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onazhang77
1、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之前被放出去做了一周的日本企业项目,同时也是第一次觉得原来小项目也能学到这么多东西,这么有意思。客户是日本制造业巨头在中国的子公司之一,其主营业务是从日本关联方处采购电子产品及其零部件并销售至内地和香港,是一家典型的贸易型企业。由于是日本企业的中国子公司,客户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全部按照日本总部的指示制定,充斥着日本企业典型的谨慎工作作风。有一次在茶水间和客户市场部的员工聊天,我们都抱怨日企不好做,关联方多且难对平。客户听了调侃道他们怎么会不好做,他们宁可亏损也不愿意承担风险,把风险降到最低。这种极度的风险厌恶在存货的跌价准备计提政策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十五条:“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所以对于存货而言,只要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就不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而这家日本企业用库龄的长短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具体做法是库龄小于3个月的为活跃产品,不计提跌价准备;库龄3至6个月的为慢速产品,计提25%的跌价准备;库龄6至12个月的长账龄产品计提50%的跌价准备;库龄超过12个月的存货则100%全额计提跌价准备。而这就包括了最近一年价格一直上涨的内存条、硬盘等半导体存货。了解内存市场、或者经常在PC端吃鸡的小伙伴肯定对去年内存的涨价印象深刻,甚至还有文章报道很多技术宅屯内存发家致富的新闻。内存颗粒的涨价、需求端口的产量增加和美光桃园工厂出现停产事故都或多或少为内存价格的上涨做了贡献。
柏林熊77
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如下的问题:某股份有限公司为商品流通企业,截至2005年12月31日,库存甲商品账面成本余额为200万元,数量10件,每件单位成本为20万元,如果公司向供货商购买同样规格的甲商品,每件采购单位成本18万元,则甲商品是否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假设该公司2005年12月初甲商品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零。这时,很多公司认为甲商品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而且金额为(20-18)×10=20万元。从表面上看这样计提似乎很对,但实际是没有理解《企业会计准则一存货》关于存货跌价准备的阐述。《企业会计准则一存货》中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对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而可变现净值的确定方法中明确规定:产成品、商品和用于出售的原材料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根据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后的金额确定。同时,规定了可变现净值中估计售价的确定方法:1.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通常应以产成品或商品的合同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2.如果企业持有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订购的数量,超出部分的存货可变现净值,应以产成品或商品的一般销售价格作为计量基础;3.没有销售合同约定的存货(不包括用于出售的材料),其可变现净值应以产成品或商品一般销售价格(即市场销售价格)作为计量基础;4.用于出售的材料等,应以市场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这里的市场价格是指材料等的市场销售价格。从上我们可以看出可变现净值减去存货的账面成本等于该存货未来的利润(或亏损)。存货计提跌价准备是谨慎性原则的具体运用,所以如果该存货未来发生亏损,则需要加以确认,也就是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果该存货未来发生利润,则不需要加以确认。这样我们也能很容易理解可变现净值中估计售价是如何确定的,估计售价就是该存货未来预计产生的销售收入。
冬雨霏霏nz
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如下的问题:某股份有限公司为商品流通企业,截至2005年12月31日,库存甲商品账面成本余额为200万元,数量10件,每件单位成本为20万元;如果公司向供货商购买同样规格的甲商品,每件采购单位成本18万元,则甲商品是否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假设该公司2005年12月初甲商品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零。这时,很多公司认为甲商品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而且金额为(20-18)×10=20万元。从表面上看这样计提似乎很对,但实际是没有理解《企业会计准则一存货》关于存货跌价准备的阐述。《企业会计准则一存货》中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对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而可变现净值的确定方法中明确规定:产成品、商品和用于出售的原材料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根据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后的金额确定。同时,规定了可变现净值中估计售价的确定方法:1.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通常应以产成品或商品的合同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2.如果企业持有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订购的数量,超出部分的存货可变现净值,应以产成品或商品的一般销售价格作为计量基础;3.没有销售合同约定的存货(不包括用于出售的材料),其可变现净值应以产成品或商品一般销售价格(即市场销售价格)作为计量基础;4.用于出售的材料等,应以市场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这里的市场价格是指材料等的市场销售价格。从上我们可以看出可变现净值减去存货的账面成本等于该存货未来的利润(或亏损)。存货计提跌价准备是谨慎性原则的具体运用,所以如果该存货未来发生亏损,则需要加以确认,也就是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果该存货未来发生利润,则不需要加以确认。这样我们也能很容易理解可变现净值中估计售价是如何确定的,估计售价就是该存货未来预计产生的销售收入。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存货计提跌价准备的计提关键是该存货未来是否发生亏损,即对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而不是将存货的账面成本与存货的重新取得成本进行比较,即不是对存货的重新取得成本低于存货账面成本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再来分析前面的案例。如果在2005年12月31日甲商品的每件市场不含税销售价格为24万元,每件估计发生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3万元,则甲存货未来的利润(或亏损)=10×(24-3-20)=10万元,没有发生亏损,所以甲商品无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也许,还是有人认为甲商品的账面成本的确高于目前的采购成本20万元,对公司也的确造成了损失,为什么不计提跌价准备?其实,公司少赚钱和赔钱是两个不同的结果。甲商品的账面成本的确高于目前的采购成本,这最多说明甲商品少赚20万元的利润,但甲商品未来估计还有10万元的利润,说明甲商品的账面成本能够在未来得到回收,所以不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反过来,即使甲商品的账面成本低于目前的采购成本,如果估计甲商品未来发生亏损,也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京京魅力
先确认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假设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是100W 存货的成本是120W 你的存货的账面成本就要变成100W 说了白了就那个低按那个。 而上面的例子的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 20W 贷:存货跌价准备20W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