+10 000÷(1+6%)3≈9 465.40(万元);②该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权益部分=10 200-9 465.40=734.60(万元)。 (2)2008年1月2日甲公司转换债券时应确认的“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的金额为()万元。A.4 983.96B.534.60C.4 716.66D.5083.96『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①发行债券时的账务处理:借:银行存款 10 200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534.60贷:应付债券——面值 1 0000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734.60②2007年年底的账务处理:借:财务费用567.92(=9 465.40×6%)贷:应付利息 400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167.92③2007年末的账务处理:借:应付利息 400贷:银行存款 400④转换时的账务处理: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67.30(=734.60/2 )应付债券——面值5 000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183.34[=(534.60-167.92)/2]股本 100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5 083.96 典型案例9【单项选择题】2007年初,M公司为其150名中层以上职员每人授予200份现金股票增值权,这些职工从2007年初起在该公司连续服务3年,即可按照当时股价的增长幅度获得现金,该增值权应在2011年底前行使。M公司估计,此增值权在负债结算之前的每一资产负债表日以及结算日的公允价值和可行权后的每份增值权现金支出额如下:单位:元 年份 公允价值 支付现金2007 18 2008 19 2009 20 192010 23 222011 24第一年有10名职工离开公司,预计三年中还会有7名职工离开;2008年又有10名职工离开企业,预计还将有10名职工离开;2009年又有17名职工离开企业,当年末有55名职工行使了股份增值权取得了现金;2010年有20名职工行使了股份增值权;2011年末剩余职工全部行使了股份增值权。根据上述资料完成如下问题解答:(1)2007年末应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元。A.159 600B.214 530C.250 000D.175 600『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 年份 负债计算① 支付现金计算② 负债③ 支付现金④ 当期费用⑤ 2007 (150-17)×200×18×1/3 0 159 600 0 159 600备注:①计算得出③,②计算得出④,⑤=当年的③-(上一年的③-当年的④)分录为:借:管理费用159 600贷:应付职工薪酬159 600(2)2008年末应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元。A.136 250B.144 400C.241 650D.189 450『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 年份 负债计算① 支付现金计算② 负债③ 支付现金④ 当期费用⑤ 2007 (150-17)×200×18×1/3 0 159 600 0 (150-30)×200×19×2/3 0 304 000 0 144 400备注:①计算得出③,②计算得出④,⑤=当年的③-(上一年的③-当年的④)分录为:借:管理费用144 400贷:应付职工薪酬144 400 (3)2009年末应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元,借记“应付职工薪酬”()元。A.136 250;209 000B.137 000;209 000C.241 650;144 400D.189 450;132 650『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 年份 负债计算① 支付现金计算② 负债③ 支付现金④ 当期费用⑤ 2007 (150-17)×200×18×1/3 0 159 600 0 (150-30)×200×19×2/3 0 304 000 0 (150-37-55)×200×20 55×200×19 232 000 209 000 137 000备注:①计算得出③,②计算得出④,⑤=当年的③-(上一年的③-当年的④)会计分录:借:管理费用137 000贷:应付职工薪酬137 000借:应付职工薪酬209 000贷:银行存款209 000 (4)2010年末应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元,借记“应付职工薪酬”()元。A.36 250;29 000B.37 000;29 000C.30 800;88 000D.19 450;12 650『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 年份 负债计算① 支付现金计算② 负债③ 支付现金④ 当期费用⑤ 2007 (150-17)×200×18×1/3 0 159 600 0 (150-30)×200×19×2/3 0 304 000 0 (150-37-55)×200×20 55×200×19 232 000 209 000 (150-37-55-20)×200×23 20×200×22 174 800 88 000 30 800备注:①计算得出③,②计算得出④,⑤=当年的③-(上一年的③-当年的④)会计分录: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0 800贷:应付职工薪酬30 800借:应付职工薪酬88 000贷:银行存款88 000 (5)2011年末应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元,借记“应付职工薪酬”()元。