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夕夕1976
税务会计这个概念有点模糊,不过可以讲,会计核算的基础都是一样的。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称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住处的质量,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产会计原则。它之所以又称假设,是指面对变化不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会计人员对某种情况按进行会计工作的先决条件所作出的合理推断或人为规定。按照国际会计惯例,结全我国情况,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组织会计核算时,应以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是指会计所反映的是一个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提出会计主体概念的作用:一是为了把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与其他会计主体以及投资者的经济业务分开。会计主体确定之后,会计人员只是站在特定会计主体的立场,核算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第二个方面是把不同的会计主体区分开。 比如说,甲企业销售一批产品给乙企业,但是乙企业没有马上给钱,而是采取拖欠的方法,那这个过程中,对甲来说发生的是销售已后得到的收入,和销售以后没有得到钱的债权。而已企业是购货,以及购货没能付款所形成的债务,如果说货款是一百万,那么一百万对于甲企业来说是债权,对乙企业来说是债务,同样的一笔业务对应的资金,对于不同的会计主体而言,它的性质是不同的。 假设你在银行存了一百万,对于你来说那是存款,是资产,是种债权,而对银行来说是一种存款的负债,是债务的问题,区分会计主体,对我们明确经济活动的性质是非常重要的。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该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主体工作的时间范围。 只有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才区分为流动的和长期的;企业的资产才以历史成本计价而不以现行成本和清算价格计价;才有必要和可能进行会计分期,并为采用权责发生制奠定基础。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离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但它侧重于对时间范围的划分。 会计期间:就是指会计工作中为核算生产经营活动或者预算执行情况所规定的起止日期。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称为会计中期。(注意:会计中期这个概念是修订教材时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补充的。而且注意,有不少非专业人士将会计中期理解为半个年度,这也是不规范的。)有了会计期间这个前提,才产生本期、非本期的区别,才产生了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才能正确贯彻配比原则。只有正确地划分会计期间,才能准确地提供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资料,才能进行会计信息的对比。 注意: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都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的时间范围所做的界定,它们的区别在于持继经营强调时间的连续性,而会计期间强调时间的可分性,可以说,时间先是连续的,然后才能进行必要的划分,因此我们说持续经营是会计分期的前提。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对所有会计对象采用同一种货币作为统一尺度来进行计量,并把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数据转化为按统一货币单位反映的会计信息。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有外币收支的企业,也可以选定某种外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以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包含着币值稳定的假设,但实际上货币本身的价值是有可能变动的。按照国际会计惯例,当货币本身的价值波动不大,或前后波动能够被抵销时,会计核算中可以不考虑这些波动因素,即仍认为币值是稳定的。但在发生恶性通货膨胀时,就需要采用特殊的会计准则(物价变动会计准则)来处理有关的会计事项 将上述四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综合起来就是:进行会计工作首先要明确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采用货币为统一尺度,在持续经营条件下运用会计方法记录、计算和反映该单位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并按规定的会计期间正确及时地编报会计报告。
小xiao贱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进行会计核算时必须明确的前提条件,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
(1) 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它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
(2) 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根据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经营目标持续经营下去。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所持有的 资产将正常营运,所负有的债务将正常偿还。
(3) 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划分成若干个相等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报告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它是对会计主体活 动的时间范围上的限定。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我国会计年度从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中 期是指短于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通常按半年度、季度和月份来划分。
(4) 货币计量。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是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并且假定货币的币值稳定不变。
扩展资料:
会计核算五步法:单、证、帐、表、税。
第一步单
单,就是接收、整理并审核原始凭证。
原始凭证或单据,按来源可分为自制原始凭证和外来原始凭证。是指经办单位或人员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的情况、明确经济责任的原始凭证。如购物取得的各种发票、出差报销的车船票、餐费发票、领料单、产品入库单、工资表等等。
会计的工作,就从“单”-接收和审核单据开始了。
记住单的五个要点: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正确性。
第二步证
证,就是编制并审核记账凭证。
即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记账凭证,分为记账凭证和记账汇总凭证。其中记账凭证用于登记明细账,记账凭证按一级科目进行汇总后,填制记账汇总凭证,用于登记总账。
记住证的三个要点:技术性、准确性、完整性。
第三步账
帐,就是登记各种账簿。
一个企业,至少设置四本账,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明细分类账。其中的明细账,又可分为多本,按科目类别可分为资产类明细账、负债类明细账、损益类明细账等;按用途可分为往来明细账、数量金额式明细账、应交增值税明细账、固定资产卡片式明细账等。究竟怎样设置,可按照企业的实际需要。
注意:登记账簿,必须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并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
第四步表
表,就是编制与分析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总结和反映。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是企业的三大基本报表,也是会计一个期间工作的结果与汇总。
资产负债表是企业的“底子”,利润表是企业的“面子”,现金流量表则是企业的“里子”。
注意:财务报表必须基于真实账目的基础之上,虚假的报表必然会误导企业管理层,导致经营战略方向的偏离。
第五步税
税,就是国税申报与地税申报。
由于各单位的规模大小、经济业务和管理要求的不同,在选用会计核算形式时自然不能强求一律。根据会计工作的长期实践中,根据具体登记会计总分类账的依据和方式的不同,形成了以下5种会计核算形式:
(1)记账凭证会计核算形式;
(2)科目汇总表会计核算形式;
(3)汇总记账凭证会计核算形式;
(4)多栏式日记账会计核算形式;
(5)日记总账会计核算形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会计核算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