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60

哎呀呀biubiubiu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甘肃初级会计证报考条件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o0小惠惠0o

已采纳

照片源文件要求是清晰,完整,近期标准证件照片,白色背景,jpg格式,大于10KB,像素>=295*413,且经专用报名照片审核处理工具审核通过并处理后方可正常上传。

注意事项:

1、请先注意修改IE的安全设置:上传照片IE设置。

2、【河北省,内蒙古,吉林省,黑龙江,上海市,安徽省,福建省,湖北省,广东省,广 西,海南省,四川省,云南省,西  藏,甘肃省,青海省,宁  夏,兵  团】以上省份首次报考人员需要您自传照片,请先准备好照片文件。

扩展资料:

关于2020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考务日程安排及有关事项的通知(节选)

一、考试报名

报名参加初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具备下列条件:⑴坚持原则,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⑵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以及有关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无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⑶履行岗位职责,热爱本职工作;⑷具备国家教育部门认可的高中毕业(含高中、中专、职高和技校)及以上学历。

符合报名条件的人员,在职在岗的在其工作所在地报名,在校学生在其学籍所在地报名,其他人员在其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报名。符合报名条件的香港、澳门和台湾居民,在其内地的居住地或工作单位所在地报名;在内地学校学习的,在其学籍所在地报名。

报名条件审核时,报考人员应提交学历证书、居民身份证明(香港、澳门、台湾居民应提交本人有效身份证明)等材料。

二、考试科目

考试科目包括《经济法基础》和《初级会计实务》。

参加初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才可获得初级资格证书。

三、考试大纲

使用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2020年度初级资格考试大纲。

四、考试时间及时长

2020年度初级资格考试于2020年5月9日开始进行,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经济法基础》科目的考试时长为1.5小时,《初级会计实务》科目的考试时长为2小时,两个科目连续考试,时间不能混用。

五、考务日程

(一)2019年10月18日前,各省级考试管理机构公布本地区2020年度初级资格考试科目、考试时间、报名日期、报名方法等相关事项。

(二)2019年11月1日至30日,“全国会计资格评价网”初级资格考试报名系统开通;报名系统中缴费系统延开至12月5日。各省级考试管理机构在上述时间段内,自行确定本地区具体的报名开始时间及次数,报名截止时间统一为2019年11月30日。

(三)2020年4月10日前,各省级考试管理机构公布本地区初级资格考试准考证网上打印的起止日期。

(四)2020年5月9日开始组织初级资格考试。

(五)全部考试结束后两周内,下发初级资格考试成绩,并在“全国会计资格评价网”和各地考试管理机构指定媒体上公布。

参考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全国会计资格评价网

甘肃初级会计证报考条件

96 评论(11)

gavin70606

2022年证考试于8月1日正式开考,参加考试有几样必带的物品,如果缺少其中的任何一样可能都将无法参加初级会计证考试。想必大家都知道,准考证是重中之重,不仅是进入考场的凭证,在后期查询成绩和领取证书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初级会计证准考证怎么打印?甘肃考试防疫要求是什么?初级会计职称

初级会计证准考证怎么打印?

第一步:登录“全国会计资格评价网”;

第二步:点击页面左侧的“准考证打印”按钮;

第三步:点击选择“初级准考证”按钮,进入准考证打印界面;

第四步:选择省份、报考证件类型,填写完整证件信息,并点击查询;

第五步:请小伙伴认真核对初级会计准考证上面的姓名、照片、准考证号、考试地址等相关重要信息,并确认无误后再进行打印。

考生在打印准考证时还需要注意的是:打印准考证必须使用A4纸打印、证面信息必须清晰完整,考生照片应清晰可辨,不可以用截图打印准考证。考生需要凭借本人的身份证和准考证进入考场,因此务必妥善保管好准考证。

更多详情请点击

甘肃初级会计证考试防疫要求是什么?

(1)进入考点前须要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现场扫码查验甘肃健康出行码和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均为绿码;现场检测体温低于37.3℃。

(2)凡从疫情省份来(返)甘参加考试的考生,在抵甘前3天须向目的地社区、单位、宾馆酒店报备。来(返)甘途中,如果出发地发生疫情或与阳性感染者轨迹有交集的,要立即暂停流动,向属地报告,并服从当地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的管控。

(3)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者或在隔离治疗期间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及尚未解除隔离的密接和次密接人员,不得参加考试。

(4)考生隐瞒行程、隐瞒病情、故意压制症状、瞒报漏报健康情况等不配合防疫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本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更多详情请点击

288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