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关少爷Billy
对盈余管理基本特征的研究有助于把握盈余管理研究的内容和框架。根据前面的讨论,盈余管理的基本特性包括: 从一个足够长的时段(最长也就是企业的整个生命期)来看,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减少企业实际的盈利,但会改变企业实际盈利在不同的会计期间的反映和分布。换句话说,盈余管理影响的是会计数据尤其是会计中的报告盈利,而不是企业的实际盈利。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运用和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的运用时点、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都是典型的盈余管理手段。2.盈余管理必然会同时涉及经济收益和会计数据的信号作用问题。这里所说的经济收益与上段提到的企业实际盈利并没有实质上的差别。尽管人们并不知道企业究竟有多大的经济收益,但盈余管理最终还是离不开经济收益这一基准。更何况在盈余管理研究中,人们已开始寻找某些指标如现金流量等并试图在某种意义和程度上来反映经济收益。应当注意到,无论是盈余管理在企业的实践还是盈余管理的理论研究都非常关心会计数据的信息含量和信号作用。盈余管理所瞄准的方向正是会计数据的信息含量和信号作用。关于盈余管理的“经济收益观”与“信息观”的地位和重要性,在不同的国家由于证券市场的发达和完善程度差异较大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发达证券市场环境下的盈余管理,人们考虑会计数据的信息含量和信号作用就会多一些,其“信息观”的重要地位也更加明显些;相反,欠发达证券市场环境下的盈余管理,人们则容易拘泥于会计报告收益与经济收益或其它法规决定的收益之间的偏差,其“经济收益观”的地位相应地更为突出。
吹吹再吹
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的区别:(1)法律法规的认可与否:盈余管理产生的条件是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使得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符合来选择相应的会计政策,进行会计处理,这便企业以合法的手段调节利润成为可能。而利润操纵则是采用木合法的手段改变企业的盈余信息,其目的是欺骗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获得不当利益(2)运用的手段不同:由于盈余管理是以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为前提条件,所以手段的应用是在会计法律法规和准则的范围内进行的。利润操纵则是以不合法的手段来粉饰企业的财务报表,如提前确认营业收人与推迟确认本期费用,利用销货退回的会计处理在年终摘假销售,长期潜亏挂账等。利润操纵的有些手段但是突破了一定的限度,就成为不合法的操纵行为(3)行为的动机不同: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都会使企业的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受到损害,但两者的动机有较大的不同。盈余管理其目的不外乎满足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要求、合理避税、便自己的管理业绩和管理才能得到认可。而利润操纵则是管理当局利用信息的不对称,采取欺诈手段不合法地调整企业的盈余,实现不当获利的人仅是企业的管理者,而大多数股东和其他信息使用人则成为受害人。拓展资料:1,产生盈余管理的原因:权责发生制的固有缺陷是形成盈余管理的主要因素。应计制会计或权责发生制试图将经济实体发生的交易与其他事项和情况,按照其产生的财务结果在不同期间加以记录,而不是在经济实体实际收人或付出现金时予以确认。因此,为了反映经济实体在某一期间的业绩,而不是仅仅记录现金的收人和支出,应计制会计采用了预提、待摊、递延以及分配等方法程序,将各期间收人与费用、收益与损失配比。
双子座的小蛇
常见的盈余管理手段主要有四种:1。注销巨额资产。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企业组织结构发生变动的时期。企业注销巨额资产,把未来的费用列支在当期,这样,以后各期的收益有可能上升,未来的盈利就有了保障。根据分红计划假设,如果企业的净收益低于奖金计划规定的盈余下限,其经营者为了在未来提高盈利以获得高奖金,也会注销巨额资产。2。收益最小化。出于政治成本动机和监管动机的企业,其收益最小化的盈余管理行为较多。例如对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存货采用后进先出法,将应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予以费用化等。3。收益最大化。当企业的净收益处于奖金计划规定的盈余下限与上限之间时(分红计划假设)、当企业面临违反借款合同时(债务契约假设)、企业具有资本市场动机时,管理当局都会采取收益最大化的会计政策。例如费用资本化,存货改用先进先出法,与关联方进行交易等。4。利润平滑。举借长期借款的企业管理当局,为降低违约风险而子滑债务契约中规定的财务比率(债务契约假设);管理当局是风险厌恶型等都会采取利润平滑的会计政策。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