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25

飞雪樱子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北京会计张燕燕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宝贝baby996

已采纳

我是个北京人,现在飘在青岛做学校,做自媒体,忙碌的时候也成狗,也会有悠闲地日子吹吹海风。

曾经在北京工作的6年中,我交下了很多“飘在北京的外地人”挚友,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我喜欢跟他们在一起,因为他们身上都散发着一种无所畏惧的闯劲和拼劲。

我的一个好朋友现在在北京的三环内贷款买了房子,虽然房子不大还贷了不少钱,但那房可是没几天翻三倍的架势。我经常跟她开玩笑:“还是你有眼光,将来转手一卖分分钟身价过百万的节奏。”

当初我俩是同一时期进的公司,开始她在北京没有住处,都是跟别人合租的。我去过的那个房子是平房,房间很小摆着两张床,上厕所也不是很方便。冬天外面很冷,家里也不算暖和。

我看着她从一个啥都不懂得小毛孩一点点成长起来,在公司什么苦工作都做过,加班、熬夜、出差。当时的公司把女人当男人使,把男人当驴使,她倒好,直接从女人晋升成驴了。所以成长的很快。

当然她现在职位已经非常高了,这可真是靠她自己的努力一点点打拼上去的。

现在看着她在北京结了婚也有了自己的家,真心为她感到自豪,几年的积累收获满满。

我喜欢在北京飘着的他们,就想小草一样,看着柔弱却拥有可以顶破石块的力量。

北京像极了一个闪着光的大平台,大家都想来看看,在这视野会更加辽阔,发展机会也无处不在。只要努力,一定可以做出一番事业。

身边也有一些朋友曾经离开了家乡来到北京,现在又选择回归原来的城市去生活,他们在喧嚣过后读懂了平淡的美好,如今过的也很潇洒自由。

其实无论是哪一种的生活,只要是遵循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就是值得尊重的。

祝愿大家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北京会计张燕燕

333 评论(14)

活着的梦想

我就是“飘在北京的外地人”之一,超过十年了,很多时候发现自己对北京的情感和羁绊似乎并不必北京土著少,但是,更多时候,也会感到心寒,有被排斥在外的心酸和无奈,会意识到“把北京当故乡只是自己一厢情愿。”

1、初到北京的时候,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丫头。

租住民房,那种很多人居住的大杂院,有感受过房东的歧视待遇,但是更多的是感受到北京整个城市氛围的包容和接纳,还有这座城市所拥有的浓郁的学习氛围和知识素养。

比如,地铁里10个人会有6、7人在看书读报;比如,有那么多的免费图书馆和博物馆,这是其他城市所没有的,对于我是一个极大的欣喜和吸引。

2、工作资深以后,发现北京拥有大量高素质人才。

走到哪里,接触到的人,可能都非常优秀,工作机会和创业机会也很多。身边的很多人,几年再见,每一个人都成长了很多,变化很大。这与老家很多人一成不变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在北京越久,就有了越多要留下的情感羁绊。

3、成家后有了孩子,感受到医疗和教育的先进和便利。

北京的医疗虽然拥挤,但是平均水平确实要高很多,当适应了这种人多拥挤的方式后,好像也能找到相应的破解之道或者应对之法。特别是,在孩子的早教、幼教、兴趣培养方面,再次感觉到北京教育的先进和便利。

举个例子,即便在北京郊区,也能在几站地附近找到纯外教的英语培训,但是在昆明,要想让幼儿上个纯外教的培训班,全城可能只有几家,很不方便。

4、10年之后,你将不得不考虑撤退之路。

首当其中的原因,就是孩子教育。即便在北京出生,只要户籍不在北京,都不能在这里高考。与此同时,全国高考差异巨大,孩子最多到初中就必须回高考地读书,而那个被自己遗忘了很多年的老家,又会如何接纳自己和孩子的教育呢?这真是一个夜半醒来也要长吁短叹半天的话题。

其次就是空气质量。很多父母因为年幼的孩子身体不适应这里的空气质量,选择回到老家。

最后一个就是房子,这是一个大话题。如果飘在北京,已经成家甚至有了宝宝,却依然离买一所房子的梦想遥不可及,那么,早撤也是撤,晚撤也是撤,不如回到老家的二三线城市,早做事业和家庭的规划最好。

