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xin的刺刺儿
我国对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还不很深入,虽说我国在建国以后尤其是80年代以来会计理论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理论研究中自觉不自觉地采用了这样那样的方法,但对研究方法的专题研究还是不够的。会计作为一门世界通用的商业语言其理论、理论的研究方法也应该是没有国界的,至少西方国家的研究方法应有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西方对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有多种,但究其本质主要有三种时间上先后相继,空间上并存的研究方法,这就是:描述性方法、规范性方法和实证法。描述性方法通过描述现行实务“是什么”,归纳形成的概念结构。这种方法强调会计实务,认为会计实务是发展会计理论的基础。所以应用这种方法所形成的会计理论在相当程度上很实用。但“存在不等于合理”,而且对于存在的东西很难说明其道理,由于这种方法存在明显的缺陷,因而规范法随之而产生。规范性方法,主要运用演绎和归纳等逻辑方法,从会计活动的规则来概括会计的理论概念,并试图导致“良好的会计实务从逻辑性方面概括或指明会对应当“是什么”。但要建立一套首尾一致、前后一贯的会计理论却很困难,有可能会造成众说纷坛,莫衷一是的局面。同时,运用归纳法时.很难概括或者引出各企业都可以适用的原则;演绎法一般是以归纳法得出的结论为其假设或前提,如果假设、前提是虚伪的、错的,那么推出的结论也必然是虚伪的、错的。当然归纳与演绎法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无论是描述性方法,还是规范性方法形成的会计理论,用于指导会计原则或准则的制定,使会计实务得到规范化都应得到实践的检验。因为这种理论缺乏足够的令人信服的论证,找不到充分的依据证实他们的观点,所以他们可能被人们信任也可能不被人们信任。为了克服传统会计理论中主观臆想的缺陷,出现一种运用实证法产生的解释与预测会计实务的实证会计理论。实证法要求对现实提出一些假说或假定然后通过经验或实际证据来证明,进而取舍有关的会计原则、准则和程序直至整个会计理论体系。实证法的应用目前还未能全面展开,尤其对综合性项目的研究还很不够,主要因为综合性项目构成因素很多,社会经济环境经常发生变化,对这样的综合性项目作出假设并进行分析论证,目前是非常困难甚至可能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三种方法应该说并没有穷尽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关科学的不断发展,会有更多的研究方法随之产生并发展。同时,这几种研究方法的内涵都是非常丰富的,很好地把握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还应作深人的研究。在我国一些介绍西方会计理论的著作中还列举了诸如伦理法、社会学法、经济学法、事项法、系统法(有的书中所用术语不同,其实质含义一致)等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我们来粗略地看看这些所谓的“方法”。伦理法提出一些要求财务报告或会计信息应符合的道德标准,作为建立会计原则、准则或理论体系的依据;社会学法强调会计信息要能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对社会的影响,或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经济学法的宏观经济目标作为会计概念和会计实务的依据;事项法认为会计目标在于提供各种可能的决策模型有关的经济事项,会计人员的任务只是提供有关事项的信息而让使用者自己选择适当的事项;系统法认为,会计可以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即会计有自己的目标及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利用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引进到会计学科中来构建会计理论。我们认为这些并不是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而是形成会计理论的第一个步聚必须限定的备选行为目的,即从哪一个角度考虑问题.作为研究的起点,是构建会计理论的依据而不是立法、比如说伦理法主要在”公正、真实、合理、不偏不简的道德标准下通过人类的思维运用判断、推理、分析与综合等思维方式,采用描述性方法、规范性方法甚至是实证法构建会计理论。如欧共体第4号指令,把“真实和公允”作为财务报表的最高标准。可见这些所谓的“方法都是从预先给定的一定假设出发,运用了描述性方法、规范性方法或实证法来构建会计理论。而方法则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用的途径、手段、工具及方式。而上述这些所谓的方法只是为了达到研究会计理论的目的而从不同的角度预先给定一定的限定。因此这些到底能不能认为是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值得讨论,在王殚如、施仁夫翻译的享得里克森所著的《会计理论》一书中译为“xxxx论”倒是恰当的。至少不能将这些与描述性方法、规范性方法等并列纳入会计理论的研究方式。只是在概念的外延上有交叉,不符合定义分类的要求。为何这些备选引为目的不是研究方法,而实证法却是研究方法?实证法不是以单一的某个假设为前提的,而是对影响会计与审计实务的因素进行调查研究,以客观环境为基础,根据不同问题所处的不同环境(客观世界错综复杂,影响因素繁多)为了便于检验而对所作的认为是科学的假设。实证法虽说本身无法对会计实务进行限定,但它可以对描述性方法、规范性方法形成的会计理论进行检验,判别现有理论是否合理这与上述的各备选引为目的以某一特定的假设作为研究理论的前提有着本质的差异。所以,实证法是一种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虽不能单独利用它构建会计理论.但在利用其他方法构建会计理论时,实证法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会计理论的研究应根据客观环境的需要灵活运用各种备选行为目的,这些行为目的不是彼此孤立的,一般而言在会计理论的构建时,都必须明确地使用一种以上的目的。同时还应看到,任何一种理论的研究方法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万能的,都有其不足之处,应用时应灵活掌握、相互补充.共同应用于会计理论的研究。
百拜嘟嘟
会计研究领域有会计理论与方法、国际会计、管理会计、计算机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会计一词,一是指根据《会计法》,《预算法》,《统计法》对记账凭证、财务账簿、财务报表,从事经济核算和监督的过程,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二是指进行会计工作的人员。更多关于会计研究领域有哪些,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yannychan108
