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60

小马楠仔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湖北会计内审内控业务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美丽世界的angel

已采纳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内部控制是为了防止或发现并纠正错报而设计和执行的。注册会计师审计是为了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在执行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时需要考虑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关的内部控制,但并非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这是与内部控制审计的区别。但在注册会计师审计中,需要了解与审计相关的内部控制,如果预期内部控制运行有效,那么需要对其实施控制测试,以减小实质性程序的范围,达到降低审计成本的目的。在注册会计师审计中可能会利用内部审计工作,但是这并不减轻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审计承担的责任。

湖北会计内审内控业务

272 评论(13)

茵茵一夏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区别,简单的说,内部控制就是企业对风险管理策略的执行。企业在根据战略目标对实现战略目标的各类风险进行评估,并根据企业的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制定出风险管理策略,将这些风险管理策略落实的工作就是内部控制的工作。也就是说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保证它的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对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潜在风险进行管理的各种方法、措施和程序。 我国的内部控制研究是随着审计事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对于企业来说,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评价的重要组成,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评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人员直接对内部控制进行检查和评价,并针对相关的控制弱点提出改进意见。可以说,企业的所有活动都在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范围之内,既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检查,也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相关的内部控制发表意见。根据内部审计师协会建立的内部审计职业守则的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该: 1. 对企业的财务和经营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进行检查,并对相关的信息进行鉴别、计量、分类和报告; 2. 检查所建立的系统来确保遵从相关的政策、计划、程序、法律法规等,这些方面都会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报告产生重要的影响; 3. 检查所建立的保护资产安全完整的内部控制; 4. 检查相关的经营活动或项目,确保其结果与设立的目标相一致,并确保这些经营活动或项目按照计划得到执行。 至于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区别,一般认为,公司治理包括内部公司治理和外部公司治理。所谓内部公司治理或称法人治理结构、内部监控机制,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等组成的用来约束和管理经营者的行为的控制制度。其主要治理机制有:董事会选举规则及程序、代理人之争、外部董事、报酬激励机制、董事会与经理层权利的分派与划分等。所谓外部公司治理或称外部监控机制,是通过竞争的外部市场(如资本市场、经理市场、产品市场、兼并市场等)和管理体制对企业管理行为实施约束的控制制度。而内部控制,按照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1992年的定义,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建立并维持恰当的内部控制是管理当局受托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部公司治理是由所有者、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组成的一定的制衡关系,是用来约束和管理经营者的行为的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是企业董事会及经理阶层为确保企业财产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经营管理目标,而建立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措施和程序。公司治理解决的是股东、董事会、经理及监事会之间的权责利划分的制度安排问题,更多的是法律层面的问题。而内部控制则是管理当局(董事会及经理阶层)建立的内部管理制度,是管理当局对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报告产生过程的控制,属于内部管理层面的问题。内部控制解决的是管理当局与其下属之间的管理控制关系,其目标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防止发生舞弊行为。换言之,内部控制是在公司治理解决了股东、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之间的权责利划分之后,作为经营者的董事会和经理为了保证受托责任的顺利履行,而做出的主要面向次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控制。内部控制并不能够约束最高管理当局本身。

359 评论(14)

cangyingvvv

1、目标不同。内部控制是建立相互制约的管理关系,目的是改善经营管理;内部审计是对各种业务进行评价,是否合规。2、手段不同。内部控制手段主要有环境控制、风险评估、活动控制、信息与沟通、监控等;内部审计主要手段是查证、函证、抽样、座谈、调查等。3、关注点不同。内部控制的关注点是管理流程、制度和岗位约束、制度的有效性、关键岗位等;内部审计的关注点是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异常财务现象,财务规范性等。4、对象不同。内部控制的对象是整个企业的各个环节;内部审计是相关环节和财务相关信息。

181 评论(15)

盛开的七月

财务内审的主要内容

内部审计之父索耶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的使用了资源,是否在实现组织目标。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财务内审的主要内容,欢迎阅读。

财务内审的主要内容:

1、年度财务收支的执行情况;

2、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与执行情况;

3、债权债务的增减情况;

4、固定资产的管理情况;

5、职工工资的发放和离退休人员费用支付情况;

6、车辆费用、招待费用、业务费用的支出情况;

7、上年度财务内审时提出的问题整改情况;

8、本单位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内部首先需要准备:更新的当年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结构代码证、关联方清单、本年公司的架构表(organization chart)。各科目科目余额表、财务报表、主要的销售合同、租赁合同、法院判决书、未决诉讼等 。

审计师在预审的时候一般会对公司的内部业务流程做一下大致的了解,主要用以测试内部控制的目的,比如说销售流程、采购流程、费用流程等,我们称之 为穿行测试(walk through test),这中间涉及到需要拿到流程中一些相关的文档(document)作为支持,举个例子,费用流程一般先会有费用申请表,申请表上会有申请人的签 名和复核者的批准签名(approval),然后该申请表会递交到财务部,财务部会将之入帐,入帐凭证上也应该有会计和会计主管的签名。

