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99

密室娱乐小伙伴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科目数据库设计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titilovesanny

已采纳

这是app开发的所有课程,要是感兴趣的话可以了解一下:第一阶段1、计算机操作基础2、Office办公自动化3、计算机组装与维护4、C语言第二阶段1、SQL Server2005数据库设计2、和高级查询3、数据结构4、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5、HTML5与CSS3开发6、JavaScript7、jQuery高级编程8、PHP开发第三阶段APP Development1、JavaScript特效制作2、jQuery应用开发3、HTML5与CSS3开发4、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第四阶段JAVAWEB Development1、产品流程应用2、移动平台界面设计3、Oracle数据库开发4、JavaWeb应用开发Mobile APP Development1、实训一:WEB前端设计与开发2、实训二:J2EE项目开发

会计科目数据库设计

344 评论(8)

快乐@天使33

数据库是以某种数据模型所确定的数据结构方式来组织和存储某个组织(或部门)相互关联的数据集。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种帮助用户建立、使用、管理和维护数据库的计算机系统软件。或者说,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开发一个实际应用数据库的工具并支撑其运行的平台。数据库管理系统必须与其管理的数据库的数据模型相一致。 1.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进行抽象的工具,用来描述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信息。数据模型要能较真实地模拟现实世界,既要便于人们理解,又要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数据模型主要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完整性规则三个部分组成。数据结构描述了组成数据库的基本成分;数据操作描述了对数据结构允许执行的操作集合;完整性规则描述了对数据结构所具有的约束和存储规则。2.关系数据模型关系数据模型的数据结构是人们日常事务处理中常见的二维表结构(如工资发放表)。关系数据模型将数据看成是二维表中唯一的行号和列号确定的一个表中元素,即关系数据模型是用二维表的方式来组织、存储和处理数据和信息的。从应用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组织(或部门)的关系数据库的基本组成成分是二维表,或者说某个组织(或部门)的数据库是由若干张相互关联的二维表组成。由于二维表结构清晰、简单、易于理解,也易于计算机实现(存储、操作、控制),加上关系数据模型有数学理论基础(集合论、关系代数),因此现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都是基于关系数据模型研发的,如SQL SERVER、ORACLE、DB2、SYBASE、ACCESS、FOXPRO等等。也就是说,用这些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为某个组织开发的会计数据库系统必须按关系数据模型来组织数据。那么,关系数据模型中的二维表与数据库中的数据文件之间有何联系?下面我们通过会计科目代码表来介绍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及其与数据库中的数据文件之间的对应关系:(1)关系、二维表、数据文件:关系数据模型中用关系来表述现实世界中能够相互区别的要管理的数据对象集。每一个关系都有一个关系名和一组表述其特征的属性集,人们就是通过这些属性集区别不同的关系。如记账凭证、会计科目、总账都可以称之为关系,它们都是要管理的数据对象集,都有各自的属性集。一个关系用一张二维表表示,表名对应关系名。二维表由有限个不重复的行组成,表中的每一列不可再分。一张二维表在关系数据库中用一个数据文件存储。如“会计科目代码表”在会计数据库中用一个数据文件存储,文件名可以用表名“会计科目代码”,使计算机中存储的文件内容与现实世界管理的数据对象相联系。(2)记录:二维表中的每一行称为一个记录,描述了关系中一个具体的个体,在数据文件中是一个记录值。如表1中第一行为现金账户的记录,描述了现金账户在会计科目代码文件中所有属性的取值(特征)。(3)属性、列、字段:二维表中的每一列是一个属性,描述了关系的一个特征。一个二维表的所有列构成了一个关系的属性集,通过它可以区别不同的二维表(关系)。二维表中的每一列的数据属于同一类型。每一列的列名对应关系的属性名,同时对应数据文件中的字段名。如表1用6个列表示会计科目代码的属性,其中第三列表示属性“科目性质”,当某条记录取值为1时,表示是资产类科目。(4)主码、主关键字:指二维表中的某个列(属性)或某几个列(或属性组),它们的值能够唯一确定表中或数据文件中的一个记录。