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22

yyy777777777777777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怎么培养创新精神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吃肉肉变胖子

已采纳

会计学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提倡通过“三练三创”人才培养体系,来实现大学生实践教育的目的,即通过吃苦耐劳意志训练、组织纪律与团队精神训练、职业素质能力训练,使得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创业精神等三方面的能力。因此,在院校的积极号召下,就会计学专业而言,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始终是离不开学生自身的认识,同时也与课堂教学、考核评价等内容相关,分别探讨如下。1.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模式,形成创新意识结合目前课堂学习的情况来看,学生积极转变学习模式有助于创新意识的形成。一方面,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与方法,往往需要创新能力的渗透与参与,这个过程中本身也是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相比于过去的大学生而言,现代大学生的生活整体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因而真正吃过苦的学生越来越少,基于这个现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作为会计学专业学生,需要积极转变学习模式,树立良好的职业规划意识;另外一个方面,也需要积极转变相关章节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工作,以此更好的适应我们自身的学习需求。2.提升教师队伍建设质量,选择合理的创新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在会计学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自然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为了更好的发挥教师队伍的作用,学校需要进一步加大教学投入,做好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培训管理工作。在推进创新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突出专业教学的特征,满足基本的课程设置需要,另外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选择合适、针对性强的创新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进一步突出教学实践特征,提升整体教学的有效性与创新性。3.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的适应会计学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需要,教师方面也应该联合学生共同丰富课堂教学形式,通过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来确保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特别需要避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根据实践教学的客观需要,进一步改善课堂模式,通过引导大学生接触企业会计实务工作的方式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观察力,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同样也可以激发学生的会计制度创新意识,满足创新思维的发展要求。4.积极改进考核评价环节,将创新能力纳入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改进考核评价环节,这不但是考核评价的特征所决定的,同样也是未来会计学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所决定的。一般来说,高质量的考核评价体系需要设置会计制度的相关考核问题,另外还需要通过课堂随机提问等方式来进行综合评价,而制度规范与设计缺陷的分析则应该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要素予以考核,最后再将期末试卷、课堂参与等部分占比为50%,确保考核评价的有效性,满足会计学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锦绣·下旬2021年6期

会计怎么培养创新精神

98 评论(12)

紫雨洋依

做法如下:

在现代化生产条件下,以模具和流水作业线作为典型代表,很难做到有别于其他;甚至现代办公条件下,剪切、复制、粘贴被广泛运用,已很难见到有别于其他;更有甚者,动物都开始进行了克隆!这一切,来源于心,心思。

因为只有有了这种流水线的心思、复制的心思、克隆的心思,才能制造出这样的生产线,才能复制出这样的文本,也才能克隆出这样的动物。而我们现在说的这种“匠心”,就是和上述种种心思相反的一种心思。这种心思,正因为其独到、独运,才显得巧妙,才显得别具一格。

会计人也是平凡普通的工作人员,但他们在工作中,不能将自己与其他的业务部门隔离开来,如果那样,则是一个做死账的会计,不熟悉实际情况的会计。

只有当会计人融入业务部门,和业务人员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后,他所处理的会计事项才会符合企业的业务实质,业务信息才能及时转化为财务信息,财务信息反过来又迅速为业务服务,达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这个时候,会计人的合作精神的价值便全部体现出来。

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合作共赢是合作精神体现出来的大格局,会计人既可以实现企业内部的互联互通,也可以实现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既可以实现企业内部的合作共赢,也可以实现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共赢。

会计人的合作精神肯定有助于企业效益的最大化,为企业的发展营造更加和谐的氛围。

“工匠精神”在当今企业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学习价值。

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 “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

当其他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再出新品、再圈钱”的循环时,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依靠信念、信仰,看着产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最终,通过高标准要求历练之后,成为众多用户的骄傲,无论成功与否,这个过程,他们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脱俗的、也是正面积极的。

中国很多企业的产品质量为什么搞不好?原因虽然很多,但最终可以归结到一个方面上来,就是做事缺乏严谨的工匠精神。

企业不能盲目学习和引进日本式管理。日式管理最值得学习的是一种精神,而不是具体做法。这种精神就是匠人精神。所谓工匠精神,第一是热爱你所做的事,胜过爱这些事给你带来的钱;第二就是精益求精,精雕细琢。

精益管理就是“精”“益”两个字。在日本人的概念里,你把它从60%提高到99%,和从99%提高到99.99%是一个概念。他们不跟别人较劲,跟自己较劲。

109 评论(13)

mujiontheway

培养全方位思维吧,不能在财务的小圈子里思考问题,要了解公司业务的关键点,熟悉内部控制点等等。因为财务是企业各项业务成果的最终反映,是企业最关键的管理要素,是最终关口,没有掌握和把控核心事务的能力,就不能履行好财务的监督职能

314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