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谦妈妈2015
EVA(Economic Value Added)是经济增加值的英文缩写。1982年,美国著名的咨询公司Stern Stewart将这一概念引入公司财务管理体系,引起了全球会计理论界和企业实务界的广泛关注,被《财富》杂志称为“当今最炙手可热的财务理念”。EVA的理念与公认会计准则存在许多差异,因此国际上有许多研究如何将按照公认会计准则编制的报表进行调整以得出科学的EVA的文献。由于EVA在企业应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巨大作用,以及我国2006年明确提出鼓励企业采用EVA体系,国内的学者也纷纷投入到这项研究中来。但国内的文献绝大多数都是以1日准则为依据进行研究,在我国2007年实行了新会计准则之后,这些结论已不再适用。为了更好地促进EVA在我国的应用,本文提出了基于新准则的EVA计算方法。 $ F: F, _$ t/ b. G7 ]一、EVA调整项及实务操作方法; ]0 i+ }6 E1 ?; ]3 ^; S2 T. r1.费用化研发支出。新准则要求企业将研发项目划分为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计入当期管理费用,开发阶段的支出要予以资本化。这与旧准则要求全部在当期减除不同。EVA认为研发费用是致力于企业长久发展而进行的一项投资,其投入可以使企业在未来更具竞争力,因此应该全部资本化,即不在当期一次性减除,而是在以后的连续几期平均减除。 $ l H+ \+ \6 U6 I0 f6 g在实务操作中,将研究阶段的费用加入到资本总额中,并将其在今后的5年内平均扣除。与旧准则相比,区别在于不调整开发阶段费用。 & ~! ^) l% a; p/ X6 s; p2.市场开拓费用。根据会计准则,市场开拓费用应在发生当期一次性核销。而EVA认为,市场开拓费用是企业为了获得长久利益而进行的一项投资,例如广告费的投放,能够扩大企业及产品知名度,带来品牌效应,对公司未来的市场份额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对于市场开拓费用应予以资本化。在实务操作中,应将市场开拓费用加入到资本总额中,并将其在以后的摊销期内平均扣除。此处与旧准则无差异。 0 a3 @. H: L9 ~/ u7 \/ y. ? X3.资产减值准备。减值准备的计提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会为管理层操纵财务报表打开方便之门。EVA认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在损失和收益还没有实际发生之前’就去确认,结果使当期利润不实,会计利润和现金流出现较大差额。为了抵消这种偏差,需要对资产减值准备进行调整。在实务操作时,应在利润中加回计入在利润表中的资产减值损失额,并在计算资本总额时加入排除税收影响的资产减值准备的期末余额。此处与旧准则的计算有一定差异。首先,旧准则没有资产减值损失项;其次,根据旧准则,商誉需要计提折旧,EVA不承认这种做法,因此对商誉单独处理,加回折旧影响。而新准则不再对商誉计提折旧,但允许计提减值准备,并作为资产减值准备的一个子目,因此根据新准则计算EVA不再加入商誉调整,只对资产减值准备总额调整即可。 * S/ ]5 n, _# f6 C# ~6 Y ?; M/ P* r4.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就是指资产或负债因公允价值变动所形成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样是在收益实现之前提前确认,会造成会计利润的偏差,因此也应该在当期经营利润中去掉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形成的影响。在实务操作时,用税前利润减去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时资本总额中应减去排除税收影响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额。旧准则没有此项目,因此没有这项调整。 3 _+ V* V- J+ z! S0 e( X1 r5.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是由暂时性差异导致的当前已经支付,并预期能够抵减未来所得税费用的资产;而递延所得税负债是企业留存,并预期将于未来支付的所得税费用。根据EVA的思想,递延所得税资产已经支付,不应作为企业资本的一部分;相反递延所得税负债留存企业,应该作为资本的一部分处理。但是这里需要排除其中包含的资产减值准备及公允价值变动影响额,因为前文已经将资产减值准备和公允价值变动进行调整,此处如不排除会造成重复调整。在实务操作时,在资本总额中减去排除资产减值准备及公允价值变动影响额的调整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加上相应的调整后递延所得税负债。同时,税后净营业利润应加上调整后递延所得税资产本年增加额,并减去调整后递延所得税负债本年增加额。此处与旧准则差异较大。首先,旧准则没有这两项,而是以递延税项的借方和贷方列示,项目名称变化较大。其次,旧准则各项减值不列入此项而通常计入管理费用,所以项目内容变化也很大。 ( K# |4 }9 F: y F: A# V8 ~6.战略性投资。