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132

fairyzhangyanting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巴洛克会计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彩衣girl

已采纳

美国美国可以说是留学的一个热门选择,可是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很多问题,有些人花了120万学了四年,又留不下来,回国工作发现自己和国内毕业的同学工资差不多,留下来的人生活过的好的也实在是少数。可是那么多人选择去美国留学总有他们的道理,哪一类人适合去美国呢?【适合人群】学习特别好,社会活动丰富的人这一类人的目标就是美国名校,美国大学的教学质量是世界上最好的,世界名校排名前50名大部分都是美国的大学,所以假设你的成绩很好,社会活动又很丰富的,那欢迎你来美国,常春藤联盟或是其他名校。家境特别富裕,你自己学习又不太好的这类人无所谓,他不在乎大学的好坏,他只要能读个大学就行,反正毕业了家里全部都搞定,有些甚至可以继承家业,完全没压力的,美国生活水平比较高,生活节奏不快不慢,有钱享受起来是非常舒服的。准备到国外读研的国内已经读了四年了,想来美国开拓眼界,顺便呢给自己的学历涂金,2年的费用也不会贵到哪里去,这一类人还比较的理性,现在是很残酷,没有一个比较好的文凭找工作确实比较的难,(我用的是比较的难)不是说不行。法国法国欧洲强国之一,经济水平世界前列,到法国留学主要是读金融、艺术等学科的同学,因为这些学科的优势比较的明显。【适合人群】目标纯艺术设计,成绩还不错的法国公立大学的要求一般是450/750高考成绩以上,要求其实不高,所以成绩还不错的就可以去了,艺术这东西得有灵感,我学金融的但是我喜欢画画,我还是懂点的,法国有很多巴洛克时期和洛可可时期的建筑,辉煌别致,典雅高端,你在这种环境下怎么会没有灵感呢,卢浮宫逛逛,塞纳河畔走走真是想象都美,法国高等美术学院一直以来都是最好的美院之一,从古至今法国在时尚,艺术方面的优势就是比较大的,巴黎时装周等等,你毕业了以后优势是不错的学金融想考高等商学院的法国的高等商学院是非常好,注重实际,毕业以后的工作也比较好找,当然最好是前5名的高商,无论本科哪里读的,读完以后申请法国高商都是做经济一个不错的选择家里不是特别富裕,又想出国的法国和大部分欧洲国家一样,学费是免费的,现在需要注册费了1000-2000欧元不等,不过还是很低,住房有补贴,医疗有补贴,一年公立大学的生活费在8-10万之间,如果打工那就更省了德国德国欧洲重要的经济体之一,金融体系完善,工业水平较高,学术水平在世界上有重要的地位,德国的教学严谨,认真,发动两次世界大战足以看出德国强大的实力,气候适宜,费用比较低,一年15万以内,省一点10万以内,最重要安全,相比邻国法国,德国确实安全太多。。。话说德国菜超级不好吃,提一下【适合人群】传说中的学霸们我一直觉得这个词不好,学霸有种死读书的味道,所以我这里主要指学习特别好的人)我们都知道德国很严谨同时学习的压力也很大,因为德国的毕业率确实是很低啊!如果你特别喜欢学习,做事一丝不苟的话,那德国适合你,当然难毕业只要你努力那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成绩一般,但是比较努力的 去德国都需要努力所以适合去德国的要不你学习有天分,要不你很努力,我觉得两类人都很好,努力天分缺一不可本科毕业想要继续在自己学的这块深造的 不是为了涂金,德国的学校排名不是特别好,但是想深造,那么恭喜你选德国是对的日本日本在学术方面的领先地位是比较明显的,动漫,工业,金融方面你都是可以考虑的,日本和中国的贸易往来很大,日企很多所以你学了小语种日语比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要有用(当然得看自己),和法语是伯仲之间,毕竟法语的受众面更广,法语是第二大语言,联合国官方语言,可我们毕业是要工作的,所以考虑到工作,日语是不错的选择,而且好学【适合人群】学习不错,但是家底一般日本虽然400/750就能读语言学校,但是名校的要求还是有点高的,所以不要想成我成绩很差,去读语言学校还能考上名校,不太可能,其实日本不便宜,甚至比法国,意大利贵,所以也不要怀着贪便宜,随便找个国家读读,所以家底一般,学习不错的日本是不错的选择喜欢动漫,工业,金融 这三项属于日本的强项,尤其动漫,所以喜欢这三项的可以考虑英国英国是我国留学生选择比较多的留学国家,教育水平高,大学多,专业种类多,但学习、生活费用相对高,赴英国留学一年费用差不多得25-35万人民币。担保金比较高,一般要80万以上。留英回国学历认可度高、竞争力强,更有机会获得高薪高职位。【适合人群】关注留学性价比的英国留学性价比较高,通常中国留学生的一年的生活费大约在2500英镑到5000英镑。传媒、会计、翻译、会展管理专业的 这四项属于英国的强项。是英国留学最正宗、最有前途的专业,如果对这几个专业感兴趣那就可以尝试赴英留学了。希望短期内获得学位英国学制短,本科一般三年,硕士一年。对于那些希望短期内可以获得国外学位的学生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巴洛克会计

107 评论(12)

