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43

我是五叶神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刘恒书法简历模板会计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0脾氣钚壞0

已采纳

第一:秦始皇嬴政秦皇的功劳在于大一统,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乱世,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有利于全国各地不同文化的统一,为随后汉民族的出现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秦皇废除了分封制度确立了中国的封建制度,比欧洲各国早了千余年。第二: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598~649 ),唐朝第二位皇帝,汉族。祖籍陇西成纪人(今甘肃静宁成纪乡人),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理论家、书法家和诗人。堪称“千古一帝”。太宗皇帝在唐朝建立中出生入死,运筹帷幄。即位后,统一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同时执行夷汉一家的政策,是历史上民族关系最为良好的时期,在促进民族团结和融合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在位二十三年,在位期间国泰民安,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繁荣,军事力量强大。后人称他在贞观年间的统治为“贞观之治”。但晚年过度奢侈糜烂,迷信金石丹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太宗活到康熙的那把年纪,后果就不敢想了,因为他才活了51岁,晚年就已经奢侈糜烂了,估计年纪大点会跟汉武帝、唐玄宗一样了。第三:汉武帝刘彻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出生于长安,幼名刘彘,是汉朝的第五代皇帝。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其母是皇后王娡。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之一。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70高龄,54载帝业,汉武帝无愧于列祖列宗,无愧于中华民族。是他一手奠定了大汉兴衰的基石,盛于斯,衰于斯。第四:清圣祖康熙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1722年),清朝皇帝,年号康熙。在位61年(1661年-172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因其文治武功卓著,故与唐太宗各称千年一帝!康熙继位时只有八岁,是顺治的第三子。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初七在太和殿举行亲政仪式。在其祖母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的帮助下,在康熙八年赢得了与顾命大臣鳌拜的斗争,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康熙执政期间,撤除吴三桂等三藩势力,统一台湾,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并抵抗了当时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签定了中俄《尼布楚条约》,维持了东北边境一百五十多年的边界和平。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积极鼓励垦荒,废止圈地令,实施更名田;整修水利工程。尤其是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决定“永不加赋”,取消新增人口的人头税,并最终演变成“摊丁入亩”制度。并大蠲赋税。最终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表现为耕地面积的迅速扩大与粮食产量的提高、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础。第五:汉光武帝刘秀汉世祖,刘秀(公元前6—公元57),字文叔,东汉开国皇帝,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枣阳)人。在统一全国之后,光武仍能兢兢业业,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议论经理,夜分乃寐”。他所实行的各项政策措施,既维护了东汉封建统治,也维护了国家统一,与民休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后汉书》作者范晔论曰:“虽身济大业,竞竞如不及,故能明慎政体,总揽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退功臣而进文吏,戢弓矢而散马牛,虽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司马光也说:“帝每旦视朝,日昃乃罢……虽以征伐济大业,及天下既定,乃退功臣而进文吏,明慎政体,总揽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故能恢复前烈,身致太平。”他们对于光武帝在统一全国后的政绩都作了充分的肯定。光武晚年,宣布图谶于天下;用这种思想加儒家思想加深对国人的统治。始终保持谨慎,兢兢业业,勤于政事,在封建帝王中还是难能可贵的。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王夫之对光武帝评论,说他:三代而下,取天下者,唯光武焉,夏、商、周,后,“唯光武允冠百王矣”,说他超过历史上所有的皇帝!毛泽东盛赞汉光武帝“最会用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的一代君王!第六:明成祖朱棣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明朝第三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今南京)。洪武三年(1370年),受封燕王。曾居凤阳,对民情颇有所知。十三年就藩北平(今北京),多次受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先后死去,朱棣不仅在军事实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为诸王之首,朱元璋去世后,继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实行削藩,朱棣遂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发动靖难之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夺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乐(1403~1424年)。即位后五次北征蒙古,追击蒙古残部,缓解其对明朝的威胁;疏通大运河;迁都并营建北京,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定都北京的汉人皇帝,奠定了北京此后500余年的首都地位;组织学者编撰长达3.7亿字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设立奴儿干都司,以招抚为主要手段管辖东北少数民族。更令他闻名世界的是郑和下西洋,前后七次,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沟通了中国同东南亚和印度河沿岸国家。明成祖可谓功绩累累的一代雄主。朱棣即位之初,对洪武、建文两朝政策进行了某些调整,提出“为治之道在宽猛适中”的原则。他利用科举制及编修书籍等笼络地主知识分子,宣扬儒家思想以改变明初嗜佛之风,选择官吏力求因才而用,为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第七:隋文帝杨坚隋文帝(公元541-604年)杨坚,汉族,鲜卑姓是普六茹。杨坚为华阴人,是西魏随国公、北周柱国、大司空杨忠之子。隋朝开国皇帝,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公元581年二月甲子日,北周的静帝以杨坚众望有归下诏宣布禅让。杨坚三让而受天命,自相府常服入宫,备礼即皇帝位于临光殿,定国号为大隋,改元开皇,宣布大赦天下。公元589年,隋文帝遣兵挥戈南下,灭亡了割据南方的陈朝,统一了全国,同年琉球群岛归降隋朝,突厥可汗尊杨坚为圣人天可汗,表示愿为藩属永世归顺,千万世为圣朝典牛马。隋文帝结束了中国长期混乱的局面、征服各族蛮夷使中国又回到了和平年代。其创造的“开皇盛世”大家都知道的。第八: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是宋朝第一位皇帝(927年—976年),在位期间(960年~976年)。历朝历代的政变事件屡见不鲜。陈桥兵变便是由后周禁军最高统帅赵匡胤发起的一次成功的政变。赵匡胤兵不血刃登上帝位,不仅统一了大半个中国,而且治国有方。宋朝的经济和文化之所以能够达到我国历史上的又一个高峰,与赵匡胤的治国之道有密切的关系。历史证明,赵匡胤是一位推动历史发展的杰出人物。他对待权臣刚柔并济,怀柔安抚,很好的解决了天下统一后的军权问题,永不消逝的英雄——赵匡胤。第九:明孝宗朱佑樘明孝宗朱佑樘(1470年—1505年)是明宪宗成化帝的三子。明朝第9位皇帝(1488—1505年在位),在位18年,享年36岁。孝宗在位期间“更新庶政,言路大开”,使英宗朝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改观。被誉为“中兴之令主”,清人编写的《明史》多用史笔贬低明朝皇帝,但对孝宗以“恭检仁至、勤政爱民”八个字来形容。由于孝宗的励精图治,使得当时明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百姓富裕,天下小康,被称为“弘治中兴”,虽末年宠信宦官,但是立刻改过自新,历代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孝宗雄才大略,其功绩、才德并不亚于太祖、成祖。第十:汉文帝刘恒汉文帝刘恒(前202年一前157年)是汉朝的第四个皇帝,高祖刘邦第三子,汉文帝在位期间,是汉朝从国家初定走向繁荣昌盛的过渡时期。他和儿子(景帝)创造了中国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