那么我们就需要拿到这个费用申请表和对应的入帐凭证的复印件,理论上这应该是一个人一次流程所产生的文档,上面应该留有各种以上提及的记录。

内控了解完毕审计师会对该内控进行有效性测试,需要多抽一点样本看看是不是每个样本都是有适当的控制滴,你就扔一堆这种file给他们好了

实质性测试阶段主要是针对财务报表科目而言的,主要是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很少有客户会自己编现金流量表的),所以以下就按主要的财务报表科目列示审计所需要的资料。

银行存款科目:至审计时点(比如05年的年报就是31/12/05这天,以下同)的所有银行账户账号、币种、余额清单(余额为会计账数)以及这天 所有的银行对账单,如果银行和企业之间有未达账项,还需要所有的银行余额调节表。如果现金较多,出示现金盘点单(除了银行,企业的现金一般不多的)

应收账款,至审计时点分客户列示余额明细,并分账龄列示。经董事会决议通过的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政策,清晰的坏账准备变动表(包括年初余额,本年计提、本年转回、本年核销,年末余额,且该变动应该与利润表费用科目一致)并明示关联方余额。

其他应付款:写清其性质,其余同上

待摊费用:比较大的需要出示一下相关合同,其他米什么好说的

存货:应列示分种类的本年存货变动表,存货盘点清单,成本分摊表、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依据。存货跌价准备应该与费用科目相勾稽。存货消耗应该与成本核算中的工料相勾稽,由于存货与成本核算息息相关,因此以上这些东西测算成本的时候也要用到。

短期投资:分投资种类列示,并列示其市值

长期投资:应列示相关的董事会决议,投资比例,核算方法,以及被投资企业的当年度报表,如有必要应该对其进行附加审计。这个科目很复杂,但一般的'JV很少有这个科目,以后再详细聊。

固定资产:首先应准备经董事会批准的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固定资产盘点表,大宗购买分房屋建筑、车辆、机器设备、家具分别列示本年变动表。变动表分原值、累计折旧和净值三行,后者是前二者之差。

原值变动应包括:年初余额,本年新增,本年减少,年末余额

累计折旧应包括:年初余额,本年计提,本年转出,年末余额(计提和转出数应分别与管理费用中折旧费和营业外收支中固定资产处置相勾稽)

在建工程 :出示在建工程合同,竣工决算,在建工程转固的依据以及相关凭证。

无形资产:同固定资产

银行借款:审计期间所有的银行借款合同,期末无余额的也要(用来测算利息用的)。如果有利息资本化的,应该找出某一个合同对应某一个在建工程。

应付账款:期末分客户和账龄列示的应付账款余额,列示关联方。如果有预估余额应单独列示

其他应付款 :同其他应收款,较大项目应该提供相关的支持文件,也应该分账龄列示,以检查是否有长期挂帐现象。其他应收和其他应付里经常会有关联企业间的相互借款现象,需要披露利率。

预提费用:预提费用应该有适当的依据且符合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提供适当的支持文档(米办法,审计师就认证据,什么?没有?那搞一个出来吧)

应付工资:理论上所有工资科目都应该在发放前在此科目转一圈,但是往往会发现该科目的变动和费用科目里的工资勾稽不上。这大部分的原因企业有时候会直接走银行存款科目。把这块数字尽量能够披露一下——还是说一句,要相关的记帐凭证

应付福利费:同上

实收资本:有任何变动,提供验资报告

资本公积:所有变动的支持性文件

利润表科目

主营业务收入:按照销售品种分出本年的销售收入、和与之对应的成本,并另列关联方销售提供主要的销售合同,对毛利波动向审计人员作必要的解释和分析 。

主营业务成本 :成本主要包括料工费三项,审计人员一般会结合存货变动进行测算,人工需要提供相关的记录。

154 评论(12)

维生素ci

内控和内审的区别如下:

1、概念不同

内控是内部控制的简称,指一般公司企业内部的控制运作。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内审是内部审计的简称,内部审计之父索耶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地使用了资源,是否在实现组织目标。

2、范围不同

内审以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为主。内审的范围,直接决定着审计的质量、成本和责任,决定着审计的可行性。但是以整个内控作为内审的范围,既不明确,也不好把握,容易产生审计风险,审计的可行性会有问题。

3、性质不同

内审是企业外部对企业的内控,是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的审计,是一种独立的鉴证业务。内控是企业内部管理层对企业的内控评价,通常情况,授权内审机构对企业内控进行评价,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服务业务。

4、责任主体不同

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企业内部控制责任是由企业承担的,而内部控制审计责任是由注册会计师承担的。两种责任的分离决定了企业和注册会计师在分别实施内裤和内审的时候必须按照不同的规则独立完成,两者之间不能相互替代和免除。

扩展资料:

内控的管理局限

1、人为过失。执行内控制度的人在决策过程中因在一定的时间内、基于所掌握的信息以及所受到的压力,作出在事后看来没有产生理想结果的判断。

2、内部控制体系设计中的缺陷。制度是人执行的,在执行的过程中因制度设计的缺陷以及执行的人员培训问题会造成错误。

3、 管理层凌驾内部控制体系。出于个人利益或虚夸主体的财务状况或合规情况等不法企图,而拒绝执行既定的政策或程序。

4、 员工串通或舞弊。

5、 建立控制的相关成本与效益比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内控

355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