nanjingyiyi

有以下几个好玩的公园:巴塞罗那城堡公园(Barcelona Castle Park)蒙锥克公园(Montjuic Park)古埃尔公园(Guell Park)休塔德里亚公园(Hugh Todd Doria Park)奎尔公园(Park Guell)以下的各公园简介;城堡公园位于海岸区和小巴塞罗那的交界地带,因公园内的古城堡而得名。1714年菲利佩五世建造了这座城堡,1869年城堡被摧毁,只留下一个祭坛和一座军火库。巴洛克风格的军火库现在是加泰罗尼亚议会厅,1888年曾作为万国博览会的会场。博览会期间在附近兴建了很多新的景观,如凯旋门、花园、喷泉和小湖。其中最著名的是蒙达内尔设计的三龙城堡(现在是动物博物馆)、阿马格斯设计的花房(现在是文化中心)和丰塞雷设计的遮阳篷。高迪作为丰塞雷的助手参与了纪念碑细节装饰的设计。在公园一角的巴塞罗那动物园中有几座著名的雕塑作品,如索雷的《撑伞的贵妇人》和伊莫纳的《伤心》。蒙锥克山是巴塞罗那的“绿色吸尘器”,是巴塞罗那人日常游玩的地方。1929年的万国博览会和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期间在山上兴建了大量文化和体育设施,使这座郁郁葱葱的小山更增添了无限活力。沿山中小径,可以依次游览神奇喷泉、国家宫(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西班牙村、米罗基金会、奥林匹克体育场、蒙锥克城堡等名胜。古埃尔公园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市区市北,占地20公顷,原来是高迪的守护神-巴塞罗那富商艾乌塞比奎尔伯爵计划建立的一个社区旧址,建于1900年。奎尔伯爵当初买下这块土地,想建立一个有60幢花园式别墅的高尚地区,然而14年只卖出2块地皮。整个社区建造计划也只实现了一小部分。公园里有座高迪曾经住过的房子,这反而不是高迪设计。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1922年,市政府将其收购,开辟为社区公园对外开放。公园入口处有两座小楼。进园后一条造型特别的有分有合的大台阶把人引向一个多柱大厅,大厅后为剧场,犬台阶再向上达到多柱大厅的屋顶平台,平台周围有矮墙和坐椅,平台是游入游息、聚会和跳舞的场所。公园建筑物造型十分古怪,有许多小塔和突出物,表面镶嵌着白、红、棕、黄、蓝、绿等色的碎瓷片,图案怪异。平台栏墙曲折婉蜒,仿佛一条弯曲蜡付的巨蟒。古埃尔公园建筑的迭型充分表现出这位建筑师独特的美学趣味。休塔德里亚公园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西班牙著名景点。风景名胜这个公园是室内的和平避风港,有花坛、莲花池、瀑布、喷泉、湖、乐队演奏台、纪念碑、棕榈树和令人神清气爽的林荫小道,以及功能齐全的有趣建筑物。花园是法国人Forestier的作品。水池中心名叫《忧伤》(Desconsol)的雕塑是Josep Llimona的代表作。公园里集中了19和20世纪加泰罗尼亚雕塑家的优秀作品:Fuxà(Buenaventura Aribau塑像)、Clarà(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加泰罗尼亚志愿者纪念碑)、Llimona等。还有加泰罗尼亚名人半身像,如Milà I Fontanals、Maragall、Batlle、Aguiló、Teixidor、Fontova、Vilanova等。和纪念碑齐名的瀑布由Fontseré和当时还是学生的现代派天才高迪合作设计。喷泉在Quàdriga de I'Aurora旁边,系Rossend Nobas建造,由Venanci Vallmitjana雕塑家进行装饰。公园里的建筑物品味高超的有红砖造的“三条龙城堡”,现在是动物博物馆(Museu de Zoologia),1888年由Doménech I Montaner设计,被认为是现代派建筑的先锋;还有玻璃钢结构的暖花房(Hivernacle),Josep Amargòs作;砖木结构的植物园室内部分(Umbracle)属于Fontseré本人;以及新古典派风格的地质博物馆(Museu de Geologia)。原军火库,现在的加泰罗尼亚议会宫(Parlament de Catalunya)应受到特别的注意。这幢美丽的建筑自1900至1932年间收藏并展出艺术品和考古发现,后来成为议会,一直持续到1939年。1945年改为现代艺术博物馆,1980年恢复民主成立了加泰罗尼亚议会之后再次成为政治机关。最佳旅游季节中部梅塞塔高原属大陆性气候,北部和西北部沿海属海洋性温带气候,南部和东南部属地中海型亚热带气候。西北部较湿润,内陆和东南部较干燥。月平均气温从北到南:1月9.4-10.3℃;7月19.1-28.1℃。年降水量一般350-500毫米,山地高达1,500毫米。中部的马德里地区属于高原气候,夏季干热,冬季干冷。东北部的巴塞罗那地区则为最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常年气候温和湿润,夏季较炎热干燥,降水以冬季为主,一年能保证有250天以上的阳光。历史文化这座庄严美丽的公园唤起的回忆并不甜蜜。巴塞罗那于1714年落入菲利普五世(废除了巴塞罗那自由的第一个波旁国王)之手,贝尔尼克公爵下令修建一座军事城堡来守卫这座城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拆毁了Ribera区的大部分,从1715年开始根据佛拉芒建筑师Verboom的设计建造Ciutadella。它作为城堡存在了一个世纪多一点。Junta de Vigilància于1841年开始拆毁,尽管两年后Espartero将军下令复建,却引起了居民的强烈不满,最后经过加泰罗尼亚总督的干预。奎尔公园(Park Guell)建於1900-1914年,并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是一个开放式的空间,不管是石阶、石柱和弯曲的石椅上都充满了各式的马赛克,全由磁砖拼贴而成,色彩灿斓,让人有身处梦境之感。充满梦幻般的公园,与其他建筑不同,它是个开放式的空间。公园内区分成好几部份,最精华区为主要入口处的石阶,石阶上有一著名的马赛克彩龙喷泉,沿著石阶而上的市场广场、弯曲的座椅、石柱和两栋造型特殊如童话世界的房子,都是奎尔公园的最「In」的景点。公园并有一个高第的博物馆,是高第曾居住过的地方。奎尔公园,本来并不是公园,是富商奎尔在巴城西北荒野处筹画的高级住宅区,只可惜这项造镇计画让当时的人兴趣缺缺,只造好「公共设施」的部分,成为今日以眩目的碎马赛克拼贴及入口的糖果屋闻名的公园,只有高第自己搬了进去。高第的粉红色宅第──一座漂亮的小楼房仍在公园里,他在这童话森林般的地方,一住就是二十五年。 和高第一起住进来的,还有他的老父和侄女。高第终身未婚,始终照顾著父亲和亡姐之女。听说当时他不许情侣进入他的公园谈恋爱,也许,善良的他并不喜欢这种刺激。一直支持他的金主奎尔,老家也在这座公园里。提起高第建筑,不能不提及奎尔先生,如果没有这一位有爵位的富商无怨无悔的支持著高第,恐怕巴塞隆纳只是一座有历史的大城市而已。出身牧羊人的奎尔,到了美国发展,带著万贯家财返回故乡,他穷过,所以关心平民,有钱,所以懂得艺术,与终身坚持加泰隆尼亚民族主义的高第理想不谋而合。即使奎尔的会计师不断抱怨:「我辛苦的把奎尔的荷包装满,而高第,只会一次一次的把它掏光!」这位有远见也有梦想的企业家,仍然打从内心深处欣赏高第的艺术风格。一八八九年,高第为奎尔设计的住宅完成了,许多美国媒体漂洋过海访问高第,使他名噪一时。从远处来看,奎尔投资毕竟划算,虽然花了大钱,却使他的名字,永远留在历史上,在闹区兰布拉大道旁的奎尔宫殿,参观者还得先行拿号码牌,排队等上把个小时,才来朝圣。 我到奎尔公园时,幸运的是个阳光大好的天气,马赛克拼贴在阳光中闪闪生辉,每一处的马赛克拼图都令人屏气凝神。彩色的蚚蜴其实是控制水匣的活门,往阶梯上走,公园的中心有个大厅,讨生活的流浪音乐家在此演奏著小提琴,厅上的屋檐像巨龙的脊骨盘据。瓷砖碎片、玻璃碎片和粗糙的石块,最便宜的建材,创造出最华丽的姿态,这应该是高第的趣味实验之一吧。你可能看过奎尔公园(Parc Güell)的照片无数次,但真正走进此处,才能感动与惊叹,这里似乎是高第的游戏空间,他任由想像在此飞驰,而以建筑师的专业将它实现;奎尔公园的入口处是两座包覆著亮丽釉彩,如同童话里的糖果屋,看到这两座建筑的可爱模样,就已止不住好奇,一个公园这样开端,其他部份该是如何展现?的确,这座公园里最有名的当然不是这两座糖果屋,而是世界最长的椅子;说它是长椅并不恰当,其实它打破了对公园长椅的印象,这个全世界最长的座椅,其实是百柱厅的屋顶边缘,高第结合围墙与座椅,做出了如同蕾丝磙边的曲折座位,并以彩色瓷砖拚贴,创造出丰富的视觉感受,也带动了活泼的气氛,在此或坐或躺,弯角处可以是单人座、情人座,霸占整个圆弧,就成为了5、6个朋友聊天的空间;看起来坚硬的座位,其实是经过人体功学考量,让坐的人都能舒适。这个趣味空间,被称为圆形大广场。圆形大广场下方的百柱厅,是由84根柱子所支撑,这些柱子除了提供支撑力还负有排水的功能,下雨时圆形大广场的黄沙夹带流水,可经由圆柱,流入旁边的树林,如果雨量充足,通向糖果屋阶梯上的彩色蜥蜴还会喷水。说起蜥蜴,乍听之下可能会让人觉得很恶心,但这只以瓷砖拚贴,色彩艳丽的蜥蜴,可是这里的镇园之宝,就像中国人以龙为吉祥物,高第创造了蜥蜴看护这片公园,这也算是他的幽默。其实奎尔公园原本是奎尔伯爵委托高第设计的花园城,在20公顷的土地上要建造60栋花园洋房,但这个案子後来无疾而终,整个社区建造计划也只实现了一小部分;公园里有座高第曾经住过的房子,这反而不是高第设计。 奎尔公园约在1922年开放参观,目前已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指定保护的世界遗产。二:如果有时间,不妨在夜幕降临后尽情地来到市区的大街小巷中游荡一番,找一家钟意的酒吧或者俱乐部,享受全欧洲最热情的夜生活文化吧。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FC Barcelona)是世界顶级的俱乐部之一,拥有辉煌的战绩以及众多著名球星。忠实球迷最好提前订票,到位于蒙锥克山上的巴萨大本营诺坎普足球场观看比赛或参观膜拜。