刘恒书法简历模板会计

112 评论(11)

优异空间

10年间,产量翻番,效益成倍增长,先后成为“国家一级企业”、“国家一级计量单位”、“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他本人1990年、1993年两度荣获“山东省优秀思想工作者”称号。几年来,他先后在报刊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1992年撰写的“企业口号与效益”一文获得一等奖。1990年至1992年出版了《春夏秋冬》、《紫荆花八糟鹊巢》等三本诗集。他酷爱书法,现为省书法协会会员、烟台书法协会顾问、莱阳书法协会名誉主席。他的草书曾两次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

227 评论(8)

安居客jismkll

汉朝二十四帝排名表含图片年份1、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年)。字季,号沛公,谥号高皇帝,庙号高祖。汉开国皇帝,为汉王4年,在帝位8年,于平定英布叛乱中胸部受箭伤,后创伤复发而死,终年61岁,葬于长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35里处)。2、汉惠帝刘盈(公元前211--前188年)。谥号孝惠帝,生于公元前二一一年。公元前一九四年丁未岁,年仅十七岁时登基,在位七年,卒于公元前一八八年癸丑岁,寿二十四岁。惠帝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安陵。3、汉文帝刘恒(公元前202--前157年)。高祖第三子,惠帝死后,吕后立非正统的少帝。吕后死后,周勃等杀死吕产,迎立刘恒为帝。在位23年,病死,终年46岁。葬于霸陵。4、汉景帝刘启(元前188--前141年)。谥号孝景帝。生于公元前一八八年,公元前一五六年乙酉岁登基。国泰民安,世称文帝与景帝统治时为“文景之治”。在位十六年,卒于公元前一四一年,享年四十八岁。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阳陵,坐东向西。5、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前87年)。谥号孝武帝。公元前一五零年立为太子,公元前一四零年辛丑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病故于出巡途中,享年六十九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茂陵,庙号世宗。6、汉昭帝刘弗陵(公元前94--前74年)。武帝少子,武帝死后继位。在位13年,病死,终年22岁,葬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13里处)。7、汉宣帝刘询(公元前90--前49年)。谥号孝宣帝,庙号中宗。生于公元前九0年,卒于公元前四九年,汉武帝刘彻之曾孙。太子刘据因发动夺宫事败,三子同时遇害,刘询为祖母史家收养,居于民间。公元前七三年戊申岁,霍光等将其从民间迎回登基,在位二十五年,享年四十一岁。8、汉元帝刘奭(shì)(公元前76--前33年)。谥号孝元皇帝,庙号高宗。生于公元前七六年,公元前四八年癸酉岁登基。公元前三三年,王昭君出塞和蕃,嫁于匈奴呼韩单于。卒于公元前三三年,在位十六年,享年四十三岁。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渭陵。9、汉成帝刘骜(公元前51--前7年)。元帝子,元帝死后继位,在位26年,病死。终年45岁,葬于延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15里处)。谥号孝成皇帝。10、汉哀帝刘欣(公元前26--前1年)。谥号孝哀帝,生于公元前二六年,卒于公元前一年,汉元帝刘奭之庶孙,父为刘康,成帝养子。