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84

电风扇啊电风扇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初级会计实务课本例题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明天星期天

已采纳

你把题目写下来再问吧

初级会计实务课本例题

164 评论(11)

你瞅谁啊

1.单选题企业2019年1月售出产品并已确认收入,2019年5月发生销售退回时,其冲减的销售收入应在退回当期记入()科目的借方。A、营业外收入B、营业外支出C、利润分配D、主营业务收入【答案】D【解析】已经确认了销售收入,非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发生销售退回时,应该冲减退回当月的销售收入。因此本题中应冲减2019年5月的主营业务收入。2.单选题甲公司于2×18年8月接受一项产品安装任务,安装期6个月,合同总收入30万元,年度预收款项4万元,余款在安装完成时收回,当年实际发生成本8万元,预计还将发生成本16万元。假定该安装劳务属于在某一时段内履行的履约义务,且根据累计发生的合同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确认履约进度。则甲公司2×18年度确认收入为()万元。A、8B、10C、24D、0【答案】B【解析】甲公司2×18年度确认收入=30×8/(8+16)=10(万元)。3.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关于期间费用的处理正确的有()。A、董事会会费应计入管理费用B、管理部门的劳动保险费属于销售费用核算的内容C、销售人员工资计入销售费用D、季节性停工损失应计入管理费用【答案】AC【解析】董事会会费、劳动保险费应计入管理费用,季节性停工损失应计入制造费用。4.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影响企业利润表“利润总额”项目的有()。A、销售费用B、财务费用C、所得税费用D、主营业务成本【答案】ABD【解析】所得税费用影响净利润的核算,不影响利润总额的计算。5.单选题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方法和程序进行核算和监督,以提供经济信息和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为主要目的的()。A、经济管理活动B、监督行为C、核算行为D、经济监督活动【答案】A【解析】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核算和监督,以提供经济信息和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为主要目的的经济管理活动。6.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最基本的职能的是()。A、监督职能B、核算职能C、拓展职能D、计算职能【答案】B【解析】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7.多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会计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审查的有()。A、各项经济活动是否遵守国家有关法律制度B、各项经济业务是否遵守国家各项方针政策C、各项经济活动是否有利于经营目标或预算目标的实现D、各项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单位的内部管理要求【答案】AB【解析】选项AB属于会计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审查。以上就是关于2021年初会考试《会计实务》练习题的相关分享,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及时在本平台查看哦!

148 评论(13)

轻舞飞扬舞翩跹

1、教材第17页例1-23,为什么题目中的单位都是用“万元”,而答案的单位都是用“元”,是不是应该统一题目与答案中的单位? 答:在题目中进行文字叙述时,为了简化就采用“万元”。在具体做分录时,统一使用“元”。当然,也可以统一题目与答案中的单位。 2、教材第29页例1-42中的第1批发货的存货成本=10500*10.75=112875(元),其中10500这个数字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答:10500这个数字是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 3、教材第32页例1-50 中的材料成本差异率的正负号是否有误? 答:没有错误。 4、教材第32页例1-50中的月初计划成本1000000元、成本差异超支30740元、入库计划成本3200000元和成本差异节约200000元,请问这4个数字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答:这4个数字是举例时给的已知条件,不是计算出来的。 5、教材第39页例1-62中的商品进销差价率=(10+15)/(110+90)*100%=12.5% ,请问这道计算题中的(10+15)这两个数是怎么得来的? 答:这两个数的计算过程如下: 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期初库存商品进价=110-100=10(万元) 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价=90-75=15(万元) 6、教材第52页例1-79中购入工程物资500000元,支付增值税85000元,所做分录为:借:工程物资 585000 贷:银行存款 585000 请问这个分录包含增值税了吗? 答:包含增值税。 7、教材第74页例2-1(3)中的财务费用如何计算? 答:(3)中的财务费用=120000×4%÷12=400(元)。 8、教材第134页例4-18编制的会计分录(4)中的累计折旧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答:每月折旧40 000元,自20X1年2月1日购入设备起至20X9年2月1日出售为止,共12×8=96个月,累计折旧40 000×96=3840000(元)。 9、教材第134页例4-18和第152页例6-2中的最终递延收益的账务处理怎么不同呢,如果按例6-2中的处理,那么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在期终时是有余额的,尚末分配的递延收益是否应为3000000-1800000=1200000(元)? 答:应该按例4-18的方法处理,例6-2中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应该是3000000-1800000=1200000(元)。 10、教材第137页例4-23会计分录里的数字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答:每季度收到的的财政贴息=20000000×6%÷4=300000(元) 分配到每月=300000÷3=100000(元)。 11、教材第323页第4行的等式右边第1项A(1+i)是否有误? 答:确实有误,等号右边第一项应为A。 12、材料成本差异如何计算? 答:请参阅教材第32页有关内容。 13、当“现金”和“银行存款”同时在会计分录中体现时,为什么只编制付款凭证,不编制收款凭证? 答:对于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经济业务,如将现金存入银行或从银行提取现金,其会计分录为: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现金”科目;或者借记“现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因此,为了避免重复记账,一般只编制付款凭证,不编制收款凭证。

345 评论(9)

j解y语h花

那上边说的是把固定资产的尚未分配的直接转到当期损益而不是把收到的财政拨款转入所以就用2400000减了

207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