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214

shchengzhang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资产负债净值会计等式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梅干菜2012

已采纳

一、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二、会计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三、发出存货计价方法:1、个别计价法 2、先进先出法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加权平均单价=实际成本÷存货数量 4、移动加权平均法 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 )÷(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四、发出材料成本差异率: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00%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五、销售商品的核算:1、毛利率法: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2、售价金额法;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100%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商品进销差价率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已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六、固定资产折旧方法1、年限平均法 : 年折旧率=(1 - 预计净残值率 )÷ 预计使用受命(年)X100%月折旧率= 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X月折旧额2、工作量法 :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价X(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X单位工作量折旧额3、双倍余额递减法 : 年折旧率= (2 ÷ 预计使用受命(年))X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率=每月月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X月折旧率4、年数总和法: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X100%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 -预计净残值)X月折旧率七、完工百分比法劳务收入及费用公式:1、本期确认的收入=劳务总收入X本期末止劳务的完工进度-以前期间已确认的收入2、本期确认的费用=劳务总成本X本期末止劳务的完工进度-以前期间已确认的费用

资产负债净值会计等式

151 评论(13)

datang1201

净值,又称折余价值,是指固定资产原始价值或重置完全价值减去累计折旧额后的余额。股票净值的计算公式为:股票净值总额=公司资本金+法定公积金+资本公积金+特别公积金+累积盈余-累积亏损;基金单位净值,是指当前的基金总净资产除以基金总份额。其计算公式为:基金单位净值=总净资产/基金份额。

228 评论(15)

东北小茬子521

会计等式(Accounting equation) :是揭示会计要素之间内在联系的数学表达式,是在会计核算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经济关系利用数学公式即数量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又称会计方程式、会计恒等式。它是各会计主体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报表的理论依据。

会计等式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扩展资料:

会计等式的应用:

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一个企业的资产和权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实际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不同方面,是从资金的占用形式和来源两个不同角度观察和分析的结果。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就有一定数额的权益,反之,有一定数额的权益,就有一定数额的资产。

资产和权益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决定了在数量上一个企业的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必定相等。即:

资产=权益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上述会计等式,说明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大会计要素的内在关系,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因此,又称之为资产负债表等式。

有时资产负债表等式也表述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

资产和权益(包括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实际是企业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在同一时点上所表现的不同形式。资产表明的是资源在企业存在、分布的形态,而权益则表明了资源取得和形成的渠道。资源来源于权益,资产与权益必然相等。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每天都会发生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经济业务,从而引起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但并不影响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

二、收入-费用=利润

收入、费用与利润的关系表示如下:

收入-费用=利润

上述会计等式说明了收入、费用和利润三大会计要素的内在关系,是编制利润表的理论依据。因此,又称之利润表等式。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会计等式

273 评论(8)

修普诺斯0907

资产-负债=净值

资产负债表的概念:

资产负债表也称财务状况表,表示企业在一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主要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用会计平衡原则,将合乎会计原则的资产、负债、股东权益。交易科目分为“资产”和“负债及股东权益”两大区块,在经过分录、转帐、分类帐、试算、调整等等会计程序后,以特定日期的静态企业情况为基准,浓缩成一张报表。其报表功用除了企业内部除错、经营方向、防止弊端外,也可让所有阅读者于最短时间内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

320 评论(8)

小企9999

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净值怎么算?资产负债表净值的计算公式固定资产净值,需要固定资产原值减去累计折旧、减值准备。即,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折旧,无形资产净值=无形资产原值-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累计摊销。资产负债表有的会列示减值准备这科目,有的不会在表中列出来,不列出来的直接就算净值。计算资产负债表净值的公式: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折旧无形资产净值=无形资产原值-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累计摊销扩展资料:资产负债表的计算公式:1、货币资金=(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总账余额2、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预收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坏账准备”余额3、预收款项=“预收账款”明细账贷方余额+“应收账款”明细账贷方余额4、应付账款=“应付账款”明细账贷方余额+“预付账款”明细账贷方余额5、预付账款=“预付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应付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6、存货=所有存货类总账余额合计+“生产成本”总账余额-“存货跌价准备”总账余额7、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总账余额-“累计折旧”总账余额-“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总账余额8、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总账余额-“累计摊销”总账余额-“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总账余额9、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总账余额-“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总账余额10、长期借款=“长期借款”总账余额-明细账中1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11、长期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总账余额-明细账中1年内“长期待摊费用”12、未分配利润=(本年利润+利润分配)总账余额

252 评论(13)

糊糊1011

计算资产负债表净值的公式:

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折旧

无形资产净值=无形资产原值-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累计摊销

扩展资料:

资产负债表的计算公式:

1、货币资金=(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总账余额

2、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预收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坏账准备”余额

3、预收款项=“预收账款”明细账贷方余额+“应收账款”明细账贷方余额

4、应付账款=“应付账款”明细账贷方余额+“预付账款”明细账贷方余额

5、预付账款=“预付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应付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

6、存货=所有存货类总账余额合计+“生产成本”总账余额-“存货跌价准备”总账余额

7、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总账余额-“累计折旧”总账余额-“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总账余额

8、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总账余额-“累计摊销”总账余额-“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总账余额

9、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总账余额-“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总账余额

10、长期借款=“长期借款”总账余额-明细账中1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

11、长期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总账余额-明细账中1年内“长期待摊费用”

12、未分配利润=(本年利润+利润分配)总账余额

166 评论(11)

萌萌小妹纸

会计等式(Accounting equation) :是揭示会计要素之间内在联系的数学表达式,又称会计方程式或会计恒等式。

会计等式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是在会计核算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经济关系利用数学公式即数量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又称会计方程式、会计平衡公式、会计恒等式。它是各会计主体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报表的理论依据。

会计等式提示各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反映资产负债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利润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收入-费用=利润。

扩展资料

静态等式

静态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等式,是由静态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组合而成。

其公式为:资产=权益=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

动态等式

动态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等式,是由动态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组合而成。其公式为:收入-费用=利润

综合等式

综合会计等式: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期末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利润

会计等式是指明各会计要素之间的基本关系的恒等式,所以也称为会计恒等式或会计平衡式。

(1)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一等式,称为财务状况等式,它反映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具体而言,它表明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所拥有的各种资产以及债权人和投资者对企业资产要求权的基本状况,表明企业所拥有的全部资产,都是由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的。

(2) 收入—费用=利润

这一会计等式,称为财务成果等式,它反映了收入、费用和利润三个会计要素的关系,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期间的经营成果。

(3)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这一等式综合了企业利润分配前财务状况等式和经营成果等式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之间的相互联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会计等式词条

233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