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丶夜灬
此判断正确。
历史成本计量是建立在币值稳定假设的基础上,要求资产和负债按其取得或交换时的实际交易价格入账,入账后的账面价值在该资产存续期内一般不作调整。
历史成本计量强调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可靠性和可验证性,往往只对实际交易活动产生的结果进行确认,而不对尚未发生的交易进行估计。
扩展资料:
历史成本原则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一、遵循历史成本原则有其合理性:
(1)历史成本是场买卖双方在市场上买得的结果,反映当时的市场价格,符合发生原则;
(2)历史成本有原始凭证作依据,具备可验证法;
(3)历史成本数据易于取得,简便易行,并与实现原则相联系;
(4)历史成本计价无须经常调整账目,可防止随意改变会计记录,维护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二、历史成本原则的局限性:
当物价波动较大或币值不稳定时,历史成本就不能真实体现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从而削弱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影响当前决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历史成本计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历史成本原则
桃源捣主
悬赏分是0啊……一段时间以来, 一些经济理论界和会计准则研究人士希望以公允价值完全取代历史成本, 而以IASB和FASB为首的会计准则制订权威机构不但支持这种做法并在实际制订准则时贯彻这种做法。这不仅使我们产生疑问, 历史成本过时了吗? 但作者认为历史成本将长期存在, 而且在币值稳定的情况下仍然会成为财务会计根本计量属性。在这里我不想贬低公允价值和其他计量属性的作用, 但我们也不应该贬低历史成本在提供会计信息中的巨大作用。本文准备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来论证历史成本仍然会成为财务会计的根本计量属性。一、从历史上看, 历史成本是经过历史长河筛选出来的计量属性(一) 从历史角度考察, 人们很自然地选择了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考古发掘文物证实, 在旧石器时代晚期, 人类最初的会计行为———原始计量、记录行为已经发生了。”[ 1 ]但这些记录大部分以实物形式来进行, 难以提供汇总的信息。在剩余产品较少、商业活动不发达的情况下, 所需要反映和传记的信息量有限, 通过实物数量形式来反映收支活动不会遇到太大的问题。后来随着物品增多, 再使用单纯的数量记录就变得困难而且烦杂。因为商品都是人类物化劳动的通约物, 人们发现用一般等价物的货币衡量普通商品, 可以使交易变得很方便, 所以会计记录很自然通过价值量来反映交易行为,这也使会计提供的信息发生了质的飞跃。因为利用一般等价物的通约性, 商品价值量很容易汇总在一起, 并通过会计报表列报, 从而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综合的信息。约到20世纪初, 会计记录才逐渐以采用价值计量为主, 使用实物数量为辅。这种计量模式的出现使会计摆脱了实物计量基于不能通约而产生综合的困难, 极大地促进了会计的发展。当采用价值量计量时, 仍然存在一个应选择何种计量属性的问题。正如FASB所说“每一个财务报表要素都有多种属性可以计量, 而在编制财务报表之前, 必须先确定应予以计量的属性。”①企业经营之初, 会计首先要解决的是资产的初始入账价值计量属性的选择问题。20世纪以前, 会计理论并不发达,只有交易时的市场价格成为记账唯一可选择的属性。并且把当时的交易价格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确定之后, 就不再改变, 一直到该项资产被处置报废或者企业清算为止, 逐渐形成会计的惯例②。可见从历史角度来看, 人们是很自然地选择了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作为会计的基本计量属性。(二) 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历经几次大的劫难仍然屹立不倒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自20世纪初在会计计量中占据主流位置起就不断成为有些学者批评的对象, 批评的焦点集中在币值稳定假设上。1936年henry sweeney在其《稳定币值会计》一书中提出了现行成本原则、重置成本原则、可变现净值理论等范畴。上述计量属性的提出仅限于理论界的研究, 基本没有对历史成本属性产生太大的冲击。对历史成本计量产生比较大的冲击应该是下面三个时期。111929年经济危机之前资产重估增值对历史成本的冲击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之前, 美国会计实务几乎没有任何形式的会计标准, 会计人员将会计教科书和专业杂志视为最佳的实务指南。这些文献一般支持以成本为基础的方法对资产进行计价, ⋯⋯而不必反映物价变动的影响[ 2 ]。然而, 在“Smyth v1 Ames”判例及后来资产重估在“公用事业”企业普遍应用的影响下, 会计界的各种不同观点也开始出现。它们被编入教科书或发表在有关专业杂志上。一些人坚持以成本为基础的计价; 另一些人则认为资产重估价是可取的。1928年2月,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对公共事业企业财务问题展开调查, 调查结果令人触目惊心。