210 评论(10)

bluebirdtang

法国建筑风格 法国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初的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专制王权极盛时期,开始竭力崇尚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建造了很多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古典主义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内部装饰丰富多彩。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是规模巨大、造型雄伟的宫廷建筑和纪念性的广场建筑群。这一时期法国王室和权臣建造的离宫别馆和园林,为欧洲其他国家所仿效。 随着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流行,巴黎在1671年设立了建筑学院,学生多出身于贵族家庭,他们瞧不起工匠和工匠的技术,形成了崇尚古典形式的学院派。学院派建筑和教育体系一直延续到19世纪。学院派有关建筑师的职业技巧和建筑构图艺术等观念,统治西欧的建筑事业达200多年。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品有巴黎卢浮宫的东立面、凡尔赛宫和巴黎伤兵院新教堂等。凡尔赛宫不仅创立了宫殿的新形制,而且在规划设计和造园艺术上都为当时欧洲各国所效法。 伤兵院新教堂又称残废军人新教堂,是路易十四时期军队的纪念碑,也是 十七世纪法国典型的古典主义建筑。新教堂接在旧的巴西利卡式教堂南端,平面呈正方形,中央顶部覆盖着有三层壳体的穹窿,外观呈抛物线状,略微向上提高,顶上还加了一个文艺复兴时期惯用的采光亭。穹窿顶下的空间是由等长的四臂形成的希腊十字,四角上是四个圆形的祈祷室。新教堂立面紧凑,穹窿顶端距地面106.5米,是整座建筑的中心,方方正正的教堂本身看来像是穹窿顶的基座,更增加了建筑的庄严气氛。 在十八世纪上半叶和中叶,国家性的、纪念性的大型建筑比 十七世纪显著减少。代之的是大量舒适安谧的城市住宅和小巧精致的乡村别墅。在这些住宅中,美奂的沙龙和舒适的起居室取代了豪华的大厅。在建筑外形上,虽然巴洛克教堂式样很快为其他建筑物所效法,但这时期巴黎建筑学院仍是古典主义的大本营。 当时的著名建筑有和谐广场(又译协和广场)和南锡市的市中心广场等。后者由在一条纵轴线上的三个广场组成:北为政府广场,长圆形;南为斯丹尼斯拉广场,长方形;中间是一个狭长的广场。广场群是半封闭的,空间组合富有变化,又和谐统一。广场上的树木、喷泉、雕像、栅栏门、桥、凯旋门和建筑物的配合也很恰当。巴黎凯旋门 (L'arc de Triomphe)坐落在巴黎市中心星形广场(现称戴高乐将军广场)的中央,是法国为纪念拿破仑1806年2月在奥斯特尔里茨战役中打败俄、奥联军而建的,12条大街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气势磅礴,形似星光四射。工程由建筑师夏尔格兰设计,1806年8月奠基,历时30个寒暑,于1836年7月落成。凯旋门高49.54米,宽44.82米,厚22.21米。它四面有门,中心拱门宽14.6米,门楼以两座高墩为支柱,中间有电梯上下。在拱形圆顶之上有三层围廊,最高一层是陈列室,这里展示着有关凯旋门的各种历史文物以及拿破仑生平事迹的图片;第二层收藏着各种法国勋章、奖章;最低一层则是凯旋门的警卫处和会计室。 图集:法兰西的华美乐章 埃菲尔铁塔在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南岸,是世界上第一座钢铁结构的高塔,被视为巴黎的象征。因法国著名建筑师斯塔夫•埃菲尔设计建造而得名。建于1887—1889年。塔高300余米,塔身重达9,000吨,分三层。第一层平台距地面57米,设商店和餐厅;第二层平台高115米,设有咖啡馆;第三层平台高达276米,供游人远眺,底部面积1万平方米,在第三层处建筑结构猛然收缩,直指苍穹。从一侧望去,象倒写的字母“Y”。该塔由1.8万余个组成部件和250多万个铆钉构成。有电梯或徒步登塔顶。入夜,塔顶发出转动着彩色探照灯光,防飞机碰撞。塔旁竖立长方形白色大理石柱,柱顶安放斯塔夫埃菲尔镀金头像。 卢浮宫 (Palais du Louvre)是法国最大的王宫建筑之一, 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右畔、巴黎歌剧院广场南侧。原是一座中世纪城堡,16世纪后经多次改建、扩建,至18世纪为现存规模。占地约45公顷。早在1546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决定在原城堡的基础上建造新的王宫,此后经过9位君主不断扩建,历时300余年,形成一座呈U字形的宏伟辉煌的宫殿建筑群。1793年8月10日,在推翻君主制的周年纪念日时,法国“国民公会”决定把昔日的皇宫辟为国立美术博物馆;同年11月18日,卢浮宫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其全部工程于1857年完成。在卢浮宫口字形正殿的西侧,伸展出两个侧厅,中间的空地形成卡鲁赛广场。宫的东侧有长列柱廊,建筑巍峨壮丽。其画廊长达900英尺,藏有大量十七世纪以及欧洲文艺复兴期间许多艺术家的作品。馆藏品达40万件。卢浮宫美术博物馆分为6大部分:希腊和罗马艺术馆;东方艺术馆;埃及 艺术馆;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和现代雕像馆;历代绘画馆。展览按不同流派、学派和时代划分。一层展出雕刻。二层油画,三层是素描和彩粉画。八十年代初,法国政府实施扩建和修复卢浮宫的“大卢浮宫计划”。 巴黎圣母院 (Notre-Dame de Paris)是最著名的中世纪哥特式大教堂,以其规模、年代和在考古、建筑上的价值而著称。巴黎主教莫里斯•德绪利曾设想将两座较早的巴西 利卡式(长方形)教堂合成一座大型教堂,1163年由教皇 亚历山大三世奠基,高圣坛于1189年举行奉献仪式,1240年唱诗班席、西立面和中堂竣工,门廊、祈祷室和其他装修在其后的一百年中陆续建成。内部平面130×48米,屋顶高35米,塔高68米。塔的尖顶始终未建。教堂经过历代的损坏不得不 于19世纪重修,只有三个巨大的圆花窗仍保持着13世纪的彩色玻璃。后堂的飞扶垛特别雄健优美。 巴士底狱遗址(Place de la Bastille)位于巴黎市区东部、塞纳河右岸,这里曾是公元1369—1382年建立的一座军事堡垒。“巴士底”一词的法文原意是“城堡”。这座古城堡拥有8座巍峨坚固的炮台,兴建之初是用来抵抗英国入侵的。1380-1422年,这座城堡被改为王家监狱。整座城堡占地2670平方米,四周建有一堵又高又厚的石墙和8座高30多米的塔楼,四周掘有宽24米的深沟,设吊桥进出。早在16世纪,这里就开始关押囚禁政治犯,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就曾两次关押在这里。在法国人民心目中,巴士底狱已成为法国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1789年7月3日,巴黎人民奋然起义,14日,攻占了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1791年,巴黎人民拆毁了巴士底狱,在其旧址上建成了巴士底广场,并把拆下来的石头铺到塞纳河的协和桥上,供路人践踏。1830年,法国人民又在广场中心建立起一座纪念七月革命的烈士碑。这座烈士碑高52米,碑身是用青铜铸成的圆柱体,人称“7月圆柱”,在柱顶端是一尊右手高举火炬的金翅自由神像,神像左手提着被砸断的锁链象征着获得了自由。在监狱遗址前方立着一块牌子,上写:“大家在这里跳舞吧!”1880年6月,法国将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这一天定为法国国庆日。 先贤祠 (le Pantheon)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于1791年建成,是永久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它原是路易十五时代建成的圣•热内维耶瓦教堂,1791年被收归国有脱离宗教后,改为埋葬“伟人”的墓地。1814年到1830年间,它又归还教会。先贤祠中的艺术装饰非常美观,其穹顶上的大型壁画是名画家安托万•格罗特创作的。1830年“七月革命”之后,绘画的主题改变,先贤祠具有了“纯粹的爱国与民族”特性。先贤祠内安葬着伏尔泰、卢梭、维克多•雨果、爱弥尔•左拉、马塞兰•贝托洛、让•饶勒斯、柏辽兹、马尔罗和大仲马等。至2002年11月,共有70位对法兰西作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 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 Georges Pompidou)坐落在巴黎拉丁区北侧,塞纳河右岸的博堡大街,当地人常也简称为“博堡”。文化中心的外部钢架林立、管道纵横,并且根据不同功能分别漆上红、黄、蓝、绿、白等颜色。因这座现代化的建筑外观极像一座工厂,故又有“炼油厂”和“文化工厂”之称。这座设计新颖、造型特异的现代化建筑是已故总统蓬皮杜于1969年决定兴建的,1972年正式动工,1977年建成,同年2月开馆。整座建筑占地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10万平方米,地上6层。整座建筑共分为工业创造中心、大众知识图书馆、现代艺术馆以及音乐音响谐调与研究中心四大部分。>>> 巴黎协和广场(Place de la Concorde in Paris)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北岸,是法国最著名广场和世界上最美丽的广场之一。广场始建于1757年,是根据著名建筑师卡布里埃尔的设计而建造的。因广场中心曾塑有路易十五骑像,1763年曾命名“路易十五广场”。大革命时期又被改名为“革命广场”。1795年又将其改称为“协和广场”,后经名建筑师希托弗主持整修,最终于1840年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尊23米高、有3400多年历史的埃及方尖碑,这是路易-菲利普于1831年从埃及卢克索 移来的著名文物,碑身的古文字记载着拉美西斯二世法老的事迹。石碑两侧各有一座喷水池。池中精致的雕刻也是希托弗的作品。广场四周放置了8座雕像,分别象征着8座在法国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城市:里昂、马赛、波尔多、南特、鲁昂、布勒斯特、里尔和斯特拉斯堡。1793年大革命时期,巴黎人民奋起捣毁了路易十五的铜像,并将路易十六送上了断头台。 香榭丽舍大街 (Ave des Champs-Elysees)东起协和广场西至星形广场,全长约1800米,街道最宽处约120米,是横贯巴黎且最具特色、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在法文中“香榭丽舍”是“田园乐土”的意思。过去,这里曾是一片低洼潮湿的空地。17世纪路易十四在位时,曾在这里植树造林,使之成为专供宫廷贵族游乐的禁区。后来,图勒里公园的东西轴线向西延伸,在这里建成了近1公里长的林荫道。以后又加扩展。1709年才将其命名为香榭丽舍大街。大街以南北走向的隆布万街为界,分成风格迥异的东西两段。幽静的东段体现了田园风光,长约700米,一排排梧桐苍翠欲滴,街心花园夹在万木丛中时隐时现。东端的星形广场中央有巍峨雄伟、遐迩闻名的凯旋门。大街附近有波旁宫、玛德琳娜大教堂。这里还有图勒里公园、卢浮宫、市府大厦和爱丽舍宫等名胜古迹。西段长1100多米,西端的协和广场是巴黎的另一个交通要冲。法国的一些重大节日——7月14日国庆阅兵式、新年联欢都在这条著名的街道上举行。