战略性投资是企业重大的投资项目,往往是短期内投资量较大,但却无法提供投资回报,而在3、5年后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和长期利益的投资项目。如果把它计入资本总额,会导致资本成本的增加,而这种项目在短期内不形成经营利润,因此会大大降低企业的EVA值。在这种负激励之下,管理者可能会拒绝这种战略性投资,从而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EVA将战略性投资分列出来,在投资带来经营利润之前,不将其列为资金成本的计算范围。这种处理方法可以良好地克服战略性投资对EVA的抵减作用。在实务操作时,用资本总额减去当期未产生效益的战略性投资即可。此处与旧准则无差异。 . W3 _( `# A: w) [ g( K% l( S7.无息负债。EVA认为有一些负债在一定程度上是不用花费成本的,如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在计算EVA时应将其从资本总额中减除,这样可以鼓励管理层合理筹集资产,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率。在实务操作时,资本总额中负债部分只加计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应付债券、长期借款等四项即可。此处与旧准则相比,只是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项目名称略有变化。 ^4 {+ Z k$ S8.汇兑损益。汇兑损益是企业在发生外币交易、兑换业务和期末账户调整及外币报表换算时,由于采用不同货币,或同一货币不同比价的汇率核算时产生的、按记账本位币折算的差额。EVA认为汇兑损益部分不是由管理层决策所能控制的,它属于公司正常运营以外发生的损益。因此,在计算EVA时只有将其剔除才能反映公司经营业绩的公正性。在实务操作时,用税前利润加上汇兑损失净额,并在资本总额中加回税后汇兑损失净额。此处与旧准则无差异。 / e, i7 q! Q' W, J; E& h9.营业外收支。营业外收支是指与企业业务经营无直接关系的收益和支出,是企业财务成果的组成部分。EVA体系强调企业应主要关注其主要业务的经营情况,对于营业外收支需要在税后净利润中予以剔除。例如不可抗力带来的损失是企业无法控制,不可避免的,同时也不是经常性的损益,不反映企业的真实生产经营能力,因此应该将其从财务成果中剔除。在实务操作时,可以以营业利润总额为基数计算税后净营业利润,并从资本总额中减去税后营业外净收益。旧准则的营业外收支内容还包括投资收益和补贴收入等项,需要排除这些项目的影响金额才可以,因此存在一定差异。 % e3 l! Q9 a7 O# [- F0 r10.员工培训费用。按照新准则的规定,员工培训费应直接计入管理费用,从当期扣除。EVA认为员工培训费用是关系企业长久发展的一项重要投资,会在企业运营的多个年度体现出其效果,应将这笔费用资本化。在实务操作时,用营业利润加上当期员工培训费用,并减除员工培训费用累计摊销额,计算资本总额时应加回税后员工培训费用累计未摊销额。旧准则通常不披露此项内容,因此此项数据难以获取,一般不调整。 / [. @9 N ^) `1 I1 [ V11.停业部门损益。企业财务报表中记录的是企业当年实际发生的全部经营成果,这其中包括企业当年停业部门带来的损益。EVA除了客观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以外,还力求对企业未来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它认为当年已经停业的部门,不会在企业未来产生影响。因此,EVA将这部分影响排除。在实务操作时,用营业利润减去停业部门净收益,并在资本总额中减去税后停业部门净收益。此处与旧准则无差异。 8 }# f7 Y: H9 t" Q, p12.利息费用。EVA的计算中,资本成本部分包含着利息要素在内,相应的税后净营业利润是未扣除利息支出的利润概念,而按照我国会计准则的要求,企业在计算会计利润时,利息要作为财务费用从利润中扣减,因此此项需要调整。在实务操作时,在营业利润基础上加回利息费用,并在资本总额中加回税后利息费用额。此处与旧准则无差异。 - i; O/ ]; [8 L2 ~; I, q( _13.所得税调整。由于上述项目的调整涉及到了对企业税前净营业利润的调整,这使得用调整后的税前净利润乘以现行税率得出的所得税与损益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存在差异,只有将这个差异进行重新调整后才能得出真实的EVA。在实务操作时,只需以调整后的利润总额为基础计算所得税费用并减除即可。 3 p) K* O( h8 @$ r1 [二、EVA的计算公式7 F3 j' r. u2 l5 SEVA表示的是一家公司在扣除资本成本后的资本收益,它等于税后净营业利润(Net Operating Profit After Tax,NOPAT)与全部资本成本(Capital Charge,CC)之间的差额,全部资本成本则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Weight Average Cost of Capital,WACC)和调整后的资本总额(Total Capital,TC)的乘积。