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90

小梦不吃土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中级会计删除知识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picyqiezi

已采纳

第一章 总论熟悉财务管理的内容并掌握财务管理的目标第二章 财务管理基础掌握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插值法、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第三章 预算管理掌握各种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的编制第四章 筹资管理掌握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和融资租赁等债务筹资方式、掌握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和利用留存收益等股权筹资方式、掌握企业筹资管理的内容和原则第五章 筹资管理掌握资金需要量预测的方法、资本成本的计算、财务杠杆、经营杠杆和总杠杆、资本结构理论第六章 投资管理掌握企业投资的分类、证券资产投资的风险第七章 营运资金管理掌握信用政策决策和现金折扣决策的方法、最优存货量的确定方法第八章 成本管理掌握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标准成本的制定及差异分析、责任成本第九收入与分配管理掌握企业收入与分配管理的内容、股利分配政策、股利支付形式第十章 财务分析与评价掌握财务分析的因素分析法、财务报表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杜邦分析法。

中级会计删除知识

191 评论(8)

雾夜狂奔

变化非常大,非常多。这里装不下。

218 评论(11)

天蝎工科男

如下参考:

第一部分为基础(1章),主要阐述了会计理论部分。

第二部分是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记录(共八章,2-6、9-10和13章)。

第三部分是财务报告(三章,17-19章),是本科专业的重点。第四部分是某些特殊业务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共八章,7-8,10-12,14-16章)。

第五部分是政府会计与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会计。

《中级会计实务》考试科目知识覆盖面比较大,备考时,书上的任何知识点都不应该放过!

注意事项:

《财务管理》:题目大,计算密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财务管理》共10章,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基础(第一、第二章),主要阐述了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第二部分是财务管理工作(第3、10章),主要介绍预算管理、财务分析与评价。

第三部分是财务管理内容(第4-9章),主要介绍了融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成本管理和收入与分配管理,是本科专业的核心章节。

财务管理与各个科目息息相关,考生在备考时可以把相关的章节放在一起学习。这部分对计算能力弱的考生讲,有一定难度,在学习过程中,最好将相关公式再推导一遍,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平时多做练习,做类比、类比推理。

《经济法》:知识点多而杂,容易混淆,难度不大。

经济法的主体内容包括8章。第2-7章涉及到非常重要的主观问题。有很多法律法规需要记住。学习的时候要理解并记住。

学习计划:一切都是事先做好的,而不是事先做好的。做一个学习计划,首先解决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问题,然后找出可用的时间,使时间,每一天作为一个单元,合理分配学习,复习时间,有针对性的制定学习计划,一个接一个地征服。

343 评论(12)

古董的杂货铺

中级会计22年教材变化怎么样?随着中级会计考试时间越来越接近,很多考生也都关注起来教材了,教材变化怎么样,小编收集了相关的资料,现在为大家解答一下,具体内容小编分享到下文了,感兴趣的考生一起来和小编探讨吧!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

中级会计22年教材变化怎么样?

今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教材整体变化超过40%,其中《中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变化较多,详情如下:

《中级会计实务》这一科由原先的19章调整为24章,删除“总论”,新增6章内容,分别是“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租赁”“企业合并”“公允价值计量”等。之前删除的债务重组等难点也再次回归。

《经济法》由8章变为7章。不仅删除了税法两章内容,还增加了信托法律制度一章的相关内容,,其余章节细节性内容也存在一些调整。

拿到教材后应该怎么复习?

拿到教材的首要任务,是结合考纲,先通读一遍教材,这一遍要注意速度,不求一遍全掌握,只要对整书的知识脉络做到心中有数。强化阶段学习教材的重点在精不在快,速度要适当降下来,精读书中每一个知识点,追求细致,目的是把教材理解通透。每看完一章节内容都要将其中重点做好标记,并紧跟着做章节对应的练习题,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冲刺阶段要通过大量的真题与模拟题的训练来巩固知识点,提高做题速度。遇到的问题及时回到教材上,将不清楚的知识搞懂。

更多关于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的问题,可以进入高顿教育网站咨询()。

359 评论(14)

黄金哇塞赛

财务报告目标:向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1、财务报告目标:向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2、会计基本假设:(1)会计主体: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2)持续经营:在可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期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持续经营时会计分期的前提;(3)会计分期: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间隔相同的期间;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进而出现了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4)货币计量: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折算为人民币;3、会计基础:(1)权责发生制: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确认;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收入和费用;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2)收付实现制: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一般事业单位适用此制度。本节内容比较好理解,考试时候也容易出现选择题。

193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