以上,就是一个在北京漂泊十年,有家有室有车但是也在考虑下一步移居规划的外地人的真实感受。

我是知心妈妈燕燕,将论语、三字经等融入育儿实践,关注公众号:两位妈妈

327 评论(13)

清影5127

新凤霞,评剧青衣、花旦,籍贯江苏,约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生于苏州。由人贩卖到天津。童年时期随“姐姐”杨金香学习京剧,十三岁拜王仙舫、邓砚臣、张福堂等学习评剧,十五岁即开始担任主演。这一时期新凤霞主演了《乌龙院》、《女侠红蝴蝶》、《可怜的秋香》、《双婚配》、《三笑点秋香》等剧目,在天津、上海、济南、秦皇岛等地获评剧观众的好评。1949年北京解放后,新凤霞来到北京组织了北京凤鸣剧社担任主演。1950年,在共产党的戏改方针的指引下,成立了北京首都实验评剧团,新凤霞任主演兼团长。1951年,新凤霞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文工团解放评剧团任主演兼副团长。1953年,新凤霞调入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评剧团一队任演员。1955年,中国评剧院成立,新凤霞在中国评剧院一团任演员、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名誉主任。新中国成立初期,新凤霞怀着对党深厚的感情和极大的政治热情投入到党的文艺队伍中,走上了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艺术道路。她亲自执笔创作演出了以她个人经历为题材的大型评剧现代戏《艺海深仇》,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刘巧儿》是新凤霞青年时代主演的一出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剧目。在这出戏中,新凤霞成功地塑造了刘巧儿的艺术形象,并创造了有其自己特点的评剧疙瘩腔唱法。《刘巧儿》公演及拍成电影在全国放映后,在全国掀起了学唱刘巧儿的热潮,人们通过《刘巧儿》了解了评剧,通过《刘巧儿》知道了新凤霞,新凤霞的名字从此走进了千家万户,新凤霞演唱艺术从此确立并得到广大评剧观众的喜爱。在《刘巧儿》的创作过程中,新凤霞得到了许多文艺工作者的热情帮助,新凤霞和这些同志愉快合作,首开了戏曲工作者与新文艺工作者联手创作的先河,为戏曲艺术的革新与发展做出了示范。继《刘巧儿》之后,新凤霞在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创作的评剧《祥林嫂》中成功地塑造了在封建社会受尽摧残迫害的劳动妇女祥林嫂的艺术形象,她的唱腔也展现了深层次的艺术魅力,进一步发展了新派演唱艺术。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新凤霞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新派唱腔”,尤以流利的花腔——“疙瘩腔”著称。擅演剧目有:《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金沙江畔》、《志愿军的未婚妻》、《会计姑娘》、《祥林嫂》等,其中《刘巧儿》、《花为媒》已摄成影片。新凤霞在1952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期间以《刘巧儿》一剧获演员一等奖。1997年获第十六届“亚洲最杰出艺人奖”。令人痛心的是,新凤霞在十年动乱时因惨遭迫害而留下残疾以至无法再登上心仪的舞台,她便坚持写作,著有:《新凤霞回忆录》、《以苦为乐》、《我当小演员的时候》、《少年时》、《新凤霞说戏》等。她是齐白石的徒弟和义女,深得老人真传。她笔下的寿桃、牡丹、菊花、梅花、白菜、南瓜等古拙厚朴,内涵雅趣。1998年4月12日,因病在江苏省常州市逝世,终年71岁。艺术成就新凤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新派艺术在众多的评剧流派中标新立异、独树一帜,成为了评剧革新的代表。这得益于她在戏曲艺术上的天分和颖悟以及深厚的艺术功底,更得益于她对新社会的热爱而焕发出的艺术创作力。新凤霞在艺术上从不保守,她敢于吸收、敢于创新,博采姊妹剧种表演之长,虚心学习各种唱法,积累了丰富的演唱经验。在中国评剧院这一国家剧院良好的艺术环境中,新凤霞的艺术创作力得到了空前的发挥,新派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推陈出新的传统评剧《花为媒》是新派艺术的经典之作。新凤霞以纯熟的演唱技巧,细致入微的人物刻画,塑造了青春美丽富有个性的少女——张五可的艺术形象,从而将新派艺术推向了高峰。