一、实证会计研究的方法 实证会计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是实证法。实证法是解释和预测客观现象的方法,它要以确实的证据,反映或检验客观存在的现象,其哲学基础是证伪主义。 证伪主义的创立者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波普尔的科学方法论的核心是反归纳原理,以及建立在反归纳原理基础上的经验证伪原则。波普尔认为,过去的多次重复既不能证明未来的必然重复,也不能保证未来的可能重复,因此归纳推理既不可能得出必然知识,也不可能得出或然知识。波普尔的证伪原则是以"逻辑不对称。原则为基础的,即用数量极大的个别不能证实一般,而用数量极少的个别却能证伪一般。波普尔认为科学知识或理论是不能用经验来"证实"的,只能"证伪";一个"证实"『能证实一个经验事实,而一个"证伪"却能证伪整个理论。由于证伪主义彻底否定了归纳法,故实证方法论的推理方法只能是演绎法,并且主要是假说演绎法。假说演绎法的前提不是公理而是假说,是以假说为出发点进行逻辑推导,从而得出一系列个别结论的方法。假说演绎法的基本特点是,由于演绎推理的结论没有超出其前提范围,前提和结论之间是一种必然的关系,属于必真推理的范畴,盯假说为真,则结论亦真。在假说演绎法下,证伪的具体对象是根据假说进行逻辑推理所得出的预测结论,而非假说本身。 一般认为,实证法包括下述方法: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利用现有资料(如报刊、官方统计资料和数据库等)、资本市场研究、预测能力、比率分析、实验室研究、建立模型、模拟法、小组讨论和实地试验等。在假说检验过程中,又要涉及到许多数理统计方法。 二、实证会计研究的过程 实证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假说演绎法。假说演绎法的过程可描述为:提出假说(猜想),然后进行逻辑推理,导出具体需要或关心的结论,最后进行实证检验,予以证实或证伪;若被证实则暂时接受结论,若证伪再进行新一轮的演绎过程。实证会计研究的过程具体来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确立研究课题。会计中存在大量可作实证研究的课题,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受何因素影响,公司为何采用某一信息披露策略,公司信息披露策略的选择和变更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及对管理人员、投资者、信贷者和职员的影响,选择和变更会计方法的制约因素,会计方法的选择和变更对企业、企业股票价格、投资者和管理人员的影响,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矛盾及其产生的原因,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信息需求的差别等等。 选择和确定实证会计研究课题,通常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课题是否对政府、会计准则制定者、公司决策和管理者、信贷者及投资者有政策意义;②课题是否对其他会计研究人员有意义,即是否具有学术价值;③是否有合适的理论来指导实证研究;④该项研究所需证据是否能取得;⑤是否有适当的数量方法来分析数据和测试假设。 2、进行文献评述。研究者应根据所研究的课题寻找相关的基本理论,并对已有的相关文献与研究成果进行检索和评述。通过这一主要环节,了解有关问题的研究状况和发展,如所涉及的理论、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研究结果、研究特点和缺陷、进一步开展研究的可能性等等。 从提出理论假设。实证会计研究中,直接对理论加以实证是困难的,因此一般的做法是根据理论作出合乎逻辑的预测,然后对它们加以检验,这种预测就是假设。如经济学中的代理理论认为,委托人和代理人均是理性的最大利益追求者,因此,代理人会将其自身利益置于委托人利益之前。据此,我们可就企业会计方法选择和信息披露作如下假设:第一、公司管理人员选择有利于本身利益的会计方法;第二、公司管理人员不披露或者有意粉饰于己不利的财务信息。 提出假设需注意如下凡点:①假设中的概念必须清晰明了;②假设应保持一种中立态度;③假设应明确表明它预测的是什么;④假设的提出要考虑到相应的验证技术;⑤假设应能与一种现有理论相联系。 4、搜集数据资料。假设提出以后,研究者就应考虑如何搜集数据资料。收集数据资料前,需将假设具体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即:①对假设中的概念予以严格定义,使之转化为可以计量的变量;②确定变量的计量方法;③检查计量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由于实证会计研究要求通过数据资料来验证假设是否成立,因此应尽可能采用科学的方法,从被研究对象的总体中采集数量足够的、有代表性的数据资料。数据资料采集的方法有: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利用现有资料、实验模拟、建立模型等。 5、检验理论假设。假设检验,最能体现实证会计研究的特色。一般是在提出需要验证的假设(动机假设)的同时,再从反面提出一个虚假设。假设检验存在着两类错误:第一类是弃真错误,即虚假设为真却被拒绝的错误;第二类是取伪错误,即虚假设为假却被接受的错误。一般而言,研究者在进行测试前,要确立需承担多大风险来声明动机假设的真伪和拒绝虚假设,亦即需确立一个显著性水平。通常人们取其值为0.05或0.01,即有95%或99%的把握确信动机假设为真。如果检验结果表明经验事实并未证伪虚假设,则意味着动机假设未能得到确证,不可能被接受。如果检验结果表明经验事实证伪了虚假设,则意味着动机假设已得到确证,可被接受,并可用以解释和预测会计现象。 检验假设的方法多种多样,具体选用何种方法,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包括假设涉及的变量数目、变量类型、统计数为平均数还是方差数、研究的是变量间的差异还是联系以及对总体的分布是否作出假设等。 6、分析研究结果。证实或否定假设并不等于实证会计研究过程的结束。研究者还应对其研究结果加以分析。这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将研究结果反馈到作为该项研究的基础的理论体系中去,说明假设的证实或否定对现有理论的意义,指出现有理论的正确性或者重建和修正的必要性,并提出实际的思路和做法;②讨论研究结果的实际政策意义,包括对会计准则制定者、公司管理人员、,会、投资者、信贷者及政府等的意义;③讨论进一步研究的余地,如披露其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以便他人借鉴或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更多合乎逻辑的理论假设,为新的研究提供基础等。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