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211

魔吞不動城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顺算法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出走的熊猫

已采纳

1、主营业务收入直接转入本年利润借:主营业务收入 131153.48 贷:本年利润 131153.482、制造费用要按成本对象等分配至生产成本等科目,借:生产成本 12433.2 贷:制造费用 12433.23、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直接结转至本年利润;借:本年利润 51237.08 财务费用 282.52 贷:营业税金及附加 125.04 管理费用51394.56 4、生产成本按完工情况转为库存商品(设已全部完工)借:库存商品 213809.9 贷:生产成本 213809.95、库存商品按销售情况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销售成本,设已销50%)借:主营业务成本 106904.95 贷:库存商品 106904.956、结转主营业务成本借:本年利润 106904.95 贷:主营业务成本 106904.957、将本年利润余额结转至利润分配

会计顺算法

100 评论(15)

司马懿砸缸

1.销售成本是指已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或已提供劳务的劳务成本以及其他销售的业务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两部分,其中,主营业务成本是企业销售商品产品、半成品以及提供工业性劳务等业务所形成的成本;其他业务成本是企业销售材料、出租包装物、出租固定资产等业务所形成的成本。2.销售成本=买入价+为生3.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的关系产产品而发生的费用[销售发生的费用不作为成本核算] 4.销售数量*库存商品单价=销售成本

269 评论(10)

我的歌声里AA

会计处理常用公式,一般有以下: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值 一、利润计算公式 1、营业利润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减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或减投资损失) 其中: 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支出” 2、利润总额 =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应交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 其中: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4、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二、成本计算公式 商品销售成本是指已销商品的进价成本,即购进价格。由于批发商品的进货渠道、进货批量、进货时间和付款条件的不同,同种规格的商品,前后进货的单价也可能不同。除了能分清批次的商品可以按原进价直接确定商品销售成本外,一般情况下,出售的商品都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来确定一个适当的进货单价,以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和确定库存价值,据以核算商品销售损益,以反映经营成果。 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程序,有顺算和倒算两种方法。顺算法先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再据以计算期末结存金额;倒算法先计算期末结存金额,再据以计算商品销售成本。 顺算法的计算公式: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数量×进货单价 期末结存商品金额=期末结存数量×进货单价 倒算法的计算公式: 期末结存金额=期末结存数量×进货单价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期初结存金额+本期增加金额-本期非销售减少金额-期末结存金额 按照以上计算方法和商品的不同特点,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假定按最早购入的商品进价作为出售或发出商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即先购入先销售。因此,每次发出的商品都假定是库存最久的存货,期末库存则是最近购入的商品。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先入库必须先发出的商品,如易变质的鲜活商品。 根据A商品明细账资料,7月份的商品销售成本计算如下: 月内销售数量为1 300包,按先进先出法计算为: (400×2.00)+(300×2.20)+(200×2.40)+(400×2.60)=2 980(元) 期末库存商品金额=200×2.80=560(元) 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可以逐笔结转,不需计算商品单价,但工作量较大,如购进批次多,而单价又各异,则计算工作较为复杂,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简单的企业。 (二)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以每种商品库存数量和金额计算出加权平均单价,再以平均单价乘以销售数量和期末库存金额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加权平均单价=(期初库存金额+本期购入金额)/(期初库存数量+本期购入数量)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本期销售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期末库存金额=期末库存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例]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 加权平均单价=(800+660+480+1040+560)/(400+300+200+400+200) =3540/1500=2.36(元)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1 300×2.36=3 068(元) 期末库存商品金额=200×2.36=472(元) 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商品销售成本比较均衡,计算结果亦较准确,但工作量较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较少,前后进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 (三)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在每次购入商品以后,根据库存数量及总成本算出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结存金额+购进金额)/(结存数量+购进数量 [例]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 7月4日进货后平均单价=(800+660)/(400+300)=2.09(元) 7月7日进货后平均单价=(1460+480)/(700+200)=2.16(元) 7月19日进货后平均单价=(1184+1040)/(550+400)=2.34(元) 7月21日进货后平均单价=(2223+560)/(950+200)=2.42(元) 本月各次销售商品成本按销售时的加权平均单价计算如下: 7月13日商品销售成本=350×2.16=756(元) 7月26日商品销售成本=500×2.42=1 210(元) 7月30日商品销售成本=450×2.42=1 089(元) 本月商品销售成本合计1 300(包) 3 055(元) 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比较均衡,但也存在企业经营商品品种多,每月进销业务频繁时计算工作量较大的问题。一般适用于品种简单,前后进货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 (四)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是以每一批商品的实际进价作为计算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每批商品销售成本=每批商品销售数量×该批商品实际进货单价 采用个别计价法,会计部门应按进货批次设置商品明细账;业务部门应在发货单上注明进货批次;仓库部门应按进货批次分别堆放商品。 这种方法便于逐笔结转商品销售成本,计算比较正确,但工作量较大,适用于直运商品和进货批次少、销售能分清进货批次的商品。 (五)后进先出法 后进先出法是按照每一种库存商品的最后购进的商品进价成本作为计算商品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时,先按最后一次购进的进货单价计算,最后一次购进的商品销完了以后,再依次向上一次推进计算。 [例]仍以资料为例,用后进先出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和期末库存商品金额。 月内销售数量为1 300包,按后进先出法计算: 商品销售成本 =(200×2.80)+(400×2.60)+(200×2.40)+(300×2.20)+(200×2.00) =560+1 040+480+660+400 =3 140(元) 期末库存商品金额:200×2.00=400(元) 从上例计算结果看,采用后进先出法,在购进单价持续上升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商品销售成本为最高成本,而期末库存金额却是最低成本,毛利亦为最少。在购进单价连续下降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商品销售成本为最低成本,而期末库存金额却是最高成本,毛利亦为最多。 (六)毛利率法 毛利率法是一种对商品销售成本估算的方法。即用估计的毛利率(按上季实际毛利率或本季计划毛利率)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其计算公式如下: 商品销售成本=本月商品销售额×[1-上季实际(或本季计划)毛利率] 采用毛利率法,计算手续简便,但计算的商品销售成本不够准确,因为这种方法是按照企业全部商品或大类商品计算的。通常只有在季度的第一、第二两个月采用,季末应选用其他五种成本计算方法中的一种进行调整。一般适宜于经营品种较多,月度计算商品销售成本有困难的企业。 以上六种商品销售成本的方法各有特点,企业应结合业务情况选择采用。但一经选定,在一个年度内不能随意更换,以保持年度商品销售成本计算口径一致。