如表1中的“科目代码”属性可以作为主码(或主关键字),用来唯一识别表中的每一个会计科目。(5)域:描述二维表中每一列属性或数据文件的某一字段的取值类型和范围。如表1中每一列的列名下面的括号中的内容表示该列的取值类型和范围,其中第四列“底层明细标志”表示某个科目是不是最底层明细科目(不再有下层科目),只有两种取值T(真)和F(假)。(6)关系模式:一个关系模式由一个关系名及它所有的属性构成,它对应一个二维表的表名和表头栏目行(列的集合),构成了一个二维表的框架,同时也是设计该二维表的数据文件结构的依据。至此,我们直观地介绍了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二维表、数据文件之间各个概念的对应关系。由于二维表中的行与数据文件的记录、二维表的列(属性)与数据文件的字段之间相互对应,因此,审计人员只要掌握了会计账务数据库的二维表结构及表之间的关联也就能够分析电子账的结构。例如,将会计科目代码表(表1)转换成关系数据库中的数据文件结构:3.关系数据模型的数据操作从数学的角度看,关系数据模型的数据操作是基于集合的操作,操作对象和操作结果都是集合。从数据处理的角度看,数据操作的对象和结果都是二维表。对二维表的操作主要有:(1)对表中的行(记录)进行操作:指对一张表中指定范围的记录进行有条件的操作,操作的结果组成一张新表。例如,从“会计科目代码表”中筛选出资产类科目组成新的“资产类科目代码表”,操作的范围是整个“会计科目代码表”,条件是“科目性质等于1”。对表中的行进行操作后的结果表的结构与原表相同,记录数小于或等于原表。(2)对表中的列(属性)进行操作:指对一张表中指定的列进行有条件的操作,操作的结果组成一张新表。例如,从“会计科目代码表”中选出“科目代码”、“科目名称”两列,组成新的科目代码对应表,新表只有“科目代码”和“科目名称”两列。显然,列操作后的结果表的结构与原表不同,结果表小于或等于原表。(3)连接:对两张表或多张表进行有条件的连接操作,生成一张新表。连接操作后的结果表大于等于操作前的表。从应用的角度看,对二维表中的数据操作功能主要包括更新(增加、修改、删除)数据和检索(查询)数据,即对二维表填入和修改数据,并从表中检索出数据进行加工应用。4.关系数据模型的数据完整性规则数据完整性是指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是有意义的或正确的。关系数据模型中的数据完整性规则是指对二维表的定义和操作过程中要遵循的某些约束条件。主要包括:(1)实体完整性:指每张表都必须有主码,而且表中不允许存在无主码值的记录和主码值相同的记录。如表1中的每一个记录都必须有科目代码,并且不能有相同科目代码的记录和无科目代码的记录。(2)参照完整性:指一张表的某列的取值受另一张表的某列的取值范围约束,描述了多张表之间的关联关系。例如,记账凭证表中的“科目代码”列的取值受到会计科目代码表的“科目代码”取值范围的限定。(3)用户定义完整性。指针对某一具体应用定义的数据库约束条件,反映某一具体应用所涉及的数据必须满足应用语义的要求。即限制属性的取值类型及范围,防止属性的值与应用语义矛盾。如表1中,“科目性质”的取值只能是1(资产)、2(负债)、3(权益)、4(成本)、5(损益)。5.从关系数据模型得到的启示(1)基于关系数据模型的会计账务数据库是以二维表为基本部件构建的,数据库中的每一个数据文件对应一张二维表,数据文件之间的关联也可以用二维表之间的关联来表示,对二维表的定义和数据操作必须满足数据完整性约束条件。构建一个会计账务数据库首先要将会计账务管理的对象,如会计科目、记账凭证、日记账、明细账、总账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抽象成二维表的形式,弄清了它们的二维表结构也就弄清了它们的数据文件结构,即电子账结构。因此,会计账务数据库结构设计可以转变成会计账务数据的二维表及二维表之间的关联设计,而一张二维表的表头栏目(属性集)反映了表的结构特征,是设计数据文件结构的依据。(2)依据关系数据模型研发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开发和管理会计数据库系统的工具软件,也是支持所开发的会计数据库系统运行的平台,任何一个会计账务数据库都必须在某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在线管理下运行。由于不同的数据库软件公司提供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的各个版本的功能强弱、所适应的计算机系统的运行环境(单机、网络等)、所提供的对表的操作命令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审计人员要审查电子账,首先要了解被审单位的电子账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的名称(例如是SQL SERVER或ORACLE)、版本(单机、网络,第几版)、打开数据库(表)以及对表操作的命令格式和命令等。尽管各种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版本有差异,但通过以上对关系数据模型的操作可以了解到:表的主要操作类型和功能基本一致。审计人员仅需要掌握最基本的打开、检索、汇总数据库(表)等操作命令就能进行审查会计账务数据库的基本工作,并非深不可测。本文来自CSDN博客,转载请标明出处:

209 评论(8)

威达天下

数据库对会计重要。

数据库是按照一定关系组织起来的有联系的数据集合,在一个数据库中,所有的数据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结构严谨、管理严密的信息系统。会计数据通常是指记录下来的会计事实,是产生会计信息的源泉。

会计数据数量庞大,分布在企业不同的业务部门,涉及到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需要经过会计部门的不断加工、处理才能形成有用的会计信息。

因此,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它所服务的对象是现代企业组织,它向与企业利益相关的各个方面传递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

扩展资料:

一、会计数据是在会计事项处理中,以“单、证、帐、表”等形式表现的各种末曾加工的数字、字母与特殊符号的集合。

一般而言,数据是指对客观事物或基本事实进行观察时,采用适当形式记录下来的可资鉴别的各种符号。不仅包括以数量形式出现的定量的属性值 (数值数据),而且还包括以文字出现的定性的属性值 (非数值数据)。

二、在会计数据处理中,会计数据主要包括伴随生产经营活动或计划 (预算) 执行过程中产生而引起资金增减变动的原始数据,也包括并不引起资金增减变动但需要在会计核算中记录和反映的客观事实。会计数据来源广泛,数据繁多,具有系统性、周期性、连续性和多重利用性等特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数据

182 评论(8)

胖蟹爪爪

供参考:(网上摘录)1. 软件安装与系统环境设置在运用会计软件之前,需在计算机中安装会计软件以及会计软件运行所需的操作系统软件和数据库。在会计软件的安装过程中或安装结束后要进行系统环境设置,主要包括会计数据备份方式、网络用户及数据库用户设置等。2. 账套设置账套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本单位设置会计电算化核算的相关规定,包括定义账套的单位名称、本单位使用的会计制度类型、会计期间设置、会计科目级次及位数、账套启用时间等。3. 操作员及权限设置为了达到财务部门各个岗位以及不同财务人员的相互牵制,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需要对会计人员进行财务分工。会计软件的操作员及权限设置,主要包括设置软件的操作员和操作权限,以及不同操作员进入系统的密码,从而使整个会计电算化工作由不同的操作员在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共同完成。4. 会计科目设置一般情况下,商品化会计软件都预设了不同企业会计制度所规定的一级会计科目。在此基础上,企业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设置相应的明细科目,以完成本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5. 编码设置单位的会计工作实行电算化后,通过代码来管理可以大大提高电算化工作效率。编码设置主要用于初始设置和修改会计软件中所需要的所有编码,如往来单位编码、部门编码、人员编码、商品编码、材料编码、固定资产编码、库房库位编码、工资类型编码等。在编码设置中,除了要设置编码的内容外,还要设置编码的层次、结构和编码的属性等。6. 初始数据录入企业在首次使用会计软件时,需将手工会计加工的数据录入到会计软件系统中,从而使企业的电算化工作建立在前期的手工账务处理的基础上。比如企业第一次进入电算化财务系统,需将上期期末手工处理的会计科目余额、材料的结存额、固定资产的已提折旧额、各项债权债务的余额等录入到新的电算化系统中,在此基础上开始本期和以后各期的会计电算化工作。7. 日常业务处理会计电算化的日常业务处理包括原始单据的处理、记账凭证的加工、账簿的登记、查询和打印、报表的编制等。8. 期末核算期末核算包括期末成本费用的计算、分配和结转、期末结账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期末结账。通过结账,将本期有关会计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计算出来,从而根据结账后的金额把握企业的财务及经营状况。9. 系统维护系统维护主要是解决系统数据出现问题后,由会计软件提供的自动解决功能,包括数据备份、数据恢复、数据自动修复和计算、重建索引文件等功能。

108 评论(12)

无锡美艺馨

在以后各期摊销时再将摊销金额计入“管理费用” 完整会计科目: 购入时 借:固定资产—办公设备—电脑(此处二三级科目可根据实际情况取舍) 贷:库存现金 月末 借:管理费用 贷:累计折旧

85 评论(13)

kiko小毒

1.软件的安装2.建账3.帐套设置4.系统操作员设置5.会计科目设置6.录入初始数据7.录入凭证8.凭证审核、过账、期末结账9.出报表9

139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