330 评论(8)

长春小熊猫

感激不尽快速第八届客官不健康报会计

227 评论(13)

chongyanyuan

出国读本科一般有两个途径:一种是参加高考,利用高考成绩直接申请国外高校录取;另一种是读本科预科或者国际大一课程。1、考试成绩提供TOEFL、GRE、GMAT或IELTS等成绩。申请到美国留学必须提供TOEFL成绩,美国大学对申请入学者并无统一TOEFL录取分数线。大部分美国大学对申请读研究生课程的新生,要求TOEFL分数达到550分以上。如想申请奖学金,TOEFL成绩应达到600分以上(满分为677分),GRE成绩应达到1850分(满分为2400分)。攻读硕士学位必须有GRE成绩,商科最好有GMAT成绩。2、GPA申请读研究生必须附上大学成绩单。申请大学本科要附高中成绩单,除了中、英文成绩单外,还要有成绩公证书。成绩单上要有修读课程名称、学分、成绩及班上排名。3、推荐信大多数学校要求申请人提供2~3封推荐信。推荐信要说明被推荐人的基本情况、成绩,包括学术论文、科研成果、获得奖励、所具备的能力等。有力的推荐信对申请入学帮助极大,因此要找了解自己特长、优点的人士提供。推荐人必须要具备高级学术职称,好的推荐者包括申请人所在大学的教授、系主任、导师、同事及在工作上非常了解申请人的上司。留学以自己的水平能申请到什么层次的大学,可以使用留学志愿参考系统一键定位。使用方法:把你的GPA、语言成绩、专业名称、院校背景(211/985/双非)等信息输入到系统中,系统会自动匹配出与你成绩情况类似的同学案例,可以依据自己的条件看看有没有适合自己的留学案例,了解一下与自己情况类似的人,他/她们都去了哪些院校,作为自己选择院校的参考。全国各地合法留学中介名单口碑查询:

310 评论(8)