用公式表示为: + g j! \7 J; D& }综合以上各项调整要素,NO-PAT和TC的计算公式为: 3 k& Y" R0 Y9 s( ?NOPAT=[营业利润+利息支出+当期费用化研发支出-费用化研发支出累计摊销额+市场开拓费用-市场开拓费用累计摊销额+资产减值准备本期增加额-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汇兑损失+员工培训费用-员工培训费用累计摊销额-当期停业部门净收益]×(1-所得税率)-调整后递延所得税资产本年增加额+调整后递延所得税负债本年增加额; . X/ e8 R7 B1 F4 `9 ~TC=股东权益合计+税后费用化研发支出累计未摊销额+税后市场开拓费用累计未摊销额+税后各项准备金期末余额-税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调整后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调整后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税后汇兑损失-战略性投资期末余额-税后营业外净收益+税后员工培训费用累计未摊销额-税后当期停业部门净收益+税后利息支出+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应付债券+长期借款。9 W* r G) u" j- K) I! X2 i三、应用EVA的计算公式应注意的问题0 a7 f2 S/ n& w1 G @以上公式是根据EVA的计算理念推出,有些具体项目和会计准则要求列示的内容有一定出入,因此,需要根据EVA的思想确认具体的对应项。在应用时应注意:(1)研发费用根据公司的性质和投入的预期效果,摊销期一般在3年至8年之间。据统计,美国公司研发费用的平均有效时间为5年,目前我国企业也可采用5年作为摊销期:(2)市场开拓费用以当期发生的广告费、业务宣传费及其他市场开拓费用的总和来确定;(3)战略性投资以在建工程项目为准,计算资本总额时减除在建工程项目期末余额即可;(4)员工培训费用以当期支付的职工教育经费为准计算;(5)利息费用采用会计报表附注中财务费用里的利息支出来确定。 1 m2 b/ I: w/ A& c* cEVA作为一种基于价值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逐渐为实务界认识和认同,并作为一种新的公司治理和业绩评估标准,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AT&T、可口可乐、西门子等著名的大公司相继引入EVA指标,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国企业面临着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需要尽快地认识EVA,采用EVA,以先进的理念武装企业,才能求得深远、长足的发展。
满堂红李娜
1、服务对象不同。审计调整分录是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审计成果的一种体现。会计调整分录是被审计单位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对审计结果的一种确认。2、用途不同。会计调整分录是为被审计单位调整会计账目而用的;而审计调整分录是审计人员为被审计单位代编审定会计报表服务的。3、调整的时点、期间、内容不同。会计调整分录是在审计的会计报表截止日以后会计期间对资产负债表项目会计账簿进行的调整,并且表现为对以后财务状况的影响;审计调整分录是对会计报表进行的调整。4、调整分录的表达形式不一样。制作会计调整分录必须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审计调整分录是对会计报表项目进行调整,对于会计报表上没有出现的过渡性结转会计科目可以省去。5、调整范围的差异。对不影响会计报表的实质内容调表不调帐的重分类调整就不属于会计调整分录的范畴,却属于审计调整的重要内容。
月球的球球
一、经济附加值:
EVA(Economic Value Added)是经济增加值的英文缩写,指从税后净营业利润中扣除包括股权和债务的全部投入资本成本后的所得。其核心是资本投入是有成本的,企业的盈利只有高于其资本成本(包括股权成本和债务成本)时才会为股东创造价值。
二、经济附加值的计算:
经济附加值(EVA)的计算公式:
EVA = 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投资资本总额】TC)
其中,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 = 营业利润 + 财务费用 + 投资收益 - EVA税收调整
或者:
税后净营业利润 = 销售额 - 营运费用 - 税收
或者:
税后净营业利润 =营运收入 ×(1-所得税率)
经过拓展后可有公式:
税后净营业利润 = 息税前利润(EBIT)×(1 - 所得税率)+ 递延税款的增加
EVA税收调整 = 利润表上所得税 + 税率 ×(财务费用 + 营业外支出 - 营业外收入)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 = 债务资本成本率 ×(债务资本市值/总市值)×(1-税率)+股本资本成本率 ×(股本资本市值/总市值)。
三、eva在企业绩效考核中的意义:
采用EVA指标评价财务业绩,具有一定的优势:
1、考虑了权益资本成本:
我国现行的财务会计只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的成本,没有将权益资本成本从营业利润中扣除,这样计算出来的会计利润不能真实评价公司的经营业绩。同时也会使经营者误认为权益资本是一种免费资本,不重视资本的有效使用。
