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360

stella1135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持续经营会计分期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shtray喵

已采纳

会计确认4个

持续经营会计分期

85 评论(12)

qiuqiuFreda

单位投入1台价值十万的全新设备和货币资金五十万的会计分录。

326 评论(13)

九州至尊

会计分期又称会计期间,是持续经营前提的补充,是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人为划分成若干个相等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账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132 评论(9)

逛街搵食人

一方面,持续经营假设并入会计分期假设不会对以往的会计处理方法产生影响。基于持续经营假设,会计主体采用历史成本而非清算成本来确认计量各项资产要素,所有资产也将按预定的目标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被耗用出售,它所承担的债务也将如期偿还,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也就被看作是一系列连续报告的组成部分。实际上,建立在会计期间假设基础上,上述会计处理方法也未尝不可,并且是现实的选择。会计期间不只包含了“本期”的含义,还有“下期、以后各期”的含义。最具说服力的是,以前所称资产在持续经营假设基础上摊销,实际上却是以会计期间为基础。如某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为15年,它并不是以企业仅持续经营15年为基础,而是以15个会计期间为基础。另一方面,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会计分期本来就早于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的出现只不过导致了会计分期的缩短和定期化,如虚拟企业的出现使持续经营不再存在,而对会计分期的回归运用仍然可行;而且在信息技术时代,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风险日益增大,随时可能被清算和终止,故而关注每一会计期间同样是必要和明智的。因此,如果绝大多数会计期间按既定目标发展,可以认为持续经营是合情合理的;如果多数会计期间业绩不佳,企业的持续经营是难以成立的。与其由不确定的持续经营推导出会计期间,不如由可以确定的会计期间演绎持续经营。

199 评论(8)

九种特质

有了持续经营,才有会计分期,所以,持续经营是会计分期的前题

287 评论(10)

小琳子雄霸天下

根据持续经营假设的基本前提,一个企业将要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要最终确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只能等到一个企业在若干年后歇业的时候核算一次盈亏。但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投资决策要求及时的信息,不能等到歇业时一次性地核算盈亏,资产资本要定期计价,收入利润也要定期核算,以保证资本保持和股利发放,经营者和外部各利益相关者也需要及时了解企业的信息,会计分期有必要存在。就需要将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分期核算和反映,也就是会计分期,并不是由于企业持续经营,才产生了会计分期将持续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利于分期核算报告,会计分期并不是从属于持续经营的一种技术安排。

162 评论(10)

耶阿吃吃吃

通俗的讲:会计主体就是会计核算的对象。比如产品,固定资产……持续经营是一种假设性说法,就是指企业会一直经营下去,不会出现倒闭或者其他状况;会计分期就是把核算期分成若干相同的期间,比如月,季度,半年,年;货币计量就是拿货币来表示核算的对象,比如一台电脑,会计核算不会是一台电脑,而是5000元人民币。

297 评论(12)

飘飘飞雪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

198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