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91

笨丫头19868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新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ubluevoyage

已采纳

会计准则为了适应经济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既提升了财报数据准确性,又规范了生产经营合法性,同时预示战略实施可行性的主责。国家相关部门以原基本准则为修订模板,形成了一套适于当下企业发展的新企业会计准则,拣选几个主要修订内容简述如下:(一)职工薪酬计量“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用以核算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属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项监督与落实,其与企业发展稳固直接相关,加强员工薪酬的精准核算,对员工利益维护,人才资源稳定,企业持续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新会计准则较之前的准则在注重职工薪酬内容、职工的界定等方面都作出成熟的推演,有了长足进步,特殊强化了职工薪酬方面的核算细化,更能实现财管与人资的高度融合,共同助力企业生存发展。(二)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顾名思义,是指在现有市场环境下,买卖双方在自愿有序的交易中,共同允诺的等价经济收入或支出变化。在新会计准则中,更加注重特定资产的现有市价,即体现在计量标准上更符合市场化运作需求,更为直观反映经济收入或支出,使市场运维更具公平性,并更具实际意义。试想,一个企业的资产处于负债状态或公允状态时,其所表现出来特征将会受到密切关注,而新会计准则明确了公允价值即为脱手价格并在此基础上突出市场参与者概念,同时明确资产的出售与负债的转移以计量日为基础,使其在实际工作开展中更具实操性。(三)明确其他主体的权益披露企业权益主体、管理层及其他投资人对其权益的列示要求清晰、准确,在新会计准则颁布以后,对财管活动做出了新规,明确指出企业所有经营活动权益披露是一个关键问题。如资产发生重大变动,债务清偿存在重大限制亦或是企业处于亏损状态等,均要求企业予以详情披露。另对未纳入合并财报中的结构化主体或其他相关信息,须及时纳入报表或管理范畴,从而对企业现阶段所有的经营情况作出更为详细的总结,对企业发展非常有益。除此之外,新会计准则在财报列报的内容细化上更为明晰,对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进行更具体的完善,对存货的计价与分摊,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计量与持有,对收入准则的确认逻辑,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经营和融资租赁等方面均进行了修订,对企业相关领域发展起到规范作用,保障市场的正常运行。来源:锦绣·中旬2021年2期

新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161 评论(10)

小北京西城

1、首先是观念的转变,在新准则出台以前,我们注重的是利润表,而现在的新准则是以资产负债表为主,就是说企业的财务状况基本就可以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出来。

2、其次,新准则规定上市公司对长期资产的减值计提将不能转回。这将对以电子为代表的新兴生产型行业影响比较大,以咸阳偏转为例,在前期也有比较大的减值计提。另外,医药行业受近期国家调控,相对影响也较大。

3、投资准则变化引人注目。老准则分为长期和短期投资,实际操作中,短期投资基本上都是股票投资。但是新准则中将原来的投资项目分拆了,例如将股票投资就归纳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以资产的形式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

扩展资料:

继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相关应用指南构成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以来,6年后也就是在2012年,中国会计准则又发生了重大变化。

2012年财政部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第X号-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征求意见稿)》、《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修订)(征求意见稿)》等8项调整。对企业而言,充分认识和有效把握中国新会计准则的最新变化与发展趋势,对于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提高和企业决策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中国最早推行新准则的机构,高顿再度发力,全国首发,推出《2013中国新会计准则最新调整》课程,帮助企业把握准则前沿,未雨绸缪,及时调整企业战略,助力企业长足发展。

2013中国新会计准则最新调整内容

一、《企业会计准则第×号——公允价值计量》

(一)适用范围

适用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而关于是否要求或者允许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负债和权益工具,则由其他相关会计准则规范。

(二)公允价值定义

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即退出价格。该定义强调了公允价值是基于市场的计量,不是特定主体的计量,需要考虑相关资产或负债的特征。

在计量公允价值时,企业应当使用市场参与者在当前市场条件下对相关资产或负债进行定价时所使用的假设,并以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中发生的有序交易中的价格计量公允价值。

(三)估值技术及其输入值

企业在计量公允价值时应当采用恰当的估值技术,估值技术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但变更估值技术及其应用方法能使计量结果在当前情况下同样或者更能代表公允价值的情况除外。估值技术应当尽可能多地使用可观察输入值,尽可能少地使用不可观察输入值,并且这些输入值与市场参与者对相关资产或负债定价时所使用的输入值应当保持一致。

(四)公允价值级次

企业应当将用于计量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输入值按照优先顺序分为三个层次。公允价值计量级次由对公允价值计量整体而言重要的输入值所属的最低层次决定。