A.136 250;129 000B.137 000;129 000C.130 800;188 000D.7 600;182 400『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年份 负债计算① 支付现金计算② 负债③ 支付现金④ 当期费用⑤ 2007 (150-17)×200×18×1/3 0 159 600 0 (150-30)×200×19×2/3 0 304 000 0 (150-37-55)×200×20 55×200×19 232 000 209 000 (150-37-55-20)×200×23 20×200×22 174 800 88 000 30 800 2011 0 38×200×24 0 182 400 7 600 总额 479 400 479 400备注:①计算得出③,②计算得出④,⑤=当年的③-(上一年的③-当年的④)会计分录: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7 600贷:应付职工薪酬7 600借:应付职工薪酬 182 400贷:银行存款 182 400
百变粉豹子
一)案例线索案例一:注册会计师张刚在审计大华公司2000年度会计报表将近结束时,大华公司财务主管提出不必抽查2001年付款凭证来证实2000年度的会计记录,其理由如下:2000年度的有些发票因收到太迟,不能记入12月份的付款记账凭证,公司已经全部用转账分录入账;年后由公司内部审计人员进行了抽查;公司愿意提供无漏记负债业务的说明书。案例二:注册会计师吴生审计新兴公司“应付账款”时发现,该公司因财务状况不佳,无法支付已有3年账龄的欠A公司的货款10万元(增值税项不计,下同),经与债权人协商,并达成如下债务重组协议:债权人同意以新兴公司生产的产品总成本6万元用于抵偿上述债务。双方已在本年度履行了债务重组协议,但新兴公司未按规定进行账务处理。案例三:注册会计师李文在审计H公司“应付账款”时,发现该公司存在3年以上账龄的应付账款——A公司600万元。通过查阅原始凭证和询问有关业务人员,未能取得充分审计证据可以证明此款项的业务性质,无法判定负债的存在性。案例四:注册会计师吴生在审计新兴公司“应付账款”时,发现:该公司于12月28日购入的G货物50万元,已按规定纳入12月31日存货盘点范围进行了实物盘点。但卖方发票于次年1月5日才收到,并在次年的1月份进行了账务处理,本年度无进货和相应负债记录。(二)案例分析通过对案例一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个问题:注册会计师张刚在执行抽查未入账债务程序时是否可以因客户已利用转账分录将2000年迟收发票入账的事实而改变原定的审计程序?是否因客户愿意提供无漏记债务说明书而受影响?可否因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而取消或减少审计程序?1.委托人对迟收账单以转账方式入账,简化了注册会计师对未入账债务的抽查,也减少了进一步调整的可能性,但这并不影响注册会计师抽查2001年度付款记账凭证。这种抽查与委托人自信十分完整、正确的报表们需审核的理由是相同的。2.客户提供的无漏记债务说明书不能作为正当审计程序,仅提供给注册会计师额外的保证,作为内部证据,其证明力较弱,故无法减轻注册会计师应抽查的责任。3.如果注册会计师已查明内部审计人员具有专业胜任能力和合理的独立性,并且已抽查了未入账的债务,在和内部审计人员讨论其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并审阅其工作底稿后,注册会计师可减少本身拟进行的未入账债务抽查工作,绝不能取消抽查工作。4.注册会计师审查未入账债务,还可以通过如下途径:(1)未归档的购货发票;(2)客户以前年度未曾核定的所得税结算申报表;(3)与客户商讨;(4)客户管理当局的声明书;(5)与上年账户余额相比较;(6)期后对期内相关付款的审核;(7)现有契约、合同、议事录、律师的账单和信件往来;(8)主要供货商的信件往来;(9)抽查截止日期的有关账户,如存货、固定资产等。而案例二则涉及到债务重组问题。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的规定,债务人的会计处理是:“以非现金资产清偿某项债务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差额作为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作为资产转让损益,计入当期损益”。为此,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处理应是:(1)将审验情况提请被审计单位按照规定进行补充会计处理,并对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额进行调整;(2)应将审验情况和被审计单位的处理调整情况,详细记录在审计工作底稿中;(3)如果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审计人员应考虑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根据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要求,为确认被审计单位负债项目的存在,审计人员必须取得充分的审计证据。对案例三发现的审计问题,注册会计师除查明经济业务性质,获取对方确认性的询证回函外,必要时应补充替代审计程序(追索原始凭证及经办人员的事项说明、通过函证取得对方相应的证明等)。如通过上述这些程序仍无法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则审计人员应考虑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我们还应注意到,与资产类项目审计比较,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负债类项目时,侧重阻止企业低估负债的问题,低估负债经常伴随着低估成本费用,达到高估利润的目的。