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24

Ashtray喵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公司反向购买会计案例分析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紫蝴蝶CYF

已采纳

就是说 合并成本全部是股票的话 由于A发行了股票 那么他就有权取得对方的权益 但是对方B也拿到了他的股票 同样也取到了A的权益那么到底怎样区别购买方与被购买方呢?如果A的股价高于B的话 其实就是以发行股票作为对价的长期股权投资不构成反向购买但若A的股价低于B的话 那么他想要获得B的股票的话 就必须发行更多的股票 实质上对自己的股票造成了“稀释” 例如A的股价是1元 B是2元 那么要想获得B全部股票(假如是1000股的话) 就必须发行2000股 这样一来他自己相当于卖了自己的权益 B获得了权益 同时形成商誉至于商誉的计算 必须从B的角度 因为B才是实质上的购买方商誉就是成本跟对应净资产的差额所以看清实质就好办了这就是反向购买

公司反向购买会计案例分析

188 评论(13)

qsfenglingbb

可以理解为所谓的“借壳上市”,也就是实力强的非上市公司,通过资本运做成为经营不佳的上市公司的子公司,虽然在法律关系上其是子公司,上市公司是母公司,但在会计角度上法律上的子公司为会计上的母公司。不知道说清楚没。

302 评论(13)

喵喵:小妹

反向购买业务,可以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比喻来类似理解。反向购买,在实务中常见的就是“借壳上市”,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举个例子:比如A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C公司是B公司的母公司,A公司想取得对B公司的控制权(目的可能是想借B公司上市融资等或想向B公司的经营领域进军),这样A公司就向B公司的原股东发行自己的普通股(超过50%),以此作为对价,取得从C公司处取得B公司80%的股权,这样,表面上看,是A公司合并了B公司,但从实质上看,C公司取得对A公司的控制权,同时C公司还通过A公司,依然间接控制着B公司,这样一来,A公司自己反而成了被购买方,所以称为反向购买:形象的说,A是螳螂,B是蝉,C是黄雀。在计算合并财务报表每股收益指标时,大家要注意分母“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期初至购买日的股数为上市公司A公司发行给B公司原股东的股票数量1800万股。解释如下:反向购买,从会计实质上来看,是B公司的业务在A公司名义下上市运营,所以在计算合并主体的每股收益时,分母中股票数量均使用A公司股票表示,由A公司编制合并利润表并对外报出。而反向购买之前,该合并主体只有B公司,由于B公司原股东将对B公司100%的控制权转移给A公司,得到的补偿是1800万股A公司普通股股票,所以B公司的价值若以A公司股票表示,则为1800万股;反向购买之后,合并主体对外发行的股票数量为1500+1800=3300(万股)。所以,计算每股收益时,购买当期期初至购买日的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数量,应当是法律上母公司A公司向法律上子公司B公司的原股东发行的普通股数量(1800万股);而购买日之后至当期期末,则需要将A公司原有的1500万股纳入核算,即1500+1800=3300(万股)。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需要编制虚拟的抵销分录,之所以是虚拟的,是因为AB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并不存在这样的处理。因此,需要假定B公司发行自身普通股,形成对A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然后再将该投资与A公司的所有者权益进行抵销。另外,还需要抵销A公司发行自身普通股给B公司原股东的会计分录,这一笔分录不是虚拟的。在抵销A公司所有者权益时,郭建华和徐经长的讲解思路不同,郭建华老师是分开做的,即先假定做一笔B公司对A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然后再抵销长期股权投资与A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分录,分录为:借:长期股权投资贷:股本资本公积借: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商誉贷:长期股权投资因为没有长期股权投资存在,两笔分录合并,即:借: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商誉贷:股本资本公积

199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