EVA能将股东利益与经理业绩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由于经济增加值是一个绝对值,所以,EVA的使用能有效解决决策次优化问题。因为,增加EVA的决策也必然将增加股东财富。例如,采用投资报酬率作为部门经理业绩考核指标时,部门经理将会放弃高于资金成本而低于目前部门投资报酬率的投资机会,或者减少现有的投资报酬率较低但高于资金成本的某些资产,以提高本部门的业绩,但却损害了股东的利益。EVA可以避免内部决策与执行的冲突,使各部门目标与整个企业目标一致。
表:部门经理基于ROI或EVA做出的决策及其结果:
注:ROI1为在不考虑新投资机会情况下的计划投资回报率;ROI2为新投资机会的投资回报率。
2、能较准确地反映公司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价值:
传统业绩评价体系以利润作为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指标,容易导致经营者为粉饰业绩而操纵利润。而EVA在计算式,需要对财务报表的相关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避免了会计信息的失真。调整的目的在于创造一种能使管理者像所有者一样行动的业绩计量方式,其具体目的包括:调整稳健会计的影响(如研发费用资本化、先进先出法)、防止盈余管理(如不提坏账准备)、消除过去的会计误差对决策的影响(如防止资产账面价值不实)等。
3、能较好地解决上市公司分散经营中的问题:
公司下属的各部门均可根据各自的资本成本来确定部门的EVA财务目标,这些目标还应该通过部门间的而沟通来互相协调和互补。每个部门可同时制定长、中、短期目标,用于不同的财务目的。公司总部则可根据公司的总体规划和总资产以及部门的EVA指标,综合制定公司的EVA目标。因此,许多经营上的问题,如是否接受新的投资项目、公司的分散经营范围如何确定、是否放弃某个部门或某项投资,其答案都取决于股东的价值是否增值、EVA能否实现。
4、可作为财务预警指标:
首先,EVA作为一种创值指标,由于它不仅考虑了公司使用的全部资本,充分利用了公司提供的全部公开信息,而且考虑了风险、含有企业外部的市场信息。而传统的创利指标完全依赖于企业内部的报表信息。所以相对于传统的财务指标,EVA更具有信息可靠性;
其次,由于EVA针对现行的会计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减少了企业通过改变会计政策的选择,改变资本结构,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相对于传统会计指标,它能更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最后,EVA相对于传统的创利指标,特别是企业处于规模扩张的情况下,能较早地发现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佳。
5、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
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的薪酬制度是固定薪金制,不能对经营者形成有效激励。而EVA激励机制可以用EVA的增长数额来衡量经营者的贡献,并按此数额的固定比例作为奖励给经营者的奖金,使经营者利益和股东利益挂钩,激励经营者从企业角度出发,创造更多的价值,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
6、能真正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EVA与基于利润的企业业绩评价指标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将权益资本成本(机会成本)也计入资本成本,有利于减少传统会计指标对经济效率的扭曲,从而能够更准确地评价企业或部门的经营业绩,反映企业或部门的资产运作效率。
7、注重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EVA不鼓励以牺牲长期业绩的代价来夸大短期效果,也就少不鼓励注入削减研究和开发费用的行为。EVA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鼓励企业经营者进行能给企业带来长远利益的投资决策,如新产品的开发研究、人力资源的培养等,这样杜绝了企业经营者短期行为的发生。因此,应用EVA不但符合企业的长期发展利益,而且也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有利于整个社会技术的进步,从整体上增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加快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
Titi080808
