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小唬同学
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计提印花税的分录为:借:税金及附加贷:应交税费—应交印花税缴纳时借:应交税费—应交印花税贷: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不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不用计提可以直接缴纳入费用:缴纳的印花税借:管理费用—印花税贷: 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拓展资料:会计分录亦称“记账公式”。简称“分录”。它根据复式记账原理的要求,对每笔经济业务列出相对应的双方账户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在登记账户前,通过记账凭证编制会计分录,能够清楚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归类情况,有利于保证账户记录的正确和便于事后检查。每项会计分录主要包括记账符号,有关账户名称、摘要和金额。会计分录分为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简单分录也称“单项分录”。是指以一个账户的借方和另一个账户的贷方相对应的会计分录。复合分录亦称“多项分录”。是指以一个账户的借方与几个账户的贷方,或者以一个账户的贷方与几个账户的借方相对应的会计分录。层析法:层析法是指将事物的发展过程划分为若干个阶段和层次,逐层递进分析,从而最终得出结果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层析法进行编制会计分录教学直观、清晰,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其步骤如下:1、分析列出经济业务中所涉及的会计科目。2、分析会计科目的性质,如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等。3、分析各会计科目的金额增减变动情况。4、根据步骤2、3结合各类账户的借贷方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增加或减少),来判断会计科目的方向。5、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编制会计分录。此种方法对于学生能够准确知道会计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非常有效,并且较适用于单个会计分录的编制。业务链法:所谓业务链法就是指根据会计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组成一条连续的业务链,前后业务之间会计分录之间存在的一种相连的关系进行会计分录的编制。此种方法对于连续性的经济业务比较有效,特别是针对于容易搞错记账方向效果更加明显。记账规则法:所谓记账规则法就是指利用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进行编制会计分录。
谷穗的宝贝
资金账簿印花税=(实收资本+资本公积)*万分之2.5。 印花税不需要计提,实际缴纳的时候计入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 缴纳资金账簿印花税的时候账务处理是, 借:税金及附加—印花税, 贷:银行存款—某某银行。
小白黄条条猫
很多小伙伴开始学习印花税的会计分录的方法,觉得在工作中经常对是否需要计提这个问题搞不清楚,这篇文章帮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印花税会计分录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对于缴纳的印花税,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一般有几种,如果金额比较小的话,可以不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直接减少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即可,会计分录的处理方法是借记管理费用(印花税)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第二种是通过应交税费来核算,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企业的采购合同和销售合同印花税是根据实际采购、销售或购销总额的一定百分比乘以税率直接计算缴纳的,很可能会通过过“应交税费”计提本月的印花税,次月实际缴纳时再冲减应交税费科目。如果是这种处理方法的话,要注意会计分录的处理方法就要分两次,借:管理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印花税,实际交纳印花税的时候再做一次会计分录处理,借:应交税费——应交印花税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这里要提醒小伙伴注意的是,印花税不需要计提,现在印花税很少通过印花税通过“管理费用-印花税”这个科目来做会计分录了,在改革之后一般都用“税金及附加-印花税"做会计分录的处理。有时候财会人员要偷懒一步到位的话,很可能会漏掉印花税的核算,所以还是要把工作做到位哦。
喝酒当喝汤
借:银行存款 正数 借:税金及附加 负数印花税做会计分录的方法如下:第一:应是先借后贷,借贷分行,借方在上,贷方在下;第二:贷方记账符号、账户、金额都要比借方退后一格,表明借方在左,贷方在右。会计分录的种类包括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其中简单分录即一借一贷的分录;复合分录则是一借多贷分录、多借一贷以及多借多贷分录。需要指出的是,为了保持账户对应关系的清楚,一般不宜把不同经济业务合并在一起,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也可以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第三:增减变化情况,分析确定这些账户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增减金额是多少;第四:记账方向,根据账户的性质及其增减变化情况,确定分别记入账户的借方或贷方;第五:根据会计分录的格式要求,编制完整的会计分录。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