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10

  • 浏览数

    303

虎宝宝001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学加权

10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怀念橡皮筋

已采纳

加权平均 统计学名词.“统计初步”这部分内容中,平均数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有广泛用途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些名词:平均气温、平均降雨量、平均产量、人均年收入等;而平均分数、平均年龄、平均身高等名词更为同学们所熟悉.一般来说,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利用平均数,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结论.例如,要想比较同一年级的两个班同学学习成绩,如果用每个班的总成绩进行比较,会由于班级人数不同,而使比较失去真正意义.但是如果用平均分数去比较,就可以把各班的平均水平呈现出来.从纵向的角度来看,可以对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内的情况利用平均数反映出来,例如,通过两个不同时间人均年收入来比较人们生活水平、经济发展等状况. 答案7.5 6.5

会计学加权

329 评论(15)

赵鹏飞1976

“加权”是指:不同测量值乘以其对应的权重或系数。

权是指通过测量值精度的所取的权重,测量值的精度越高,权越大。

加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样本更好的反映总体特征。因为一般的调查数据都是分层等概率随机抽样,各个层代表的总体是不一样的,所以需要加权。

扩展资料

“加权”在会计学中的应用:

加权平均法,在市场预测里,就是在求平均数时,根据观察期各资料重要性的不同,分别给以不同的权数加以平均的方法。

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

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或=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加权

百度百科-加权平均

253 评论(15)

angel小芋头

“加权”是一个数学概念,这个词让我们先分开解释,“加”就是“乘以”的意思;“权”通俗的理解就是“系数”的意思,这个系数叫“权重”。所以“加权”的意思就是“乘以权重”,即“乘以系数”的意思。在数学里有“加权平均”和“加法平均”两种计算方法,当“权重”一样时,加法平均与加权平均计算数值是一样的,由于某些情况下“权重”不同,加法平均计算无法反应真实的合理的平均数值,所以,我们这时一般采用加权平均。例如:

一、已知权重情况下计算:

你的一学年的考试成绩是:期中考试占30%,期末考试占50%,作业占20%。(这些百分比就是已知权重,各个期占的比例数)求三个学期的平均成绩。

假如你期中考试得了84分,期末92分,作业分91分,如果按加法平均计算,那么就是(84+92+91)/3=89分

那么加权平均法计算就是:84*30%+92*50%+91*20%=89.4,这是在已知权重的情况下,其中的权重就是30%、50%和20%。

二、在未知权重的情况下呢?

如计算你参加比赛是平均成绩:一组50人,给你打80分;二组60人,给你打82分,按加法平均计算,你的成绩是(80+82)/2=81分,加权平均计算后是(50*80+60*82)/(50+60)=81.09分,这样加权更合理,如果权相等,那么两种平均计算数是一样的。

160 评论(11)

千年小猴妖

加权平均法公式

x=(x1f1 + x2f2+ ... xkfk)/n,其中f1 + f2 + ... + fk=n,f1,f2,…。

fk叫做权。通过数和权的成绩来计算。

例如:

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年度绩效:

首先,要知道和绩效有关的项目数。各项目的所占比重。打个比方:(考勤分数)%50+工作量分数%50=加权后的分数。就可以用来算绩效了。

扩展资料:

其他加权平均公式

1、存货加权平均公式

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 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或=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2、移动加权平均法公式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加权平均法

99 评论(11)

lee是个小吃货

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是在期末时以期初存货的数量和本期各批购入存货的数量之和作为权数,计算平均单位成本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入存货总成本)÷(期初存货数量+本期购入存货总数量) 根据加权平均法,公司2月1日购进10台电脑,单价1万元/台.2月10日购进电脑10台,单价1.1万元/台.2月20日购进电脑20台,单价1.2万元/台.2月28日出货24台.电脑的平均单位成本为: (10×1+10×1.1+20×1.2)÷(10+10+20)=1.125万元/台 因此,发出存货的成本为:24×1.125=27(万元) 期末存货的成本为:16×1.125=18(万元) 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以下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例1:货品A,期初结存数量10,加权价10,金额为100,发生业务如下: 销售11; 采购10,采购价格11; 成本计算过程如下: 销售时,成本金额为11*10=110;销售后结存数量:-1;加权价:10;结存金额:-10; 采购后,结存单价位:(-10+10*11)/(-1+10)=11.111111

194 评论(10)

喵星人很想瘦

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结存存货成本+购入存货成本)/(结存存货数量+购入存货数量);

库存存货成本=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或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扩展资料

优点:只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比较简单,而且在市场价格上涨或下跌时所计算出来的单位成本平均化,对存货成本的分摊较为折中。

缺点:不利于核算的及时性;在物价变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按加权平均单价计算的期末存货价值与现行成本有较大的差异。

适合物价变动幅度不大的情况。这种方法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不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或按上月月末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计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加权平均法

250 评论(10)

出走的熊猫

举个例子: 第一次进货产品价格10元,数量10件;第二次进货15元,数量20件;第三次进货20元,数量30件。用加权平均发法计算产品的平均价格那么加权数就是(10+20+30)件=60件第一次进货的权数就是10/60,第二次进货权数是20/60,第三次进货权数是30/60加权平均价格就是=10×10/60+15*20/60+20*30/60=××××

95 评论(14)

司马懿砸缸

加权的意思是乘以权重。

权即由测量值精度的不同在平差计算中所取的权重不同。精度越高,权越大。“加权”的意思就是“乘以权重”,即“乘以系数”的意思。

给出一组数据,其中3出现6次,4出现3次,2出现1次。6、3、1就叫权数。这种方法叫加权法。一般说的平均数,就是把所有的数加起来,再除以这些数的总个数。表示为:(p1+p2+p3+…..+pn)/n。

扩展资料:

“加权”在会计学中的应用:

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或=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加权

243 评论(9)

我的歌声里AA

加权平均法是指标综合的基本方法,具有两种形式,分别为加法规则与乘法规则。加权平均法又称“综合加权平均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或=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加权平均法,在市场预测里,就是在求平均数时,根据观察期各资料重要性的不同,分别给以不同的权数加以平均的方法。其特点是:所求得的平均数,已包含了长期趋势变动。

235 评论(11)

烧饼小顺顺

会计里的加权平均法包括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的公式: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或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初库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采用加权平均法只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比较简单,有利于简化成本计算工作,但由于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因此不利于存货成本的日常管理与控制。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83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