淡定的机车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除了意大利在文化艺术诸方面成为先道者以外,在欧洲阿尔卑斯山以北的各个国家和地区,以城市为中心也逐渐出现了新文化、新艺术的曙光。就绘画艺术而言,当时的尼德兰已成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又一个繁盛之地。“尼德兰”一词意为低凹之地,包括莱茵河、缪司河、些耳德河下游及北海沿岸一带,即相当于今日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东北部的部分地区。它面临大西洋与英国遥望,南由莱茵河为纽带与整个西欧相连接。早在中世纪时,它就因地理优势而成为北方主要的国际贸易中心之一。在13、14世纪时,这里的手工业,特别是呢绒业,就已相当发达。15世纪,尤其是到16世纪前期,由于尼德兰的贸易和呢绒业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建设极为迅速。其中尤以布鲁日、伊普尔、根特、列日等城市最为繁荣。同时,市民们在和封建领主的斗争中,为争取城市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特权,从而获得了相对的独立性。另外,由于通过皇家联姻和协议,使尼德兰大部分地区都成了强大的勃艮第公国的领地,完成了初步的政治上的统一,并促进了尼德兰各城市的长足发展。所以,当时的尼德兰已成了欧洲唯一可以与意大利相提并论的先进地区。虽然当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以磅礴之势,突破了中世纪的樊笼而迅猛发展之时,尼德兰的艺术大都仍处于哥特艺术的晚期阶段。但是,这并未妨碍尼德兰民族艺术特征的形式,尤其是为欧洲油画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同时我们可以在乌尔比诺的宫廷中看到尼德兰的艺术家在工作,在佛罗伦萨的教堂中欣赏到尼德兰大师的作品,由他们创造的油画技法和擅长的木刻画也同样吸引着意大利的画家。罗伯特·康宾和扬·凡·埃克是尼德兰画派的主要奠基人。罗伯特·康宾长期在图尔奈工作,他的著名作品有《受胎告知》、《耶稣诞生》等。虽然是宗教画,却通过某些细节描绘,使画面上流露着市民生活的情趣。当时在尼德兰还没有形成独立的风景画。画家在《受胎告知》中通过窗子画了窗外街景,可谓尼德兰绘画中最早描绘街景的例子。扬·凡·埃克(约1390—1441)于1422年成为独立画家,1425年,担任勃艮第公爵的宫廷画家。《根特祭坛画》是尼德兰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作,扬·凡·埃克于1432年和兄弟胡伯特·凡·埃克完成了《根特祭坛画》,这是根特市圣贝文大教堂的一组祭坛画。所谓祭坛画,是画在木板上安置在教堂圣坛前面的画,有的类似可以折叠的屏风画。《根特祭坛画》是一种多翼式“开闭形”祭坛组画。每逢节日的礼拜盛会,祭坛的两翼伴随着音乐旋律被徐徐打开,辉煌夺目的12幅祭坛画便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它分成上、下两段和左右两翼,上段的中央是基督,两旁是圣母玛利亚和洗礼者约翰。两翼的内侧是《合唱的天使们》和《奏乐的天使们》,外侧是亚当和夏娃,下段的中央是《羔羊的颂赞》,两翼左两侧是《骑士》和《裁判官》,右侧是《隐者》和《巡礼者》。在平日,祭坛的两翼是闭合的,人们只能看到两翼外侧的画面。《根特祭坛画》可以称为世界上第一件真正的油画作品(据传,扬·凡·埃克和兄弟胡伯特·凡·埃克,是油画的发明者),色彩鲜明,辉煌艳丽,经过数百年之后,画面仍然如初,这在当时的确是一种绘画技法上的突进。所以,《根特祭坛画》在绘画史上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一般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处理上的革新和独创,而是开创了整个欧洲绘画的新纪元。虽然扬·凡·埃克的大部分作品是宗教画,他却突破了宗教画的传统技法,非常重视对人物性格与心理的刻画,非常注意写实,细心研究了光与色的表现,还对油画的方法做了重要改进,在他的笔下展示了现实世界丰富多彩的景象和现世人生的生活,冲破了中世纪的禁欲主义,体现了人文主义观念,为尼德兰文艺复兴开辟了道路。罗吉尔·凡·德尔·维登(约1399—1464)也是15世纪前半叶一位著名的艺术家,出生在图尔奈,是罗伯特·康宾的学生。1432年他在图尔奈成为独立画家,后来迁居布鲁塞尔荣获该市艺术家称号。1450年曾去意大利,备受欢迎与尊敬,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称他是自扬·凡·埃克以来尼德兰最优秀的艺术家。通过他的活动,扩大了尼德兰画派在国际上的影响。《基督下架》、《圣路克画圣母像》、《圣玛丽·麦格达伦》都是他的代表作。15世纪中叶,在北方随着经济的兴旺发达,文化艺术也十分昌盛,以哈勒姆为中心形成了北方画派。德尔克·波茨(约1415——1475)是其代表画家。《最后晚餐》,画家没有按照宗教内容来展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而是将最后晚餐的场所大胆地移至15世纪尼德兰市民住宅的餐室中。典型的哥特式房屋,墙面狭窄,窗户较多,室内光线明亮而柔和,地面铺以整齐的花砖,洁白的桌单覆盖桌面,不但准确地表现了室内的透视关系,而且还很好地体现了尼德兰人爱好整洁的习惯,室内陈设与用餐情况都弥漫着相当浓厚的世俗气息。此画可视为当时尼德兰绘画中在宗教题材里表现世俗生活的典型例子。另一位北方画家是盖尔特根·托特·辛特·扬斯(约1460——1495),受波茨影响。《旷野中的施洗者约翰》,画面上人物衣着简朴,须发蓬散,在破旧的长衫下露出一双赤脚,画家刻画了一位典型的尼德兰农民形象,还精心地画了树木、动物和飞鸟作为画面背景,风景优美,展现了一片很开阔的旷野,笼罩着静谧、平和的气氛。《耶稣诞生》描绘的是耶稣诞生时的夜景,以小耶稣的身体作为光源照亮了圣母的脸庞和一部分画面,另一部分画面则隐没在夜色之中,增加了宗教神秘感,同时画面上出现了强烈的明暗对比,这一特色在17世纪的荷兰绘画中得到了充分发挥。故被誉为17世纪荷兰画派的最早奠基人。此外还有希罗尼穆斯·博斯(约1450——1516),他的画经常出现一些怪诞、夸张的形象,这些形象以现实生活为依据,又和艺术家本人的幻想相结合,同时写实性的表现手法与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紧密结合,形成自己独特语言。以通过幻想的漫画形象影射宗教人物和封建主等人,对他们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开创了崭新的绘画风格,冲破了尼德兰传统绘画中虔诚静穆的宗教气息,站在进步的人文主义立场上,把批判的矛头主要对准了天主教会,反映了宗教改革运动前人民群众反对天主教,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情绪,也是尼德兰新旧教派之间激烈斗争的一种表现。