这出剧目拍成电影在全国包括香港地区、东南亚各国放映后,新派艺术又一次风靡全国和东南亚地区。全国各地的评剧女演员纷纷向新凤霞拜师学艺,评剧新派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扬与传播。这一时期新凤霞主演了《志愿军的未婚妻》、《会计姑娘》、《春香传》、《乾坤带》、《金沙江畔》、《无双传》、《杨乃武与小白菜》、《凤还巢》、《三看御妹》、《花为媒》、《杨三姐告状》、《阮文追》、《调风月》、《六十年的变迁》等几十出剧目。她所塑造的刘巧儿、祥林嫂、赵淑华、李秀英、春香、银屏公主、珠玛、无双、小白菜、燕燕、刘金定、张五可、杨三娥、阮氏娟等一系列的艺术形象为评剧画廊增添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篇章,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她和音乐工作者一道在这些剧目中创造了众多的新板式和新曲调。在《乾坤带》中创作演唱了凡字调大慢板;在《无双传》中创作演唱了反调大慢板;在《春香传》中创作演唱了三拍子调;在《金沙江畔》中创作演唱了格登调;在《三看御妹》中创作演唱了降香调;在《调风月》中创作演唱了蜻蜓调;在《六十年的变迁》中创作演唱了送子调。这些新板式和新曲调极大地丰富了评剧的唱腔艺术,为评剧向大剧种的发展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推动了整个评剧艺术的发展与进步。新凤霞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在“文革”中受到了迫害,并被剥夺了做演员的权力,这对她的身心是巨大的摧残。1975年,她因脑血栓发病导致偏瘫而不得不告别为之奋斗的评剧舞台。1979年,新凤霞得到了彻底的平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春风又一次吹进了新凤霞的心田,她以惊人的毅力,挺起她那受过伤害的身体,迈着蹒跚的步伐,又一次向新的艺术领域开拓进取。她讲学授艺,著书立说,教学不止,笔耕不辍。新凤霞拖着沉重的身体,坐在轮椅上给她的弟子、学生说戏,示范演唱,克服行动的不便多次到剧场观看学生的演出,以鼓励和提携后人。在她无私的教诲下,谷文月、刘秀荣、王曼玲、赵三凤、戴月琴、高闯等一大批弟子、学生成为光大新派艺术的优秀传人,成为今天评剧事业的骨干与中坚。新凤霞桃李满天下,是我国戏曲界拥有众多子弟传人的功绩卓越的戏曲教育家。新凤霞用她那唯一行动自如的右手,以她那坎坷的一生及丰富的阅历,克服常人不可想象的困难,辛勤耕耘,创作出版了《新凤霞回忆文丛》四卷、《人缘》、《评剧皇后与作家丈夫》、《舞台上下》、《少年时》、《新凤霞卖艺记》、《我和皇帝溥仪》、《发愁》、《以苦为乐》、《艺术生涯》、《我当小演员的时候》、《我与吴祖光》、《绝唱》、《恩犬》、《新凤霞的回忆》、《新凤霞说戏》约四百万字的文学著作。由英国戴乃迭夫人翻译的英文及乌尔都文的《新凤霞》在世界发行。新凤霞是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的亲传弟子,因残疾告别舞台后,新凤霞仍满怀着对生活的酷爱泼墨作画。她的国画作品同她的演唱艺术一样朴实无华清新淡雅。1994年总政文化部专门为新凤霞在军博举办了个人画展。新凤霞渴望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早在建国初期,新凤霞就庄严地向党提出了申请。但坎坷的经历使她的愿望一直未能如愿。打倒“四人帮”后,新凤霞再次向党提出了申请。1982年新凤霞被批准入党,实现了她多年的夙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她以更高的姿态和对评剧艺术的高度责任感,投入到她后半生的艺术生涯中。新凤霞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评剧艺术的代表,她长年奔走呼吁,为振兴戏曲,繁荣评剧不遗余力。新凤霞获得了中国首届金唱片奖。获得了美国纽约美华艺术学会1997年颁发的华人艺术家终身成就奖。曾赴香港、新加坡等地讲学,是国际知名的艺术家。代表作品乾坤带、杨三姐告状、花为媒、刘巧儿、会计姑娘、三看御妹、点秋香、杜十娘、刘巧团圆、小二黑结婚、祥林嫂、金沙江畔、新凤霞回忆录、我当小演员的时候、乌龙院、女侠红蝴蝶、可怜的秋香、双婚配、三笑点秋香、艺海深仇、志愿军的未婚妻、杨乃武与小白菜、凤还巢、三看御妹、阮文追、调风月、六十年的变迁、无双传、春香传、六十年的变迁、新凤霞回忆文丛、人缘、评剧皇后与作家丈夫、舞台上下、少年时、新凤霞卖艺记、我和皇帝溥仪、发愁、以苦为乐、艺术生涯、我与吴祖光、绝唱、恩犬、新凤霞的回忆、新凤霞说戏