负债类的低估往往是藏匿凭证,不会留下确凿的证据,增加审计难度。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负债类项目时,应设计一些特殊程序来查找未入账的负债情况。(三)案例评价应付账款是企业因购买商品、接受劳务而形成的债务。在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账款一般是一项比较大的流动负债,是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与应付票据共同构成了企业主要商业信用形式,成为其重要资金来源渠道之一。在审计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对应付账款的实质性测试,可通过以下审计程序来完成1.获取或编制应付账款明细表。注册会计师在对应付账款余额进行实质性测试时,通常向被审计单位索取或自行编制应付账款明细表,以确定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表上应付账款的数额与其明细表是否相符。2.对应付账款明细余额进行分析并作必要的重新分类。审计人员应结合以前年度审计情况,对应付账款明细余额进行调查分析是否存在负数余额;是否将本应在“其他应付款”、“预付账款”等科目中核算的账项一并在“应付账款”科目核算。如存在此类问题应作重新分类处理。3.函证应付账款。一般情况下,如果是连续委托审计的企业,且存在审计程序得到较充分实施时,对应付账款可采用替代审计程序,或主要依赖于分析性复核。在外勤审计工作日,应对回函的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查明差异的原因,并作出调整。4.查找未入账的应付账款。查找未入账的应付账款是应付账款实质性测试程序的重要补充程序,其目的是为了防止企业低估应付账款。在审查企业有无未入账的应付账款时,注册会计师还可以通过询问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和采购人员,查阅资金预算、工作通告单和基建合同来进行。如果注册会计师通过上述程序发现某些未入账的应付账款,应将有关情况详细记录在审计工作底稿中,然后视其重要性决定是否建议被审计单位进行相应的调整。5.抽取未能函证、期末余额变动较大以及函证未果的明细账户进行替代测试。6.检查应付账款是否已在会计报表及附注中得到恰当披露。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1)期末应付账款余额的账龄分布情况;(2)对主要债权人按负债金额由大到小列示;(3)与应付账款有关的诉讼纠纷及其潜在影响;(4)对关联企业的应付账款。7.向企业管理当局索取有关负债说明书。这种说明书虽然不能减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但能有效地提醒企业管理当局应对会计报表的公允表达负有主要责任,使他们明确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并不能替代、减轻或免除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及其他管理责任。
夜雨初晴999
ST东盛(600771)同一控制下的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的方式产生利润,“这种手法通俗地说,就是以天价收购以地价入账。”资深财务专家表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ST东盛。来自国金证券(600109行情,爱股,资讯)的研究报告显示,ST东盛大股东以8.3亿元价格以资抵债,而其账面价值仅1.3亿元,这其中,差额7亿元计入了资本公积,因此,只要这笔资产卖出1.3亿元以上的价格,从报表中看来,就产生了利润,同时资本公积项减少,但实际上,只有卖出8.3亿元以上,才能产生利润。ST东盛原名东盛科技,在公司2007年年报中,参与审计的相关会计师事务所为该公司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经其审计确认,公司2007年度股东权益为负值,股票简称更名为“ST东盛”。公司今年上半年投资收益1857万元,净利润却仅有531.25万元,每股收益0.02元,每股净资产-4.54元;昨收盘价2.71元(5%跌停)。ST中福ST中福前身为*ST昌源,于2006年4月28日暂停上市,停市时股价0.68元。公司股票于今年4月14日恢复上市,复牌首日最高见8.99元,收盘8.60元,创下暴涨11.6倍的惊人纪录。2008年3月,ST中福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方式以资抵债,向山田林业开发(福建)有限公司定向增发2.58亿股,以购买山田林业相关资产。年报显示,公司2007年度营业收入18.93万元,为房地产租赁业务收入和物业管理收入,净利润却达3.78亿元,每股收益1.29元,净利润的主要来源就是债务重组。“这样的交易公允性存在一定问题,操纵利润变得直接和容易。”业内人士分析说。浪莎股份浪莎股份曾被喻为“牛市第一股”。公司原名*ST长控,经重组后更名浪莎股份。公司股票曾因重组而于2006年12月20日开始停牌,停牌时的收盘价为7.80元。4个月后复牌,复牌当天股价最高冲击85元天价,收盘68.16元,收盘价涨幅达773%。2007年5月30日起更名*ST浪莎,此后经涨涨跌跌,昨日收盘8.83元。重组后该公司2007年第一季度实现净利润28694.04万元;每股收益4.73元,同比增长6756.34%。而当期公司的营业收入仅为455.36万元。很明显,公司盈利大增,主要是因为所豁免的公司债务28536.83万元,确认为债务重组收益,按照新会计准则,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公司当期损益。但该部分利润不会给公司带来实际的现金收入。虽然重组后公司资产负债率恢复到正常水平,又有新东家股改承诺(2008年和2009年若每年实现的净利润增长率低于25%,则差额部分将由新东家补足),但公司的实际盈利能力还要经受考验,公司今年上半年每股收益0.18元。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