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晓小同学
易庭源教授(曾用名易林原),男,汉族,1919年10月27日生,湖南汨罗人。1949年8月参加工作,1957年加入九三学社,198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易庭源同志1940年至1944年在湖南国立商学院会计统计系学习并获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1949年至1953年湖南大学工作,任会计统计系讲师;1953年至1980年7月在原中南财经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湖北大学、原湖北财经专科学校、原湖北财经学院工作,任工经系/财会系讲师。其中, 1980年6月兼任原湖北财经学院工会副主席;1980年8月在原湖北财经学院工作,任工经系/会计系副教授,1983年8月任原湖北财经学院教授。1990年3月退休。1991年7月至1992年7月被学校返聘,任会计学院教授。曾任教研室主任、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组组长、兼任中国成本研究会理事、常务理事,武汉市会计学会顾问和湖北省成本研究会副会长等职。易庭源教授潜心从教50余载。由他独创的资金运动论、成本控制论、成本分块与利润分块理论、新战略会计理论等在我国会计界独树一帜,在国际上亦有重大影响。他将中西学术思想有机融合,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流派。自1947年在《中央日报》上发表第一篇论文《折旧原理之我见》起,几十年来出版专著、主编教材八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63篇。其中,专著《资金运动会计理论》曾获1989年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二等奖、1990年获湖北省成本研究会科研成果一等奖、1996年获财政部第三届全国财政系统大中专优秀教材二等奖。即便是92岁的高龄,易教授仍在对其专著《资金运动会计原理》进行第四次修订,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易教授主编的教材《企业成本学》1992年获财政部第二届全国财政系统大中专优秀教材二等奖。论文《抓住“以节约来增产”建立中国独特的经济责任制》,获得中国财政学会1989年“全国优秀财政理论研究成果佳作奖”。成本分块与利润分块理论与方法(十篇论文)获国家教委1992年度科技进步奖(甲类)三等奖。上世纪末,易庭源教授又将研究方向转到“人才资源价值会计”学说的创立上,并著有多篇论著。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他带学生实习、调查研究、进行现场教学,并将实际经验上升为理论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找出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易庭源教授一生生活简朴,却希望百年之后将其所有资产捐给学校设立奖学金,以勉励后生。为此,学校设立了“易庭源奖学金”,用以奖励品学兼优学子。易庭源教授不仅是学问大师、是一代宗师,更是一位做人的楷模。他一身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将毕生的精力奉献给我国的会计教育事业。 易庭源有三子,以百家讲坛《品三国》成名,有“学术超男”之称的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易中天是其长子。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