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17

傻兮兮的呆呆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中GR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肥航哒哒哒

已采纳

简单的说就是收货(Goods Receipt)和收发票(Invoice Receipt)。在GR和IR时都会产生相应的会计凭证:GR一般是贷暂存科目,借库存成本,IR一般是借暂存科目,贷供应商应付。所谓的GR和IR的汇率差异,指的是外币采购的情况,收货和收发票有时间差,则汇率发生波动,进暂存科目的金额汇率转换后出现的差异金额。

会计中GR

123 评论(9)

tianyaguke1968

GR/IR:1,采购的an incoming invoice当被过帐时,必须参照(refer to) (1). a purchase order (2). a good receipt(没收货就没有the good receipt)2,invoice verification被过账的结果 发票校验时:Dr:GR/IR科目 (在途物资, 收到某张订单的发票) Cr:应付帐款(the vendor account is credited.)3,goods receipt被过账的结果 收货时: Dr:存货 (存货暂估入账) Cr:GR/IR科目 (应付暂估, 收到某张订单的货物)4,当一个订单的货物和发票都结算完毕时,该订单的GR/IR科目余额应为零。5,GR/IR是个过渡性科目,用于记录在途物资和应付暂估,为什么要如此做呢,是为了出财务报表。 因为GR/IR非资产也非负债科目(期末出报表时必清零,下一期初转回). 通常定义两个也可一个科目(在途物资-到资产,对那写BNG(Billing No Goods)的, 应付暂估-到负债,对那些GNB(Goods No Billing)的),SAP会自动产生会计凭证并通常是月结后第一天又冲回来. 而且通常GR/IR科目会做open item management, 自己慢慢体会吧.6,月结时,如果某张订单的GR/IR科目有借方余额,转入在途物资,只是月结用,月结后又要转回来的 本月末月结时:Dr:在途物资(资产类) Cr:GR/IR科目 次月初转回时:Dr:GR/IR科目 Cr:在途物资7,月结时,如果某张订单的GR/IR科目有贷方余额,转入应付暂估,只是月结用,月结后又要转回来的 本月末月结时:Dr:GR/IR科目 Cr:应付暂估(负债类) 次月初转回时:Dr:应付暂估 Cr:GR/IR科目

197 评论(9)

L1ttleJuan

简单的说就是收货(GoodsReceipt)和收发票(InvoiceReceipt)。在GR和IR时都会产生相应的会计凭证:GR一般是贷暂存科目,借库存成本,IR一般是借暂存科目,贷供应商应付。所谓的GR和IR的汇率差异,指的是外币采购的情况,收货和收发票有时间差,则汇率发生波动,进暂存科目的金额汇率转换后出现的差异金额。

284 评论(12)

麦麦舞雨

GR是收货,IR是收发票。做完GR相当于收货入库挂暂估,做完IR相当于付完货款挂往来,GRIR清帐就是清暂估,同时减少暂估和往来款的余额。BS科目同时减少。

不清帐有可能虚增资产和负债的金额。比如先预付一家单位10万元,后来收到发票,在应付里又挂10万元,如果不及时清帐的话,就会在资产的预付账款里挂10万元,在负债的应付帐款里挂10万元,虚增了资产和负债的金额。

正常情况下,有做未清项管理的科目(含总账、应收、应付)在清账时都是有行项目的,只有一些特殊情况的清账不会显示行项目,如F.13做的GR/IR自动清账。

扩展资料: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格式有账户式、报告式和财务状况式三种。其中,账户式资产负债表分为左右两方,左方列示资产项目,右方列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左右两方的合计数保持平衡。这种格式的资产负债表应用最广,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要求采用的就是这种格式的资产负债表。

不论是何种格式的资产负债表,在编制时,首先需要把所有项目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以适当的顺序加以排列。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就是按流动性排序的资产负债表。它首先把所有项目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部分,并按项目的流动性程度来决定其排列顺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产负债表

85 评论(13)

爱上牛肉面

个人认为,如果能把这个问题的背景,以及SAP的处理思路如果通过大家的讨论能分析得更清楚就 好了。 感觉SAP的处理方式类似于国内会计上的月初回冲的处理方式,假设一下,如果财务上要求按日出 资产负债表的话,怎么办? 我们的做法是收货就暂估,核销后就冲减暂估,这样暂估应付的余额是实时的。 感觉SAP却是收货记GR/IR,月底清帐后再记入暂估,这样保证GR/IR是实时的,但暂估应付只有到 清帐的时候才能出来。

272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