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55

青春冰帝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法律主体和会计区别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企9999

已采纳

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而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概念不同。会计主体即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单位或组织,可以是某个公司、某个社会团体,既可以是一个独立法人,也可以是一个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实体。法律主体即具备独立民事责任(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能力的自然人、公民或经济实体。2、涉及领域不同。会计主体涉及的会计核算和会计行为的领域,法律主体涉及的司法的领域。3、包容性不同。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比如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但在会计管理上可 以独立核算的分公司就不具备法律主体的资格,有比如企业内部销售部门、某生产车间都可以成为一个会计核算单位。法律主体通常是会计主体,一个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都应当按照法律进行会计核算,这里不包括不需建账核算的自然人。

法律主体和会计区别

323 评论(15)

糊糊1011

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的区别是概念不同和包含关系不同。

1、概念不同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一般来说,凡拥有独立的资金、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收支、盈亏并编制报表的企业或单位就构成了一个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某个单位或企业中的一个特定部分;可以是单一的一个企业,也可以是几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

法律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人,法律上所称的“人“主要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2、包含关系不同

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比如企业内部的某个单独核算的部门

法律主体:一般都是会计主体

会计的四大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1、会计主体

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凡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部门一般都是会计主体,如总公司和分公司、经营部都可以是会计主体。

2、持续经营

指会计核算时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将来是否有可能破产清算。

3、会计期间

分为年度、季度和月份,年度、季度和月份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如果有人问2012年度库存现金的余额是多少,出纳就应该知道问的是2012年12月31日的库存现金余额。

4、货币计量

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而在会计核算中,可能涉及多种货币,这就要求企业会计必须确立一种货币单位为记账用的货币,我们称之为“记账本位币”。在我国,一般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如果企业的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较少使用人民币,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选定该主要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257 评论(10)

萌萌小妹纸

1、定义不同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一般来说,凡拥有独立的资金、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收支、盈亏并编制报表的企业或单位就构成了一个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某个单位或企业中的一个特定部分;可以是单一的一个企业,也可以是几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

法律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人,法律上所称的“人“主要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2、包含主体不同

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比如企业内部的某个单独核算的部门

法律主体:一般都是会计主体

3、是否具有独立性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法律主体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

扩展资料:

法律主体

一、会计主体

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会计主体为日常的会计处理提供了依据。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

二、法律主体

一般来讲,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例如,在企业集团的情况下,一个母公司拥有若干个子公司,企业集团在母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开展经营活动。母子公司虽然是不同的法律主体(母子公司分别也是会计主体),但为了全面的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就有必要将这个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此处的企业集团不是一个法律主体)。

又如,独立核算的生产车间、销售部门等也可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来反映其财务状况,但它们都不是法律主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会计主体

223 评论(14)

goodluck6699

法律主体就是法律关系主体。会计主体可以直接理解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只要有需要任何个人、组织、组织内部机构都可为会计主体。

235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