公元前二二年,刘康去世,年仅三岁的刘欣嗣立为王,公元前六年乙卯岁登基,在位六年,享年二十六岁,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11、汉平帝刘衎(公元前9--公元5年12月)。谥号孝平皇帝,是汉元帝刘奭之孙,中山孝王兴之子。生于公元前九年,卒于公元五年十二月。公元前六年辛酉岁,九岁时登基,后被王莽在酒中下毒害死,在位五年,享年十四岁,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12、更始帝刘玄(公元前?--公元25年)。生年不详,卒于公元二五年,汉景帝刘启之后裔,长沙王发之五世孙,公元二三年癸未岁二月登基。刘秀称帝后,被刘秀封为淮阳王,在位3年,被赤眉军勒杀,葬于霸陵。13、光武帝刘秀(公元57--公元前6年)。公元25年登基,公元57年去位出生,元前6年--去世:公元57年(在位32年)光武帝,姓刘名秀,字文叔。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参加绿林起义军后,在昆阳以少胜多,打败王莽军。25年刘秀称帝。死于公元57年,时年64岁。14、汉明帝刘庄(公元75--公元28年)。公元57年登基公元75年去位出生:公元28年--去世:公元75年(在位18年)明帝,刘秀的第四子。明帝在位时,吏治比较严明,赋税比较少,人民生活安定。死于75年,时年48岁。15、汉章帝刘炟(公元88--公元58年)。公元75年登基公元88年去位出生:公元58年--去世:公元88年(在位13年)章帝,明帝第五子。章帝“好儒术”,并且实行与民修养的政策,人口增长.在位时有班超出师西域。章帝还是一位书法家,尤善草书,后世称“章草”。死于88年,时年31岁。16、汉和帝刘肇(公元105--公元19年)。公元88年登基,公元105年去位出生,公元79年--去世:公元105年(在位17年)和帝刘肇,章帝第四子,即位时才10岁,由窦太后临朝称制,外戚窦宪掌实权。后杀窦宪掌权。在位18年,死于105年。时年27岁。谥号为孝和皇帝,庙号穆宗。17、汉殇帝刘隆(公元105--公元106年)。和帝幼子,养于民间,东汉第五位皇帝。和帝死后继位,在位不足1年,病死,终年两岁,为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皇帝,葬于康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18、汉安帝刘祜(公元194--公元125年)。公元106年登基,出生公元94年,去世公元125年(在位19年),章帝孙,父清河孝王刘庆,即位时才13岁,邓太后掌权。太后死后掌权。安帝时政治黑暗,社会矛盾尖锐。死于125年,时年32岁。19、汉顺帝刘保(公元?--?年)。安帝子,少帝死后被宦官拥立为帝,在位19年,病死,终年31岁,葬于宪陵。死后庙号敬宗,谥号孝顺皇帝。20、汉冲帝刘炳(公元143--145年)。公元144年登基,公元145年去位,出生公元143年--去世公元145年(在位1年),顺帝的儿子,在位半年死,时年才3岁。21、汉质帝刘缵(公元138--146年)。公元145年登基公元146年去位,出生:公元138年--去世:公元146年(在位1年),章帝的曾孙,渤海孝王刘鸿的儿子。即位时8岁,却颇伶俐。说大将军梁翼为“跋扈将军”,被梁翼毒死。时年9岁。22、汉桓帝刘志(公元167--132年)。公元146年登基,公元167年去位,出生:公元132年--去世:公元167年(在位21年)桓帝刘志,章帝的曾孙。蠡吾侯刘异的儿子。桓帝即位时15岁,外戚掌权。后他依靠宦官诛杀外戚梁翼,此后又宦官专政。桓帝死于167年,时年36岁。23、汉灵帝刘宏(公元156--189年)。168年登基,公元189年去位,出生:公元156年--去世:公元189年(在位21年),章帝玄孙,桓帝死无子,刘宏即位。灵帝朝一团污气,宦官把持朝政,称“十常侍”。灵帝死于189年,时年33岁。24、汉献帝刘协(公元181--234年)。公元189年登基,公元220年去位,出生:公元181年--去世:公元234年(在位31年),灵帝的儿子,即位时9岁,董卓专权,后曹操迎献帝于许昌。220年,曹操死,曹丕自立为帝,建立魏国,汉亡,刘协被贬为山阳公,死于234年,时年54岁。

