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okiamycm
树立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良好形象,提出以下三点要求:一 、提高认识,进一步强化质量诚信理念和职业道德意识,切实维护行业良好信誉注册会计师行业作为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行业,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信用具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行业的建设与发展得到了各级领导、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从注册会计师行业所承担的职能、任务和作用来讲,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和职业道德的好坏,关系到事务所的信誉和行业形象,注册会计师事业发展的好坏,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途和命运。因此,质量和诚信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本质属性和核心价值,是行业生存发展的基石,也是注册会计师和从业人员安身立命的准则。会计师事务所和行业广大从业人员必须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将质量和诚信作为立业之本、兴业之基和发展之道。良好的信誉和优质的服务是会计师事务所立足市场求得发展、获得竞争优势的法宝,也是提升行业诚信度和公信力的必然选择。相反,诚信缺失,信誉低下,质量低劣,就难以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公众的信任和客户的信赖,危及事务所的生存与发展,也严重损害行业整体利益和社会信誉。前一段时间,被媒体曝光的我省一家上市公司涉嫌虚假交易、虚增业绩事件,引起了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行业的公正性受到质疑,该事务所面临着生存发展危机。为此,各事务所要牢固树立以质量为核心、以“信”为本、以“信”发展的观念,倍加珍惜行业声誉,切实维护行业信誉,坚持诚信为本、质量为先,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将诚信理念和执业准则贯彻到每一名注册会计师的执业实践中,为政府部门、社会公众提供具有诚信品质的服务产品,以诚信文化引领行业精神文明建设,以高质量的专业服务和行业公信力,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二、落实责任,全面加强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切实保证行业服务质量执业质量是会计师事务所的生命线,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维护公众利益的专业基础和诚信义务。加强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制定并实施科学、严谨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是保障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重要措施。从近几年执业质量检查情况看,事务所虽然建立了内部管理规定与质量控制制度,写在了纸上,挂在了墙上,但有相当一部分事务所的制度流于形式,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根本不执行,是“一纸空文”,内部管理混乱。这些都说明,我省一些事务所在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淡薄、质量控制与内部管理弱化等问题。在座的主任会计师(所长),是事务所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也是承担社会责任、维护行业信誉的第一责任人,在办所方针上,必须坚持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宗旨,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带头树立诚信意识,带头弘扬诚信精神,带头承担社会责任,带头维护行业声誉,履好职责,带好团队,一手抓业务,一手抓管理,不能当“甩手掌柜”,更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以单纯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置审计质量、职业道德和行业信誉于不顾,唯利是图,重利益,轻道德,重业务,轻质量。要建立健全涵盖业务承接、风险评估、人力资源、质量复核、分歧处理和自我监控等方面的制度规范。必须充实和加强质控力量,配备专人负责质量管控工作。要抓好执业准则、职业道德守则的学习贯彻工作,确保经授权负责执行业务质量管控的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胜任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准和专业权威性。要抓好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工作,将本所的质量控制制度传达贯彻到每一个注册会计师和从业人员,把遵守质量控制制度情况与员工的业绩评价、薪酬及晋升相挂钩,夯实执业管理的基础,确保责任到位、投入到位、执行到位,积极培育以质量为导向的事务所诚信文化。要坚持社会公众利益高于一切,共同监督、抵制会计造假、违规执业和恶性竞争等行为,在行业内形成对虚假会计信息、伪劣会计服务人人喊打的良好风气。三、多措并举,加强监管,切实保障行业健康发展行业监管工作是维护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石,也是行业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保障,对于提升事务所执业质量,维护公众利益,增强行业公信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省注协要将提升行业服务质量和水平作为行业工作的重点,将改进和加强行业监管工作作为保证行业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常抓不懈。要创新监管方式,完善监管制度,加强工作协调,切实提高监管水平。一是深入开展党性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职业道德守则的贯彻学习,加大政策法规、业务理论、执业准则和岗位技能培训力度,打造一支政治合格、业务过硬、服务优良的执业队伍,从而带动行业整体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升。二是不断深化业务监管,建立健全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切实把创先争优的成果转化为提升执业质量的举措,以贯彻落实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改革方案为核心,坚持风险导向检查理念,帮助、教育、督促事务所提高执业质量,积极探索对会计师事务所分类分级管理制度,细化综合评价指标并与事务所执业质量管理直接挂钩,定期向社会公布综合评价排名,引导事务所做大做强,不断提升综合实力。三是继续加大对违规执业行为的监管和惩戒力度,加强对整改措施落实的跟踪和督导,对内部管理混乱、执业质量差的事务所和不诚信执业、损害行业信誉的注册会计师,要向社会公开曝光,接受社会公众监督,促进整个行业真正步入“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的良性运行轨道。四是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树立和宣传行业诚信执业的先进典型,引导会计师事务所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激励广大从业人员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使“进一步提升行业服务质量,深入开展行业创先争优活动”成为全行业的自觉行动。
梦溪shuer