186 评论(12)

烧饼小顺顺

会计公式主要有以下一些:

1、税前利润=利润总额,即在所得税完税前的利润。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4、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销 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5、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其他业务税金及附加

6、投资净收益=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7、其中,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利润总额=销售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对于商业企业来说,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汇总损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国家补贴收入。

8、息税前利润=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9、税后利润=净利润

10、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11、毛利润=主营业务净收入-主营业务支出-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拓展资料:

会计基本特征:

有以下五个基本特征:

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是一种经济信息系统。

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5、会计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

会计方法一般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

参考资料:会计公式-百度百科

309 评论(8)

粉红蚕宝宝

顺序分配法,又称梯形分配法,是在各辅助生产车间分配费用时,按照各辅助生产车间受益多少的顺序排列, 并逐一将其费用分配给其他车间(包括排在后面的辅助生产车间)、部门。受益少的辅助生产车间排在前面,受益多的辅助生产车间排在后面,并依次序向后面各车间、部门分配,后面的辅助生产车间费用不再对前面的辅助生产车间进行分配。采用顺序分配法,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辅助生产车间互相提供劳务因素,计算工作有所简化。但由于排列在前的辅助生产车间不负担排列在后的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因而分配结果的正确性会受一定的影响。所以,这种方法仅适用于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受益程序有明显顺序的企业采用。

97 评论(15)

山寨天后

不处理,因为数额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并没有改变。可以简单地改变所有的股权。合并方支付的被合并方的股东,不给企业。

290 评论(8)

咣脚奔跑的釹孩

月末结转销售成本,常见的是通过加权平均法来结转的。

一、按品种:

1、 本期某种销售商品的成本单价=(期初某种商品金额+本期购入某种商品金额)/(期初某种商品数量+本期购入某种商品数量);

2、本期某种商品销售成本=本期某种销售数量*本期某种销售商品的成本单价;

3、再将算出的各种商品的销售成本求和=本期商品的销售总成本

二、计算并结转本月的销售成本,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销售成本=(期初金额+本期入库金额)/(期初数量+本期入库数量)*销售数量

会计分录如下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扩展资料:

商品销售成本结转是将已计算出的商品销售成本从“库存商品”帐户转入“营业成本”帐户的过程。商品销售成本结转时间,根据企业经营特点、经营范围、经营管理需要而定。有逐日结转和定期结转两种形式:

(1) 逐日结转,是每天计算出当天的商品销售成本并进行转帐。其优点是会计工作量均衡,并随时提供商品销售成本额与库存商品额,但每日工作量较大。该种形式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的企业。

(2)定期结转,是在规定的时间计算并结转商品销售成本,如旬末、月末、季末结转成本等。其优点是减轻平时的工作量,缺点是结转工作集中在期末易出差错。该形式适用于经营品种繁多,进销价格多变,商品交易频繁的企业。

参考资料:商品销售成本结转-百度百科

273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