300 评论(11)

氷之世界

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年)。号沛公,谥号高皇帝,庙号高祖。他是汉开国皇帝,在帝位8年。汉惠帝刘盈(公元前211--前188年)。谥号孝惠帝,年仅十七岁时登基,在位七年。汉文帝刘恒(公元前202--前157年)。高祖第三子,在位23年。汉景帝刘启(元前188--前141年)。谥号孝景帝。世称文帝与景帝统治时为“文景之治”。在位十六年。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前87年)。谥号孝武帝。在位五十四年。汉昭帝刘弗陵(公元前94--前74年)。武帝少子,武帝死后继位。在位13年。汉宣帝刘询(公元前90--前49年)。谥号孝宣帝,庙号中宗。汉武帝刘彻之曾孙。在位二十五年。汉元帝刘_(公元前76--前33年)。谥号孝元皇帝,庙号高宗。在位十六年,享年四十三岁。汉成帝刘骜(公元前51--前7年)。元帝子,在位26年,病死。终年45岁。汉哀帝刘欣(公元前26--前1年)。谥号孝哀帝,三岁的刘欣嗣立为王,在位六年,享年二十六岁。汉平帝刘_(公元前9--公元5年12月)。汉元帝刘_之孙,中山孝王兴之子。在位五年,享年十四岁。更始帝刘玄(公元前?--公元25年)。汉景帝刘启之后裔,长沙王发之五世孙,在位3年,被赤眉军勒杀。光武帝刘秀(公元57--公元前6年)。在位32年。汉明帝刘庄(公元75--公元28年)。刘秀的第四子。明帝在位时,吏治比较严明,赋税比较少,人民生活安定。汉章帝刘_(公元88--公元58年)。实行与民修养的政策。