会计调整(一)概念会计调整指对已经做出会计处理的事项按规定进行调整。包括会计政策调整、会计估计调整、会计差错调整、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调整。(二)会计政策变更会计政策调整是指对会计核算具体原则和方法进行的调整。例如,长期投资核算、坏账损失的核算、合并政策、外币折算方法、所得税核算方法、存货计价方法、借款费用核算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注意:经济事项本身的变化需要改变会计方法的,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如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比例由原来的12%增加到30%时,将成本法改为权益法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1.适用范围及相应会计处理(1)法律法规要求变更(如坏账损失的核算原制度规定可采用直接转销法或备抵法,新制度规定只能采用备抵法):采用未来适用法或追溯调整法。(如投资方法改变后采用未来适用法,而债务重组事项则采用追溯调整法)(2)企业自行变更。企业自行变更会计政策应遵循的基本思想是变更能够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2.追溯调整法追溯调整法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如同该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就开始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以前的相关项目进行调整。在采用追溯调整法下,对以前的交易或事项采用追溯调整应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计算确定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指按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变更年度期初留存收益应有的金额与现有的金额之间的差额。它是假设与会计政策变更相关的交易或事项在初次发生时即采用新的会计政策,而得出的变更年度期初留存收益应有的金额,与现有的金额之间的差额。累积影响数通常通过以下各步计算获得:①根据新的会计政策重新计算受影响的前期交易或事项;②计算两种会计政策下的差异;③计算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④确定前期中的每一期的税后差异;⑤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例:(教材P287)A公司 1999年1月1日 对B公司(上市公司)投资,其投资占B公司表决权资本的20%,对B企业无重大影响,故采用成本法核算。由于B公司股权结构的变化,从2002年起A公司对B公司具有重大影响,A公司从当年开始将对B公司的投资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按成本法核算该项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为6000000元。假设B公司1999年、2000年和2001年实现净利润分别为2000000元、4000000元和5000000元。A公司2000年和2001年分回现金股利分别为200000元和450000元。A公司所得税率分别为33%,B公司由于享受税收优惠,其税率为15%。A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净利润的5%提取法定公益金。A公司应计算的会计政策累积影响数如表12-l所示(为简化计算,本例中的计算结果均四舍五入)。表12-1 单位:元年度权益法下投资收益成本法下投资收益税前差异所得税影响税后差异1999400000040000084706315294200080000020000060000012705947294120011000000450000550000116471433529小计220000065000015500003282361221764以1999年所得税影响数为例说明计算过程如下:①将税前差异400000按15%的税率换算成B公司的税前利润:400000÷(1-15%)=470588元②计算所得税影响额:470588×(33%-15%)=84706元②进行账务处理调整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借:长期股权投资——股票投资(损益调整) 1550000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328236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221764调整利润分配: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83265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122177——法定公益金 61088③调整报表有关项目企业在会计政策变更当年,应当调整资产负债表年初留存收益数以及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上年数有关项目。A公司2002年所调整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及利润分配表有关项目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