270 评论(10)

听风者三

著名的评剧演员新凤霞(1927.1.26-1998.4.12,),评剧演员

95 评论(12)

cool100886

每年过完年,都会有一群对北京失望了的人打包行李,离开这座原本充满希望,最终却不得不离开的伤心城市,而每年6月份,又会有一群新鲜血液注入这座城市,周而复始。所以无论你来或离开,北京就在那里。

北京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神奇魔力,让这么多人都心向往之?我想除了便利的交通、超前的观念、更多的发展机会外,最替代不了的,就是无论你是谁,在这座城市里,你都能找到一线关于未来、关于梦想的希望。近些年来认识了许多飘在北京的外地人,这些人如同千万北漂一样,都将北京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甚至有许多人,已经在此娶妻生子,买房定居。诚然,北京是一座无比现实的城市,于是每年都有人抱怨高昂的房价、激烈的竞争、残酷的生存现状,但假如你只看到这些负面消息,只能说明,这座城市并不适合你。而我身边更多的外地人,都对这座城市抱有感恩、敬畏之心,因为是它给了我们无限的希望与可能,让我们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奋斗的意义。

我采访了身边两位飘在北京3年以上的外地人,希望他们的故事,能带给你们启发与希望,以及能够让一些正处在迷茫困惑中的人看到一些光与亮。

第一位:瑶 32岁 来自陕西 职业:外企财务

我是毕业一年后才来的北京,最初是在陕西一家公司做会计,后来在同学婚礼上认识了现在的老公,他在北京金融街工作,跟我描述了太多北京的好,于是为了爱情,交往半年后我就来北京了。

最初找工作并不顺利,因为我本人虽然是本科学历,但过去工作经历只有小公司经验,想要去一家大公司,太难了。我属于比较幸运的吧,我老公的同学,刚好在一家外企做hr,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就内推了一份简历,刚好他们有个部门在招聘财务专员,我就去面试了。

后来发现大公司的财务只是在各方面流程上更正规,用的工具是我之前未曾接触过的,但其实本质都一样。工作有了相通性,再加上我本人看起来就很踏实,面试竟然就这么顺利过了。

试用期3个月,我每天都战战兢兢的,生怕做错事,每天下班回家都要继续补课,基本每天都要熬到晚上1点多才睡。工具、流程这种东西就是熟能生巧,不会的时候觉得太难了,等到会了,就会发现原来如此简单。

最初月薪4000,但外企有一点好处就是福利多,过年过节、年终奖都好过普通公司,并且每年的2次涨薪机会,基本都会有一定的涨幅。今年我32岁,薪资12000,比不上互联网公司的薪资,但对我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我和老公是在2014年买的第一套房,朝阳区的一套小两居,去年在崇文门附近买了一套不到50平的一居室,为了老公上班方便用。大女儿3岁多了,公婆在带,目前计划要二胎,并不是为了生儿子,只是觉得供得起,未来他们彼此能有个伴。生活压力也有,毕竟一大家子需要我们养,但并没有那种喘不过气的感觉。