职业形象塑造的基本途径与方法有哪些呢?总的来说,有三个方面:(一)培养良好的职业心理职业心理是指个体在职业选择、职业角色扮演、职业适应、职业形象塑造等活动过程中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个体的职业心理是其个性的心理与所从事职业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个体根据自己的能力、气质、性格和兴趣偏好而去选择、从事、适应一定的职业,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有意无意地按照职业的需求去工作、行动,因而必然打上所从事职业的烙印,形成特定的职业心理。1.职业选择心理职业选择,指个体依据、运用掌握的职业信息,从自己的职业需要、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出发,结合自己的素质特点,寻求合适职业的决策过程。根据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兴德的职业的人格类型理论,每种人格类型都有相应的职业兴趣和感兴趣的职业,从中也可以看出不同个体的职业选择心理。霍兰德把人格划分成六种类型:实际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传统型。实际型:喜欢有规则的具体劳动和需要基本操作技能的工作,典型职业包括技能性和技术性的职业如农民、修理工、摄影师、制图员、机械装配工等。研究型:喜欢智力的、抽象的、分析的及独立的定向任务这类研究性质的工作,典型职业包括科学研究人员、教师、工程师等。艺术型:喜欢富有想像和创意、自由、具有艺术性质的工作和环境,典型职业包括演员、画家、设计师、歌手、音乐家、诗人、作家等。社会型:喜欢社会交往、关心社会问题、乐于教导和帮助他人,典型职业包括教师、教育行政人员、咨询人员、公关人员等。企业型:喜欢从事领导及企业性质的职业,典型职业包括政府官员、企业领导、销售人员等。传统型:喜欢有系统有条理的工作任务,典型职业包括秘书、公务员、会计、同书馆员、出纳等。2.职业适应个体在进入职业岗位后,心理上必然要发生变化。实际的工作岗位与原来想像中的岗位总是有一定差距的。个体需要对职件及自己所做出的选择作进一步了解、评定,探测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途径,以争取自己在职业中的成功。在职业道路中,个体还会碰到职业中的种种变动,职业与家庭生活的协调等许多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保证个人积极成长,最终保证职业组织的发展,都涉及个体对职业的心理适应问题。个体要增强自身对职业的适应能力,应培养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首先,个体应对自己的能力、智力、性格等方面有一个客观、准确的了解,并积极进行自我教育,把握与适应周围的环境。其次,个体应对自己将从事的职业进行全面了解,逐步培养自己对职业岗位的认同感,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职业工作中去。再次,针对自己在职业适应中的不良情绪反应,个体要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予以克服或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疏导。3.职业角色扮演心理职业角色是个体在一生中所扮演的几个最关键的角色之一。从心理的角度讲,个体在进行职业角色扮演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体要培养良好的职业角色意识。所谓职业角色意识,是指职业承担者对自己所承担的职业角色的看法和认识。如果个体对自己所承担的职业角色非常明确,即职业角色知觉良好,在职业角色行为中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他所担任的职业任务就会完成得很好,也就更容易塑造出良好的职业形象。第二,个体要加强对职业角色的学习。职业角色学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习职业角色的权利、义务和规范;二是学习职业角色的知觉、情感和态度。前者是职业角色的“硬件”,后者是职业角色的“软件”。例如,一个企业的工人,不但要知道工人的职责、各种规章制度,而且对工作要积极热情,要培养形成“爱岗敬业”的良好意识,从而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工人这一职业角色。第三,要培养良好的职业角色扮演心理素质。在职业角色扮演中,个体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遇到角色冲突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有一种过硬的心理素质。(二)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精神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范围内所遵守的行为规范,用以调整职业内部、职业与职业之间、职业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各行各业尽管千差万别,但都有各自的职业道德,它是社会道德在职业行为中的特殊表现。在现代社会,职业道德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角色道德。它不仅是社会道德系统中的一个有特色的、新兴的分支,而且是一个较有代表性、起中坚作用的道德层面。它具有道德的时代特征,是现实社会的主体道德;它具有社会公共性和示范性,是一种实践化的道德。职业道德是一个社会组织面向社会现实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标准,起着对外树立行业形象,对内培养和考评人员素质、协调和统一群体风格的作用。对个体而言,职业道德精神或意识的培养,是塑造其良好的职业形象的关键。(三)培养良好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个体职业形象塑造的主体。职业能力的培养包括职业技能的培养、职业创新能力的培养、职业角色转换能力的培养等方面。1.职业技能的培养掌握良好的职业技能是个体从事职业活动的前提。而且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里,对职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个体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掌握各种职业技能和科学知识,才能适应现代职业的发展。一方面,要勤于业务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做到不仅能胜任自己所承担的工作任务,而且效果、水平是“高、精、尖”的;另一方面,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进行知识积累、更新。特别是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对个体的职业活动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或作用。2.职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职业能力当中,创新能力是关键。创新能力不仅表现为知识的摄取、改组和运用,而且是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并改造环境的应变能力。在职业活动中,个体的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其所承担的职业任务效果的高低。为此,个体首先必须树立创新意识,要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其次,个体在职业实践中,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加强对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培养自己的想像力、创造力等。3.职业角色转换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结构也随之在不断发展变化。以我国为例,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人们就业的方式逐渐多元化,而且职业之间的流动,转换日益频繁。以往更多的是一生就从事一项工作、一种职业,但在今日科技发达的时代中,社会变迁快速,社会流动性大,如都市人口的膨胀、新地区以开发引起就业、失业人员出现大轮回。因此,无论是地域上的横向流动,还是代际职业、个人职业的升降等综合流动都有加剧的趋势。这就要求个体培养良好的职业角色转换能力,以适应新的职业角色要求。有帮助请采纳!谢谢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