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yutong215
政府财务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 1、资产是指政府会计主体过去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形成的,由政府会计主体控制的,预期能够产生服务潜力或者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经济资源。服务潜力是指政府会计主体利用资产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以履行政府职能的潜在能力。经济利益流入表现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或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出的减少。 政府会计主体的资产按照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1年内(含1年)耗用或者可以变现的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投资、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资产、文物文化资产、保障性住房和自然资源资产等。 2、负债是指政府会计主体过去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资源流出政府会计主体的现时义务。现时义务是指政府会计主体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 政府会计主体的负债按照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1年内(含1年)偿还的负债,包括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缴款项等。 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包括长期应付款、应付政府债券和政府依法担保形成的债务等。 3、净资产是指政府会计主体资产扣除负债后的净额。净资产金额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净资产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4、收入是指报告期内导致政府会计主体净资产增加的、含有服务潜力或者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的流入。 收入的确认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一)与收入相关的含有服务潜力或者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很可能流入政府会计主体; (二)含有服务潜力或者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流入会导致政府会计主体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 (三)流入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符合收入定义和收入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收入费用表。 5、费用是指报告期内导致政府会计主体净资产减少的、含有服务潜力或者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的流出。 费用的确认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一)与费用相关的含有服务潜力或者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很可能流出政府会计主体; (二)含有服务潜力或者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流出会导致政府会计主体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 (三)流出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符合费用定义和费用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收入费用表。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黄小月abc
政府会计核算体系中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表现在:一、所谓“适度分离”,是指适度分离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功能,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功能,全面反映政府会计主体的预算执行信息和财务信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双功能”,在同一会计核算系统中实现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双重功能,通过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五个要素进行财务会计核算,通过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三个要素进行预算会计核算。二是“双基础”,财务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三是“双报告”,通过财务会计核算形成财务报告,通过预算会计核算形成决算报告。二、所谓“相互衔接”,是指在同一会计核算系统中政府预算会计要素和相关财务会计要素相互协调,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相互补充,共同反映政府会计主体的预算执行信息和财务信息。主要体现在:一是对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进行“平行记账”。对于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在进行财务会计核算的同时也应当进行预算会计核算。对于其他业务,仅需要进行财务会计核算。二是财务报表与预算会计报表之间存在勾稽关系。通过编制“本期预算结余与本期盈余差异调节表”并在附注中进行披露,反映单位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因核算基础和核算范围不同所产生的本年盈余数(即本期收入与费用之间的差额)与本年预算结余数(本年预算收入与预算支出的差额)之间的差异,从而揭示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内在联系。这种会计核算模式兼顾了现行部门决算报告制度的需要,又能满足部门编制权责发生制财务报告的要求,对于规范政府会计行为,夯实政府会计主体预算和财务管理基础,强化政府绩效管理具有深远的影响。
狮子猫的吃路
政府会计要素有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资产是指政府会计主体过去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形成的,由政府会计主体控制(而非拥有)的,预期能够产生服务潜力或者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经济资源。负债是指政府会计主体过去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资源流出政府会计主体的现时义务。净资产是指政府会计主体资产扣除负债后的净额。其金额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收入是指报告期内导致政府会计主体净资产增加的、含有服务潜力或者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的流入。费用是指报告期内导致政府会计主体净资产减少的、含有服务潜力或者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的流出。拓展资料:会计要素比较中美政府会计要素比较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框架。美国政府会计要素与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规定有所不同,美国政府机构会计要素为资产、负债、基金余额、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五项;其中资产、负债和基金余额是会计静态要素,收入和支出是会计动态要素。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均规定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类。这种会计要素的划分,既符合国际惯例,又考虑了政府会计的特点,还区别于企业会计。一是政府会计不存在所有者权益。对于资产与负债的差额用什么要素来确认,曾经有净资产、基金、基金余额、单位权益等观点,制度最后确定了净资产要素,而采用了“定义反映数量、分类反映内容”的方法。二是没有利润要素。政府会计投资的主要目的是社会效益,不以营利为目的,仅核算收支相抵合的结余,所以没有利润要素。
孫冭冭1229
政府财务报告是指为信息需求者编制的以财务信息为主要内容、以财务报表为主要形式、全面系统地反映政府财务受托责任的综合报告。财务决算报告是依据报告期会计报表、业务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结果所提供的信息及其内在联系,按照会计政策和准则,运用科学方法,对报告期银行财务决算结果进行的书面报告。拓展资料:政府财务报告的特点:目标层次性、主体多样性、内容全面性。财务决算报告的特点:1.合规性。财务决算报告必须是依法依规编制。收入、支出的渠道、范围和标准,利润的含义、种类、核算及调整的准则等都要符合有关法规和准则要求。特别是开支项目,必须符合我国现行的经济方针、政策,尤其应符合各项财经、财务制度,不允许出现违反财经、财务制度的现象。2.总结性。决算报告是对报告期内全行所有财务收入、支出和利润等预算完成结果的全面、综合、系统总结。要对照预算逐项说明财务预算完成比例。总结成功执行的经验,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与《财务预算报告》的计划性特点相对应,体现财务工作事前有预算,事后有决算的原则。3.沟通性。决算报告主要是将报告期内财务收支及利润总体情况、主要大类项目、利润调整情况、出现的偏差等向各相关方进行沟通说明。相关方能够据此了解财务决算信息。4.程序化。决算的编制要由财务主管部门和人员在主要领导指导下进行,有时要经过集体研究决定之后,方可编制。编写之后要由本部门负责人审阅、修改和签署,然后报主管行长、行长审定并签字,才可呈报董事会审议,董事会通过后上报股东大会审议。决算报告在编写时必须遵照一定的程序进行,个人不可任意为之。决算报告按程序审议通过后,采用各种形式向公众公布,公布时还要有财务负责人和法人代表签字,接受公众和相关方监督。5.数字化。决算报告,是财务款项的收入和支出的反映,所以它离不开数字。很多情况要通过数字反映出来,数字在决算报告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因此,财务数字必须准确翔实。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