15世纪下半叶,尼德兰南方的著名画家是雨果·凡·德尔·高斯(约1440—1482),他于1467年成为独立画家,曾任根特画家行会的会长。1467年秋作为末受圣职的修道士住进了布鲁塞尔附近的罗德修道院,1482年逝世于该修道院。1480年左右完成的《牧人来拜》,1478至1482年之间画的《马利亚之死》都是他晚期创作的力作。16世纪尼德兰爆发了持续几十年之久的资产阶级革命,直至1609年荷兰独立。在此期间尼德兰人民为反抗西班牙统治进行了长期的,坚忍不拔的斗争。老彼得·勃鲁盖尔(约1525——1569)的艺术产生于尼德兰的革命酝酿和爆发时期。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他与人民共呼吸同战斗。早年以铜版画家,从事风景画创作而闻名遐迩。1556年开始较多描绘人物,表现出博斯的影响。自1563年至死这段期间进入起创作的辉煌时期,产生了最重要的油画作品,在农民风俗画中满怀激情地塑造了许多农民形象,如《农民舞蹈》、《农民婚礼》,刻画了他们豪放的性格,展示了他们充沛的活力。勃鲁盖尔的风景画也十分出色,他喜欢选取全景式构图,意境开阔,风景与人物紧密结合描绘了农民丰富的劳动生活和农村的秀丽景色。如《收割干草》。还有少数作品《绞刑架下的舞蹈》则直接描绘了森林游击队——“林中乞丐”的战斗生活,歌颂了人民的英雄气概与乐观主义精神,起到揭露敌人,鼓舞人民的作用。勃鲁盖尔以艺术为武器,深刻真实地反映了他所处的时代,从而成为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16世纪下半期的尼德兰革命,是以荷兰的独立和佛兰德斯的妥协而告终的。在这块曾产生过凡·埃克、博斯和勃鲁盖尔等一代绘画大师的土地上,也因革命后的分裂出现了南北两个各具民族艺术特色的派别:一个是以伦勃朗为首的17世纪荷兰绘画,一个是以鲁本斯为首的17世纪佛兰德斯绘画。17世纪佛兰德斯的绘画仍处在西班牙的封建专制和教会的控制之下,它的发展状况与当时已获得独立的荷兰绘画带有明显的区别。其使命就是装饰豪华壮丽的宫殿和大厅,装饰教会的教堂及祭坛。这就促成了美术,尤其是绘画的装饰风格的形成,它们受到了宫廷和贵族化了的资产阶级的赞助和欢迎。但是,佛兰德斯优秀民族艺术的传统并未完全丧失,它在17世纪的佛兰德斯艺术中仍然保持着积极的因素,并反映了人民健康的思想感情。尤其是在西班牙控制的加强和资产阶级革命进入低潮之时,佛兰德斯的市民阶级和农民并没有像贵族阶级那样妥协投降和放弃独立自由的愿望,他们仍然在探索着政治和经济进一步独立发展的道路。所以,这种反对西班牙封建专制统治的民族意识也在当时的绘画艺术中得到了一定的反映,并与争取独立自由的斗争方式一样,往往是采取寓意的、曲折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17世纪的佛兰德斯美术较之同时期的荷兰美术,一方面带有明显的贵族性和宗教性,另一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民族性,这在当时的艺术家的作品中都或多或少地得到了反映,尤其是在那些不知名的民间艺术家作品之中。在佛兰德斯逐渐形成的以鲁本斯和凡·代克为代表的佛兰德斯画派,这个画派的服务对象是教会和贵族,运用艺术形象为他们歌功颂德、树碑立传,并满足他们的奢侈生活和娱乐享受。佛兰德斯画派的艺术风格,在其形成的过程中,既保留着尼德兰民族艺术的本色,又广泛地吸收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的艺术成就,尤其是威尼斯画派的影响很大,到了17世纪,在意大利形成的巴洛克艺术、学院主义和卡拉瓦乔主义,同样为佛兰德斯的绘画注入新的血液,尤其是巴洛克艺术,已成为佛兰德斯画派的主流风格,在他们的作品中,造型奔放,充满激情和强烈的运动感,形象富有人情味;画面色彩鲜丽、热情饱满、明快温和。这种动势奔放和华美色彩的巴洛克艺术形象,对观众具有很强的视觉吸引力,也受到教会和贵族、资产者的欢迎。(1)彼得·保尔·鲁本斯(1577——1640),作品数量惊人,题材十分广泛,有宗教画、神话画、历史画、风俗画、肖像画,风景画、动物画等。他将宏伟华丽的巴洛克艺术风格与尼德兰民族艺术传统融为一体,形成了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独特风格,使他成为佛兰德斯巴洛克艺术风格的代表画家,誉满欧洲的绘画大师,对欧洲近代绘画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作品形象生动,色彩明亮,装饰性很强,并往往有一股澎湃的动势,他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大胆的创造精神,画了许多显示剧烈冲突的场面,如历史画《阿马松之战》体现了英雄主义与爱国主义精神,画面上充满强烈的动感,气势磅礴,情感奔放。(2)老扬·勃鲁盖尔(1568——1625)是老彼得·勃鲁盖尔的儿子。是著名的风景画家与静物画家。用笔细腻,色彩鲜明。(3)雅各布·约丹斯(1593——1678)。他使用的色彩也是鲜明而热烈的,喜用红色烘托欢快的气氛,塑造的人物形象与鲁本斯有相似之处;剽悍、健康、充满生命力。但是他表现的人物形象与气质都不是贵族的而是平民的,带有质朴的乡土气息。约丹斯创作了许多反映民间生活和习俗的作品,人物保持着纯朴的自然风貌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征,代表作《萨提尔在农家作客》和《豆王宴饮》,不过晚年作品逐渐趋向富丽堂皇的巴络克风格。(4)安东尼斯·凡·代克(1599——1641),主要成就在肖像方面。早期有尼德蓝肖像画的传统风格。后到英国成为查理一世的宫廷画家。因起主要对象为宫廷贵族,所以形成典雅华丽的风格。他笔下的人物都有一种沉静文弱的气质,翩翩优美的风度,甚至还有一些作者的主观臆造,将对象加以美化的成分。他比较注意刻画人物的身姿与手势,突破了英国传统肖像画比较呆板的构图,加之画家精到娴熟的绘画技巧,对英国肖像画的发展有深远影响。代表作《查理一世像》。1609年的尼德兰革命,终于以荷兰独立、建立起荷兰共和国而胜利结束,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也是欧洲最富强最先进的国家。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较封建专制社会有更多的民主和自由,许多在其他国家被迫害的异教徒纷纷逃到荷兰避难,在此著书立说。至1654年荷兰已有6所著名的大学,在荷兰最早出现定期刊物,报纸也逐渐普及,科学技术十分发达。新的文化气氛培养了杰出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这使美术摆脱了宗教和宫廷的束缚,更加广泛地面向世俗生活。