最后,说个可能会遭骂的话,女孩子在选择结婚对象时,除了感情,还要看下男生是否有能力,因为选择一个人就是选择一种生活。试想我遇到的不是我老公,而是其他的一个并没有什么能力的人,那我大概也不会有今天的生活。目前我回老家也说回,来北京也说回,因为对我来说,这两个地方,都是家。

第二位:采采 28岁 来自唐山 职业:美容院店主

熟悉蓝田的人,大概也有许多知道我是谁的,第一次有这样的机会跟大家聊北漂,感觉很奇妙。每个人都是北漂里的典型,而我大概就是这里最摇摆不定,最终又回到了北京、坚定要留在北京的那一个。

2012年毕业来到北京,我扬言说自己未来要开一家外贸公司,然而两年后我就因为坚持不下去选择离开了,但生活很有戏剧性,5年后我没有开外贸公司,却开了一家美容院。

刚来北京的时候,我在做采购,但并不顺利,换了3家公司,都没有找到很稳定的工作,坚持两年后,我选择逃离北京。那一年蓝田转行进入互联网,原本同一条路的我们,瞬间“分道扬镳”。

北京的艰难生活让我感到,我回家做任何事,都比在北京好,但回去后我才发现,我已经不属于我的家乡了,我不再能够忍受点餐半小时才能上来菜的慢节奏,也适应不了下了班回家就和同学约麻将的生活,终于忍了3个月后,我决定回北京。

那时候听蓝田说很多人转行做了互联网,于是我也决定试试,经过一系列准备,很快我便入职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做活动运营,同所有转行的人一样,入行后我才发现,原来我所认为的高大上工作,也并没有那么难。后来换了几家公司,都是做活动运营,换工作不换行业,我所呆的公司基本都是做医美的,机缘巧合认识了现在的老公,在医美行业呆2年后我们决定和朋友们一起开个美容院。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来,我曾说过要在北京开一家外贸公司,最终外贸公司没开成,却注册了一家美容公司,也算是实现了一半的梦想吧!

美容院店址在三里屯,每月租金加水电40000元,员工工资也不算低,最初每个月都亏本,很多次想要放弃回到职场重新开始,但有个词叫做沉没成本,假设我当时就放弃,那么我们之前的钱就等于注定亏损了,于是咬牙坚持了半年多,努力做好服务,给老客户足够的优惠鼓励老带新等等,终于在第八个月,逐渐收支平衡了,虽然目前依然没盈利,但已经胜利在望了。

自己开店和在公司任职完全两种不同的生活体验。在公司时,只要做好领导分配的工作就好,偶尔加班也不会感到太累,但我现在每天一睁眼,就是各种账单,因此学会了做账,学会了做各种预算。

平时除了管理店,还会参加一些行业的会议,了解前沿科技等等,希望越做越好吧,一定会越做越好!

我和老公是今年才领证,2015年初我们在燕郊买了一套两居室(均价15000,虽然不是最低点,但也不是最高点),因为店在朝阳,所以未来入住,也很方便。

至于北京买房,暂时还没考虑,因为做生意和工作不同,需要流动资金,把钱压在房子里,是绝对不可行的,但受身边人影响,我也开始对北京房产感兴趣了,不买可以,但起码要关注,因为观察身边人,过的好的都是抓住机遇的,无论是工作机遇,还是买房、投资的机遇。生活在北京的每个外地人,都是一名不怕苦不怕累的战士。今天采访的三个北漂,其实每个人在北漂路上都有过这样那样的挫折与磨难,但她们都默契的选择避而不谈,但仔细想来,并非她们不愿意回忆那段不美好的岁月,而是努力过后,终于尝到了甜,所以过去的一切,也都值了,比起如今获得的一切,那些苦难,算不了什么。

北京就是这样一座城市,付出什么,就会得到什么。有人说,我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我每天都想要离开北京,通过这些北漂,以及那些我们没采访到的北漂,我想大家应该明白,假如你的生活并非自己想要的样子,那说明你还不够努力,或者坚持的不够久,因为所有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所有幸福也不是忽然而至,而是你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北漂加油!每一位努力生活着的我们,加油!

143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