118 评论(11)

黑粉精灵

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成吉思汗、明太祖、康熙

328 评论(10)

潇湘涵雪

汉朝二十四帝排名表含图片年份

1、汉高祖刘邦

(公元前256--前195年)。字季,号沛公,谥号高皇帝,庙号高祖。汉开国皇帝,为汉王4年,在帝位8年,[bai]于平定英布叛乱中胸部受箭伤,后创伤复发而死,终年61岁,葬于长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35里处)。

2、汉惠帝刘盈

(公元前211--前188年)。谥号孝惠帝,生于公元前二一一年。公元前一九四年丁未岁,年仅十七岁时登基,在位七年,卒于公元前一八八年癸丑岁,寿二十四岁。惠帝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安陵。

3、汉文帝刘恒

(公元前202--前157年)。高祖第三子,惠帝死后,吕后立非正统的少帝。吕后死后,周勃等杀死吕产,迎立刘恒为帝。在位23年,病死,终年46岁。葬于霸陵。

4、汉景帝刘启

(元前188--前141年)。谥号孝景帝。生于公元前一八八年,公元前一五六年乙酉岁登基。国泰民安,世称文帝与景帝统治时为“文景之治”。在位十六年,卒于公元前一四一年,享年四十八岁。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阳陵,坐东向西。

5、汉武帝刘彻

(公元前156--前87年)。谥号孝武帝。公元前一五零年立为太子,公元前一四零年辛丑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病故于出巡途中,享年六十九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茂陵,庙号世宗。

6、汉昭帝刘弗陵(公元前94--前74年)。武帝少子,武帝死后继位。在位13年,病死,终年22岁,葬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13里处)

7、汉宣帝刘询

(公元前90--前49年)。谥号孝宣帝,庙号中宗。生于公元前九0年,卒于公元前四九年,汉武帝刘彻之曾孙。太子刘据因发动夺宫事败,[bai]三子同时遇害,刘询为祖母史家收养,居于民间。公元前七三年戊申岁,霍光等将其从民间迎回登基,在位二十五年,享年四十一岁。

8、汉元帝刘奭(shì)

(公元前76--前33年)。谥号孝元皇帝,庙号高宗。生于公元前七六年,公元前四八年癸酉岁登基。公元前三三年,王昭君出塞和蕃,嫁于匈奴呼韩单于。卒于公元前三三年,在位十六年,享年四十三岁。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渭陵。

9、汉成帝刘骜

(公元前51--前7年)。元帝子,元帝死后继位,在位26年,病死。终年45岁,葬于延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15里处)。谥号孝成皇帝。

10、汉哀帝刘欣

(公元前26--前1年)。谥号孝哀帝,生于公元前二六年,卒于公元前一年,汉元帝刘奭之庶孙,父为刘康,成帝养子。公元前二二年,刘康去世,年仅三岁的刘欣嗣立为王,公元前六年乙卯岁登基,在位六年,享年二十六岁,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

11、汉平帝刘衎

(公元前9--公元5年12月)。谥号孝平皇帝,是汉元帝刘奭之孙,中山孝王兴之子。生于公元前九年,卒于公元五年十二月。公元前六年辛酉岁,九岁时登基,后被王莽在酒中下毒害死,在位五年,享年十四岁,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

