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97

陈达文文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计量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山里吃吃

已采纳

二、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确认是财务会计数据计入会计信息进行记录和报告的程序,包含“应否”“作为何种要素”、“何时”和“多少金额”等四个方面的问题。会计要素是会计确认的对象,一项经济业务符合会计要素定义才能予以确认,衍生金融工具亦不例外。在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中,资产的定义是“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它是特定个体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物所取得或加以控制的”。②负债的定义是“将来可能要放弃的经济利益,它是特定个体由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将来要向其它个体转交资产或提供劳务的现有义务”。③从这两个定义中可以看出,传统财务会计中的资产和负债这两种会计要素,均强调“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如前所述衍生金融工具具有虚拟性,其立足点不在于“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而是未来期间合约的履行情况,显然与上述定义相悖,不能确认为资产和负债。收入费用确认的基础包括权责发生制原则,收入实现制原则和配比原则等,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以“过去发生交易或事项”为基础,而对未来发生的交易和事项不予承认。而衍生金融工具只是一种契约形式,签约双方只是享有某种权力和义务,并无实物交易发生,按照这三条原则,不能进入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处理的。以期货为例,在期货合约签订时,签约双方并没有发生实物交割,货物没有转移,收款的权利也没有取得,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和收入实现制原则,确认不能进行;再以期权为例,在期权的买者行使期权以前,双方并没有实质性的交易,因此也不能予以确认。也就是说,按照传统的财务会计确认基础,期货与期权这一类衍生金融工具的获得,以及持有这类衍生金融工具使所发生的亏损和盈利都不能予以确认。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衍生金融工具不能确认的症结在于它不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在传统的工业社会中合同的签约并不意味着交易能够完成,供求、价格、现金流量等众多因素都在影响合约的执行,而且,持有合约的过程中,合约的价值并没有很大的变化,以“过去交易或事项”为确认的基础在当时是最佳选择,但衍生金融工具不同于一般的合约,它是不可任意撤销的合约,一旦签订生效后,债权、债务关系即宣告成立,相应的风险并存的交易也发生了实质性的转移。而且衍生金融工具是一种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交易方式,从合约的订立到履行过程中,价值变化很大,如果等到合同履约时再确认,会计信息中没有衍生金融工具所产生的高风险、高收益的信息,整个会计信息相关性有所下降,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也无法达到“决策有用性”这一会计目标。所以,笔者认为在衍生金融工具条件下,应按相关性原则,以“风险与报酬的实质转移”为会计确认的基础,在合约订立,风险和报酬实质转移时,就开始确认,持有过程中价值发生变化,再进行后续确认,将合同订立、持有、履行的全过程全面反映出来。三、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传统财务会计的计量长期遵循历史成本原则,即会计以交易时实际支付代价(包括市场交易价格和附带成本)作为入账的依据,并且在入账以后一般不予变动。历史成本具有中立性、可核性和易于取得的优点。但衍生金融工具大多无历史成本可言。另外衍生金融工具的价格波动比较剧烈,在持有过程中,其价值变化很大,盈利时可以使企业利润几何数字增长,亏损时甚至会危及整个生存,而衍生金融工具从有价值到无价值或从低价值到高价值并不存在一个独立的交易,按历史成本原则,这种价格变动是不能反映出来的,但结果却客观存在,当这种变动是不能反映出来的,但结果却客观存在,当这种变动非常大时,就会导致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甚至产生误导作用。例如,有200年历史的英国巴林银行由于过度投机衍生金融工具在1995年2月破产了,但在它1994年末的财务报告中资产净值却超过4.5亿元,没有任何破产的征兆,对投资者形成了严重的误导。因此历史成本并非衍生金融工具最佳的计量属性。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包括初始确认的计量和持有时财务报表日的计量(即后续计量),其最理想的计量属性是公允价值。当一项衍生金融工具初始确认时,应该按照取得该项工具所支付的或所得补偿的实际价值予以计量,这一点与传统的历史成本计价基础并无不同。问题就在于持有衍生金融工具的期间,价格波动很大,按历史成本反映的信息毫无用处,而公允价值能够提供最具有相关性的信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有几个方面优势:第一,可以在财务报表上报告那些没有初始成本的衍生金融工具(如利率互换);第二,衍生金融工具价值的变化能及时确认和反映,从而为信息的使用者的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第三,有利于正确考核企业经营者的业绩;第四,有利于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同时,由于社会经济的变化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为公允价值的使用提供了社会条件。第一,资本、金融市场的高度发达,为公允价值的确认提供了客观的依据,在这种条件下,公允价值的客观性并不亚于历史成本;第二,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公允价值的取得提供了方便;第三,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为公允价值的运用创造了基础。

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计量

304 评论(12)

爷很忙2

衍生金融工具是在货币、债券、股票等传统金融工具的基础上衍化和派生的,以杠杆和信用交易为特征的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是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环节,它由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构成。鉴于衍生金融工具总是和金融市场密切相关,其价值也往往随市场行情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因此IASNo.32就采用了公允价值作为其计量属性。FASB把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最具相关性的计量属性,而对衍生金融工具则是惟一相关的计量属性。但是准则的制定除了有技术方面的要求以外,还要考虑它的经济后果。目前生效的相关准则主要包括FASB的FAS133、137、138和IASC的IAS39《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等,对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都在分类的基础上采用了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并用的混合计量模式。基于确认分为初始确认、后续确认和终止确认,计量也应分为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IASNo.39中规定初始确认以成本计量,就金融资产而言,成本指放弃的对价的公允价值;就金融负债而言,成本指收到的对价的公允价值。交易费用应计入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成本。后续计量时,对于金融资产,应依据金融资产所属的类别不同,采用不同的计量属性:(1)初始确认后,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2)不要求按公允价值计价之列且有固定期限的金融资产运用实际利率法,以摊余成本计量;(3)没有固定期限的金融资产以成本计量。对于金融负债的后续计量,也应区别不同情况,运用不同的计量属性来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而形成的利得和损失的列报分为:持有至到期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形成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净损益,交易性的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可计入当期净损益也可计入权益的变动当中。SFASNo.115把有价证券区别为三类,并对其计量标准分别做出了规定:(1)持有至到期日的债权性证券,一般应以各期末的摊余成本计量列示,从而不产生未实现的损益;(2)交易目的的证券,包括债权性证券和权益性证券,均以公允价值计量、报告,但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未实现损益在当期确认;(3)备供出售的证券,包括债权性证券和权益性证券,同样以公允价值计量、报告,但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未实现损益应递延至损益实现。

186 评论(14)

journeyjasm

1)通用业务会计准则。主要解决各行业共同行业务如货币性资产、应收账款等业务的处理。 2)特殊业务会计准则。主要解决如外币业务、租赁业务等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 3)财务报表会计准则。规范企业主要会计报表编制方法和信息披露的准则。 每一具体会计准则一般包括引言(准则范围)、定义(某准则涉及的概念)、一般确认原则、一般计量方法、一般报告原则、一般提示事项、附则(解释权和生效日期)七个部分。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284 评论(11)

我吃了一鲸

合同一旦签订就要在会计上记录(确认),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256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