仅在电力行业18家一级控股公司、42家二级控股公司和91家运营企业中资产重估增值的总额高达15亿美元, 其中许多增记金额完全是企业随意确定的[ 2 ] 。这促使会计职业界、理论界对企图改变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进行反思。1929—1933年发生的经济大危机的根本原因虽然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的矛盾, 但直接原因却是“证券市场上投机诈骗盛行, 企业财务报表严重失实。大危机过后迫使美国政府加强对市场经济的干预。1933年和1934年, 美国国会通过了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 规定所有证券上市企业都必须提供统一的会计信息, 并授权SEC负责制订统一的会计规则”[ 3 ]。SEC设计了一些规范公司财务资料披露的表格,其中最重要的是表10和表A - 2。这些表格的披露要求及其执行指南是SEC为废除“资产重估增值”而采取的一项措施。通过这些表格, SEC要求进行资产重估增值的公司必须提供重估的充分证据和资料。从而导致这些公司登记延后或增加成本。为了避免登记延后和增加成本, 大多数公司后来就放弃资产重估, 转而采用历史成本报告其资产、负债、权益和经营业绩。于是历史成本又重新成为主流的财务会计计量属性。21物价变动对历史成本的冲击经济危机过后会计理论家们渐渐认识到“会计计量是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⑦。Edwards和Bell ( 1961) 支持现行成本, 因为它能使企业重视维护其运营能力[ 4 ] ; Chambers(1966) 认为脱手价值体现了企业对经济环境变化的反映能力[ 5 ] ; Sterling (1970) 认为市场价值具有客观性[ 6 ] ; 而Ijiri(1975) 仍认为历史成本是基于实际交易和事项的会计计量属性, 具有决策相关性, 历史成本可能提供关于资产过去物理变化情况的有用信息, 而市场价值则不包括这些信息③。但这些争论只存在于理论界。在会计实务界, 由于SEC和美国的准则制订机构不愿轻易改变历史成本计量模式, 并没有对历史成本会计计量属性变动产生什么太大的影响。对历史成本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应该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持续性的通货膨胀。20世纪50年代以后, 持续性通货膨胀使历史成本会计计量在理论和实务上第一次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理论界认为历史成本计量在理论和实务上难以消除物价变动的影响, 无法满足企业的持续经营和投资者进行准确决策的需要。
ruby纸鸢
亦称历史成本或历史成本原则,指对会计要素的记录,应以经济业务发生时的取得成本为标准进行计量计价。
按照会计要素的这一计量要求,资产的取得、耗费和转换都应按照取得资产时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
负债的取得和偿还都按取得负债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
扩展资料:
历史成本的优势
第一,历史成本以实际的交易为基础,而不是以那些可能的业务为基础。在历史成本计量下,每一笔实际业务都应进行记录,只有这样财务报表才能够提供有关数据。
美籍日本会计学家井尻雄士( Ijiri )指出对于现行成本会计或脱手价格会计而言,不考虑实际交易情况以年末市场价格为基础编制资产负债表是完全有可能的。
历史成本为管理人员证明自己如何有效地履行责任提供了依据,有关过去的交易的记录是履行经营管理责任所必须的。井尻雄士认为只要经营管理责任的重要性存在,就必须采用历史成本,而在保管会计中,履行经营管理责任是会计的会计的主要目标。
因此,历史成本是为实际交易而不是可能的交易所决定的,并且它又是基于交易双方所认可,具有较大的可靠性和可验证性。
第二,从以往来看,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对于决策也是有用的。长期以来管理当局、投资人和债权人都是依据历史成本信息做出决策,经理人员在制定有关未来经营决策时,将利用过去交易的数据。
他们必须能够对过去的业务做出评价,而过去的业务是以历史成本来反映的。井尻雄士认为,“历史成本信息会影响对决策规则的评价和选择。”在确定采用什么决策规则时,管理人员需要有关他们过去决策的质量信息。历史成本与过去的决策相关。
在决策制定过程中,也需要对未来价格进行预测,过去的价格(历史成本)是进行未来预测的一个基础。
第三,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总是习惯于传统的会计惯例。除非确已找到更为有用的计量属性,否则,人们不会轻率地放弃历史成本。
第四,在价格变化的情况下,虽然历史成本属性的相关性会下降,但实务界更倾向于在表外补充其他计量信息,这不仅可以提供所需的相关信息,而且风险较小。
第五,历史成本计量下,会计计量程序简单,资料取得成本低,可操作性强。历史成本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和事项进行记录,其凭证一般较容易取得。
而且历史成本只对交易和事项进行初次计量,一旦入账之后,不管环境是否发生变化,都不再重新计量。历史成本的概念已深入人心,一般人对历史成本的操作都很熟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计量属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历史成本原则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