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眼的狮子王
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但是这些会计计量属性与现行税法规定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差异,如何进行协调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市场全球化和需求主导化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需求的多样性和经营环境的多变性,使得企业不得不加强对业务流程的过程管理,以保证企业能及时调整,顺应多变的市场要求。传统的管理成本计量模式依附于财务会计的账务体系,难以及时、准确和真实地提供用于管理决策的相关成本信息。
管理控制层成本:
管理控制层成本显示了一种典型的战术成本特征,它一般与目标成本进行对比,产生差异进行控制。由于现代管理控制强调过程管理,因此,对管理控制层成本需要与目标成本口径一致,进行跟踪动态纪录。
将增加间接成本库和按照动因分摊是现代成本计量的基本特征。降低管理控制层成本的途径有二:
一是按责任部门预算控制成本费用发生。
二是按产品生产预算降低料工费成本。
管理控制层成本是一种基于公司预算的战术成本,财务成本信息无法完全满足其要求,它需要采用多维成本计量,这种成本函数一般要假定为线性的。它主要通过作业层实际成本汇总和事前编制各种预算成本汇总所得到。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会计计量
|烟、易戒
会计确认
所谓会计确认是指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依照规定的标准判别其是否属于会计对象并作为会计要素加以计量以及是否列入会计报表的辨认进程
会计计量
一般来说会计计量包含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两个要素
1、计量单位:现代会计的特征之一就是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
2、计量属性:指计量对象应予以计量的某一要素的特征或外在表现形式,即可以用货币计量的方面。具体包含: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
如:销售进程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确认收入
借:银行存款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角落里的镜子
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在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情况下,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个部分。一、当期所得税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即当期应交所得税。当期所得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企业在确定当期应交所得税时,对于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不同的,应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按照适用税收法规的规定进行调整,计算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编辑推荐:注册会计师:资产计税基础和负债计税基础确定2011注册会计师: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2011年注册会计师会计: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一般情况下,应纳税所得额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考虑会计与税收之间的差异,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确定:会计利润+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计入利润表但计税时不允许税前扣除的费用+(-)计入利润表的费用与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抵扣的金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利润表的收入与按照税法规定应计入应纳税所得的收入之间的差额-税法规定的不征税收入+(-)其他需要调整的因素=应纳税所得额注意:常见的需调整或易混淆的事项有:1支付违反税收的罚款支出:调增2企业因违反合同规定,支付违约金:不调整3国债利息收入:调减4企业债券利息收入或金融债券利息收入:不调整5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调增6固定资产折旧,如会计采用直线法第一年折旧100万元,税法采用加速折旧法第一年折旧150万元:调减。反之,则调增。7长期股权投资确认的投资收益:调减8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取得的现金股利确认投资收益:不调整二、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是指按照所得税准则规定当期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金额,即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当期发生额的综合结果,但不包括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的所得税影响。用公式表示即为: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初余额)应予说明的是,企业因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产生的递延所得税,一般应当记入所得税费用,但以下两种情况除外:一是某项交易或事项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计入所有者权益的,由该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其变化亦应计入所有者权益,不构成利润表中的递延所得税费用。【例题1】甲企业持有的某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为500万元,会计期末,其公允价值为600万元,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除该事项外,该企业不存在其他会计与税收之间的差异,且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不存在期初余额。『正确答案』会计期末在确认100万元的公允价值变动时,账务处理为: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l 000 000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l 000 000确认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时,账务处理为: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50 000贷:递延所得税负债250 000如果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对应科目为所得税费用,则还可以表述为:递延所得税收益: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借方发生额;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方发生额。二是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负债,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应确认相关递延所得税的,该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影响合并中产生的商誉或是记入当期损益的金额,不影响所得税费用。参见考点三【例题3】。三、所得税费用计算确定了当期所得税及递延所得税以后,利润表中应予确认的所得税费用为两者之和,即: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例题2】A公司20×9年度利润表中利润总额为3 000万元,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不存在期初余额。与所得税核算有关的情况如下:20×9年发生的有关交易和事项中,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存在差别的有:(1)20×9年1月开始计提折旧的一项固定资产,成本为l 500万元,使用年限为l0年,净残值为0,会计处理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税收处理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假定税法规定的使用年限及净残值与会计规定相同。(2)向关联企业捐赠现金500万元。假定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向关联方的捐赠不允许税前扣除。(3)当期取得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的股票投资成本800万元,12月31日公允价值1 200万元。(4)违反环保法规定应支付罚款250万元。(5)期末对持有的存货计提了75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正确答案』(1)20×9年度当期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3 000+150+500-400+250+75=3 575(万元)应交所得税=3 575×25%=89375(万元)(2)20×9年度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225×25%=5625(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400×25%=100(万元)递延所得税=100-5625=4375(万元)
『刻骨銘心』%
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纳税调整增加额包括税法规定允许扣除项目中,企业已经计入当期费用单超过税法规定扣除标准的金额(如超过照税法规定标准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附加、业务招待费、公益性捐赠支出、广告费、业务宣传费等)。以及企业已经计入当期损失但是税法规定不允许扣除项目的金额(如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纳税调整减少包括按照税法规定允许弥补的亏损和准予免税的项目,如五年前内未弥补亏损和国债利息收入等。
鼹鼠大小姐
(一)权责发生制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指收入和费用应在发生时进行确认,而不必等到实际收到现金或支付现金时才确认。比如,企业设置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待摊费用、预提费用账户‚就是体现了权责发生制原则。目前,我国行政单位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二)配比原则配比原则指收入和对应的成本费用应相互配比,并在同一会计期间内确认。配比原则包含两层含义,即因果配比和时间配比。比如,会计制度要求收入和成本、费用应相互关联,收入准则规定的收入确认条件中要求相关成本能够可靠计量,都是配比性原则的体现。(三)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指将取得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在资产处置前保持其入账价值不变。比如,会计要素的计量应基于交易事项的实际交易价格或成本,除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都是历史成本原则的体现。需要注意的是,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是谨慎性原则对历史成本原则的辩证否定,是为了达到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而采取的一种较易进行的处理方法。根据资产要素的定义,资产必须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如果不对资产减值进行确认,将对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带来不利影响。所以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于资产的增值在账面上一般不予确认,但对于已经发生的资产减值则必须予以记载,这是谨慎性原则的体现。(四)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指将与当期收益相关的支出计入当期损益,将与当期和以后多个期间的收益相关的支出计入资产价值。比如,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中,应合理区分资本化的后续支出和费用化的后续支出,就是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体现。收益性支出指与本期相关,计入当期损益,影响经营成果,列于利润表;资本性支出指与本期和以后各期相关,计入资产,影响财务状况,列于资产负债表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