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产生了荷兰画派,它继承15、16世纪尼德兰民族艺术传统,以写实、纯朴为其特点,很少受到当时流行于欧洲的巴洛可风格的影响。由于荷兰人是通过英勇顽强的斗争而获得胜利的,他们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能力与价值,因此如何表现人的自信心、自尊心,如何反映人的现实生活、人的情感与愿望,就成为荷兰画派多数艺术家关心的主要课题。他们把自己目光投向多彩的现实世界,用画笔描绘周围的日常生活和他们熟悉的各阶层人物以及美丽的自然景色。在人的地位和价值得到肯定的进步社会制度下,画家们可以大胆地摒弃过去千百年来禁锢人和艺术的宗教,把人的现实生活作为自己从事艺术创作的蓝本。画家所感兴趣的是普通市民们的日常生活现象和优美多姿的大自然风光。无论是资产者的自尊自信容貌,还是街头乞丐、江湖卖艺人和乡村医生;无论是豪华优雅的客厅、卧室还是破旧茅舍;无论是村中小道还是珍禽野味;无论是高贵器皿还是野花水果,甚至下等生活琐事,这些过去不登大雅之堂的内容,现在都被荷兰的画家搬上了画布,为了迎合社会的多元审美需要,艺术的题材扩大了,表现形式多样了,独立的风景画、静物画和动物画,个体和群体的肖像画,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风俗画,都深受广大市民们欢迎。因此出现了专事某一种题材的画家,诸如肖像画家哈尔斯、伦勃朗,风俗画家维米尔,静物画家赫达,风景画家霍贝玛等等。(1)天才的肖像画家弗兰斯·哈尔斯(约1581——1666)是荷兰现实主义画派的奠基人。早期与盛期的作品中充分表现了荷兰市民健康、愉快、充满生命力的形象,反映出革命胜利后荷兰人民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从20年代到30年代,他广泛地描绘荷兰各阶层,不同年龄的人物,如军官、市民、少女、孩子等。代表作《微笑的骑士》、《弹曼陀林的小丑》、《吉卜赛女郎》等。画家喜欢选取半身近景的构图,刻画人物时,特别注意面部表情,善于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画面生动活泼,不矫揉造作,画中的人物仿佛正在无拘无束地自由活动着,虽然多为单人半身肖像,却常常使人联想到画面之外还有其他人物,构成一个情节,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有如一幅风俗画。这时期荷兰盛行团体肖像画,哈尔斯也创作了一系列,如《圣乔治射击手连军官的宴会》等。团体肖像画的订件者往往要求画家对每个人都给以平等的表现机会,这使画面不能安排中心人物和一定情节来统一画面,由此不能不造成某种遗憾。哈尔斯尽量将人物安排的错落有致,突破了传统的呆板、平整的布局,努力 一种极其热烈的气氛,仍然贴切地体现了哈尔斯肖像画的风格。这时期,哈尔斯创作的肖像画中充满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在绘画技巧上别具一格,运用流畅奔放、挥洒自如的大笔触表现豪爽自信、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是哈尔斯肖像画的突出特点,构成哈尔斯伟大不朽的肖像画艺术的独特风格。晚年作品多采取古典构图的正面形象,画面上流露出一种忧郁的情绪,比早期作品凝重而深刻。(2)荷兰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伦勃朗·哈门斯·凡·兰(1606——1669)一生历经坎坷,勇敢坚定地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道路,为欧洲现实主义艺术的发展作出极其光辉的贡献,也使17世纪荷兰绘画在世界美术史上放射出夺目的光彩。伦勃朗早年受过良好教育,1632年《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迈出了创作历程中重要的一步,显示了伦勃朗的非凡才能,并得到社会的赞誉。1642年伦勃朗创作了阿姆斯特丹射击手连队的群像,及举世闻名的《夜巡》(一说年久烟熏变黑,一说描绘了夜间集合出发情景,十分出色地处理了明暗关系),但是射击队中多为富裕的资产者,艺术趣味平庸,要求画家把他们排列在画面上同等重要的位置。而伦勃朗却创作了一幅主题性绘画作品,一幅情节性群像,突出表现了不忘前人反抗西班牙统治者的英勇斗争,决心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结果却遭到诋毁,诉诸法律。这说明17世纪40年代荷兰资产阶级已经失去了革命时期的进步性,只能欣赏浅薄、庸俗的东西。与伦勃朗的现实主义艺术产生了深刻矛盾。从此,画家的生活日趋贫困,但他仍坚定不移地恪守自己创作原则,更加接近荷兰平民和贫民。他笔下的人物皆取自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形象,即使描绘宗教故事,也体现宗教题材的生活化。伦勃朗的肖像画生动传神,独具风采。尤其描绘的老年人肖像尤其感人,那苍老的容颜和深邃的眼神仿佛展现了他们饱经沧桑的经历,也蕴藏着深刻的思想与生活哲理。伦勃朗还喜自画像,留下数量众多的作品。伦勃朗的铜版画不但数量多,且用笔细腻造型精制,与他的油画作品一样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如《三棵树》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一切都是商品走进市场,这种商品价值观也走进美术领域,美术品作为商品进入市场。画家过去是依附宗教和贵族订件,而今要依附于市场的消费者,他们的创作从内容到形式必须迎合买画人的审美需要,这就决定了荷兰绘画的内容和形式。 与哈尔斯、伦勃朗和维米尔同时代的画家们都被习惯地称作“荷兰小画派”。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名称,它准确地概括了17世纪荷兰美术的与众不同之处,即荷兰画派包括着许多支派。每一个城市都各有各的画派,一个城市之内也画派林立,各具特点。当然,在这块不大的土地上,尤其是在许多画家常常迁移的情况下,要想更多地保持着自己的独特性也是不可能的,尽管他们努力地想做到这点。当时活跃在哈勒姆的有奥斯塔德和雷斯达尔;活跃在代尔夫特的有彼得·德·霍赫;活跃在大学城莱登的有盖纳·杜;活跃在保守势力中心乌德勒支的有盖勒·洪特胡斯;活跃在荷兰最大的商业和艺术中心阿姆斯特丹的有赫斯特·卡尔夫、波特尔等等。他们几乎都是多产艺术家,创作了大量的风俗画、风景画和静物画。据说到目前为止,还有五万多幅荷兰绘画分藏在世界各国的美术馆和私人收藏家手里。他们之所以被称为“荷兰小画派”,原因有二:一是,作品的画幅较小,适宜于市民阶层悬挂室内以装饰居室之用;一是,不表现重大的社会题材,特别注重对生活细节的描绘,迎合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