12、更始帝刘玄

(公元前?--公元25年)。生年不详,卒于公元二五年,汉景帝刘启之后裔,长沙王发之五世孙,公元二三年癸未岁二月登基。刘秀称帝后,被刘秀封为淮阳王,在位3年,被赤眉军勒杀,葬于霸陵。

13、光武帝刘秀

(公元57--公元前6年)。公元25年登基,公元57年去位出生,元前6年--去世:公元57年(在位32年)光武帝,姓刘名秀,字文叔。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参加绿林起义军后,在昆阳以少胜多,打败王莽军。25年刘秀称帝。死于公元57年,时年64岁。

14、汉明帝刘庄

(公元75--公元28年)。公元57年登基公元75年去位出生:公元28年--去世:公元75年(在位18年)明帝,刘秀的第四子。明帝在位时,吏治比较严明,赋税比较少,人民生活安定。死于75年,时年48岁。

15、汉章帝刘炟

(公元88--公元58年)。公元75年登基公元88年去位出生:公元58年--去世:公元88年(在位13年)章帝,明帝第五子。章帝“好儒术”,并且实行与民修养的政策,人口增长.在位时有班超出师西域。章帝还是一位书法家,尤善草书,后世称“章草”。死于88年,时年31岁。

16、汉和帝刘肇

(公元105--公元19年)。公元88年登基,公元105年去位出生,公元79年--去世:公元105年(在位17年)和帝刘肇,章帝第四子,即位时才10岁,由窦太后临朝称制,[bai]外戚窦宪掌实权。后杀窦宪掌权。在位18年,死于105年。时年27岁。谥号为孝和皇帝,庙号穆宗。

17、汉殇帝刘隆

(公元105--公元106年)。和帝幼子,养于民间,东汉第五位皇帝。和帝死后继位,在位不足1年,病死,终年两岁,为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皇帝,葬于康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

18、汉安帝刘祜

(公元194--公元125年)。公元106年登基,出生公元94年,去世公元125年(在位19年),章帝孙,父清河孝王刘庆,即位时才13岁,邓太后掌权。太后死后掌权。安帝时政治黑暗,社会矛盾尖锐。死于125年,时年32岁。

19、汉顺帝刘保

(公元?--?年)。安帝子,少帝死后被宦官拥立为帝,在位19年,病死,终年31岁,葬于宪陵。死后庙号敬宗,谥号孝顺皇帝。

20、汉冲帝刘炳

(公元143--145年)。公元144年登基,公元145年去位,出生公元143年--去世公元145年(在位1年),顺帝的儿子,在位半年死,时年才3岁。

21、汉质帝刘缵

(公元138--146年)。公元145年登基公元146年去位,出生:公元138年--去世:公元146年(在位1年),章帝的曾孙,渤海孝王刘鸿的儿子。即位时8岁,却颇伶俐。说大将军梁翼为“跋扈将军”,被梁翼毒死。时年9岁。

22、汉桓帝刘志

(公元167--132年)。公元146年登基,公元167年去位,出生:公元132年--去世:公元167年(在位21年)桓帝刘志,章帝的曾孙。蠡吾侯刘异的儿子。桓帝即位时15岁,外戚掌权。后他依靠宦官诛杀外戚梁翼,此后又宦官专政。桓帝死于167年,时年36岁。

23、汉灵帝刘宏

(公元156--189年)。168年登基,公元189年去位,出生:公元156年--去世:公元189年(在位21年),章帝玄孙,桓帝死无子,刘宏即位。灵帝朝一团污气,宦官把持朝政,称“十常侍”。灵帝死于189年,时年33岁。

24、汉献帝刘协

(公元181--234年)。公元189年登基,公元220年去位,出生:公元181年--去世:公元234年(在位31年),灵帝的儿子,即位时9岁,董卓专权,后曹操迎献帝于许昌。220年,曹操死,曹丕自立为帝,建立魏国,汉亡,刘协被贬为山阳公,死于234年,时年54岁。

169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