(五)公允价值披露

企业应当对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负债或权益工具项目进行适当分组,并在此基础上披露公允价值计量级次、估值技术和输入值等相关信息。

二、《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

(一)修订“综合收益”的有关内容

明确在利润表中增加了“其他综合收益”和“综合收益总额”项目并进行了定义,同时将其他综合收益项目进一步划分为“以后会计期间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和“以后会计期间在满足规定条件时将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两类区别列报。

此外,原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反映的“综合收益”有关内容也作出相应调整,并在附注中增加有关披露内容。

(二)整合现行规范性条款,充实完善相关内容借鉴国际列报准则的有关内容,并吸收我国列报准则应用指南和讲解中的有关内容,本征求意见稿还在以下方面进行了修订:

一是充实了持续经营的评价内容;

二是明确了以权责发生制会计编制报表的相关内容,以与国际列报准则一致;

三是明确了利得和损失项目的金额列报在原则上不得相互抵销;

四是纳入了正常经营周期的定义;

五是参考我国审计准则对“重要性”的判断以及当前国际上对“重要性”概念的最新进展,进一步完善了“重要性”的定义和判断;

六是充实了附注披露内容,如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披露、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终止经营的有关披露等。

参考资料:会计准则委员会---企业会计准则动态

317 评论(15)

草菜一家

新准则与老准则的区别主要是以下几方面。首先是观念的转变,在新准则出台以前,我们注重的是利润表,而现在的新准则是以资产负债表为主,就是说企业的财务状况基本就可以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出来。以投资型房地产行业为例,原来都是以历史成本来计价,但现在则是要以体现投资性的“公允价值”来计价,公允价值更能反映企业现实的资产规模。这些企业并不是以开发房地产为自己的产品,但近几年,房地产价格虽然一直在上升,可财务报表里却反映不出这种价值上升的趋势,仍然依照历史成本计入,目前的价值和其成本背离的幅度比较大。但是企业是否是“投资型房地产企业”还是要靠管理决策层来界定,即使投资型房地产企业的计价模式也有两种选择:可以以成本法计入,也可以以公允价值法计入。其次,新准则规定上市公司对长期资产的减值计提将不能转回。这将对以电子为代表的新兴生产型行业影响比较大,以咸阳偏转为例,在前期也有比较大的减值计提。另外,医药行业受近期国家调控,相对影响也较大。所得税也将随之变化,原来的所得税都是在利润表中体现,所得税直接影响利润,新准则则是将所得税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投资准则变化引人注目。老准则分为长期和短期投资,实际操作中,短期投资基本上都是股票投资。但是新准则中将原来的投资项目分拆了,例如将股票投资就归纳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以资产的形式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而且对投资准则的核算也有了变化,原来是权益法核算后合并进入母公司的报表,就是以持股比例直接核算出子公司对母公司贡献的收益。 而新报表则是采用成本法核算,母公司的报表不包括对子公司投资所产生的利润,就是说子公司为母公司分多少利润,母公司才能获得多少利润,子公司的经营情况对母公司在一定程度上有很直接的影响。此外,对超额亏损子公司的处理,新准则规定也有变化,由股东协议承担亏损部分,这是债务重组方式的变革,对有重组行为发生的上市公司产生了比较好的影响。新会计准则规定:“由于债权人让步,债务人获得的利益将直接计入当期收益。”“除关联关系公司的财务处理以及减值计提不能转回等项目之外,新会计准则已经和国际会计准则基本接轨,但这些没有接轨的内容也是符合我们国家的实际现状的。”邵芳贤总结。

212 评论(12)

dp73242962

区别:

1、条例:

新企业会计准则除了对原有的16条准则进行修订之外,此次新增22条准则。

2、覆盖范围:

新企业会计准则覆盖了存货、债务重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企业年金等项经济业务,填补了老会计准则处理规定的空白。

3、观念:

观念的转变,在新准则出台以前,我们注重的是利润表,而现在的新准则是以资产负债表为主,就是说企业的财务状况基本就可以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出来。

4、所得税:

老会计准则的所得税都是在利润表中体现,所得税直接影响利润,新准则则是将所得税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

扩展资料:

会计准则具有“四性”:

(1)规范性。

每个企业有着变化多端的经济业务,而不同行业的企业又有各自的特殊性。

(2)权威性。

会计准则的制定、发布和实施要通过一定的权威机构,这些权威机构可以是国家的立法或行政部门,也可以是由其授权的会计职业团体。

(3)发展性。

会计准则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人们对会计实践进行理论上的概括而形成的。

(4)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性。

会计准则是指导会计实践的理论依据,同时会计准则又是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参考资料:会计准则_百度百科,新会计准则_百度百科

213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