286 评论(11)

绝妙蓝调

目前的留学形势较为复杂。美国、澳洲原来都是留学大户,但近来好似麻烦不断。新加坡、加拿大、英国则应是相对不错的选择。

277 评论(10)

jarvinia奈奈

巴黎的景点有卢浮宫、巴黎圣母院、埃菲尔铁塔等等。

1、卢浮宫

坐落在巴黎一区的卢浮宫是举世瞩目的艺术殿堂和万宝之宫。这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宫殿始建于12世纪末, 当时是用作防御目的, 后来经过一系列的扩建和修缮逐渐成为一个金碧辉煌的王宫。

1981年,被辟为博物馆, 如今馆内收藏的艺术品已达40万件, 其中包括雕塑, 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代埃和古希腊罗马等7个门类。其中比较著名的“宫中三宝”是“爱神维纳斯”、“胜利女神尼卡”和“蒙娜丽莎”。

2、巴黎圣母院

位于法国巴黎第四区西岱岛,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教堂在1345年才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巴黎圣母院是一座石头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被誉为一级由巨大的石头组成的交响乐。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歌特式”教堂,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因为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圣母院的正外立面风格独特,结构严谨,看上去十分雄伟庄严。

3、埃菲尔铁塔

位于法国巴黎第七区,是1887年1月26日动工,1889年5月15日开放的,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埃菲尔铁塔占地一公顷,耸立在巴黎市区赛纳河畔的战神广场上。

除了第三层平台没有缝隙外,其他部分全是透空的。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11级阶梯,现已安装电梯,故十分方便。每一层都设有酒吧和饭馆,供游客在此小憩,领略独具风采的巴黎市区全

349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