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61

叶子青了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中什么费用能分摊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傻傻的双子

已采纳

成本费用泛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发生的各种资金耗费。其分配方法5种,分别是: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ABC成本法。 具体来讲: 1、品种法: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2、分批法:以产品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3、分步法:以产品生产阶段、“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 4、分类法:以“产品类”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 5、ABC成本法:是一种将制造费用等间接费用不按传统的方法,而是以“作业”为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法,它能够更加合理地分配间接费用,使成本的计算更加合理。以上方法均是基于以下分摊成本五大原则:1. 成本降低原则。成本管理要“以人为本”,只有获取利润,才能求得生存,并增加投资,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以求得发展,广大职工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因此,必须将全体员工都动员起来,真正做到全员重视成本,全员抓成本管理。2. 有偿使用原则。有偿使用是指,企业把与生产经营相关的资源提供给阿米巴组织或个人使用,而阿米巴组织按照有偿使用合同的规定,一次或分年度向企业缴纳有偿使用费的行为。3. 资源有效使用原则。企业的有效资源是指企业整个资源体系中,可以有效利用的部分。例如,企业拥有非常优秀的人才,但没有合理利用人才,就不构成有效的人力资源。这正是许多企业面临的困惑,一方面公司人才济济,但另一方面人浮于事,有效人力资源不足。可见,有效的人力资源的大小不是由人力资源的数量决定,而是由人力资源的质量,即人力资源的适用率和人才能力发挥率决定的。4. 一致认同原则。公共费用分摊是开展经营活动的基础,直接决定了经营支出项目,进而对经营收益产生决定性影响,因而也决定了经营模式的认同程度。5. 促进合作原则。公共费用分摊应当能促进组织之间的合作。

会计中什么费用能分摊

224 评论(10)

夏哲藤1

1、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各项费用。待摊费用应按费用项目的受益期限分期平均摊销。例如:某企业于2002年1月1日支付全年财产保险费120000元其中:行政管理部门36000元, 生产部门84000元,分月份平均摊销。会计分录。(1)支付财产保险费时 借: 待摊费用--财产保险费 120000 贷: 银行存款 120000 (2) 分月份摊销时 (36000÷12=3000, 84000÷12=7000)借: 管理费用--财产保险费 3000 借:制造费用--财产保险费 7000 贷: 待摊费用--财产保险费 100002、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通常有:一次摊销法(即一次转销法或一次计入法)、分次摊销法和五五摊销法。 (1)一次摊销法:摊销时,将其全部价值一次计入当月成本、期间费用中。(2)五五摊销法: 在领用低值易耗品时,摊销其价值的一半,报废时再摊销其价值的另一半。(3)分次摊销法: 分次摊销法指低值易耗品的价值,根据其使用期限的长短或价值的大小,分月平均摊销的方法。摊销期限在一年以内的作为待摊费用处理;摊销期限超过一年的作为递延资产处理。

184 评论(11)

水中央1985

企业的要素费用按与生产工艺的关系分类分为直接生产费用与间接生产费用。按其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分类分为直接计入费用与间接计入费用。直接费用可能是直接计入费用,也可能是间接计入费用。 直接计入的要素费用直接计入某种产品。而间接计入的要素费用分配关键是找到一种合理的分配标准。合理的分配标准与所分配的费用多少有密切的联系,因而分配结果比较准确合理,而且还应是比较容易取得的资料,计算也应比较容易。分配间接计入费用的分配标准主要有三类:1 成果类:如产品的重量、体积、产量、产值等;2 消耗类:如生产工时,生产工人的工资、机器工时、原材料消耗量等。3 定额类:如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等。 分配时先计算费用分配率,即每一单位分配标准应负担的费用额。然后再根据各种产品的分配标准额乘以费用分配率,即可求得每种产品应分配的间接计入要素费用。 部门费用的核算 部门费用是指企业为商品产品的生产提供产品、劳务或直接从事生产组织管理工作的生产部门所发生的费用。包括辅助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 关于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可划分为两种情况:根据辅助生产车间生产的特点,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是,即产品性生产和劳务性生产。产品性生产如自制材料、工具、模具等,其特点是产品的生产与耗费可以分布在不同的时点。而劳务性生产其生产与耗费不能间断,必须同时进行。如供电、维修、运输等。 对于产品性生产的辅助生产成本可先计算出其产品的单位成本,然后再按各部门领用耗费多少进行分配。对于劳务性生产的辅助生产成本可采用直接成本法、一次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法、代数分配法、顺序分配法等方法进行分配。关于部门费用中的制造费用,应重点理解按年度计划分配率法。采用这种方法,不论各月实际发生多少制造费用,每月各种产品中的制造费用都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但在年度内如果发现全年的制造费用与实际数可能发生较大差额时应及时调整计划分配率。采用这种方法制造费用的总账和明细账月末会有余额,而且余额所在方向不固定,即有可能在借方,也有可能在贷方。这个余额就是全年制造费用的实际发生数与计划分配额的差额,一般应于年末计入12月份的产品成本。生产损失的核算 生产损失是指在正常的生产下,为了获得合格品而不可避免的、连带发生的资金耗费。主要包括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两部分。在这两部分损失中,除个人责任事故和非正常损失外,其余都要由本期生产的同种产品或同类合格品的成本负担。 1 废品损失是指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以及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扣除回收的废残料价值和应收赔款以后的净损失。 废品损失的核算应专设“废品损失”科目核算。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直接计入该科目,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应先从生产成本账户中结转出来计入生产成本。由于废品损失属于成本开支范围的一项内容,因此计算出实际的费用损失之后,还应再转入生产成本账户。 2 停工损失是指生产车间或车间内某个班组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全部费用。包括停工期间发生的原材料费用、工资及福利费用和制造费用等。应由过失单位或保险公司负担的赔款,应从停工损失中扣除。 为简化核算工作,停工不满一个工作日的,一般不计算停工损失。 在产品成本核算 约当产量法、按定额成本计价法、定额比例法三种方法。 1 约当产量法:所谓在产品的约当产量是将尚示完工的在产品按其完工程度或投料程度折算成完工产品的数量。 2 定额比例法:是指企业分别成本项目,按照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定额耗用量或定额费用比例分配成本费用的一种方法。先计算出每一单位定额应分摊的费用即费用分配率,然后用费用分配率乘以完工产品或在产品的定额,分别计算出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生产成本。 3 按定额成本计价法:是指月末在产品成本按其数量和事先核定的在产品单位定额成本来计算在产品生产成本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将在产品实际成本与定额成本的差异全部转嫁给了完工产品,因此如果在产品数量较多采用这种方法就不太合理了。 以上这三种方法是难度相对较大的方法,对此作了特别的提示。再次提醒大家要认真理解掌握每一种方法的优点及其缺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采用适合自己企业实际情况的具体方法。

90 评论(12)

一碗小泡饭

记入管理费用,不需要分摊。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管理费用包括:公司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业务招待费、税金、技术转让费、无形资产摊销、咨询费、诉讼费、开办费摊销、上缴上级管理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董事会会费、财务报告审计费、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以及其他管理费用。

249 评论(13)

者尼私人影院

摊销方法分一次摊销和五五摊销,分次摊销等,用的比较多的一般前两种。摊销期限在一年内的费用可计入该科目。建设厂房应该计入在建工程,工程完工结转到固定资产

308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